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四千字~~~~諸位看官,有票的給票,有錢的給錢,都沒有的留個言,不要讓易楚難得勤奮一次,卻連個動靜都看不到,聽不到啊~~~~那樣很打擊積極性的~~~)
若說劉病已對衛家毫無感覺——那是不可能的。
雖然霍光、張賀等人近乎刻意地不提“衛”字,但是,從始元五年開始,他便知道他的祖父是“衛太子”——在天下人心目中,那位大漢的正統嫡嗣與衛氏有著無法割裂的親密關係。
對於大漢子民來說,衛氏所代表的意義也是非比尋常。
——它代表著那個旗開得勝、捷報頻傳的輝煌時代。
——它代表著那個霸天下的傳奇。
有時候,年少的帝裔會不由地懷疑——他的祖父在民間的聲望有多少是因為這個權傾天下的母家而得到的?
劉病已無法迴避這個姓氏,卻也不願接觸——對方從不曾對他表示親近之意,他也不願擔攀附的嫌疑。
——的確是攀附。
看著衛家偌大的高門宅第,劉病已不由挑眉。
——盡管如今的衛家家主未能繼承列侯之爵,但是,列侯之子傅籍時,所得到爵位遠高於一般人。
漢製,爵二十級,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皆秦製。其中,自公士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自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自左庶長以上至大庶長九等,依九卿之義;關內侯,依古圻內子男之義;列侯,依古列國諸國之義。(注1)民之爵不得過公乘。五大夫以下,皆比地為伍,屬編戶民。
傅籍時,每個人依據其父的爵位與自己在家中的身份,可以取得相應級別的爵位。
衛青是列侯,按製,其後子嗣為列侯,其他諸子,有二人為卿級爵位,其他皆為五大夫(注2)。而無論是五大夫還是左庶長,都是不同於民爵的高爵。
衛青的嫡子死在衛青之前,衛青薨後,長子衛伉嗣侯,而兩年後,作為三子的衛登才年滿二十四歲,達到傅籍的年紀,依製,他得到了左庶長之爵。
劉病已雖然屬籍宗正,卻是沒有爵位的庶民,便是史家,因為並無軍功,也隻是民爵所能得到的最高級——公乘而已。
看起來,公乘與左庶長不過隻相差了兩等,實際上,以五大夫之爵為界,民爵與其上的高爵差異相當大,不談其它,隻以各爵所名宅田來說,公乘授田廿頃、宅廿,五大夫授田廿五頃、宅廿五,左庶長授田七十四頃、宅七十四。
僅看諸子可得的爵就可以看出列侯封爵是何等尊貴,要知道僅次於列侯的關內侯,除了後子襲原爵之外,其他諸子,二人為不更,其他皆為簪嫋,一降便是十五等,而關內侯以下諸爵,即使是後子所繼承的爵位也至少降兩等。
——結交衛家,不論是對劉病已,還是對史家,都難免被人認為是高攀。
史高也不過十五歲,站在這座高門大宅前,看著衛家仆從的舉止,一時竟有些心虛怯場。
——這是長安衛家啊!
一個看起來像是家老的長者指揮蒼頭將史家的馬車帶走,隨後才十分恭敬地提醒兩位站在門口不動的少年:“兩位公子,敝主人在北堂相候。”
史高與劉病已這才迴神,史高連忙道了一聲:“勞煩家老。”
長者低頭道了一聲:“不敢!”便轉身領著兩人走進大門。
與正門所顯示的氣派不同,宅第之內反而顯得十分樸素,廊道扶欄皆無雕飾,門窗梁椽不見彩繪,中庭空地上未曾種植花木,隻看到一片枯敗的雜草,偶爾經過幾個跨院的門口,隱約可見院內搭著架子,不知是用來種什麽的。
史高一直不著痕跡地打量這座宅第,因此,不由就顯出訝異之色,被他牽著手的劉病已察覺了他的腳步稍亂,抬眼看了一下,順著他的目光看過,不禁挑眉,唇角也稍稍上揚。他搖了搖史高的手,指了一下穿堂的門板,示意他注意材質。史高會意,定神看了看,不由心驚。
——看起十分不起眼的屋舍,所用的木材,除了柏木、鬆木,便是極為名貴的木蘭、杏木等材料……
此時,那位家老已經領著兩人穿過了兩重院子,史高與劉病已都有些累了,家老雖然沒有迴頭,但是,放慢的腳步似乎說明他已經察覺了兩人的狀態。
又經過了一間穿堂,兩人不由覺得眼前一亮。
正對著他們的正堂上燈燭閃動,宛若白心晝,燈光映照下,白玉柱礎,鎏金輔首,無不熠熠生輝。
家老很識趣地停步,一臉微笑地看向滿臉驚歎之色的少年,眉角一挑,目光還是落在劉病已身上:“禁中何等氣象,皇曾孫為何也如此驚訝?”
