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元三年,從膠西迴京任少府時,徐仁是十分高興的。不僅官秩從二千石增為中二千石,月俸增加了六十斛(斛=石),而且,從外郡太守一躍而成朝廷中樞的九寺大卿,又是天子私府,他幾乎看到了一條錦繡滿地的康莊大道,直通向百官之首的那個位置。
當然,那隻是他的美夢。
入朝之後,看著霍光執掌大權,自己的妻父名為百官之首,實際上訓令不出府門,他十分迅速地那些美夢拋到腦後,學著妻父安安份份地做自己的事情。
他本來想著,少府的製度極全,天子又年少,想來是不會出什麽事,可是,沒成想,自從第二年皇後冊立之後,事情就不斷!
——現在,徐仁是聽到中宮二字就頭痛!
不過,今天,他覺得自己錯了!
——不過八歲的皇後根本不是麻煩的源頭!
天子未曾元服,身負供養之責的長公主幾乎就是半個至尊,因此,長公主家吏傳了話,他不敢不來,也不能不來。
——於是,如今,他幹脆連應有的休日都無法安穩了。
尋思著要弄清楚事因,徐仁幾乎是宵禁一過,便出了家門,卻沒有想到,鄂邑長公主竟然比他還早。
少府正堂之上,張幄設座,長公主一身絳緣長壽繡深衣端坐在幄帳之中,婢女、宦者分列左右。
徐仁根本沒有看到自己署曹吏員,隻能硬著頭皮上前見禮:“長公主長樂未央!”
鄂邑長公主沒有為難少府主官,答禮之後,便語氣溫和地道:“徐君,妾此來隻是想要君的一份書令。”
徐仁愈發地心驚,以更加恭謹的姿態行禮道:“長主但說。”
六七年下來,鄂邑長公主早已不是對朝堂一無所謂的天家貴女,一聽徐仁這般說,便知道,他是在與自己虛應,心中立時一冷,麵上卻仍是一派溫和地道:“少府如此說便好。也沒有什麽,隻不過是妾想調閱中宮籍冊,掖庭署那邊說,必須君的書令方能調閱。”
一聽“中宮”二字,徐仁背上頓時冷汗淋漓,不過,待鄂邑長公主說完,他卻平靜了,沉吟片刻,便抬起頭,一本正統地道:“長主雖尊,亦無權閱中宮籍冊。”
——長公主不過儀過諸侯王,比起中宮至尊,終究是略遜三分的。
鄂邑長公主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我於禁*養主上,我無權過問何事?”
——這是把天子抬出來了。
徐仁半點不動容:“製度如此。長主若有詔書,臣自然奉詔。若無,臣斷不敢亂製受命。”
他不是不緊張,隻是,此時此刻,他隻能咬死了製度不放,否則,一個差錯便是可能被卷進天子與輔臣的爭執中,萬劫不複。
——這是田千秋的叮囑,徐仁深以為然。
再一次,已經不年輕的少府由衷地對自己的外舅感到佩服。
鄂邑長公主再維持不住溫和的神態,冷笑著質問:“若是大將軍如此要求,君亦會如此堅持了嗎!”
徐仁竭力讓自己顯出一臉詫異的神色,瞪圓了雙眼望著長公主那張妝容精致的臉,十分肯定地說:“大將軍怎麽會無詔擅取禁中籍冊?”
——霍光當然不會這樣幹!
徐仁想起田千秋的話:“大將軍想要什麽,必然是循製度而行,他行的是陽謀之道,堂堂正正,自然君子坦蕩,如何能為人所乘?”
說白了,就是說霍光就算是真的要謀朝篡逆,也必然是要天下歸心、名正言順的!
——如三代之禪!
——如夏啟承位!
——那是最高明的手段!
徐仁有些明白田千秋的言外之意了——手段已落下乘,如何能爭得更好的結果?
——少帝終究是少帝……
——再聰明也總是孩子。
——內無母後訓教,外無至親匡正,十四歲的少帝又能做多少呢?
徐仁對妻父的選擇並不意外。
——與其寄望於少年天子的天縱英明,還不如全力彌和君臣之間的矛盾,勉強維持住朝廷的安定。
——田千秋畢竟老了!更何況,他從沒有權傾天下的雄心壯誌,不過是因緣際會,他才會成為大漢丞相。
——他所求的不過是一個“穩”!
——他能看得見的時候,大漢是安穩的……
——僅此而已。
徐仁不是不明白,這種時候,如果選擇了正確的襄助對像,也就是意味功莫大焉的擁立之功,可是,他不敢選擇——選對了固然是飛黃騰達、惠及後世,選錯了呢?那就是族滅之罪!
——他不敢!
