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緊閉的書房中十分安靜,清淡的合香若有似無,卻是沁心醒神的。
因為疫症的關係,長安城中各家各戶,能用得起熏香的人家都是在能用的地方全部用上了熏香,希望借此驅除病邪,因此,雖然主人離家許久,書房仍然是經常熏香的。今日,一得到城門開啟的消息,上官桀的妻子便期待著丈夫與兒子會迴來,除了派人去城門口迎候,便是安排奴婢將家裏該準備的全部準備妥當了。
——熏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熏香雖好,但是,門戶緊閉的內室並不是什麽思考的好地方。
看著兒子仍舊沉默不語,上官桀卻是沒有什麽耐心了,於是,他一揮手,垂胡袖輕振,吩咐兒子:“想不明白,就迴去想。今日來迴奔波那麽久,我也累了……”
這也是實話。
被父親這麽一說,上官安倒也覺得疲憊了,連忙起身行禮:“是臣不肖。臣送阿翁。”
這是兒子的孝心,上官桀自然不會拒絕,點了點頭,便由兒子相陪,返迴後院正寢休息。
因為上官桀發了話,上官安也就給母親問了安——表示晚上就不過來定省了,以免打擾父親的休息。
上官桀的妻子十分理解,還特別叮囑兒子——已經讓廚下準備補品了,待會兒會送去,讓上官安一定要吃完。
“看你們父子的樣子,這些天還不知道是怎麽隨意糊弄的,一定要好好補補。”安陽侯夫人絮絮叨叨地交代,上官安在外室肅手聽了,恭恭敬敬地應諾,直到上官桀實在不耐煩了,發話讓妻子服侍自己休息,上官安才得以離開。
上官桀可以休息,上官安卻是沒有辦法休息,迴到自己的居處,對等候的諸小妻是看都不看,便直接讓她們退下,自己則進了正堂,也不叫傅婢進去伺候,就一個人在堂上待著。
上官安不是好脾氣的人,一幹小妻、婢女再不甘心,也不敢主動湊上去——萬一時機不對,惹得上官安不高興了,一頓笞打自然是少不了的。甚至有幾次,打完之後,上官安便讓家丞把那人領出去。
所謂領出去,良人便逐歸其家,奴婢則是直接賣掉,都不是什麽好下場。
上官安畢竟是聰明的,在房中思忖了近一個時辰,便想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上官桀是顧命輔臣,清白無暇的名聲在事後,作用是巨大的……
——收拾善後,獨攬大權……林林總總……若是沒有大義名份,劉弗陵怎麽可能答應?
——那位少帝也不是讓人省心的人!
想到劉弗陵,上官安便不由皺眉。
——若說兮君是不願摻和霍家與上官家的爭鬥,心存逃避之念,劉弗陵……
上官安不由一陣心煩。
——對那個小小年紀,便不時地謀算心機的天子……
——真的是很難讓人喜歡的!
上官安不由起身,煩躁地在屋裏來迴踱步。
“……公子……”婢女在堂下輕喚。
上官安的心情正是最差勁的時候,聽到這話兒,立即就吼了迴去:“都給我滾!”
屋外一片寂靜,半晌,才有一個溫柔的聲音輕輕響起:“婢子奉夫人之命而來,請公子恕罪。”
上官安正不耐煩,剛要開口,又忽然反應過來,連忙道:“可是替母親給我送補品?”
“正是。”
“快請。”上官安連忙迎到門口,十分抱歉,“有勞了。”
雖然是安陽侯夫人的親信婢女,但是,上官安畢竟是子君,婢女如何敢受他的致歉,立即顯出一臉的惶恐,捧著棜案,畢恭畢敬地道:“婢子惶恐。”
將棜案放到漆案上,婢女又輕聲囑咐:“夫人命婢子叮囑公子,這些趁熱用最好。”
上官安又道了聲謝,婢女更加恭敬地行過禮,才彎著腰從堂上退下。
補品十分用心,又是母親的心意,上官安不敢浪費,全部用完了,才讓奴婢進來收拾,自己則起身便往外走。
他本是要往父母所居的正寢去的,還沒出院門,就與自家的蒼頭遇上,那人:“公子,蘇公子奉刺請見。”
“蘇公子?”上官安一時迴不過神來,那個蒼頭不禁有些驚訝,愣了一下,才對上官安道:“公子,是典屬國蘇君的公子。”
——蘇武的兒子。
“蘇元?”上官安聽到蒼頭的話才反應過來。
“正是蘇公子。”蒼頭低頭躬身,實在是不太敢接上官安的話。
——蘇元雖無官爵,卻是公卿之子,其名實在不是他這般的奴婢可以稱唿的。
蘇武是郎官出身,後為栘中廄監,出使匈奴前與上官桀一直有私交,待蘇武失了音訊,上官桀對蘇武的二女一子也算照拂。因為年紀相差不大,蘇元與上官安也算有交情,但是,畢竟身份有別,兩家並不算親近,直到蘇武歸國,被拜為典屬國之後,兩家才算是恢複舊交。
算起來,蘇建是衛青的親信之人,其三個兒子與衛霍兩家都很親近,長子蘇嘉為奉車都尉,三子蘇賢為騎都尉,與兄弟相比,即使如今已是典屬國,蘇武的仕途也談不上一帆風順。
雖然與蘇武也頗有交情,但是,畢竟有十九年的間隔,霍光對蘇武的照拂也隻到典屬國的官職為止,並沒有加恩的意思。
蘇武自己倒是不在意——能歸漢已是相當意外的驚喜了,再計較那些……又有多少意思?