劉病已一愣,反應過來,脫口而出的竟是:“你怎麽知道我是誰?”
史高也不由皺眉——名刺上並未提及劉病已,為何衛家的家老竟能直言劉病已的身份?
家老看著兩個少年顯出戒備之意,不由失笑:“皇曾孫不知道自己肖似令祖嗎?”
劉病已一愣,還想再說什麽,就聽到一個很是耳熟的聲音:“甲老,何必逗稚兒呢?”
劉病已立即抬眼望去,隨即便大驚失色,猛地向旁邊一蹦,抬手指向站在北堂門口的男子。
“你……你……你……”劉病已急得滿臉通紅,偏偏一個字也說不出。
男子一身青衣,腰束革帶,頭頂戴著最普通的一梁進賢冠,明亮的燈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頭上花白的發絲與額頭上深深的皺紋,含笑的眼中滿是滄桑,卻莫名地讓人感覺平靜……
史高怔怔地看著這個長者,心中說不出是什麽滋味,最後,所有感覺匯成了唯一的念頭——這才是衛家人啊……
劉病已依舊指著那個,連連跺腳,卻始終說不出話來,最後竟連那個“你”字也說不出了。
他的腦海已經亂成了一團漿糊,完全無法正確地反應。
發生在一年多之前的某些情景片斷不停地在他的腦海中翻騰。
——男子輕撫他的頭,慢慢道,“我是你的長輩,但是,你不需記掛這些。”
——“你知道自己的身世了?”男子將他擁入懷中,在他耳邊低聲詢問。
——男子哭笑不得,無奈地解釋:“隻是與我家有聯係,於你不好。”
——他顫抖著,男子溫柔地拍著他的後背,安撫著,堅持著,勸說著:“你是太子的元孫,是孝武皇帝的嫡係,是大漢的正統後嗣。你隻要記住這些就夠了。”
——男子平靜地說:“病已,我是沒用的人,縱然傾盡所有,於你也沒有太大的幫助,而我家的姓氏卻會阻礙你的前程……所以,你不需要記住……”
——從長安到茂陵,從茂陵到長安,一個來迴,他得到又失去……
劉病已已無法動彈,僵硬地指著男子,完全不知該如何反應。
衛登隻是靜靜地看著他從激動到怔忡,始終一言不發,眼中的笑意卻漸漸加深。
比他更年長的家老在堂下十分嚴肅地提醒:“吾君,何必逗稚兒呢?”
衛登的笑容頓時一僵,一口氣哽在喉嚨,差點被嗆死,卻隻能朝天翻個白眼,隨即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也喚迴史高與劉病已的注意力。
“兩位公子,請入堂敘話。”衛登一派優雅地邀請。
史高立即長揖而答:“敢不從命?”
衛登是長輩,又是主人,自然在主席坐下,劉病已與史高則分別坐在左右兩邊的席上。
落坐之後,衛登首先對史高答辭:“史公客氣了。尊家方至長安,萬方事務繁雜,何必即來進賀?”
史高是長子,這兩年往來應酬也不少,立即有板有眼地迴答:“敝家此遷多蒙衛君相援,既至長安,豈有不登門答謝之理?”
衛登微微一笑,沒有再客套,擺手道:“既來了,便沒有不進宴的道理。我已遣人去史家告知,你們二人在我家住一宿。”
史高一愣,方要推辭,就聽年紀已經不小的衛家家主笑道:“微備薄酒而已,免得有些人沒記性!”
史高與劉病已相視一眼,見彼此都是不解的神色,不由一愣,衛登嗬嗬一笑:“也不是沒記性,隻是敝宅鄙陋,仆不成器,都無法讓人記住!”
