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侯王薨,朝廷自有定製,誰也不曾認為會發生什麽意外之事,但是,還就是發生了!不過,喪中出事似乎也是泗水王這一支的傳統了。
泗水王名賀,是常山憲王劉舜的少子劉商之子。
常山憲王是孝景皇帝的少子,其母是孝景王皇後之妹王夫人,名兒姁。王夫人生有四子,依排行,分別是廣川惠王劉越、膠東康王劉寄、清河哀王劉乘以及常山憲王劉舜。因此,母親是親姊妹,孝景皇帝諸子中,王夫人所出的這四位諸侯王與孝武皇帝最親,孝武帝待這四位兄弟最為寬厚——即使膠東康王劉寄涉入淮南王劉安謀反一案,也未曾窮治。倒是劉寄自己惶恐不安,又無嫡子,至死都沒有立太子為自己置後,孝武皇帝得報,不僅立其長子賢為膠東王,還將其素來愛重的少子慶為六安王。與其它諸侯王動輒得咎的處境完全不同。
常山憲王因為是少子,素來受寵,行事自然放肆,驕怠多淫,屢次犯禁,但是,孝武帝多是寬釋,鮮少追究。劉舜為王三十二年,於元鼎三年薨,其太子劉勃嗣王,不過,劉勃很快便因罪被廢。
——常山憲王的長子劉棁是庶出,其母素來無寵,連累劉棁也不被父親待見,根本不將其算入子女之中,也就沒有讓其在自己死後分得財物。常山憲王薨後,也有郎官勸過王後脩與太子劉勃,分些財物給劉棁,母子倆卻不上當。劉棁自然是氣忿不平,等朝廷按製遣使為常山憲王吊襚、祠、賵,視喪事,立嗣子,劉悅便拚著同歸於盡,向使者告發王後與太子在常山憲王病重期間,未曾侍疾,憲王薨後六日即出舍,以及劉勃私奸,飲酒,博戲,擊築,與女子載馳,環城過市,入牢視囚……等等罪狀。天子得奏報,即遣大行張騫驗問王後脩與劉勃。劉勃心虛惶恐,在官吏逮勃所與奸諸證時,匿之,等到官吏開始求捕涉案人員時,劉勃大急,不僅使人致擊笞掠,公然抗拒,而且擅出漢所疑囚者。種種事跡,皆是錯上加錯,有司議罪時,即請誅憲王後脩與劉勃。孝武皇帝卻認為脩素無行,使棁陷之罪,勃無良師傅,不忍誅。沒有同意,有司再議,請廢王後脩,徙王勃以家屬處房陵,方得許。
畢竟是最親的兄弟,又是厶弟,見其無嗣國滅,孝武皇帝也不忍心,因此劉勃被廢不過數月,元鼎四年,孝武皇帝即詔有司:“常山憲王蚤夭,後妾不和,適孽誣爭,陷於不義以滅國,朕甚閔焉。其封憲王子平三萬戶,為真定王;封子商三萬戶,為泗水王。”
——沒有劉悅,是因為告發父母之罪,本身就是死罪。
劉商為王十二年,於太初二年薨,諡為思王,子安世嗣,一年即薨,諡為哀王,無子。孝武後帝憐泗水王絕,紹封安世弟賀為泗水,至今已二十三年。
因為路遠迢迢,劉賀其實是年前逝世的。
雖然是正月之中,但是,相關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大鴻臚奏諡,遣光祿大夫前往諸侯王國吊襚、祠、賵,視喪事,因立嗣子——當然,因為劉賀無子,立嗣子這一步就可以省略了。
朝廷使者去了,做完那些事情,諸侯王國才能發民挽喪、穿、複土,治墳。因此,很快,諡定了——戴王——使者遣了,大家都認為下麵沒什麽事了……
——事來了!
泗水王太後的上書到了,奏稱劉賀的後宮有人懷有遺腹子,泗水國的相與內史卻不曾奏聞天子。
舉朝嘩然!