隻不過,蘇武歸來的時機真的是太不巧了——始元六年春,蘇武至京師長安,不久,上官桀與霍光便開始反目不和了。
不和,倒也未必是出於雙方本意,但是,從燕王的劾奏被呈上開始,上官桀與霍光便再無和睦的可能了。
——從這一點來說,少年天子在那件事中……絕對不是一無所獲。
當然,這件事本來也與蘇武沒有什麽關係,可是,燕王的劾奏偏偏就將蘇武連上了。
——“臣聞武帝使中郎將蘇武使匈奴,見留二十年不降,還亶為典屬國。今大將軍長史敞無勞,為搜粟都尉。”
蘇武的安排成了燕王攻擊霍光的理由之一。
對此,霍光並沒有太在意,蘇武也沒有在意,但是,蘇元卻在意了。
在蘇元的想法中,與父親當年等而交往的朋友們,如今無不是身居高位,那麽,他的父親又能僅得一個區區秩中二千石的官職?
他深深地為父親感到不服。
這麽一想,蘇元對霍光心存不滿,也就絲毫都不意外了。
再者,因為霍去病的關係,霍光也是少年親貴,未及弱冠之年,就是天子近臣,與蘇武、上官桀等人,在郎官任上,一任多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論親近,霍光自然不如上官桀與蘇家親近,因此,這一年來,蘇元與上官安走得很近。
蘇元也算是常客了,上官家的人也不會讓其與一般賓客一樣,在門外等著,而是一邊通報,一邊就直接將人迎到了前院,好湯好食地招待著。
多多少少地,上官安對蘇元都存著籠絡的心思,心中再如何不解,也不好將他冷落在一邊,因此,上官安隻能先擱下去見上官桀的心思,轉身往自己待客的書房走去:“將蘇公子請到書房來。”
也不是第一次進上官安的書房,蘇元絲毫沒有拘謹的感覺,給上官安見過禮,便關切地詢問上官安那麽些天不在長安,是不是出了什麽事了。
上官安聽得目瞪口呆——這是不是有些……過份了?
——他們的交情是不錯,但是,也沒有到連這般細節都和盤托出的地步吧……
蘇元不是沒有眼色的人,相反,蘇武被困匈奴時,他尚年幼,之後,祖母過世,生母改嫁,蘇家不是小門小戶,他們的叔伯又都居高位,便沒有他們姊弟三人隨母生活,依附著兩位伯叔,各種閑言閑語,他是聽多了,也是最習慣看人臉色的。
看出上官安的驚詫,蘇元沒有顯出尷尬的神色,也沒有辯解,而是向著上官安的位置稍稍傾身,低聲道:“將軍方入京師,隻怕還不知道,因為右將軍薨逝,大將軍頒了軍令,京師諸軍屯衛與八校尉府,一兵一卒皆不得出營。”
乍聞之下,上官安沒聽出這有什麽特別的,但是,見他特地說起,也不好等閑視之,隻能故作鄭重地點頭:“謝蘇君告知,仆的確不知。”
蘇元微笑,隨即卻正色言道:“這雖是大將軍職權所在,但是,茲事體大,左將軍又不在京中,大將軍徑自頒令,實在是讓人費解……”
這會兒,上官安已經想明白霍光為何如此了,心中陡然一緊,對於蘇元幾近直白的挑撥之辭卻是連敷衍都沒有興趣了。
“謝蘇君關懷。仆今日歸京,又趕上右將軍之喪,實在是乏了。”上官安撫額,擺出疲憊不堪的資態,“不若明日,我在平樂館設宴,到時再敘?”
