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的序號出錯了……也不好改……各位朋友將就著看吧……)
改元素來是有講究的,不過,何時改元,多看天子之意,比如說,先帝改太初為天漢,便是十分地出人意料,詔令所述的理由更是讓人莫名其妙。
——時頻年苦旱,為祈甘雨,故改元為天漢。
當然,《詩經.大雅》有《蕩之什》,其中有《雲漢》一篇——
倬彼雲漢,昭迴於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壁既卒,寧莫我聽?
旱既大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後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於摧。
旱既太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憚暑,憂心如熏。群公先正,則不我聞。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旱既太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旱既太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塚宰。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瞻卬昊天,雲如何裏!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據說,此篇為周大夫仍叔所作,以美宣王遇旱災修德勤政而能致雨。
以“天漢”為年號,十分符合的為頻年旱而祈雨的說法。問題是——天漢元年之前,真是頻年苦旱?
的確是頻年苦旱,不過是離改元那年遠了一些……
——建元四年六月,旱。
——元光六年夏,大旱,蝗。
——元朔五年春,大旱。
——元狩三年夏,大旱。
——元封四年夏,大旱。
——元封六年秋,大旱,蝗。
……恰恰是離天漢最近的年號為太初的四年中,大漢沒有遇任何旱災。
……也許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天漢元年夏,大旱;其三年夏,大旱……
——改元之後,旱災來得更加頻繁了……
——當然,從天漢之後,先帝再沒有因為禳災而改元。
雖然沒有人敢非議先帝,但是,大漢朝野對改元以穰災的說法仍是將信將疑得多,不過,子雲:“敬鬼神而遠之。”
聖人尚且如此,對於這些靈異的事情,諸家學子又豈會真的去大加抨擊?
更何況大將軍無異議,少帝無異議。
——可有可無的……改就改吧!
——誰讓七月的日食,征兆不詳且不明呢?
於是,八月,禦史大夫頒詔丞相,改始元為元鳳,隨後,由丞相將詔書傳下至公卿及諸侯王,禦史中丞則將詔書頒下至各郡守。
於是,始元七年正式改為元鳳元年。
皇後詹事向年幼的皇後解釋,元鳳是以始元三年冬十月,鳳皇集東海,比下海西樂郷,因以為冠元而紀年。
兮君對這些說法很是懵懂,倒是更關心鳳皇的情況。當年,她剛剛入宮,驚懼非常,哪裏會在意這些事情,如今卻是好奇不已。
詹事又何嚐真的見過鳳皇,於是,在小女孩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麵前,被追問得頗有幾分狼狽。
周圍侍奉的諸侍禦見詹事如此狼狽,再看看皇後難得一見的狡黠愉悅之色,自然是幸災樂禍的為多,再者,宮中規矩甚嚴,詹事又是正經的九卿之官,其與皇後對晤,出身卑微的侍禦中人哪裏能夠插嘴?
兮君倒不是真的想為難詹事,隻是想借此讓自己稍稍安心,不過,幾番追問之後,也頗有些無聊,收拾了一下心情,便準備讓詹事退下了。
“中宮,安成侯夫人請謁。”宦者的通傳恰好在此時響起,兮君一愣,詹事更是鬆了一口氣。
“可。”兮君皺了一下眉,便輕聲允準。
她的祖母是通籍宮禁的,如今必是已在椒房殿外了。
詹事趁機告退,長禦則低聲道詢問皇後在何處見安成侯夫人。
“……前殿。”猶豫了一下,兮君還是決定在最正式的前殿前見麵。
對那個總喜歡擺出長輩架勢的祖母,兮君真的是不太喜歡,隻能用君臣之禮打壓一二了。
中宮侍禦對此心領神會,並沒有讓皇後立刻前去,而是簇擁著皇後進內殿更衣梳妝,隨後才侍奉著盛妝華服的皇後前往椒房前殿。
無論如何,上官桀的夫人也是正經仕宦之家的女子,見皇後如此安排,頓時就明白了皇後的意思,臉色自然也異常難看。
心情本就不好,再加上皇後久久不至,安陽侯夫人心裏的怒火簡直快要壓不住了,待宮人輕聲提醒皇後入殿時,她不由惱怒地抬頭,望了過去。
看見錦帷重簾之後,慢慢走出的身影,安陽侯夫人不由一愣。
身量不足的皇後一身紺製深衣,曲裾重纏,交輸續衽,腰間是黃赤縹紺四色長綬與緄帶,淳黃圭、黃金辟邪垂在衣裾之上,隨著皇後的腳步輕輕滑動。
除了沒有束發結髻、插戴簪珥,這通身上下幾乎已是皇後最正式的妝束了。
安陽侯夫人的心陡然一沉,原本的不滿惱怒竟是再顧不上了。
“皇後為安陽侯夫人下輿。”
正式的見禮開始,安陽侯夫人來不及多想,隻能鄭重行禮,參拜皇後。
“起。”長禦代皇後答禮,隨即有宮人引領安陽侯夫人入座。
等祖母坐好,兮君才慢慢開口寒喧:“祖母許久未來,身體可好?”