史高與劉病已都不笨,一聽這話,史高立刻看向劉病已,卻劉病已一臉尷尬,半晌才道:“衛君的意思……我來過這兒?茂陵那次,也並非我第一次見君?”
衛登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我聽說曾孫與中宮很熟?”
劉病已一愣,好一會兒才僵硬地點頭。
衛登十分誠懇地詢問:“曾孫與中宮何時認識的?”
劉病已不由皺眉,怔忡了好一會兒,僵硬地轉頭,慢慢地打量四周。
衛登不由覺得好笑,唇角勾起的弧度更加明顯:“曾孫不必看了。我怎麽也不會在北堂正廳見自家侄女!”
劉病已不由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卻讓衛登更覺無奈。
“曾孫……你記得敬夫人,記得中宮……”
“沒有!”劉病已立即否認,衛登不由微微挑眉:“沒有?”
劉病已重重地點頭:“我不記得敬夫人……我隻知道,我應該見過她……”他想了想,“是不是那時,我也見衛君?”他記得兮君,因為,那是他在長安第一個玩伴……因為他毀了兮君當時最喜歡的東西……因此,盡管再見時,兮君對自己已完全沒有印象,他也沒有半點怨言。
衛登無言以對,史高卻聽明白了,怔了怔之後,十分抱歉地對衛登低頭解釋:“衛君……病已當初才六歲……”
史高想起,其實他聽父親說過送劉病已來長安屬籍的經過……其實,他知道,劉病已當初入掖庭前就是住在衛家的……
他想起,當今皇後乃是大司馬大將軍的外孫女,想必,也是那時便與劉病已認識的。
衛登失笑:“我知道!還能真的計較不成?”
他忽然覺得,史家長子也蠻有意思的。
史高一愣,隨即也笑了——的確,衛登還能與劉病已計較這種事嗎?
——要六歲的孩子記人……也的確是強求了……
史高剛剛釋然,眼角便瞥見劉病已沉重的神色,笑容不由一僵,不過,沒等劉病已開口,衛家家老便領著奴婢進來布膳,有些話自然是不好說了。
因為隻是兩個年少的晚輩,衛登並沒有陳鼎食,也沒有準備百戲歌舞,隻是讓家人準備各色菜肴與米酒,此時,看了看食案上的菜肴——靦羔(燜燉羊羔)、膾鯉、蹇(驢)脯、雁羹、貊炙、甘瓠、韭卵(韭菜炒蛋)、葵湯——的確都是應時的佳肴,應該很合的少年口味。(注3)
衛登十分滿意,自沽了一杯米酒,示意兩人舉杯,史高規規矩矩地起身,道了小新歲的賀辭,劉病已卻是將酒一口飲盡。
衛登不由挑眉,受史高的賀辭滿飲之後便示意持器的侍婢退下,抬眼看向劉病已:“曾孫似乎有心事?”
史高默不吭聲地坐迴原位,劉病已放下耳杯,抬頭看向衛登,似乎是因為酒力的關係,他的臉上顯出異樣的紅暈。
少年皇孫認真地點頭:“是的!我一直有事想問衛君。”
“曾孫但說。”衛登輕輕頜首,“仆盡力為曾孫釋惑。”
少年皇孫站扶案站起,走到衛登的席前,十分委屈地質問:“衛君為何不願做我的親人?”
衛登不由閉眼,片刻之後,他睜開眼,黑眸之中一片讓人不敢直視的深遂平靜。
劉病已聽著自己在這個世上僅存無幾的血親冷靜而言:“無論世人如何看,衛氏乃是廢後的家族!”
衛登近乎殘酷地割斷那份血緣:“盡管是同一個人,然而,故皇太子之孫與廢後的曾孫的意義截然不同。”
“皇曾孫你不需要記得自己與衛氏的親緣!”