蘇元漲紅了臉,卻也隻能點頭應承:“是元唐突了,竟忘了將軍多日勞乏……”
兩人又客套一番,上官安才將蘇元送至前院,親眼看著他登車離開了,才沉下臉,冷哼一聲,轉身就往父母的正寢走去。(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因為疫症的關係,長安城中各家各戶,能用得起熏香的人家都是在能用的地方全部用上了熏香,希望借此驅除病邪,因此,雖然主人離家許久,書房仍然是經常熏香的。今日,一得到城門開啟的消息,上官桀的妻子便期待著丈夫與兒子會迴來,除了派人去城門口迎候,便是安排奴婢將家裏該準備的全部準備妥當了。
——熏香自然是必不可少的。
熏香雖好,但是,門戶緊閉的內室並不是什麽思考的好地方。
看著兒子仍舊沉默不語,上官桀卻是沒有什麽耐心了,於是,他一揮手,垂胡袖輕振,吩咐兒子:“想不明白,就迴去想。今日來迴奔波那麽久,我也累了……”
這也是實話。
被父親這麽一說,上官安倒也覺得疲憊了,連忙起身行禮:“是臣不肖。臣送阿翁。”
這是兒子的孝心,上官桀自然不會拒絕,點了點頭,便由兒子相陪,返迴後院正寢休息。
因為上官桀發了話,上官安也就給母親問了安——表示晚上就不過來定省了,以免打擾父親的休息。
上官桀的妻子十分理解,還特別叮囑兒子——已經讓廚下準備補品了,待會兒會送去,讓上官安一定要吃完。
“看你們父子的樣子,這些天還不知道是怎麽隨意糊弄的,一定要好好補補。”安陽侯夫人絮絮叨叨地交代,上官安在外室肅手聽了,恭恭敬敬地應諾,直到上官桀實在不耐煩了,發話讓妻子服侍自己休息,上官安才得以離開。
上官桀可以休息,上官安卻是沒有辦法休息,迴到自己的居處,對等候的諸小妻是看都不看,便直接讓她們退下,自己則進了正堂,也不叫傅婢進去伺候,就一個人在堂上待著。
上官安不是好脾氣的人,一幹小妻、婢女再不甘心,也不敢主動湊上去——萬一時機不對,惹得上官安不高興了,一頓笞打自然是少不了的。甚至有幾次,打完之後,上官安便讓家丞把那人領出去。
所謂領出去,良人便逐歸其家,奴婢則是直接賣掉,都不是什麽好下場。
上官安畢竟是聰明的,在房中思忖了近一個時辰,便想明白了父親的意思。
——上官桀是顧命輔臣,清白無暇的名聲在事後,作用是巨大的……
——收拾善後,獨攬大權……林林總總……若是沒有大義名份,劉弗陵怎麽可能答應?
——那位少帝也不是讓人省心的人!
想到劉弗陵,上官安便不由皺眉。
——若說兮君是不願摻和霍家與上官家的爭鬥,心存逃避之念,劉弗陵……
上官安不由一陣心煩。
——對那個小小年紀,便不時地謀算心機的天子……
——真的是很難讓人喜歡的!
上官安不由起身,煩躁地在屋裏來迴踱步。
“……公子……”婢女在堂下輕喚。
上官安的心情正是最差勁的時候,聽到這話兒,立即就吼了迴去:“都給我滾!”
屋外一片寂靜,半晌,才有一個溫柔的聲音輕輕響起:“婢子奉夫人之命而來,請公子恕罪。”
上官安正不耐煩,剛要開口,又忽然反應過來,連忙道:“可是替母親給我送補品?”
“正是。”
“快請。”上官安連忙迎到門口,十分抱歉,“有勞了。”
雖然是安陽侯夫人的親信婢女,但是,上官安畢竟是子君,婢女如何敢受他的致歉,立即顯出一臉的惶恐,捧著棜案,畢恭畢敬地道:“婢子惶恐。”
將棜案放到漆案上,婢女又輕聲囑咐:“夫人命婢子叮囑公子,這些趁熱用最好。”
上官安又道了聲謝,婢女更加恭敬地行過禮,才彎著腰從堂上退下。
補品十分用心,又是母親的心意,上官安不敢浪費,全部用完了,才讓奴婢進來收拾,自己則起身便往外走。
他本是要往父母所居的正寢去的,還沒出院門,就與自家的蒼頭遇上,那人:“公子,蘇公子奉刺請見。”
“蘇公子?”上官安一時迴不過神來,那個蒼頭不禁有些驚訝,愣了一下,才對上官安道:“公子,是典屬國蘇君的公子。”
——蘇武的兒子。
“蘇元?”上官安聽到蒼頭的話才反應過來。
“正是蘇公子。”蒼頭低頭躬身,實在是不太敢接上官安的話。
——蘇元雖無官爵,卻是公卿之子,其名實在不是他這般的奴婢可以稱唿的。
蘇武是郎官出身,後為栘中廄監,出使匈奴前與上官桀一直有私交,待蘇武失了音訊,上官桀對蘇武的二女一子也算照拂。因為年紀相差不大,蘇元與上官安也算有交情,但是,畢竟身份有別,兩家並不算親近,直到蘇武歸國,被拜為典屬國之後,兩家才算是恢複舊交。
算起來,蘇建是衛青的親信之人,其三個兒子與衛霍兩家都很親近,長子蘇嘉為奉車都尉,三子蘇賢為騎都尉,與兄弟相比,即使如今已是典屬國,蘇武的仕途也談不上一帆風順。
雖然與蘇武也頗有交情,但是,畢竟有十九年的間隔,霍光對蘇武的照拂也隻到典屬國的官職為止,並沒有加恩的意思。
蘇武自己倒是不在意——能歸漢已是相當意外的驚喜了,再計較那些……又有多少意思?
