駘蕩宮後殿西廂,宮人與宦者來往忙碌,整理布置室內的各種陳設。
之前被留在椒房殿的中長秋等人被小黃門領到殿前,眾人同時一愣。
“中宮居於此?”中長秋怔怔地出聲。
小黃門自然明白他們的驚詫,不由苦笑:“主上如此吩咐的。”
聽到這個解釋,中宮諸人更加驚訝,但是,也容不得他們再多說什麽。
小黃門見他們無話可說,便要領他們上殿,郭穰忽然開口:“吾等是否當先見中宮?”
中長秋聞言點頭,連忙道:“正是!正當先見中宮。”
小黃門看了郭穰一眼,雖然名為“小”黃門,但是,他們的年紀不小,地位更是不低。
小黃門,秩六百石,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後等有疾苦,則使問之。
這個吏職沒有定員,全憑上意,最要緊的便是有機靈,識眼色。
郭穰曆任數職,皆是要津,能當上小黃門的人又豈會不認識他?
自然,對郭穰話中的意思,小黃門也不是不明白——不就是怕他受命誑他們嗎?
這樣一想,再看中宮諸人的反應,這位小黃門也不由警醒——看起來,中宮上下倒是一副緊跟皇後的立場啊……
皇後年幼,所有人都知道,皇後隻是個擺設,中宮之位穩當與否也全看皇後背後的家族是興還是敗。
——這樣的皇後也能讓中宮上下如此效忠?
心裏這樣想,小黃門麵上卻沒有顯露半分,因為中長秋的身份略高一些,他很是客氣地陪著笑,對中長秋道:“仆之錯。諸君稍等,容仆稟奏主上與中宮。”
中長秋點了點頭,中宮其他人自然不會再開口。
見小黃門上殿進了東廂,郭穰不由眯眼,不經意地感慨了一句:“帝後同殿,自古未見矣……”
中長秋等人,誰也不是不通詩禮的粗鄙之人,聽到私府長這麽一句,便同時變了臉色,中長秋更是直接看向郭穰:“私府長,若當真如此,吾等當奏當諫。”
郭穰肅手答應:“詹事、大長秋俱不在此,臣自當以中長秋為首。”
對郭穰的態度,中長秋十分滿意,點了點頭,便不再吭聲,轉頭,繼續看著殿門。
郭穰抬眼,見廷中除他們與期門郎官,便再無旁人,便悄悄擺手,給站在自己身後的倚華打了一個手勢。
倚華看清他的手勢,便不由皺眉,但是,略一思忖,也就明白過來,移步上前,對中長秋道:“中長秋,婢子想起一樁事來……”
“何事?”見是皇後的親信長禦,中長秋也不敢怠慢,“可是遺漏了什麽?方才也的確太過匆忙了。”
倚華低頭道:“並非此事。而是婢子等宮人籍在中宮,此次移宮當報掖庭署,便是中長秋與私府長等人,也應由詹事知會少府寺……”
中長秋不由撫額:“仆疏忽了。”
中宮自有永巷令,與中長秋、私府長等一樣,是詹事屬吏。中宮永巷令掌椒房殿所屬的侍使官婢,中宮的長禦、女史等皆由其管理。
與中長秋、中宮私府長不同,中宮永巷令屬下的官婢還負責著椒房殿的庶務,自然不可能隨時跟在皇後身邊。
倚華等人卻是必須隨侍皇後的。
禁中自有法度,各宮殿、官署侍使的官奴婢是不能隨意在別處停留的。
皇後移宮,中宮所屬的宦者與官婢都要重新調派,需要在少府、詹事兩處官寺留下文書記錄,最重要的是需要增加他們在建章出入的門籍。
之前,所有人都忙著整理皇後的衣飾器物,卻都把這件事給忘了!
不過,之前奉詔之時,詹事與中宮永巷令都在場,自然會有所安排,想來也不需要他們擔心。
想清此節,中長秋正要開口吩咐,心念一轉,出口的話便改了:“既是長禦提起,就不煩旁人了,辛苦長禦迴未央,稟明永巷令與詹事。”
倚華連忙答應:“不敢稱辛苦。婢子自當奉令。”
另一位長禦插了一句:“是否先因隨侍之人請示中宮?”