注1:二十級爵的分檔根據劉劭的《爵製》,相關研究也有不同的意見。
注2:列侯之子中,除後子之外的諸子為何爵,易楚沒有找到任何資料,隻能根據《二年律令》中關內侯之子的情況推測,也因為沒有相關記載,易楚個人覺得,列侯之子的爵位應該在五大夫以上,降等也不像其它級別那麽恐怖,總言之,這段純屬虛構。
注3:菜名出自《鹽鐵論》,基本上都是當時市場熱賣的食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若說劉病已對衛家毫無感覺——那是不可能的。
雖然霍光、張賀等人近乎刻意地不提“衛”字,但是,從始元五年開始,他便知道他的祖父是“衛太子”——在天下人心目中,那位大漢的正統嫡嗣與衛氏有著無法割裂的親密關係。
對於大漢子民來說,衛氏所代表的意義也是非比尋常。
——它代表著那個旗開得勝、捷報頻傳的輝煌時代。
——它代表著那個霸天下的傳奇。
有時候,年少的帝裔會不由地懷疑——他的祖父在民間的聲望有多少是因為這個權傾天下的母家而得到的?
劉病已無法迴避這個姓氏,卻也不願接觸——對方從不曾對他表示親近之意,他也不願擔攀附的嫌疑。
——的確是攀附。
看著衛家偌大的高門宅第,劉病已不由挑眉。
——盡管如今的衛家家主未能繼承列侯之爵,但是,列侯之子傅籍時,所得到爵位遠高於一般人。
漢製,爵二十級,一級曰公士,二上造,三簪嫋,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上造,十七駟車庶長,******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皆秦製。其中,自公士以上至不更四等,皆士;自大夫以上至五大夫五等,比大夫;自左庶長以上至大庶長九等,依九卿之義;關內侯,依古圻內子男之義;列侯,依古列國諸國之義。(注1)民之爵不得過公乘。五大夫以下,皆比地為伍,屬編戶民。
傅籍時,每個人依據其父的爵位與自己在家中的身份,可以取得相應級別的爵位。
衛青是列侯,按製,其後子嗣為列侯,其他諸子,有二人為卿級爵位,其他皆為五大夫(注2)。而無論是五大夫還是左庶長,都是不同於民爵的高爵。
衛青的嫡子死在衛青之前,衛青薨後,長子衛伉嗣侯,而兩年後,作為三子的衛登才年滿二十四歲,達到傅籍的年紀,依製,他得到了左庶長之爵。
劉病已雖然屬籍宗正,卻是沒有爵位的庶民,便是史家,因為並無軍功,也隻是民爵所能得到的最高級——公乘而已。
看起來,公乘與左庶長不過隻相差了兩等,實際上,以五大夫之爵為界,民爵與其上的高爵差異相當大,不談其它,隻以各爵所名宅田來說,公乘授田廿頃、宅廿,五大夫授田廿五頃、宅廿五,左庶長授田七十四頃、宅七十四。
僅看諸子可得的爵就可以看出列侯封爵是何等尊貴,要知道僅次於列侯的關內侯,除了後子襲原爵之外,其他諸子,二人為不更,其他皆為簪嫋,一降便是十五等,而關內侯以下諸爵,即使是後子所繼承的爵位也至少降兩等。
——結交衛家,不論是對劉病已,還是對史家,都難免被人認為是高攀。
史高也不過十五歲,站在這座高門大宅前,看著衛家仆從的舉止,一時竟有些心虛怯場。
——這是長安衛家啊!
一個看起來像是家老的長者指揮蒼頭將史家的馬車帶走,隨後才十分恭敬地提醒兩位站在門口不動的少年:“兩位公子,敝主人在北堂相候。”
史高與劉病已這才迴神,史高連忙道了一聲:“勞煩家老。”
長者低頭道了一聲:“不敢!”便轉身領著兩人走進大門。
與正門所顯示的氣派不同,宅第之內反而顯得十分樸素,廊道扶欄皆無雕飾,門窗梁椽不見彩繪,中庭空地上未曾種植花木,隻看到一片枯敗的雜草,偶爾經過幾個跨院的門口,隱約可見院內搭著架子,不知是用來種什麽的。
史高一直不著痕跡地打量這座宅第,因此,不由就顯出訝異之色,被他牽著手的劉病已察覺了他的腳步稍亂,抬眼看了一下,順著他的目光看過,不禁挑眉,唇角也稍稍上揚。他搖了搖史高的手,指了一下穿堂的門板,示意他注意材質。史高會意,定神看了看,不由心驚。
——看起十分不起眼的屋舍,所用的木材,除了柏木、鬆木,便是極為名貴的木蘭、杏木等材料……
此時,那位家老已經領著兩人穿過了兩重院子,史高與劉病已都有些累了,家老雖然沒有迴頭,但是,放慢的腳步似乎說明他已經察覺了兩人的狀態。
又經過了一間穿堂,兩人不由覺得眼前一亮。
正對著他們的正堂上燈燭閃動,宛若白心晝,燈光映照下,白玉柱礎,鎏金輔首,無不熠熠生輝。
家老很識趣地停步,一臉微笑地看向滿臉驚歎之色的少年,眉角一挑,目光還是落在劉病已身上:“禁中何等氣象,皇曾孫為何也如此驚訝?”