按照規矩,諸侯王無子,要麽國除,要麽紹封旁係,因為泗水王本就是紹封的,又已經紹封過一次,看起來是上天欲絕其嗣了……反正,朝廷的決定是國除。
當然,前提是無子。
遺腹子怎麽辦?按照漢律,必須等遺腹子出生,才能決定置後、析產等身後事,當然,遺腹子與死者的其它子嗣在權力上沒有任何差別。
當然,那是針對百姓庶民的,漢室百餘年,還真沒有遇到過諸侯王或者列侯逝後,妻妾有遺腹子這種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次,遺腹子的問題關係到一個諸侯王國的存續與否。
百官議論紛紛,但是,大多還是認為,應該等遺腹子出生,若是男,自然是嗣王,不應該國除,畢竟律令就是這樣規定,諸侯王同樣是漢臣,自然應該是適用。
廷議之後,霍光與田千秋一起將結果上奏天子,準備頒詔泗水國相。
十五歲的天子看了一遍奏書,卻沒有如往常一樣點頭書可,而是驚詫地看了兩人一眼,見兩人不解,便又低頭將奏書從頭看起。
霍光與田千秋相視一眼,都覺得莫名所以——他們並不認為這個廷議結果有問題……
兩人正在以目光交流,就聽十五歲的天子慢條斯理地道:“諸卿廷議就議了這麽一樁事?”
“是!”霍光傾身迴答。
田千秋這兩年越來越虛弱,說話也越來越有氣無力,不過,見天子眉頭緊皺,明顯的不悅,再看看大將軍根本沒有詢問的意思,他隻能倚老賣老地開口:“陛下聖明,想是臣等所議不妥?”
“君侯言重了。”劉弗陵連忙擺手,“朕隻是覺得,大將軍與君侯是不是因為事務繁雜,有所遺漏了……”
霍光不禁擰眉,垂著頭,更加恭敬地道:“臣等鄙陋,恭請陛下指教。”
田千秋也低頭:“請教陛下!”
劉弗陵見兩人這般,臉上漲得通紅,眼中卻隱隱有興奮之色閃動。也許是他自己也發覺了這一點,少年天子稍稍垂眼,如羽的眼睫輕顫間便將所有的興奮之色掩入眼底。
“朕以為,當先議泗水相及內史之罪。”劉弗陵勉力用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霍光與田千秋同時一愣,隨後,田千秋便掩唇咳嗽不止,隻能由霍光稟奏:“泗水相及內史,當請未請,律有明則,毋需議。”
雖然霍光說得一本正經,但是,劉弗陵還是忍不住臉頰發燙,半晌都沒有再說話——自以為是了……
見天子如此,霍光與田千秋也不好再說什麽,兩人無聲地交流了好一會兒,才由田千秋顫巍巍地道:“陛下以為此議可否?”
劉弗陵一驚,這才迴神,連聲道:“可!可!可!……”說著,他便提筆在奏書末尾寫下“可”字。
旁邊侍奉的中常侍立刻收起奏書,畢恭畢敬地遞到大將軍麵前,霍光也恭恭敬敬地雙手接過,展開一些,確認了天子的批劃,才收起書簡,與田千秋一起請退。
殿門關上,偌大的前殿立刻一片安靜,光影婆娑,絲絲香煙在錦繡重幄間穿梭彌散。
年少的天子坐在朱紋漆幾後,徑自沉默,殿中侍奉的宮人、宦者以及中臣麵麵相覷,卻不敢發出絲毫聲響,更別說開口詢問了。
“……賞……”少年天子忽然低喚,人卻沒有動彈。
眾人麵麵相覷,卻沒有人肯應聲。
能入殿近身侍奉的都是天子的親信,誰都不會誤解天子的意思——少年天子可不是想頒賞賜,而是在喚人。
喚的自然是那位奉車都尉、侍中秺侯金賞。
——可是,巧了……金賞與金建今日正是一起休沐。
眾人以目光你推我讓地交流了一圈,最後,隨侍的黃門令“眾望所歸”,硬著頭皮低聲稟奏:“陛下,兩位金侍中都是今日休沐……”
劉弗陵愕然抬眼,隨即便垂下眼,片刻之後,他便扶幾而起,一邊往外走,一邊道:“朕去見中宮。”
——中宮?
