任脈,起於胞中,任脈通,太衝脈盛,方能有子。


    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及足少陰腎經三經與任脈交會於曲骨、中極、關元三穴。腎為先天之本,安身立命之源;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肝主藏血,而又主疏泄,體陰而用陽。女子以血為主,肝藏血,故女子以肝為先天之本。寒邪入營,行於血中,必傷及脾、肝、腎,此三者有損必損及氣血,氣血虛,任脈不通,不能溫養胞宮,如何能有子?


    義微是女醫,對這些是再清楚不過了。


    對女子來說,寒邪鬱結於胞宮是最常見的不孕之因。


    在宮禁之中,待了這麽多年,義微沒見過也聽說過——為了防止受幸的婢妾有孕,某些貴人最常用的手段就是讓那些婢妾浸冷水。


    上官皇後的情況比那些婢妾還要糟——那些婢妾不過是一時受寒,不能受孕,之後一般都會恢得,而這位年幼的皇後本就先天不足,氣血兩虛,補養尚且不夠,又如何禁得住這般連番大病,風寒侵營?


    雖然皇後尚且年幼,慢慢調養,也不是不能恢複,但是,也絕對不是易事。


    義微將此事告訴霍光,也並不僅是替皇後擔憂。


    ——更重要的是,她需要霍光做一個決定。


    “……恐於子嗣……有礙……”


    不過六個字,義微說得艱難,霍光同樣震驚不已。


    “……微……可有良方?”沉默良久,霍光終於開口詢問。


    義微點頭:“良方自是有。”


    霍光再次沉默。


    義微沒有催促。她隻是醫者,卻不能為病者做決定。


    霍光終於開口,卻是問道:“若是此時拖延?”


    義微沒有想到霍光會問這樣的問題,愣了一會兒,才開始思忖,好一會兒才迴答:“最遲不能拖過天癸初至。”


    女子調養,最佳不過三個時間——天癸初至;初免身;天癸竭。


    ——想要有子,自然是天癸初至前後勤加調養為宜。


    霍光尋思了一會兒,忽然道:“陛下呢?”


    義微一愣,隨即反應過來,不由苦笑:“倒是妾多慮了。”


    ——計算了一下,五年後,今上還不知……是何情形!


    霍光歎了一口氣:“煩微費心照看。幸君唯此一子存世……”


    義微點頭,鄭重揖禮:“妾自當傾盡全力。”


    霍光謝過。兩人這才拜別。


    ……五年嗎?


    霍光思忖著義微方才的話,一邊走一邊思忖著,直到見到霍雲,他才暫時放下那些心思,對霍雲道:“雲很閑?”


    霍雲剛要點頭,隨即警醒過來,連忙陪著笑搖頭:“沒有!今日午後,我番休。”


    霍光沒有質疑,隻是沉默了一會兒,方道:“既然番休,我有件事交予汝。隨我來。”說完,也不給霍雲開口推辭的機會,便徑自往外走了。


    霍雲動了動嘴,終究是不敢反駁,隻能垂頭喪氣地跟著霍光離開。


    這一次,霍光沒有迴之前出來的殿閣,而是直接去了少府寺。


    “少府不在?”見迎出來的是少府丞,而不見徐仁,霍光當即便皺了眉。


    少府丞一頭冷汗,對大將軍解釋:“少府聞君侯抱恙,便暫告一個時辰……”


    聽到“君侯”二字,霍光便擺了手,示意少府丞便再言,少府丞連忙低頭,不再言語。


    進了少府寺,霍光在主席坐下,對少府丞道:“仆有事吩咐掖庭令、宦者令。”


    “諾。”少府丞立刻會意,立刻示意堂下的屬吏去尋人。


    掖庭令還好,官署畢竟離少府正堂不遠,宦者署卻在金馬門,不過,掖庭事務繁雜,掖庭令也未必能呆在官署,因此,兩人竟是一前一後到了正堂,相差不到半刻。


    見禮之後,霍光便對二人道:“上官桀父子與長公主合謀大逆,禁中人事必須清理。”


    大半天下來,消息都傳遍了,兩人對霍光的命令都不意外,因此,也不多言,隻是執禮應諾。


    霍光指著霍雲對二人道:“君二人清理人事,不安之人盡交於此人。”


    宦者令與霍光並不熟悉,自然更不認識霍雲,看了一下,心中不無猶豫,卻還是對霍光道:“將軍,此君乃郎……”


    禁中有黃門寺獄,掖庭有獄,有暴室,無論如何,也不至於將人交到光祿外部吧?


    霍光倒是沒有怪罪,反而很溫和地解釋了一番:“禁中諸獄,吾另有安排。”


    這樣一說,宦者令也無話可說了,執禮應了諾,便與張賀一起,行禮退下。


    霍雲卻有些不甘願,行了禮又道:“大將軍,臣番休!”