因此,眼見鄂邑長公主臉色已是難堪之極,神色更是沉鬱不定,徐仁生怕她一時激怒,當即逼著他表態,連忙轉著心思,迅速開口:“長主須知,少府不同其它府寺,事關至尊與諸貴人,因此製度最是嚴明,臣今日便是依言通融,未見上詔即奉上書令,掖庭署也可拒受此亂命!”
他十分無可奈何地望著長公主:“掖庭署等內官不過是文屬少府,臣並無權強令內官諸長令丞。”
鄂邑長公主的怒意稍歇,看了看這位丞相愛婿的恭敬姿態,心中愈發肯定這對翁婿是一個心思——謹小慎微,不願惹事!
抿了抿微微發幹的嘴唇,鄂邑長公主淡淡地言道:“依少府的話,除非主上,任何人都沒辦法處置禁中事務了?”
徐仁訝然搖頭:“自然不是!臣從未如此說過!”斬釘截鐵的否認之後,他很誠懇地長公主道:“禁中事務,權屬中宮。此外,東宮至尊,自然也有處分之權。”說著,他抬眼看了一下長公主,小心翼翼地建議:“長主若有中宮詔令,也是可以調閱的。”
鄂邑長公主的臉色立變,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卻是一言未發,沉吟片刻之後,她斷然地道:“掖庭受令與否,不必少府擔心,君但給書令即可!”
徐仁愣一下,卻也隻能無奈地應諾。
他的話音方落,長公主的侍者便抬過一張書幾,上麵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簡、刀。徐仁的臉色立時十分難看,卻也隻能提筆書寫。
寫了兩個字,徐仁忽然抬頭看了看天色,隨即對長公主道:“長主,臣以為……還是將掖庭令請來……比較好……”他說得十分含混,但是,眼睛一直盯著鄂邑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皺著眉,望了他一會兒,終於領會了他的意思——這事情還是不要鬧得太大為好。
雖然明白徐仁的建議沒有錯,但是,鄂邑長公主仍然感到十分惱火。
——他的意思也就是說掖庭署必然不會接受這份書令的。
勉強按捺下滿腹的惱意,鄂邑長公主僵硬地點了點頭,示意身邊的宦者前去傳話。
這時,徐仁又開口了:“還是少府丞前去……好一些……”
反正已經這樣了,鄂邑長公主也懶得在這些細節計較,沒有多想便點了頭,徐仁立刻擱下筆,去東廂尋少府丞,不過片刻工夫便重迴正堂,在鄂邑長公主的注視下,一筆一劃地寫出一份完整的書令。
徐仁寫的是小篆,筆劃繁複,因此,他寫很慢,慢到張賀前來時,他才堪堪寫到最後一個字。
“臣賀拜見長公主。”張賀禮儀十分周到,起身後又向徐仁參禮。
徐仁剛剛寫完書令,將之交給長公主的婢女後,才與張賀見禮。
兩人都是一臉嚴肅,分列於繡幄兩側,態度恭敬。
鄂邑長公主並沒有立即開口,而將那份書令審視好遍才對張賀道:“張令屬下諸丞昨日對我的家令言,調閱籍冊要少府書令,並經張令允準……”
不待長公主說完,張賀便再次叩拜,誠懇地道:“製度如此,望長主勿惱諸丞。”
鄂邑長公主被他打斷了話語,臉色本就不好看,再聽他這般說,頓時覺得全身都不舒服,臉色一沉:“張令言重了。諸官丞忠於職守,我豈會惱怒?”
張賀連連道謝,鄂邑長公主深吸了一口氣,再無心與他交談,隨手將那份書簡遞給侍女,示意她轉交張賀,同時不帶一絲情緒地道:“書令在此,煩張令將中宮籍冊送承光宮。”
張賀畢恭畢敬地接過書令,還沒有展冊,就聽鄂邑長公主如此說,不由微微一笑,並沒有應承,而是慢慢展開書令,認真地看了幾遍,才抬頭對長公主道:“長主,這份書令無法調閱主上與中宮的侍使籍冊。”
張賀很平靜地陳述,鄂邑長公主看了一眼肅手靜立的徐仁,淡淡地道:“為何?”
張賀沒有看少府,隻是看長公主,微笑而言:“少府未奉詔。”
——公文製式自有定例,如他們一般經常使用的人,此許區別自然一看即明。
鄂邑長公主狠狠地瞪向徐仁,隻可惜,徐仁以恭敬的姿態垂下目光,對她的注目隻當自己沒有察覺,毫無反應。
“長主想查什麽?”
