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向堅持不放棄本書的各位朋友抱歉!從元旦開始,易楚被感冒症狀困擾著,十分無奈地說,至今仍然是唿吸不暢,直接後果就是頭昏腦脹……而最近的情節卻是不能不細心謀劃的部分,易楚實在是有心無力……再加上元旦之後,接連有上級考核……忙完工作,易楚連上網都沒有力氣……於是,斷更了……請各位見諒了~~~~)
“隻要有詔書,事成之後便是奉詔而行,名正言順。”
杜延年認為詔書的用處不在事前,而在事後。
“同樣,大將軍行事亦需奉詔。”杜延年很慎重地提醒這一點。
“成則忠臣,敗則反逆!”杜延年啟蒙即學法家,對這種事情極為了解,說著便不由冷笑,“此時,天子正統的用處不過如此!”
幾近大逆的大敬之辭,讓張安世與公孫遺都不敢接口,正在不安之際,卻見霍光無可無不可地頜首應道:“詔令並不是問題。”
輕扣麵前漆幾光滑的麵板,霍光對詔令這個問題明顯是漫不經心的,再開口,說的卻是另一件事:“不說燕王,單是蓋主與上官家兩處,幼公,你可能保證事無巨細,無所遺漏?”
聽到這個問題,杜延年卻是自得地揚起唇角:“可以!”
霍光點了點頭,又思忖了一會兒,示意公孫遺記錄,道:“京師諸軍皆不動,隻調將,子孺與衛尉不能動,調執金吾。”
宮廷禁衛是重中之重,霍光不能失去對宮廷的掌握,這個餌便隻能是執金吾。
公孫遺飛快地記下霍光口述的命令。
“長公主家與上官家的動向一日兩報。”示意公孫遺不記此條的同時,霍光看了一眼杜延年,看到對方點頭後,也輕輕頜首。
張安世猶豫著補充了一句:“丞相府與禦史大夫寺是否也該注意一下……”
霍光皺眉:“……桑弘羊……”田千秋老邁,光是萬方庶務都顧不過來,遇事先退三分,哪裏還會摻和這些朝堂之爭?
張安世點頭:“桑弘羊!”
禦史大夫寺在禁中,張安世與桑弘羊時常見麵,對那位一直很安靜的禦史大夫,張安世總是有種違和的感覺。
“他也是先帝遺詔所命的大臣。”看著其他三人不解的神色,張安世不得不按捺下莫名的情緒,仔細分辨自己這般言語的真正的緣由,因此,邊想邊說的他說得十分緩慢,“他是少年得誌的人,在先帝都揮灑自若……”
“的確……禦史大夫最近很安靜……”杜延年表示讚同,“自從上次燕王上奏彈劾大將軍之後……”
霍光倒沒有太在意桑弘羊:“也許是察覺陛下已經足夠聰明了!”
那一次,劉弗陵臨陣退縮,對上官桀與桑弘羊都是莫大的打擊。
——少年天子是明君,霍光是忠臣!
——他們兩人不僅一無所獲,相反,還背上了挑嗦君臣不和的惡名……
霍光不由冷笑。
——少年天子隻想著壯士斷腕,卻忘了自斷臂膀的後果!
張安世卻皺眉:“禦史大夫承先帝重恩,以商賈子弟位至二千石,遺詔又予副相之位,豈會因少帝一時失策即退避三舍?”
——這一點上,他們同樣如此……
“禦史大夫有製詔之權,大將軍不可不慎。”張安世很鄭重地提醒。
霍光輕輕握拳,淡淡地點頭:“有道理!”