中長秋一愣,他本就是一個沒主張的,一聽這話,也覺得有道理,剛要應下,就聽郭穰笑道:“何曾有貴人過問何人侍使於己?”
——那也太*份了!
——再說,若是什麽事都由皇後決定,還有設中宮屬吏、大長秋、詹事、少府這些吏職做什麽?
那位長禦一聽中宮私府長這樣說,頓時雙頰通紅。中長秋也不言語了。
倚華看了看,接到郭穰的眼色,便向中長秋行了禮,退了出去。
長禦畢竟不同一般的宮人,還負責後宮女子承幸的一些事情,在禁中的行動比一些宦者還要自由一些。
倚華一路過去,自然是無人阻攔。到了詹事寺,見中宮永巷令,也是毫無障礙。
“這種事情何須長禦親自告知?”中宮永巷令有些訝異,“之前中宮說了移宮,詹事自會安排妥當,黃闥關閉之前,必會將新籍送到建章的。”
倚華低頭,姿態恭敬非常,輕聲道:“中宮並非初次移居建章,詹事屬下定會安排妥當一切事務,婢子豈會不信?”
中宮永巷令一聽她如此說,心中立刻警醒,收斂了原本輕鬆的神色,認真地打量了倚華一番,才輕聲道:“長禦可有所教吾?”
倚華沒有吭聲,而是抬眼看了中宮永巷令一眼,隨即膝行向前,伸手取了中宮永巷令麵前的筆。
見她如此舉動,中宮永巷令微微挑眉,手上卻是極配合地取了一卷沒有字跡的簡劄遞了過去:“此物如何?”
“足矣。”倚華接過,不客氣地應了兩個字,隨即便一手執劄,一手執筆,書寫了一通。
接過倚華遞過來的簡劄,中宮永巷令剛瞥了一眼,便猛然抬頭:“這……”
倚華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有條不紊地將筆放入漆硯盒頂端一側的筆插上,隨後退迴下位,才伏首答道:“劄上所列人名,婢子以為,不可隨侍。”
中宮永巷令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半晌都說不出話來。
倚華也不催促,靜靜地伏首等待。
“此為中宮之意?”中宮永巷令忽然問道。
倚華沒有動彈,平靜地迴答:“如此微末小事,何須中宮費心?”
“長禦……”中宮永巷令看著眼前這個女子,良久都說不出話來。
“長禦,仆非朝臣。”中宮永巷令還是覺得倚華的要求有些過份了。
後宮與朝堂不可能完全無關,但是,眼下的情況是皇後的父族與母族在爭鬥,他們有必要做這樣的選擇嗎?
倚華抬起頭,挺起腰,看著中宮永巷令,良久才道:“中宮並非康健之人,不宜受驚。”
中宮永巷令隻覺得心中一冷,良義都說不出來話來。
他與倚華也算舊識,沉默良久之後,才壓低了聲音問倚華:“長禦如此肯定?”
倚華毫不掩飾自己的詫異,見他的確問得鄭重,才長歎一起,指向門外:“永巷令不知道,宮內都是誰的人嗎?”
中宮永巷令默然不語,半晌,垂下眼,將倚華所寫的簡劄認真地看了一遍,隨即道:“長禦自便,仆須謁見詹事。”
倚華長拜而起,恭敬地退出、離開。
望著倚華離開的背影慢慢遠去,直到看不見了,中宮永巷令才推開麵前的簡劄,從旁邊的簡冊中取出一卷,展開後,便取了放在漆硯盒旁的銅削,兩相對照著,削去了一些內容。
等修改完畢,中宮永巷令又從頭細看了一遍,才卷起簡冊,收入囊中,起身往詹事所在的正堂走去。
待倚華迴到建章宮,還沒有下複道,就見之前一同前來的那位長禦在複道外等候,倚華疾走兩步,趕了過去,兩人見禮之後,就聽那位長禦一板一眼地道:“中宮在駘蕩宮起居。中宮命婢子前來相迎。”
“辛苦長禦。”倚華連忙謝過。
兩人又謙讓一番,才並肩往駘蕩宮行去。
建章宮畢竟是天子的居所,一路上,宮人、宦者往來不斷,兩人也不便交談,待進了駘蕩宮的後殿西廂,又是在皇後麵前,倚華更不好問之前發生了什麽。
拜見皇後之後,還沒起身,倚華便聽到兮君的詢問:“長禦辛苦了,不知隨侍之人是如何安排的?”