眾人又是一驚,卻不敢怠慢,一些人上前侍奉天子,一些人出去傳話,準備車駕,還有一些人立刻趕往未央宮的椒房殿,向皇後通報,也讓人準備迎接。
接到消息,兮君吃了一驚,隨即便皺了眉——她還真不想見皇帝。
不說上一次留宿時的不歡而散,單是最近那位後宮的暴斃,便讓兮君直覺地認為——皇帝是來興師問罪的。
——死去的正是當初讓帝後爭執的那個名為佩蘭的八子。
可是,再不樂意,作為皇後,對於皇帝前來,也隻能歡天喜地、畢恭畢敬地迎接,最不能也不應該有的情緒就是不高興。
——那是她的夫、她的君!
——她的主宰!
因此,中宮上下急急忙忙地布置了一番,年幼的皇後被宮人壓著,又打扮了一番,之後,在天子車駕的前驅車到椒房殿前時,兮君領著一幹宮人、屬吏出門迎接。
——帝後二人有近十天沒見麵了……自兮君入宮以來,這般僵持還是第一次。
跪在皇後身後的倚華暗暗輕歎——到底……皇後身後的倚恃太強了……
——竟是皇帝來見皇後……
再看看年幼的皇後,倚華不由失笑——皇後也未必想著誰先低頭這種事吧……
“陛下長樂未央!”皇後低頭參禮,一眾隨侍宮人跟著參禮。
劉弗陵下車走到皇後麵前,停了一會兒,才伸出手,如以往一樣攜著皇後的手,領著她一起入殿,剛進殿門,劉弗陵便停了下來,轉身看著皇後,眼角瞥著仍站在殿外的眾人,低聲卻清晰地道:
“朕要與皇後談談!”
“……子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泗水王名賀,是常山憲王劉舜的少子劉商之子。
常山憲王是孝景皇帝的少子,其母是孝景王皇後之妹王夫人,名兒姁。王夫人生有四子,依排行,分別是廣川惠王劉越、膠東康王劉寄、清河哀王劉乘以及常山憲王劉舜。因此,母親是親姊妹,孝景皇帝諸子中,王夫人所出的這四位諸侯王與孝武皇帝最親,孝武帝待這四位兄弟最為寬厚——即使膠東康王劉寄涉入淮南王劉安謀反一案,也未曾窮治。倒是劉寄自己惶恐不安,又無嫡子,至死都沒有立太子為自己置後,孝武皇帝得報,不僅立其長子賢為膠東王,還將其素來愛重的少子慶為六安王。與其它諸侯王動輒得咎的處境完全不同。
常山憲王因為是少子,素來受寵,行事自然放肆,驕怠多淫,屢次犯禁,但是,孝武帝多是寬釋,鮮少追究。劉舜為王三十二年,於元鼎三年薨,其太子劉勃嗣王,不過,劉勃很快便因罪被廢。
——常山憲王的長子劉棁是庶出,其母素來無寵,連累劉棁也不被父親待見,根本不將其算入子女之中,也就沒有讓其在自己死後分得財物。常山憲王薨後,也有郎官勸過王後脩與太子劉勃,分些財物給劉棁,母子倆卻不上當。劉棁自然是氣忿不平,等朝廷按製遣使為常山憲王吊襚、祠、賵,視喪事,立嗣子,劉悅便拚著同歸於盡,向使者告發王後與太子在常山憲王病重期間,未曾侍疾,憲王薨後六日即出舍,以及劉勃私奸,飲酒,博戲,擊築,與女子載馳,環城過市,入牢視囚……等等罪狀。天子得奏報,即遣大行張騫驗問王後脩與劉勃。劉勃心虛惶恐,在官吏逮勃所與奸諸證時,匿之,等到官吏開始求捕涉案人員時,劉勃大急,不僅使人致擊笞掠,公然抗拒,而且擅出漢所疑囚者。種種事跡,皆是錯上加錯,有司議罪時,即請誅憲王後脩與劉勃。孝武皇帝卻認為脩素無行,使棁陷之罪,勃無良師傅,不忍誅。沒有同意,有司再議,請廢王後脩,徙王勃以家屬處房陵,方得許。