杜延年了然地眨眼,卻沒有出聲。
稍稍沉默了一會兒,霍光擺手:“歲首正旦,我就不多留你們了。”
三人同時翻了一個白眼,卻沒有一個人多話,同時起身,行禮離開。
張安世轉身時感覺衣袖被扯了一下,心中微訝,卻也不著痕跡地落後了公孫遺與杜延年一步。
霍光果然有交代:“讓曾孫在宮中待著。”聲音很低,卻也很認真。
張安世微微皺眉,看了霍光一眼,見他神色鄭重異常,盡管仍然不解,卻還是默默點頭。
很顯然,這不是詢問的好時機……先讓劉病已不出宮就是了……
出了霍家大門,公孫遺很有自知之明,與兩人道了賀辭便登車離開,張安世是宗主,也急著迴家,不料,他還沒開口話別,便被杜延年拉住。
“我位卑身微,勞駕光祿勳相送一程。”杜延年毫不客氣,竟是扯著張安世的胳膊,一起登上張家的馬車。
張安世定神一看,果然沒有看見霍家門口有多餘的車駕,不由沒好氣地白了杜延年一眼,卻也不得不讓禦者轉道先去杜家。
杜延年卻是不曾有半點不好意思:“我那個諫大夫的秩位可沒有宵禁出行的資格。”
張安世更沒好氣地瞪著他:“你方才不跟大將軍說?”霍光臨時給道手令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麻煩他……
杜延年攤手:“我之前就把車遣迴去了,本來是想找大將軍借用一下……方才……”他撇了撇嘴,十分無可奈何,“大將軍神思不屬,我哪有開口的機會?”
“神思不屬?”張安世的嘴角不由抽了兩下,因為這個莫名的形容。
杜延年的眼神稍斂,輕聲道:“這一次,麻煩大了……”
張安世沒有應聲,反而垂下眼簾,瞬間沉靜下來。杜延年也沒有再說話,兩人就這麽沉默坐在車中,看也不看彼此,徑自想著同一件事——這一次的麻煩。
“大將軍那點私心不算什麽……”張安世無法不苦笑,“麻煩的是他……的態度。”
——對天子的態度。
張安世說得含混,杜延年卻是明白的。
虛指了一下西邊的方向,杜延年背靠著冰冷的車壁,笑得淡漠。
“因為那位是先帝最後確立的儲君。”杜延年冷靜地陳述,語氣中不見絲毫激情。這讓張安世訝異。
轉過頭,不解地盯著杜延年看了一會兒,張安世垂下眼,右手輕撫另一邊衣袖上的刺繡,輕聲道:“有什麽是我不知道的?”
——似乎……杜延年對大將軍忠於先帝選擇……這一點……不是很滿意……
杜延年嘲諷地一笑,卻沒有解釋:“我不能說。”
張安世了然,思忖片刻,抬眼看著杜延年,淡淡地道:“若是覺得沒有必要,幼公可以對大將軍說明心意……”
杜延年一愣,隨即就聽到張安世清冷的聲音:“事涉中宮,大將軍的心思大多放在中宮處,思慮不周……難免的……”
杜延年又是一愣,隨即欣然拜謝好友:“敬謝指教!”
——他自己完全沒有將這兩件事聯係到一起。
張安世更加確定,杜延年不想說的那件事必然十分的嚴重……
——會是什麽?
張安世慢慢地迴想——什麽時候,什麽事件,霍光與杜延年的所作所為是他完全不知情的?
“……子孺!”
沉思中的光祿勳被好友的驚唿嚇了一跳,本能地抬手揮開對方輕觸自己胳膊的手,換來一個無力的白眼。
“在想什麽?”杜延年其實很隨性,對好友的戒備之舉並不是很在意。
張安世笑了笑,實在不好解釋,也就沒有多說,而是道:“快到你家了?”
見張安世如果明顯的迴避話題,杜延年眨了眨眼,隨即輕笑:“不是快到,而是已經到了。”他方才就是向張安世辭別……
張安世幹笑了兩聲,哪裏還好多說什麽。
都是聰明人,杜延年下車還是警告了一句:“子孺,有些事情,不知道才是好事。”
張安世沒有應聲,隻是淡淡地點了一下頭。
“迴家。”看著杜延年走進家門,張安世一邊關上車門,一邊隨口吩咐,卻沒有得到迴應。
停下合上車門的動作,張安世不解地看著沒有動彈的禦者與隨從蒼頭。
親信的蒼頭上前一步,在車門旁,低聲道:“掖庭令家的長公子與大公子起了爭執……”
張安世一愣,隨即皺眉:“現在呢?”竟是根本不想聽其中經過的意思。
蒼頭被主人如此一問,頓時有些慌亂,卻不敢不答:“掖庭令一家已迴自家……”
張安世猛地抬頭,惱怒非常。
“主君……”稟報的蒼頭被主人嚇得不輕,卻不敢多話。
“去掖庭令家。”張安世惱火地甩上車門。
其他人也不敢多話,重輿輜車立刻往張賀家行去,待所有人都不注意的時候,稟報的蒼頭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張安世家事並不平靜,他的長子千秋並不是元妻嫡出,而是他少時的傅婢所出,次子延壽才是嫡子,家中自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和,然而,歲首正旦,鬧出這麽一出,又是與那個休弱多病的侄兒……
張安世根本不興趣理會其中的曲折,畢竟,他的兒子有三個,張賀卻隻有一子……受不得委屈的!