“勞中宮牽掛,妾一切安好。”
一問一答,如此又客套了一番,安陽侯夫人才道:“妾有些話想單獨奏對。”
這般把話挑明了說出來,兮君倒是不好拒絕了,隻能看向傅保,然而,這位畢竟是皇後的祖母,單獨奏對雖有逾越,卻也是合於情理,傅保二人也想不出拒絕的理由。
見傅母與保母都沉默不語,兮君隻能點頭:“就依祖母的意思。”
眾人行禮退下,等殿內再無旁人了,安陽侯夫人才抬眼看向自己孫女,神色數變,卻是一直沒有開口。
兮君的耐性很好,此時見祖母不說話,用力打量自己,她也不問,隻是端坐著,任由祖母將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
這般沉默良久,安陽侯夫人終是不得不開口:“中宮可知,陛下前日宣召了左將軍?”
兮君抬眼,黑眸中滿是掩不住地訝異:“陛下召見祖父?”
“是!”安陽侯夫人有些拿不準皇後的心思,一時間也不敢再拿她當無知稚兒,自然將態度擺得更加恭謹。
兮君輕輕皺眉:“那又如何?”
君臣晤對之言是不能打探的,兮君也不敢直接問。
安陽侯夫人看著孫女,不由歎了一口氣:“左將軍歸家後便直歎……中宮到底太年幼了……”
兮君臉色立變,聲音頓時變得尖利非常:“我的年歲,祖父是如今才知道嗎?”
——她如今年幼……始元三年隻會更年幼!
沒有想到孫女兒的反應竟會如此激烈,安陽侯夫人頓時有些尷尬。
兮君深吸了一口氣,袖中交握的雙手狠狠地絞起,幾番用力才壓下心中翻湧的情緒。
“祖母是奉祖父之命而來?”兮君咬牙,語氣卻平靜了許多。
安陽侯夫人更加尷尬,隻能默默點頭。
忍不住勾起唇角,顯出一抹笑意,然而兮君自己也說不清心中是何感覺——嘲諷?憤怒?……或者,真的隻是好笑?
“祖父要祖母對我說什麽?”帶著幾分笑意,兮君問得格外輕鬆。
——她倒是很想知道,她猜測的究竟對不對……
“……中宮可知……”安陽侯夫人隱隱覺得不對了,卻不得不硬頭皮說下去,“中宮可知何為‘七出’?”
“婦有七出: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兮君眼都沒眨一下便將七出之條道出。
——女子傅保,別的可以不教,七出三不去卻是必要教訓的。
兮君眨了眨眼,心中隻覺得一片冰寒,麵上卻是不顯,十分無辜地道:“難道是祖父說我有所犯?”
——說的是“祖父”,真正所指……不言而喻了。
安陽侯夫人被孫女看得越發心虛,不敢不說,又不知該如何說。
之前被上官桀吩咐時,她就爭辯過,卻被上官桀一個瞪眼,她素來敬畏夫君,哪裏還該多說,隻道跟孫女把說傳到,也就可以了,誰知道孫女這邊竟是不比上官桀好對付多少。
猶豫了好一會兒,想到自己終究是祖母,安陽侯夫人把心一橫,鄭重而又迅速地把上官桀的意思說了出來:“雖然說天子、諸侯之妃不因無子而出,然而,子孫乃承重大事,不可不慮,中宮年幼,於子嗣之事無可奈何,更應廣擇好女,以繁帝裔。”
安陽侯夫人一口氣將話說完,便低頭等皇後的答複,本以為必要再有一番計較,卻不料,沉寂良久,朱幄之中傳出一句異常平靜的迴答:“女孫謹受教。”(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改元素來是有講究的,不過,何時改元,多看天子之意,比如說,先帝改太初為天漢,便是十分地出人意料,詔令所述的理由更是讓人莫名其妙。
——時頻年苦旱,為祈甘雨,故改元為天漢。
當然,《詩經.大雅》有《蕩之什》,其中有《雲漢》一篇——
倬彼雲漢,昭迴於天。王曰:於乎!何辜今之人?天降喪亂,饑饉薦臻。靡神不舉,靡愛斯牲。圭壁既卒,寧莫我聽?