隻不過,蘇武歸來的時機真的是太不巧了——始元六年春,蘇武至京師長安,不久,上官桀與霍光便開始反目不和了。
不和,倒也未必是出於雙方本意,但是,從燕王的劾奏被呈上開始,上官桀與霍光便再無和睦的可能了。
——從這一點來說,少年天子在那件事中……絕對不是一無所獲。
當然,這件事本來也與蘇武沒有什麽關係,可是,燕王的劾奏偏偏就將蘇武連上了。
——“臣聞武帝使中郎將蘇武使匈奴,見留二十年不降,還亶為典屬國。今大將軍長史敞無勞,為搜粟都尉。”
蘇武的安排成了燕王攻擊霍光的理由之一。
對此,霍光並沒有太在意,蘇武也沒有在意,但是,蘇元卻在意了。
在蘇元的想法中,與父親當年等而交往的朋友們,如今無不是身居高位,那麽,他的父親又能僅得一個區區秩中二千石的官職?
他深深地為父親感到不服。
這麽一想,蘇元對霍光心存不滿,也就絲毫都不意外了。
再者,因為霍去病的關係,霍光也是少年親貴,未及弱冠之年,就是天子近臣,與蘇武、上官桀等人,在郎官任上,一任多年,完全不可同日而語。論親近,霍光自然不如上官桀與蘇家親近,因此,這一年來,蘇元與上官安走得很近。
蘇元也算是常客了,上官家的人也不會讓其與一般賓客一樣,在門外等著,而是一邊通報,一邊就直接將人迎到了前院,好湯好食地招待著。
多多少少地,上官安對蘇元都存著籠絡的心思,心中再如何不解,也不好將他冷落在一邊,因此,上官安隻能先擱下去見上官桀的心思,轉身往自己待客的書房走去:“將蘇公子請到書房來。”
也不是第一次進上官安的書房,蘇元絲毫沒有拘謹的感覺,給上官安見過禮,便關切地詢問上官安那麽些天不在長安,是不是出了什麽事了。
上官安聽得目瞪口呆——這是不是有些……過份了?
——他們的交情是不錯,但是,也沒有到連這般細節都和盤托出的地步吧……
蘇元不是沒有眼色的人,相反,蘇武被困匈奴時,他尚年幼,之後,祖母過世,生母改嫁,蘇家不是小門小戶,他們的叔伯又都居高位,便沒有他們姊弟三人隨母生活,依附著兩位伯叔,各種閑言閑語,他是聽多了,也是最習慣看人臉色的。
看出上官安的驚詫,蘇元沒有顯出尷尬的神色,也沒有辯解,而是向著上官安的位置稍稍傾身,低聲道:“將軍方入京師,隻怕還不知道,因為右將軍薨逝,大將軍頒了軍令,京師諸軍屯衛與八校尉府,一兵一卒皆不得出營。”
乍聞之下,上官安沒聽出這有什麽特別的,但是,見他特地說起,也不好等閑視之,隻能故作鄭重地點頭:“謝蘇君告知,仆的確不知。”
蘇元微笑,隨即卻正色言道:“這雖是大將軍職權所在,但是,茲事體大,左將軍又不在京中,大將軍徑自頒令,實在是讓人費解……”
這會兒,上官安已經想明白霍光為何如此了,心中陡然一緊,對於蘇元幾近直白的挑撥之辭卻是連敷衍都沒有興趣了。
“謝蘇君關懷。仆今日歸京,又趕上右將軍之喪,實在是乏了。”上官安撫額,擺出疲憊不堪的資態,“不若明日,我在平樂館設宴,到時再敘?”
蘇元漲紅了臉,卻也隻能點頭應承:“是元唐突了,竟忘了將軍多日勞乏……”
兩人又客套一番,上官安才將蘇元送至前院,親眼看著他登車離開了,才沉下臉,冷哼一聲,轉身就往父母的正寢走去。(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