趕到張賀家,張安世一路上所想的話,一個字都沒有來得及說。
張賀正趕著出門,見到他隻是無奈地苦笑了一下:“小兒郎的少年心思而已,不值得你趕過來……你與你阿嫂說吧!我得入宮……”
“什麽事?這個時候?”張安世不由驚訝。
“誰知道?!”張賀也是祭祖前才來得及出宮,本以為能休息幾日,卻又接到這種急召。
傳訊的黃門就在旁邊,張賀也不好多說,揮了揮手,便急忙上車走了。
站在門口看著張賀的馬車離開裏門,張安世才轉身進了兄長的家門。
家事的確是小孩子間的少年事——不過就是兄弟倆看中同一個婢女而已,因為那個婢女是張安世家的,如今又被帶了過來,張賀的妻子還是十分不好意思。
張安世卻是毫不在意:“難得侄兒對女人上心,迴頭我就讓人把身契一起送過來。”張賀夫妻隻有一子,又是那種虛弱的狀況,至今隻有一女,別說張賀夫妻倆,張安世也懸著心,哪裏會為這種事與兄嫂計較?
張賀的妻子自然是千恩萬謝,又為張千秋說了情。長嫂如母,張安世自然一一應了,待她說完才開口問道:“兄長可說,宮中出什麽事了?”
“沒說什麽……”張賀的妻子很不解,思忖著迴答小叔子,“哦……方才著衣時,我倒是聽他念叨,什麽‘未央宮就隻有一個皇後在能出什麽事?’……大致是這樣了。”
張安世頓時一陣頭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隻要有詔書,事成之後便是奉詔而行,名正言順。”
杜延年認為詔書的用處不在事前,而在事後。
“同樣,大將軍行事亦需奉詔。”杜延年很慎重地提醒這一點。
“成則忠臣,敗則反逆!”杜延年啟蒙即學法家,對這種事情極為了解,說著便不由冷笑,“此時,天子正統的用處不過如此!”
幾近大逆的大敬之辭,讓張安世與公孫遺都不敢接口,正在不安之際,卻見霍光無可無不可地頜首應道:“詔令並不是問題。”
輕扣麵前漆幾光滑的麵板,霍光對詔令這個問題明顯是漫不經心的,再開口,說的卻是另一件事:“不說燕王,單是蓋主與上官家兩處,幼公,你可能保證事無巨細,無所遺漏?”
聽到這個問題,杜延年卻是自得地揚起唇角:“可以!”
霍光點了點頭,又思忖了一會兒,示意公孫遺記錄,道:“京師諸軍皆不動,隻調將,子孺與衛尉不能動,調執金吾。”
宮廷禁衛是重中之重,霍光不能失去對宮廷的掌握,這個餌便隻能是執金吾。
公孫遺飛快地記下霍光口述的命令。
“長公主家與上官家的動向一日兩報。”示意公孫遺不記此條的同時,霍光看了一眼杜延年,看到對方點頭後,也輕輕頜首。
張安世猶豫著補充了一句:“丞相府與禦史大夫寺是否也該注意一下……”
霍光皺眉:“……桑弘羊……”田千秋老邁,光是萬方庶務都顧不過來,遇事先退三分,哪裏還會摻和這些朝堂之爭?
張安世點頭:“桑弘羊!”