    霍光站起身,瞥了他一眼:“要我下軍令?”


    霍雲不敢再說,有些忿忿地行了禮,便退下了堂。


    其實,霍光也是忽然想起此事的——本來,他還沒有想急著動禁中的人事,畢竟,宮禁的出入都被他控製了,他也不急在這一時,即使鄂邑長公主自殺了,他也沒有著急。


    ——可是兮君病了。


    ——皇帝也病了。


    霍光原本想著,是不是借這個機會給兮君立威,因為還沒有想好,他也就不著急了。


    聽了義微的話之後,霍光便不能不重新考慮禁中的問題。


    ——既然那兩位都病了……他又何必非讓那兩位出麵?


    ——最重要的是,既然病了,也就不要再讓外孫女勞心了吧……


    因此,思忖了一番之後,霍光還是決定提早動手了。


    禁中主要就是清理掉上官家與長公主昔日的耳目,而那些人基本上都是在後宮,由掖庭、宦者兩署負責也就可以了。


    當然,最主要的是因為有張賀,霍光十分安心。


    吩咐過這件事,霍光便直接出了禁中,去了謁者署。


    從昨夜開始,杜延年便領著一幹人在謁者署查閱從上官桀與上官安的官署、家宅等各處搜出的文書。


    雖然霍光也有吩咐——隻要與燕王有關的文書,但是,搜查的人總是擔心有所遺漏,自己反而要擔罪過,於是,力求多送,決不少送。


    杜延年本來就忙得一塌糊塗,之前,長公主的文書又被送了過來,讓他差點直接推了漆幾。


    因為這個原因,見到霍光時,杜延年根本沒有給這位大將軍一點好臉色。


    霍光看了一下室內堆積的簡牘,不由也皺眉:“幼公這兒可需再增人?”


    杜延年立即改了臉色,一臉諂笑地點頭:“臣多多益善耳!”


    聽到這個迴答,霍光的神色不由就顯出了幾分古怪,不過,他也點了頭:“稍後,我讓山帶人來。”


    杜延年立刻道:“大將軍,立刻可好?”


    霍光終究忍不住,笑出了聲,卻也沒有反對,隨手指了一個從人吩咐:“去尚書台,命山帶五人過來。”


    “諾。”


    杜延年剛要說五人太少,但是,轉念一想,自己做的這些事也不是可以宣揚的,人越少越好,便道:“不必五人,二人即可。”


    隨從的軍士看了霍光一眼,見霍光點頭,才再次應了諾,轉身離開。


    霍光隨手看了兩份簡冊,不由就皺了眉,杜延年見了,立刻想起一件事,起身將霍光請到內室,低聲道:“長史言,承光宮中沒有搜到文書。”


    霍光的眉頭皺得更緊了。


    杜延年沒有敢出聲,半晌沒有聽霍光出聲,才低聲道:“臣以為長主不願牽連子孫。”


    霍光冷哼一聲,卻是真的惱了。


    “不願牽連子孫?”霍光冷笑,“真是好想法!”


    杜延年沉默良久才道:“大將軍,一時意氣,並無意義。”


    這句話讓霍光不由一怔,雖然定了定神,尋思了一會兒,抬頭問杜延年:“幼公可查到什麽了?”


    杜延年點頭,立刻離開,到自己的漆幾上取了幾份簡冊,剛要迴內室,就見簡冊被人取了一份,抬頭一看,正是霍光。


    霍光看了一下,立刻便問道:“都是此人?”


    杜延年點頭:“臣目前所見稍涉大逆之語的文書,皆屬此人之名。”說著便舉了舉手上抱著的簡牘,


    霍光將簡冊放迴漆幾之上,對杜延年道:“既然如此,便先捕此人。”


    杜延年並不反對,隻是也有顧慮:“孫縱之乃燕王親信,逐捕此人,燕王必會警覺。”


    霍光不在意地道:“那又如何?”


    聽到這句話,杜延年也無話可說了。


    又看了幾份杜延年手上的簡冊,霍光便離開了謁者署,直接迴了尚書台。


    “下詔,令丞相部中二千石逐捕孫縱之。”霍光對一名尚書吩咐。


    那名尚書立刻擬了詔書,給霍光過目後,便綠綈方底盛書,封檢之後送符璽台,加璽之後,便命人送往丞相府。


    孫縱之是燕王的親信之臣,也是至今仍留在京師燕邸的燕臣。


    抓捕孫縱之比之前抓捕上官桀、上官安要容易許多。


    這位燕臣在發覺事態有異時,便做了最壞的打算。抓捕之人在燕邸之內並沒有發現任何有意義的文書、物品。


    當然,孫縱之也並不認為,自己所做的一切真的能讓燕王脫身——隻是,不做是肯定會害了燕王的!


    ——這一場局,已經完全在霍光的掌握之中了。(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樂夜未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易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易楚並收藏長樂夜未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