劉病已一愣,反應過來,脫口而出的竟是:“你怎麽知道我是誰?”
史高也不由皺眉——名刺上並未提及劉病已,為何衛家的家老竟能直言劉病已的身份?
家老看著兩個少年顯出戒備之意,不由失笑:“皇曾孫不知道自己肖似令祖嗎?”
劉病已一愣,還想再說什麽,就聽到一個很是耳熟的聲音:“甲老,何必逗稚兒呢?”
劉病已立即抬眼望去,隨即便大驚失色,猛地向旁邊一蹦,抬手指向站在北堂門口的男子。
“你……你……你……”劉病已急得滿臉通紅,偏偏一個字也說不出。
男子一身青衣,腰束革帶,頭頂戴著最普通的一梁進賢冠,明亮的燈光下,可以清楚地看到他頭上花白的發絲與額頭上深深的皺紋,含笑的眼中滿是滄桑,卻莫名地讓人感覺平靜……
史高怔怔地看著這個長者,心中說不出是什麽滋味,最後,所有感覺匯成了唯一的念頭——這才是衛家人啊……
劉病已依舊指著那個,連連跺腳,卻始終說不出話來,最後竟連那個“你”字也說不出了。
他的腦海已經亂成了一團漿糊,完全無法正確地反應。
發生在一年多之前的某些情景片斷不停地在他的腦海中翻騰。
——男子輕撫他的頭,慢慢道,“我是你的長輩,但是,你不需記掛這些。”
——“你知道自己的身世了?”男子將他擁入懷中,在他耳邊低聲詢問。
——男子哭笑不得,無奈地解釋:“隻是與我家有聯係,於你不好。”
——他顫抖著,男子溫柔地拍著他的後背,安撫著,堅持著,勸說著:“你是太子的元孫,是孝武皇帝的嫡係,是大漢的正統後嗣。你隻要記住這些就夠了。”
——男子平靜地說:“病已,我是沒用的人,縱然傾盡所有,於你也沒有太大的幫助,而我家的姓氏卻會阻礙你的前程……所以,你不需要記住……”
——從長安到茂陵,從茂陵到長安,一個來迴,他得到又失去……
劉病已已無法動彈,僵硬地指著男子,完全不知該如何反應。
衛登隻是靜靜地看著他從激動到怔忡,始終一言不發,眼中的笑意卻漸漸加深。
比他更年長的家老在堂下十分嚴肅地提醒:“吾君,何必逗稚兒呢?”
衛登的笑容頓時一僵,一口氣哽在喉嚨,差點被嗆死,卻隻能朝天翻個白眼,隨即輕咳兩聲,清了清嗓子,也喚迴史高與劉病已的注意力。
“兩位公子,請入堂敘話。”衛登一派優雅地邀請。
史高立即長揖而答:“敢不從命?”
衛登是長輩,又是主人,自然在主席坐下,劉病已與史高則分別坐在左右兩邊的席上。
落坐之後,衛登首先對史高答辭:“史公客氣了。尊家方至長安,萬方事務繁雜,何必即來進賀?”
史高是長子,這兩年往來應酬也不少,立即有板有眼地迴答:“敝家此遷多蒙衛君相援,既至長安,豈有不登門答謝之理?”
衛登微微一笑,沒有再客套,擺手道:“既來了,便沒有不進宴的道理。我已遣人去史家告知,你們二人在我家住一宿。”
史高一愣,方要推辭,就聽年紀已經不小的衛家家主笑道:“微備薄酒而已,免得有些人沒記性!”
史高與劉病已相視一眼,見彼此都是不解的神色,不由一愣,衛登嗬嗬一笑:“也不是沒記性,隻是敝宅鄙陋,仆不成器,都無法讓人記住!”