禦史大夫寺在禁中,張安世與桑弘羊時常見麵,對那位一直很安靜的禦史大夫,張安世總是有種違和的感覺。
“他也是先帝遺詔所命的大臣。”看著其他三人不解的神色,張安世不得不按捺下莫名的情緒,仔細分辨自己這般言語的真正的緣由,因此,邊想邊說的他說得十分緩慢,“他是少年得誌的人,在先帝都揮灑自若……”
“的確……禦史大夫最近很安靜……”杜延年表示讚同,“自從上次燕王上奏彈劾大將軍之後……”
霍光倒沒有太在意桑弘羊:“也許是察覺陛下已經足夠聰明了!”
那一次,劉弗陵臨陣退縮,對上官桀與桑弘羊都是莫大的打擊。
——少年天子是明君,霍光是忠臣!
——他們兩人不僅一無所獲,相反,還背上了挑嗦君臣不和的惡名……
霍光不由冷笑。
——少年天子隻想著壯士斷腕,卻忘了自斷臂膀的後果!
張安世卻皺眉:“禦史大夫承先帝重恩,以商賈子弟位至二千石,遺詔又予副相之位,豈會因少帝一時失策即退避三舍?”
——這一點上,他們同樣如此……
“禦史大夫有製詔之權,大將軍不可不慎。”張安世很鄭重地提醒。
霍光輕輕握拳,淡淡地點頭:“有道理!”
杜延年了然地眨眼,卻沒有出聲。
稍稍沉默了一會兒,霍光擺手:“歲首正旦,我就不多留你們了。”
三人同時翻了一個白眼,卻沒有一個人多話,同時起身,行禮離開。
張安世轉身時感覺衣袖被扯了一下,心中微訝,卻也不著痕跡地落後了公孫遺與杜延年一步。
霍光果然有交代:“讓曾孫在宮中待著。”聲音很低,卻也很認真。
張安世微微皺眉,看了霍光一眼,見他神色鄭重異常,盡管仍然不解,卻還是默默點頭。
很顯然,這不是詢問的好時機……先讓劉病已不出宮就是了……
出了霍家大門,公孫遺很有自知之明,與兩人道了賀辭便登車離開,張安世是宗主,也急著迴家,不料,他還沒開口話別,便被杜延年拉住。
“我位卑身微,勞駕光祿勳相送一程。”杜延年毫不客氣,竟是扯著張安世的胳膊,一起登上張家的馬車。
張安世定神一看,果然沒有看見霍家門口有多餘的車駕,不由沒好氣地白了杜延年一眼,卻也不得不讓禦者轉道先去杜家。
杜延年卻是不曾有半點不好意思:“我那個諫大夫的秩位可沒有宵禁出行的資格。”
張安世更沒好氣地瞪著他:“你方才不跟大將軍說?”霍光臨時給道手令就可以解決的問題,非要麻煩他……
杜延年攤手:“我之前就把車遣迴去了,本來是想找大將軍借用一下……方才……”他撇了撇嘴,十分無可奈何,“大將軍神思不屬,我哪有開口的機會?”
“神思不屬?”張安世的嘴角不由抽了兩下,因為這個莫名的形容。
杜延年的眼神稍斂,輕聲道:“這一次,麻煩大了……”
張安世沒有應聲,反而垂下眼簾,瞬間沉靜下來。杜延年也沒有再說話,兩人就這麽沉默坐在車中,看也不看彼此,徑自想著同一件事——這一次的麻煩。
“大將軍那點私心不算什麽……”張安世無法不苦笑,“麻煩的是他……的態度。”
——對天子的態度。
張安世說得含混,杜延年卻是明白的。
虛指了一下西邊的方向,杜延年背靠著冰冷的車壁,笑得淡漠。
“因為那位是先帝最後確立的儲君。”杜延年冷靜地陳述,語氣中不見絲毫激情。這讓張安世訝異。
轉過頭,不解地盯著杜延年看了一會兒,張安世垂下眼,右手輕撫另一邊衣袖上的刺繡,輕聲道:“有什麽是我不知道的?”