倚華一愣,隨即笑道:“中宮可知,此前私府長曾言,貴人是不問此事的。”
兮君訝然,微微挑眉,也笑道:“我也不想問,隻是,如今的居所與椒房殿、枍詣宮不同……”說著,兮君抬手指了一圈:“就這麽大點地方,外麵的廬舍還要與縣官的近侍合用,實在是不方便。”
皇後每說一句,倚華便點一下頭,等兮君說完了,倚華便瞪大了眼睛,不解地道:“那……中宮之意?”
兮君抿了抿唇,看著倚華,雖然唇邊仍有笑容,但是,黑眸中已是一片沉靜。
“我之意……”兮君輕笑著言道,“我想,就留下如今在這兒的人,其餘人等,等縣官改了主意,容我移居別處了,再調過來吧。”
倚華一愣,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她以為,她的安排已經很決絕了,沒想到,皇後的決定更加決絕……
“長禦以為如何?”兮君笑得溫和,“傅母等都很讚同呢!”
倚華定了定神,低頭道:“婢子自是奉皇後詔。”
“如此甚好!”兮君點頭。
這番話說完,兮君便很開心地與眾侍禦商議自己的物品該如何安置,倒是一片和樂之氣,直到戶外響起一聲稟報。
“臣昧死言中宮,車騎將軍請見。”
西廂內陡然一靜,隨即就響起皇後稚嫩的聲音:“時辰已晚,請大人明日再來。”
(又遲了……望天……諸位看文吧……易楚認砸……)(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之前被留在椒房殿的中長秋等人被小黃門領到殿前,眾人同時一愣。
“中宮居於此?”中長秋怔怔地出聲。
小黃門自然明白他們的驚詫,不由苦笑:“主上如此吩咐的。”
聽到這個解釋,中宮諸人更加驚訝,但是,也容不得他們再多說什麽。
小黃門見他們無話可說,便要領他們上殿,郭穰忽然開口:“吾等是否當先見中宮?”
中長秋聞言點頭,連忙道:“正是!正當先見中宮。”
小黃門看了郭穰一眼,雖然名為“小”黃門,但是,他們的年紀不小,地位更是不低。
小黃門,秩六百石,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內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眾事。諸公主及王太後等有疾苦,則使問之。
這個吏職沒有定員,全憑上意,最要緊的便是有機靈,識眼色。
郭穰曆任數職,皆是要津,能當上小黃門的人又豈會不認識他?
自然,對郭穰話中的意思,小黃門也不是不明白——不就是怕他受命誑他們嗎?
這樣一想,再看中宮諸人的反應,這位小黃門也不由警醒——看起來,中宮上下倒是一副緊跟皇後的立場啊……
皇後年幼,所有人都知道,皇後隻是個擺設,中宮之位穩當與否也全看皇後背後的家族是興還是敗。
——這樣的皇後也能讓中宮上下如此效忠?