“沒……”
意外的問題,鄂邑長公主下意識就要迴答,說了一個字才發覺那個聲音有異,循聲一看,卻見堂外廊下,侍禦如雲,年幼皇後坐在輿上,一臉肅穆,眼中卻盈滿困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當然,那隻是他的美夢。
入朝之後,看著霍光執掌大權,自己的妻父名為百官之首,實際上訓令不出府門,他十分迅速地那些美夢拋到腦後,學著妻父安安份份地做自己的事情。
他本來想著,少府的製度極全,天子又年少,想來是不會出什麽事,可是,沒成想,自從第二年皇後冊立之後,事情就不斷!
——現在,徐仁是聽到中宮二字就頭痛!
不過,今天,他覺得自己錯了!
——不過八歲的皇後根本不是麻煩的源頭!
天子未曾元服,身負供養之責的長公主幾乎就是半個至尊,因此,長公主家吏傳了話,他不敢不來,也不能不來。
——於是,如今,他幹脆連應有的休日都無法安穩了。
尋思著要弄清楚事因,徐仁幾乎是宵禁一過,便出了家門,卻沒有想到,鄂邑長公主竟然比他還早。
少府正堂之上,張幄設座,長公主一身絳緣長壽繡深衣端坐在幄帳之中,婢女、宦者分列左右。
徐仁根本沒有看到自己署曹吏員,隻能硬著頭皮上前見禮:“長公主長樂未央!”
鄂邑長公主沒有為難少府主官,答禮之後,便語氣溫和地道:“徐君,妾此來隻是想要君的一份書令。”
徐仁愈發地心驚,以更加恭謹的姿態行禮道:“長主但說。”
六七年下來,鄂邑長公主早已不是對朝堂一無所謂的天家貴女,一聽徐仁這般說,便知道,他是在與自己虛應,心中立時一冷,麵上卻仍是一派溫和地道:“少府如此說便好。也沒有什麽,隻不過是妾想調閱中宮籍冊,掖庭署那邊說,必須君的書令方能調閱。”
一聽“中宮”二字,徐仁背上頓時冷汗淋漓,不過,待鄂邑長公主說完,他卻平靜了,沉吟片刻,便抬起頭,一本正統地道:“長主雖尊,亦無權閱中宮籍冊。”
——長公主不過儀過諸侯王,比起中宮至尊,終究是略遜三分的。
鄂邑長公主的臉色頓時變得很難看:“我於禁*養主上,我無權過問何事?”
——這是把天子抬出來了。
徐仁半點不動容:“製度如此。長主若有詔書,臣自然奉詔。若無,臣斷不敢亂製受命。”
他不是不緊張,隻是,此時此刻,他隻能咬死了製度不放,否則,一個差錯便是可能被卷進天子與輔臣的爭執中,萬劫不複。
——這是田千秋的叮囑,徐仁深以為然。
再一次,已經不年輕的少府由衷地對自己的外舅感到佩服。
鄂邑長公主再維持不住溫和的神態,冷笑著質問:“若是大將軍如此要求,君亦會如此堅持了嗎!”
徐仁竭力讓自己顯出一臉詫異的神色,瞪圓了雙眼望著長公主那張妝容精致的臉,十分肯定地說:“大將軍怎麽會無詔擅取禁中籍冊?”
——霍光當然不會這樣幹!
徐仁想起田千秋的話:“大將軍想要什麽,必然是循製度而行,他行的是陽謀之道,堂堂正正,自然君子坦蕩,如何能為人所乘?”
說白了,就是說霍光就算是真的要謀朝篡逆,也必然是要天下歸心、名正言順的!
——如三代之禪!
——如夏啟承位!
——那是最高明的手段!
徐仁有些明白田千秋的言外之意了——手段已落下乘,如何能爭得更好的結果?
——少帝終究是少帝……
——再聰明也總是孩子。
——內無母後訓教,外無至親匡正,十四歲的少帝又能做多少呢?
徐仁對妻父的選擇並不意外。
——與其寄望於少年天子的天縱英明,還不如全力彌和君臣之間的矛盾,勉強維持住朝廷的安定。
——田千秋畢竟老了!更何況,他從沒有權傾天下的雄心壯誌,不過是因緣際會,他才會成為大漢丞相。
——他所求的不過是一個“穩”!
——他能看得見的時候,大漢是安穩的……
——僅此而已。
徐仁不是不明白,這種時候,如果選擇了正確的襄助對像,也就是意味功莫大焉的擁立之功,可是,他不敢選擇——選對了固然是飛黃騰達、惠及後世,選錯了呢?那就是族滅之罪!
——他不敢!
因此,眼見鄂邑長公主臉色已是難堪之極,神色更是沉鬱不定,徐仁生怕她一時激怒,當即逼著他表態,連忙轉著心思,迅速開口:“長主須知,少府不同其它府寺,事關至尊與諸貴人,因此製度最是嚴明,臣今日便是依言通融,未見上詔即奉上書令,掖庭署也可拒受此亂命!”
