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弗陵看著站在慷慨陳詞的上官桀,困惑的神色不時在他的雙眼中閃過,霍光看得很清楚,但是,在最初的驚訝後,他便再無反應了。
——他們不能要求一個從未經曆那些往事的孩子與他們一樣激動。
少年天子的確不能理解重臣的激動,但是,聽到大漢使者在匈奴被幽十九年,持節不改,他不由肅然起敬:“有忠臣若此漢之大幸。”
“陛下所言甚是。”上官桀立刻附和,還想再開口,就見少年天子側過頭,很認真地向霍光詢問:“大將軍以為漢該如何迎歸蘇君?”
霍光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此時聽天子這樣問,他抬眼看了天子一眼,慢條斯裏道:“臣等剛得知此事。”
劉弗陵一愣,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聽霍光道:“不過,先帝臨終仍念武等未歸之使,臣請陛下準允其謁先帝園廟,以告其歸。”
上官桀與桑弘羊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之舉,立即出聲附和,兩人都沒有注意到,十三的天子眼中閃過一絲深沉的陰霾之色,倒是動作稍慢了一拍的丞相田千秋看到了天子眼中一閃而逝的陰沉之色,他立即低頭,以掩飾自己的不可能隱藏的愕然之色。
霍光同樣看到了,自然不免驚訝,但是,他更覺得困惑,一向神色肅然的他倒沒有將這些情緒表露出來。
“準。”劉弗陵沒有讓四人久等,不過片刻便爽快地頜首允準了。
那絲陰沉之色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年邁的田千秋再抬頭時,幾乎懷疑自己之前是不是看花眼了。
少年天子很認真地說:“蘇卿入京前,先奉一太牢謁先帝園廟……大將軍以為如何?”
“上意甚善!”霍光等人同時稽首。
待四位朝廷重臣離開,金賞與金建才從殿外進來,兩人之前都在殿外候著,雖然沒有參與君臣間的對話,但是,他們在外麵聽得很清楚,看得也很清楚,連少年天子刹那間的神色變化也沒有錯過。
“主上不喜歡大將軍的建議?”金賞尚在斟酌辭句,金建已經直截了當地問了出來。
少年天子沒有看兩個親信而是盯著自己腰間的佩綬,淡淡反問:“朕應該喜歡嗎?”
十三歲的天子輕笑,金氏兄弟卻駭然失色,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駘蕩宮的前殿頓時一片死寂。
金賞與金建同樣不明白天子為何如此,但是,誰都明白君臣不諧會有怎麽樣的後果。
這種事情,金建不敢隨意開口了,隻能望向兄長,示意他開口。金賞素來沉重,又如何願意談論這種禁忌的話題?不過,事到臨頭,不說不行,他思忖了一會兒,終究還是開口:“主上……”
“賞,你要說的,我都知道。”少年天子站起,漠然轉身,根本不給親信往下說的機會。
金賞與金建無奈對視,隨即沉默著跟上慢慢返迴後殿的天子。
*****
既然上官桀與桑弘羊沒有注意到天子的異樣,霍光也就沒有與他們討論此事,而是迴到大將軍府與親信商議。
事涉天子,又是這種敏感的事情,即便是親信知交也不敢多說。聽了幾人所說的套話,霍光陡然明白,立即中止了這個議題,轉而商議起詔舉賢良文學的事情。
諸事議畢,一幹屬吏都離開了,霍光才獨自坐在正堂主席,默默思索天子的心思。
——這種事情終究隻能依靠他自己解決。
“將軍,光祿勳、諫大夫在東廂候見。”
軍司馬楊敞在門外小心地稟報——長史任宣被霍光派去迎蘇武了,大將軍幕府便由軍司馬主持庶務——事實上,若不是張安世與杜延年都催著他來,他是一點都不想來。
霍光猛地迴神,待反應過來長史說的是誰後,立即道:“請。”
杜延年的諫大夫隻是掌議論,張安世卻是掌宮禁門戶的光祿勳,自然是沒有時間可虛耗,不過,催促楊敞更多的卻是杜延年。
想到這點,楊敞也不由一愣。
張安世前來,霍光並不意外,畢竟,昔日張安世為郎時也頗承蘇武的照拂,但是,杜延年為何在這裏呢?
想到這兒,霍光又喚住已經轉身的楊敞:“帶兩人到書房。”說著自己也站起身。
楊敞稍稍愣了一下,才去尋張安世與杜延年。
——難道真的要出什麽事?
想到之前霍光對天子反應的形容,楊敞不由憂慮起來。
當然,自己長史的想法,霍光並不知道,他更加關心的是:“幼公怎麽來了?”
杜延年沒有與霍光客套,跟著張安世身後進了書房,便把房門關上,隨即上前一步,越過張世,手卻拉住張安世的手腕,疾步走到霍光麵前,剛要開口又停下,看了一下書房的環境,竟又拉起霍光的手,往書房內戶走去。
張安世隻是想來問問蘇武的事情,見杜延年這副模樣,不由皺眉,心思略微一動便不由大驚。
“出什麽事了?”進了內室,張安世便緊張地追問。
杜延年鬆開兩人的手,對霍光躬身長揖:“左將軍傳信燕王。”
嘩!