史高與劉病已都不笨,一聽這話,史高立刻看向劉病已,卻劉病已一臉尷尬,半晌才道:“衛君的意思……我來過這兒?茂陵那次,也並非我第一次見君?”
衛登似笑非笑地看著他,:“我聽說曾孫與中宮很熟?”
劉病已一愣,好一會兒才僵硬地點頭。
衛登十分誠懇地詢問:“曾孫與中宮何時認識的?”
劉病已不由皺眉,怔忡了好一會兒,僵硬地轉頭,慢慢地打量四周。
衛登不由覺得好笑,唇角勾起的弧度更加明顯:“曾孫不必看了。我怎麽也不會在北堂正廳見自家侄女!”
劉病已不由尷尬地摸了摸鼻子,卻讓衛登更覺無奈。
“曾孫……你記得敬夫人,記得中宮……”
“沒有!”劉病已立即否認,衛登不由微微挑眉:“沒有?”
劉病已重重地點頭:“我不記得敬夫人……我隻知道,我應該見過她……”他想了想,“是不是那時,我也見衛君?”他記得兮君,因為,那是他在長安第一個玩伴……因為他毀了兮君當時最喜歡的東西……因此,盡管再見時,兮君對自己已完全沒有印象,他也沒有半點怨言。
衛登無言以對,史高卻聽明白了,怔了怔之後,十分抱歉地對衛登低頭解釋:“衛君……病已當初才六歲……”
史高想起,其實他聽父親說過送劉病已來長安屬籍的經過……其實,他知道,劉病已當初入掖庭前就是住在衛家的……
他想起,當今皇後乃是大司馬大將軍的外孫女,想必,也是那時便與劉病已認識的。
衛登失笑:“我知道!還能真的計較不成?”
他忽然覺得,史家長子也蠻有意思的。
史高一愣,隨即也笑了——的確,衛登還能與劉病已計較這種事嗎?
——要六歲的孩子記人……也的確是強求了……
史高剛剛釋然,眼角便瞥見劉病已沉重的神色,笑容不由一僵,不過,沒等劉病已開口,衛家家老便領著奴婢進來布膳,有些話自然是不好說了。
因為隻是兩個年少的晚輩,衛登並沒有陳鼎食,也沒有準備百戲歌舞,隻是讓家人準備各色菜肴與米酒,此時,看了看食案上的菜肴——靦羔(燜燉羊羔)、膾鯉、蹇(驢)脯、雁羹、貊炙、甘瓠、韭卵(韭菜炒蛋)、葵湯——的確都是應時的佳肴,應該很合的少年口味。(注3)
衛登十分滿意,自沽了一杯米酒,示意兩人舉杯,史高規規矩矩地起身,道了小新歲的賀辭,劉病已卻是將酒一口飲盡。
衛登不由挑眉,受史高的賀辭滿飲之後便示意持器的侍婢退下,抬眼看向劉病已:“曾孫似乎有心事?”
史高默不吭聲地坐迴原位,劉病已放下耳杯,抬頭看向衛登,似乎是因為酒力的關係,他的臉上顯出異樣的紅暈。
少年皇孫認真地點頭:“是的!我一直有事想問衛君。”
“曾孫但說。”衛登輕輕頜首,“仆盡力為曾孫釋惑。”
少年皇孫站扶案站起,走到衛登的席前,十分委屈地質問:“衛君為何不願做我的親人?”
衛登不由閉眼,片刻之後,他睜開眼,黑眸之中一片讓人不敢直視的深遂平靜。
劉病已聽著自己在這個世上僅存無幾的血親冷靜而言:“無論世人如何看,衛氏乃是廢後的家族!”
衛登近乎殘酷地割斷那份血緣:“盡管是同一個人,然而,故皇太子之孫與廢後的曾孫的意義截然不同。”
“皇曾孫你不需要記得自己與衛氏的親緣!”
注1:二十級爵的分檔根據劉劭的《爵製》,相關研究也有不同的意見。
注2:列侯之子中,除後子之外的諸子為何爵,易楚沒有找到任何資料,隻能根據《二年律令》中關內侯之子的情況推測,也因為沒有相關記載,易楚個人覺得,列侯之子的爵位應該在五大夫以上,降等也不像其它級別那麽恐怖,總言之,這段純屬虛構。
注3:菜名出自《鹽鐵論》,基本上都是當時市場熱賣的食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