心裏這樣想,小黃門麵上卻沒有顯露半分,因為中長秋的身份略高一些,他很是客氣地陪著笑,對中長秋道:“仆之錯。諸君稍等,容仆稟奏主上與中宮。”
中長秋點了點頭,中宮其他人自然不會再開口。
見小黃門上殿進了東廂,郭穰不由眯眼,不經意地感慨了一句:“帝後同殿,自古未見矣……”
中長秋等人,誰也不是不通詩禮的粗鄙之人,聽到私府長這麽一句,便同時變了臉色,中長秋更是直接看向郭穰:“私府長,若當真如此,吾等當奏當諫。”
郭穰肅手答應:“詹事、大長秋俱不在此,臣自當以中長秋為首。”
對郭穰的態度,中長秋十分滿意,點了點頭,便不再吭聲,轉頭,繼續看著殿門。
郭穰抬眼,見廷中除他們與期門郎官,便再無旁人,便悄悄擺手,給站在自己身後的倚華打了一個手勢。
倚華看清他的手勢,便不由皺眉,但是,略一思忖,也就明白過來,移步上前,對中長秋道:“中長秋,婢子想起一樁事來……”
“何事?”見是皇後的親信長禦,中長秋也不敢怠慢,“可是遺漏了什麽?方才也的確太過匆忙了。”
倚華低頭道:“並非此事。而是婢子等宮人籍在中宮,此次移宮當報掖庭署,便是中長秋與私府長等人,也應由詹事知會少府寺……”
中長秋不由撫額:“仆疏忽了。”
中宮自有永巷令,與中長秋、私府長等一樣,是詹事屬吏。中宮永巷令掌椒房殿所屬的侍使官婢,中宮的長禦、女史等皆由其管理。
與中長秋、中宮私府長不同,中宮永巷令屬下的官婢還負責著椒房殿的庶務,自然不可能隨時跟在皇後身邊。
倚華等人卻是必須隨侍皇後的。
禁中自有法度,各宮殿、官署侍使的官奴婢是不能隨意在別處停留的。
皇後移宮,中宮所屬的宦者與官婢都要重新調派,需要在少府、詹事兩處官寺留下文書記錄,最重要的是需要增加他們在建章出入的門籍。
之前,所有人都忙著整理皇後的衣飾器物,卻都把這件事給忘了!
不過,之前奉詔之時,詹事與中宮永巷令都在場,自然會有所安排,想來也不需要他們擔心。
想清此節,中長秋正要開口吩咐,心念一轉,出口的話便改了:“既是長禦提起,就不煩旁人了,辛苦長禦迴未央,稟明永巷令與詹事。”
倚華連忙答應:“不敢稱辛苦。婢子自當奉令。”
另一位長禦插了一句:“是否先因隨侍之人請示中宮?”
中長秋一愣,他本就是一個沒主張的,一聽這話,也覺得有道理,剛要應下,就聽郭穰笑道:“何曾有貴人過問何人侍使於己?”
——那也太*份了!
——再說,若是什麽事都由皇後決定,還有設中宮屬吏、大長秋、詹事、少府這些吏職做什麽?
那位長禦一聽中宮私府長這樣說,頓時雙頰通紅。中長秋也不言語了。
倚華看了看,接到郭穰的眼色,便向中長秋行了禮,退了出去。
長禦畢竟不同一般的宮人,還負責後宮女子承幸的一些事情,在禁中的行動比一些宦者還要自由一些。
倚華一路過去,自然是無人阻攔。到了詹事寺,見中宮永巷令,也是毫無障礙。
“這種事情何須長禦親自告知?”中宮永巷令有些訝異,“之前中宮說了移宮,詹事自會安排妥當,黃闥關閉之前,必會將新籍送到建章的。”
倚華低頭,姿態恭敬非常,輕聲道:“中宮並非初次移居建章,詹事屬下定會安排妥當一切事務,婢子豈會不信?”
中宮永巷令一聽她如此說,心中立刻警醒,收斂了原本輕鬆的神色,認真地打量了倚華一番,才輕聲道:“長禦可有所教吾?”
倚華沒有吭聲,而是抬眼看了中宮永巷令一眼,隨即膝行向前,伸手取了中宮永巷令麵前的筆。
見她如此舉動,中宮永巷令微微挑眉,手上卻是極配合地取了一卷沒有字跡的簡劄遞了過去:“此物如何?”
“足矣。”倚華接過,不客氣地應了兩個字,隨即便一手執劄,一手執筆,書寫了一通。
接過倚華遞過來的簡劄,中宮永巷令剛瞥了一眼,便猛然抬頭:“這……”
倚華沒有立刻迴答,而是有條不紊地將筆放入漆硯盒頂端一側的筆插上,隨後退迴下位,才伏首答道:“劄上所列人名,婢子以為,不可隨侍。”
中宮永巷令頓時倒抽了一口冷氣,半晌都說不出話來。
倚華也不催促,靜靜地伏首等待。
“此為中宮之意?”中宮永巷令忽然問道。
倚華沒有動彈,平靜地迴答:“如此微末小事,何須中宮費心?”