——似乎……杜延年對大將軍忠於先帝選擇……這一點……不是很滿意……
杜延年嘲諷地一笑,卻沒有解釋:“我不能說。”
張安世了然,思忖片刻,抬眼看著杜延年,淡淡地道:“若是覺得沒有必要,幼公可以對大將軍說明心意……”
杜延年一愣,隨即就聽到張安世清冷的聲音:“事涉中宮,大將軍的心思大多放在中宮處,思慮不周……難免的……”
杜延年又是一愣,隨即欣然拜謝好友:“敬謝指教!”
——他自己完全沒有將這兩件事聯係到一起。
張安世更加確定,杜延年不想說的那件事必然十分的嚴重……
——會是什麽?
張安世慢慢地迴想——什麽時候,什麽事件,霍光與杜延年的所作所為是他完全不知情的?
“……子孺!”
沉思中的光祿勳被好友的驚唿嚇了一跳,本能地抬手揮開對方輕觸自己胳膊的手,換來一個無力的白眼。
“在想什麽?”杜延年其實很隨性,對好友的戒備之舉並不是很在意。
張安世笑了笑,實在不好解釋,也就沒有多說,而是道:“快到你家了?”
見張安世如果明顯的迴避話題,杜延年眨了眨眼,隨即輕笑:“不是快到,而是已經到了。”他方才就是向張安世辭別……
張安世幹笑了兩聲,哪裏還好多說什麽。
都是聰明人,杜延年下車還是警告了一句:“子孺,有些事情,不知道才是好事。”
張安世沒有應聲,隻是淡淡地點了一下頭。
“迴家。”看著杜延年走進家門,張安世一邊關上車門,一邊隨口吩咐,卻沒有得到迴應。
停下合上車門的動作,張安世不解地看著沒有動彈的禦者與隨從蒼頭。
親信的蒼頭上前一步,在車門旁,低聲道:“掖庭令家的長公子與大公子起了爭執……”
張安世一愣,隨即皺眉:“現在呢?”竟是根本不想聽其中經過的意思。
蒼頭被主人如此一問,頓時有些慌亂,卻不敢不答:“掖庭令一家已迴自家……”
張安世猛地抬頭,惱怒非常。
“主君……”稟報的蒼頭被主人嚇得不輕,卻不敢多話。
“去掖庭令家。”張安世惱火地甩上車門。
其他人也不敢多話,重輿輜車立刻往張賀家行去,待所有人都不注意的時候,稟報的蒼頭才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張安世家事並不平靜,他的長子千秋並不是元妻嫡出,而是他少時的傅婢所出,次子延壽才是嫡子,家中自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和,然而,歲首正旦,鬧出這麽一出,又是與那個休弱多病的侄兒……
張安世根本不興趣理會其中的曲折,畢竟,他的兒子有三個,張賀卻隻有一子……受不得委屈的!
趕到張賀家,張安世一路上所想的話,一個字都沒有來得及說。
張賀正趕著出門,見到他隻是無奈地苦笑了一下:“小兒郎的少年心思而已,不值得你趕過來……你與你阿嫂說吧!我得入宮……”
“什麽事?這個時候?”張安世不由驚訝。
“誰知道?!”張賀也是祭祖前才來得及出宮,本以為能休息幾日,卻又接到這種急召。
傳訊的黃門就在旁邊,張賀也不好多說,揮了揮手,便急忙上車走了。
站在門口看著張賀的馬車離開裏門,張安世才轉身進了兄長的家門。
家事的確是小孩子間的少年事——不過就是兄弟倆看中同一個婢女而已,因為那個婢女是張安世家的,如今又被帶了過來,張賀的妻子還是十分不好意思。
張安世卻是毫不在意:“難得侄兒對女人上心,迴頭我就讓人把身契一起送過來。”張賀夫妻隻有一子,又是那種虛弱的狀況,至今隻有一女,別說張賀夫妻倆,張安世也懸著心,哪裏會為這種事與兄嫂計較?
張賀的妻子自然是千恩萬謝,又為張千秋說了情。長嫂如母,張安世自然一一應了,待她說完才開口問道:“兄長可說,宮中出什麽事了?”
“沒說什麽……”張賀的妻子很不解,思忖著迴答小叔子,“哦……方才著衣時,我倒是聽他念叨,什麽‘未央宮就隻有一個皇後在能出什麽事?’……大致是這樣了。”
張安世頓時一陣頭痛。(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