旱既大甚,蘊隆蟲蟲。不殄禋祀,自郊徂宮。上下奠瘞,靡神不宗。後稷不克,上帝不臨。耗斁下土,寧丁我躬。
旱既太甚,則不可推。兢兢業業,如霆如雷。周餘黎民,靡有孑遺。昊天上帝,則不我遺。胡不相畏?先祖於摧。
旱既太甚,則不可沮。赫赫炎炎,雲我無所。大命近止,靡瞻靡顧。群公先正,則不我助。父母先祖,胡寧忍予?
旱既太甚,滌滌山川。旱魃為虐,如惔如焚。我心憚暑,憂心如熏。群公先正,則不我聞。昊天上帝,寧俾我遁?
旱既太甚,黽勉畏去。胡寧瘨我以旱?憯不知其故。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昊天上帝,則不我虞。
敬恭明神,宜無悔怒。旱既太甚,散無友紀。鞫哉庶正,疚哉塚宰。趣馬師氏,膳夫左右。靡人不周。無不能止,瞻卬昊天,雲如何裏!
瞻卬昊天,有嘒其星。大夫君子,昭假無贏。大命近止,無棄爾成。何求為我。以戾庶正。瞻卬昊天,曷惠其寧?
——據說,此篇為周大夫仍叔所作,以美宣王遇旱災修德勤政而能致雨。
以“天漢”為年號,十分符合的為頻年旱而祈雨的說法。問題是——天漢元年之前,真是頻年苦旱?
的確是頻年苦旱,不過是離改元那年遠了一些……
——建元四年六月,旱。
——元光六年夏,大旱,蝗。
——元朔五年春,大旱。
——元狩三年夏,大旱。
——元封四年夏,大旱。
——元封六年秋,大旱,蝗。
……恰恰是離天漢最近的年號為太初的四年中,大漢沒有遇任何旱災。
……也許更能說明問題的是——天漢元年夏,大旱;其三年夏,大旱……
——改元之後,旱災來得更加頻繁了……
——當然,從天漢之後,先帝再沒有因為禳災而改元。
雖然沒有人敢非議先帝,但是,大漢朝野對改元以穰災的說法仍是將信將疑得多,不過,子雲:“敬鬼神而遠之。”
聖人尚且如此,對於這些靈異的事情,諸家學子又豈會真的去大加抨擊?
更何況大將軍無異議,少帝無異議。
——可有可無的……改就改吧!
——誰讓七月的日食,征兆不詳且不明呢?
於是,八月,禦史大夫頒詔丞相,改始元為元鳳,隨後,由丞相將詔書傳下至公卿及諸侯王,禦史中丞則將詔書頒下至各郡守。
於是,始元七年正式改為元鳳元年。
皇後詹事向年幼的皇後解釋,元鳳是以始元三年冬十月,鳳皇集東海,比下海西樂郷,因以為冠元而紀年。
兮君對這些說法很是懵懂,倒是更關心鳳皇的情況。當年,她剛剛入宮,驚懼非常,哪裏會在意這些事情,如今卻是好奇不已。
詹事又何嚐真的見過鳳皇,於是,在小女孩一個接一個的問題麵前,被追問得頗有幾分狼狽。
周圍侍奉的諸侍禦見詹事如此狼狽,再看看皇後難得一見的狡黠愉悅之色,自然是幸災樂禍的為多,再者,宮中規矩甚嚴,詹事又是正經的九卿之官,其與皇後對晤,出身卑微的侍禦中人哪裏能夠插嘴?
兮君倒不是真的想為難詹事,隻是想借此讓自己稍稍安心,不過,幾番追問之後,也頗有些無聊,收拾了一下心情,便準備讓詹事退下了。
“中宮,安成侯夫人請謁。”宦者的通傳恰好在此時響起,兮君一愣,詹事更是鬆了一口氣。
“可。”兮君皺了一下眉,便輕聲允準。
她的祖母是通籍宮禁的,如今必是已在椒房殿外了。
詹事趁機告退,長禦則低聲道詢問皇後在何處見安成侯夫人。
“……前殿。”猶豫了一下,兮君還是決定在最正式的前殿前見麵。
對那個總喜歡擺出長輩架勢的祖母,兮君真的是不太喜歡,隻能用君臣之禮打壓一二了。
中宮侍禦對此心領神會,並沒有讓皇後立刻前去,而是簇擁著皇後進內殿更衣梳妝,隨後才侍奉著盛妝華服的皇後前往椒房前殿。
無論如何,上官桀的夫人也是正經仕宦之家的女子,見皇後如此安排,頓時就明白了皇後的意思,臉色自然也異常難看。
心情本就不好,再加上皇後久久不至,安陽侯夫人心裏的怒火簡直快要壓不住了,待宮人輕聲提醒皇後入殿時,她不由惱怒地抬頭,望了過去。
看見錦帷重簾之後,慢慢走出的身影,安陽侯夫人不由一愣。
身量不足的皇後一身紺製深衣,曲裾重纏,交輸續衽,腰間是黃赤縹紺四色長綬與緄帶,淳黃圭、黃金辟邪垂在衣裾之上,隨著皇後的腳步輕輕滑動。
除了沒有束發結髻、插戴簪珥,這通身上下幾乎已是皇後最正式的妝束了。
安陽侯夫人的心陡然一沉,原本的不滿惱怒竟是再顧不上了。
“皇後為安陽侯夫人下輿。”
正式的見禮開始,安陽侯夫人來不及多想,隻能鄭重行禮,參拜皇後。
“起。”長禦代皇後答禮,隨即有宮人引領安陽侯夫人入座。
等祖母坐好,兮君才慢慢開口寒喧:“祖母許久未來,身體可好?”