畢竟是最親的兄弟,又是厶弟,見其無嗣國滅,孝武皇帝也不忍心,因此劉勃被廢不過數月,元鼎四年,孝武皇帝即詔有司:“常山憲王蚤夭,後妾不和,適孽誣爭,陷於不義以滅國,朕甚閔焉。其封憲王子平三萬戶,為真定王;封子商三萬戶,為泗水王。”
——沒有劉悅,是因為告發父母之罪,本身就是死罪。
劉商為王十二年,於太初二年薨,諡為思王,子安世嗣,一年即薨,諡為哀王,無子。孝武後帝憐泗水王絕,紹封安世弟賀為泗水,至今已二十三年。
因為路遠迢迢,劉賀其實是年前逝世的。
雖然是正月之中,但是,相關的事情還是要做的——大鴻臚奏諡,遣光祿大夫前往諸侯王國吊襚、祠、賵,視喪事,因立嗣子——當然,因為劉賀無子,立嗣子這一步就可以省略了。
朝廷使者去了,做完那些事情,諸侯王國才能發民挽喪、穿、複土,治墳。因此,很快,諡定了——戴王——使者遣了,大家都認為下麵沒什麽事了……
——事來了!
泗水王太後的上書到了,奏稱劉賀的後宮有人懷有遺腹子,泗水國的相與內史卻不曾奏聞天子。
舉朝嘩然!
按照規矩,諸侯王無子,要麽國除,要麽紹封旁係,因為泗水王本就是紹封的,又已經紹封過一次,看起來是上天欲絕其嗣了……反正,朝廷的決定是國除。
當然,前提是無子。
遺腹子怎麽辦?按照漢律,必須等遺腹子出生,才能決定置後、析產等身後事,當然,遺腹子與死者的其它子嗣在權力上沒有任何差別。
當然,那是針對百姓庶民的,漢室百餘年,還真沒有遇到過諸侯王或者列侯逝後,妻妾有遺腹子這種問題……更重要的是,這一次,遺腹子的問題關係到一個諸侯王國的存續與否。
百官議論紛紛,但是,大多還是認為,應該等遺腹子出生,若是男,自然是嗣王,不應該國除,畢竟律令就是這樣規定,諸侯王同樣是漢臣,自然應該是適用。
廷議之後,霍光與田千秋一起將結果上奏天子,準備頒詔泗水國相。
十五歲的天子看了一遍奏書,卻沒有如往常一樣點頭書可,而是驚詫地看了兩人一眼,見兩人不解,便又低頭將奏書從頭看起。
霍光與田千秋相視一眼,都覺得莫名所以——他們並不認為這個廷議結果有問題……
兩人正在以目光交流,就聽十五歲的天子慢條斯理地道:“諸卿廷議就議了這麽一樁事?”
“是!”霍光傾身迴答。
田千秋這兩年越來越虛弱,說話也越來越有氣無力,不過,見天子眉頭緊皺,明顯的不悅,再看看大將軍根本沒有詢問的意思,他隻能倚老賣老地開口:“陛下聖明,想是臣等所議不妥?”
“君侯言重了。”劉弗陵連忙擺手,“朕隻是覺得,大將軍與君侯是不是因為事務繁雜,有所遺漏了……”
霍光不禁擰眉,垂著頭,更加恭敬地道:“臣等鄙陋,恭請陛下指教。”
田千秋也低頭:“請教陛下!”