“長禦……”中宮永巷令看著眼前這個女子,良久都說不出話來。
“長禦,仆非朝臣。”中宮永巷令還是覺得倚華的要求有些過份了。
後宮與朝堂不可能完全無關,但是,眼下的情況是皇後的父族與母族在爭鬥,他們有必要做這樣的選擇嗎?
倚華抬起頭,挺起腰,看著中宮永巷令,良久才道:“中宮並非康健之人,不宜受驚。”
中宮永巷令隻覺得心中一冷,良義都說不出來話來。
他與倚華也算舊識,沉默良久之後,才壓低了聲音問倚華:“長禦如此肯定?”
倚華毫不掩飾自己的詫異,見他的確問得鄭重,才長歎一起,指向門外:“永巷令不知道,宮內都是誰的人嗎?”
中宮永巷令默然不語,半晌,垂下眼,將倚華所寫的簡劄認真地看了一遍,隨即道:“長禦自便,仆須謁見詹事。”
倚華長拜而起,恭敬地退出、離開。
望著倚華離開的背影慢慢遠去,直到看不見了,中宮永巷令才推開麵前的簡劄,從旁邊的簡冊中取出一卷,展開後,便取了放在漆硯盒旁的銅削,兩相對照著,削去了一些內容。
等修改完畢,中宮永巷令又從頭細看了一遍,才卷起簡冊,收入囊中,起身往詹事所在的正堂走去。
待倚華迴到建章宮,還沒有下複道,就見之前一同前來的那位長禦在複道外等候,倚華疾走兩步,趕了過去,兩人見禮之後,就聽那位長禦一板一眼地道:“中宮在駘蕩宮起居。中宮命婢子前來相迎。”
“辛苦長禦。”倚華連忙謝過。
兩人又謙讓一番,才並肩往駘蕩宮行去。
建章宮畢竟是天子的居所,一路上,宮人、宦者往來不斷,兩人也不便交談,待進了駘蕩宮的後殿西廂,又是在皇後麵前,倚華更不好問之前發生了什麽。
拜見皇後之後,還沒起身,倚華便聽到兮君的詢問:“長禦辛苦了,不知隨侍之人是如何安排的?”
倚華一愣,隨即笑道:“中宮可知,此前私府長曾言,貴人是不問此事的。”
兮君訝然,微微挑眉,也笑道:“我也不想問,隻是,如今的居所與椒房殿、枍詣宮不同……”說著,兮君抬手指了一圈:“就這麽大點地方,外麵的廬舍還要與縣官的近侍合用,實在是不方便。”
皇後每說一句,倚華便點一下頭,等兮君說完了,倚華便瞪大了眼睛,不解地道:“那……中宮之意?”
兮君抿了抿唇,看著倚華,雖然唇邊仍有笑容,但是,黑眸中已是一片沉靜。
“我之意……”兮君輕笑著言道,“我想,就留下如今在這兒的人,其餘人等,等縣官改了主意,容我移居別處了,再調過來吧。”
倚華一愣,卻是一個字都說不出來了。
她以為,她的安排已經很決絕了,沒想到,皇後的決定更加決絕……
“長禦以為如何?”兮君笑得溫和,“傅母等都很讚同呢!”
倚華定了定神,低頭道:“婢子自是奉皇後詔。”
“如此甚好!”兮君點頭。
這番話說完,兮君便很開心地與眾侍禦商議自己的物品該如何安置,倒是一片和樂之氣,直到戶外響起一聲稟報。
“臣昧死言中宮,車騎將軍請見。”
西廂內陡然一靜,隨即就響起皇後稚嫩的聲音:“時辰已晚,請大人明日再來。”
(又遲了……望天……諸位看文吧……易楚認砸……)(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