“勞中宮牽掛,妾一切安好。”
一問一答,如此又客套了一番,安陽侯夫人才道:“妾有些話想單獨奏對。”
這般把話挑明了說出來,兮君倒是不好拒絕了,隻能看向傅保,然而,這位畢竟是皇後的祖母,單獨奏對雖有逾越,卻也是合於情理,傅保二人也想不出拒絕的理由。
見傅母與保母都沉默不語,兮君隻能點頭:“就依祖母的意思。”
眾人行禮退下,等殿內再無旁人了,安陽侯夫人才抬眼看向自己孫女,神色數變,卻是一直沒有開口。
兮君的耐性很好,此時見祖母不說話,用力打量自己,她也不問,隻是端坐著,任由祖母將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
這般沉默良久,安陽侯夫人終是不得不開口:“中宮可知,陛下前日宣召了左將軍?”
兮君抬眼,黑眸中滿是掩不住地訝異:“陛下召見祖父?”
“是!”安陽侯夫人有些拿不準皇後的心思,一時間也不敢再拿她當無知稚兒,自然將態度擺得更加恭謹。
兮君輕輕皺眉:“那又如何?”
君臣晤對之言是不能打探的,兮君也不敢直接問。
安陽侯夫人看著孫女,不由歎了一口氣:“左將軍歸家後便直歎……中宮到底太年幼了……”
兮君臉色立變,聲音頓時變得尖利非常:“我的年歲,祖父是如今才知道嗎?”
——她如今年幼……始元三年隻會更年幼!
沒有想到孫女兒的反應竟會如此激烈,安陽侯夫人頓時有些尷尬。
兮君深吸了一口氣,袖中交握的雙手狠狠地絞起,幾番用力才壓下心中翻湧的情緒。
“祖母是奉祖父之命而來?”兮君咬牙,語氣卻平靜了許多。
安陽侯夫人更加尷尬,隻能默默點頭。
忍不住勾起唇角,顯出一抹笑意,然而兮君自己也說不清心中是何感覺——嘲諷?憤怒?……或者,真的隻是好笑?
“祖父要祖母對我說什麽?”帶著幾分笑意,兮君問得格外輕鬆。
——她倒是很想知道,她猜測的究竟對不對……
“……中宮可知……”安陽侯夫人隱隱覺得不對了,卻不得不硬頭皮說下去,“中宮可知何為‘七出’?”
“婦有七出:不順父母,去;無子,去;淫,去;妒,去;有惡疾,去;多言,去;竊盜,去”兮君眼都沒眨一下便將七出之條道出。
——女子傅保,別的可以不教,七出三不去卻是必要教訓的。
兮君眨了眨眼,心中隻覺得一片冰寒,麵上卻是不顯,十分無辜地道:“難道是祖父說我有所犯?”
——說的是“祖父”,真正所指……不言而喻了。
安陽侯夫人被孫女看得越發心虛,不敢不說,又不知該如何說。
之前被上官桀吩咐時,她就爭辯過,卻被上官桀一個瞪眼,她素來敬畏夫君,哪裏還該多說,隻道跟孫女把說傳到,也就可以了,誰知道孫女這邊竟是不比上官桀好對付多少。
猶豫了好一會兒,想到自己終究是祖母,安陽侯夫人把心一橫,鄭重而又迅速地把上官桀的意思說了出來:“雖然說天子、諸侯之妃不因無子而出,然而,子孫乃承重大事,不可不慮,中宮年幼,於子嗣之事無可奈何,更應廣擇好女,以繁帝裔。”
安陽侯夫人一口氣將話說完,便低頭等皇後的答複,本以為必要再有一番計較,卻不料,沉寂良久,朱幄之中傳出一句異常平靜的迴答:“女孫謹受教。”(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