劉弗陵見兩人這般,臉上漲得通紅,眼中卻隱隱有興奮之色閃動。也許是他自己也發覺了這一點,少年天子稍稍垂眼,如羽的眼睫輕顫間便將所有的興奮之色掩入眼底。
“朕以為,當先議泗水相及內史之罪。”劉弗陵勉力用平靜地說出自己的想法。
霍光與田千秋同時一愣,隨後,田千秋便掩唇咳嗽不止,隻能由霍光稟奏:“泗水相及內史,當請未請,律有明則,毋需議。”
雖然霍光說得一本正經,但是,劉弗陵還是忍不住臉頰發燙,半晌都沒有再說話——自以為是了……
見天子如此,霍光與田千秋也不好再說什麽,兩人無聲地交流了好一會兒,才由田千秋顫巍巍地道:“陛下以為此議可否?”
劉弗陵一驚,這才迴神,連聲道:“可!可!可!……”說著,他便提筆在奏書末尾寫下“可”字。
旁邊侍奉的中常侍立刻收起奏書,畢恭畢敬地遞到大將軍麵前,霍光也恭恭敬敬地雙手接過,展開一些,確認了天子的批劃,才收起書簡,與田千秋一起請退。
殿門關上,偌大的前殿立刻一片安靜,光影婆娑,絲絲香煙在錦繡重幄間穿梭彌散。
年少的天子坐在朱紋漆幾後,徑自沉默,殿中侍奉的宮人、宦者以及中臣麵麵相覷,卻不敢發出絲毫聲響,更別說開口詢問了。
“……賞……”少年天子忽然低喚,人卻沒有動彈。
眾人麵麵相覷,卻沒有人肯應聲。
能入殿近身侍奉的都是天子的親信,誰都不會誤解天子的意思——少年天子可不是想頒賞賜,而是在喚人。
喚的自然是那位奉車都尉、侍中秺侯金賞。
——可是,巧了……金賞與金建今日正是一起休沐。
眾人以目光你推我讓地交流了一圈,最後,隨侍的黃門令“眾望所歸”,硬著頭皮低聲稟奏:“陛下,兩位金侍中都是今日休沐……”
劉弗陵愕然抬眼,隨即便垂下眼,片刻之後,他便扶幾而起,一邊往外走,一邊道:“朕去見中宮。”
——中宮?
眾人又是一驚,卻不敢怠慢,一些人上前侍奉天子,一些人出去傳話,準備車駕,還有一些人立刻趕往未央宮的椒房殿,向皇後通報,也讓人準備迎接。
接到消息,兮君吃了一驚,隨即便皺了眉——她還真不想見皇帝。
不說上一次留宿時的不歡而散,單是最近那位後宮的暴斃,便讓兮君直覺地認為——皇帝是來興師問罪的。
——死去的正是當初讓帝後爭執的那個名為佩蘭的八子。
可是,再不樂意,作為皇後,對於皇帝前來,也隻能歡天喜地、畢恭畢敬地迎接,最不能也不應該有的情緒就是不高興。
——那是她的夫、她的君!
——她的主宰!
因此,中宮上下急急忙忙地布置了一番,年幼的皇後被宮人壓著,又打扮了一番,之後,在天子車駕的前驅車到椒房殿前時,兮君領著一幹宮人、屬吏出門迎接。
——帝後二人有近十天沒見麵了……自兮君入宮以來,這般僵持還是第一次。
跪在皇後身後的倚華暗暗輕歎——到底……皇後身後的倚恃太強了……
——竟是皇帝來見皇後……
再看看年幼的皇後,倚華不由失笑——皇後也未必想著誰先低頭這種事吧……
“陛下長樂未央!”皇後低頭參禮,一眾隨侍宮人跟著參禮。
劉弗陵下車走到皇後麵前,停了一會兒,才伸出手,如以往一樣攜著皇後的手,領著她一起入殿,剛進殿門,劉弗陵便停了下來,轉身看著皇後,眼角瞥著仍站在殿外的眾人,低聲卻清晰地道:
“朕要與皇後談談!”
“……子嗣……”(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