他十分無可奈何地望著長公主:“掖庭署等內官不過是文屬少府,臣並無權強令內官諸長令丞。”
鄂邑長公主的怒意稍歇,看了看這位丞相愛婿的恭敬姿態,心中愈發肯定這對翁婿是一個心思——謹小慎微,不願惹事!
抿了抿微微發幹的嘴唇,鄂邑長公主淡淡地言道:“依少府的話,除非主上,任何人都沒辦法處置禁中事務了?”
徐仁訝然搖頭:“自然不是!臣從未如此說過!”斬釘截鐵的否認之後,他很誠懇地長公主道:“禁中事務,權屬中宮。此外,東宮至尊,自然也有處分之權。”說著,他抬眼看了一下長公主,小心翼翼地建議:“長主若有中宮詔令,也是可以調閱的。”
鄂邑長公主的臉色立變,狠狠地瞪了他一眼,卻是一言未發,沉吟片刻之後,她斷然地道:“掖庭受令與否,不必少府擔心,君但給書令即可!”
徐仁愣一下,卻也隻能無奈地應諾。
他的話音方落,長公主的侍者便抬過一張書幾,上麵整齊地擺放著筆、墨、簡、刀。徐仁的臉色立時十分難看,卻也隻能提筆書寫。
寫了兩個字,徐仁忽然抬頭看了看天色,隨即對長公主道:“長主,臣以為……還是將掖庭令請來……比較好……”他說得十分含混,但是,眼睛一直盯著鄂邑長公主。
鄂邑長公主皺著眉,望了他一會兒,終於領會了他的意思——這事情還是不要鬧得太大為好。
雖然明白徐仁的建議沒有錯,但是,鄂邑長公主仍然感到十分惱火。
——他的意思也就是說掖庭署必然不會接受這份書令的。
勉強按捺下滿腹的惱意,鄂邑長公主僵硬地點了點頭,示意身邊的宦者前去傳話。
這時,徐仁又開口了:“還是少府丞前去……好一些……”
反正已經這樣了,鄂邑長公主也懶得在這些細節計較,沒有多想便點了頭,徐仁立刻擱下筆,去東廂尋少府丞,不過片刻工夫便重迴正堂,在鄂邑長公主的注視下,一筆一劃地寫出一份完整的書令。
徐仁寫的是小篆,筆劃繁複,因此,他寫很慢,慢到張賀前來時,他才堪堪寫到最後一個字。
“臣賀拜見長公主。”張賀禮儀十分周到,起身後又向徐仁參禮。
徐仁剛剛寫完書令,將之交給長公主的婢女後,才與張賀見禮。
兩人都是一臉嚴肅,分列於繡幄兩側,態度恭敬。
鄂邑長公主並沒有立即開口,而將那份書令審視好遍才對張賀道:“張令屬下諸丞昨日對我的家令言,調閱籍冊要少府書令,並經張令允準……”
不待長公主說完,張賀便再次叩拜,誠懇地道:“製度如此,望長主勿惱諸丞。”
鄂邑長公主被他打斷了話語,臉色本就不好看,再聽他這般說,頓時覺得全身都不舒服,臉色一沉:“張令言重了。諸官丞忠於職守,我豈會惱怒?”
張賀連連道謝,鄂邑長公主深吸了一口氣,再無心與他交談,隨手將那份書簡遞給侍女,示意她轉交張賀,同時不帶一絲情緒地道:“書令在此,煩張令將中宮籍冊送承光宮。”
張賀畢恭畢敬地接過書令,還沒有展冊,就聽鄂邑長公主如此說,不由微微一笑,並沒有應承,而是慢慢展開書令,認真地看了幾遍,才抬頭對長公主道:“長主,這份書令無法調閱主上與中宮的侍使籍冊。”
張賀很平靜地陳述,鄂邑長公主看了一眼肅手靜立的徐仁,淡淡地道:“為何?”
張賀沒有看少府,隻是看長公主,微笑而言:“少府未奉詔。”
——公文製式自有定例,如他們一般經常使用的人,此許區別自然一看即明。
鄂邑長公主狠狠地瞪向徐仁,隻可惜,徐仁以恭敬的姿態垂下目光,對她的注目隻當自己沒有察覺,毫無反應。
“長主想查什麽?”
“沒……”
意外的問題,鄂邑長公主下意識就要迴答,說了一個字才發覺那個聲音有異,循聲一看,卻見堂外廊下,侍禦如雲,年幼皇後坐在輿上,一臉肅穆,眼中卻盈滿困惑。(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