霍光隻覺得眼前一黑,身子頓時晃了一下,手一抬便打到旁邊的擺滿簡牘的漆虞,再收手時,深黑色的廣袖掃落了一堆簡冊。
杜延年與張安世都是一驚,搶步上前扶住霍光,卻不料剛碰到霍光的手臂就被他一把甩開。
“上官桀想做什麽!”
霍光根本不是在質問,而是純粹在發泄氣急敗壞的情緒。
張安世也是大驚,但是,霍光的模樣讓他顧不得去驚訝,隻能連聲勸道:“將軍稍安。”
霍光咬牙,卻無論如何也無法讓自己平靜。
“他想投靠燕王?”霍光冷言,杜延年不由皺眉,剛要開口,就聽到張安世平靜的聲音:“大將軍此言差矣!”
霍光收迴瞪著前方的冷厲目光,轉頭看向張安世。
“左將軍之孫乃大漢皇後,車騎將軍亦狂言上乃其婿,上官家豈會叛上而投燕王?”
霍光神色稍緩,良久才點了一下頭:“此話不錯……”
趁著霍光低頭思忖的工夫,張安世連忙給杜延年使了個眼色,示意他開口中。
杜延年一愣,想了一下才想到自己要說的話,隨即看向霍光,輕聲言道:“左將軍信上隻是說長主為燕王準備賀禮,其為長主參詳一二……”
這個訊息讓霍光與張安世同時皺眉。
張安世有些不敢確定:“……什麽意思?”
霍光眸光微斂:“什麽意思?那就要看鄂邑長公主有何動作了!”說著便看了杜延年一眼。
杜延年了然地低頭:“臣明白。”
張安世也低頭,思忖良久,還是抬頭:“大將軍……”話方出口,便又愣住了。
——他想勸,卻不知如何勸才好……
霍光哪裏不明白張安世的心思——他是不忍見自己與上官桀反目,然而……
“……大將軍,子卿一去十九年才歸……”張安世咬咬牙,還是勸了。
——他也不是昔日意氣風發的期門郎官了,怎麽會不明白,身處權力中樞,爭與不爭皆不由心?
——可是,蘇武才歸國啊!
——昔日同為郎官的諸人還剩幾個?
——難道在他歸國前,還要再不見幾個嗎?
霍光的神色也不由一黯,長歎一聲,卻終是無語。
張安世不再多說。
室內沉靜了一會兒,杜延年忽然抬頭,卻沒有開口,一臉猶豫,仿佛是想起了什麽,又不知道該不該說。
霍光頗有幾分身心俱疲的感覺,見狀便坐到書案後的獨榻上,扶著案緣,輕聲道:“幼公有話便說吧。”隨即抬手示意兩人也坐下。
杜延年看了霍光一眼,拉著仍在發怔的張安世,讓他坐到霍光的左手邊,自己則到書案的右側席上坐下。
“大將軍,蘇武之子與車騎將軍交從甚密……”杜延年開口,所說的話卻讓霍光狐疑不已民。
“我知道。”霍光應了一聲。
張安世也奇怪地看了杜延年一眼,隨即又想到,自己的長子與上官安也走得頗近,不由一怔。
杜延年看了看都不在意的兩人,心中不由無奈地自嘲苦笑,心道自己還是要當惡人。
“蘇君是以中郎將位號出使的,秩比二千石,如今歸漢,將軍將如何安置其官?”杜延年硬著引導兩人的思路。
霍光與張安世同時一愣,卻是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中郎將是軍官,秩比二千石以上的軍官……皆是掌握兵權的要職……蘇武歸來後,無論安置到哪一個位置上,皆是舉足輕重……
——到時候,蘇武會偏向誰?
霍光的神色不由凝重起來。
張安世稍愣之後,眼睛一轉便有了主意:“我倒覺得,可仿昔日張子文的故事。”
杜延年想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張子文乃是指先帝時出使西域、交通西南的張騫,其字正是子文。
元鼎二年,以中郎將出使西域的張騫歸漢,被天子拜為大行。
“大鴻臚嗎?”霍光思忖著,有些猶豫。
太初元年,武帝將大行令更名為大鴻臚,下屬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國邸長丞。
——其它還好,田廣明遷衛尉隻是郡邸長丞……
張安世撫掌失笑,杜延年也笑了:“大將軍,漢還有一個掌蠻夷降者的典屬國!”
霍光恍然大悟,輕笑搖頭。
張安世趁機進言:“大將軍不如與左將軍談談?”
霍光的神色陡變,盯著張安世看了好一會兒,周身冰冷的氣勢讓杜延年都不禁正襟危坐,不敢抬頭,張安世卻沒有低頭,誠懇地看著霍光的雙眼,半分不肯退讓。
良久,霍光歎了口氣,抬手拍了拍知交的肩膀:“子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張安世不禁咬住自己的嘴唇,杜延年卻在心裏長籲了一口氣。
“我自認沒有對不住上官家的地方!”霍光閉眼,想到了早逝的長女與發妻,心中滿是不甘與怨恨。
“他要叛便讓他叛!”(未完待續。)
——他們不能要求一個從未經曆那些往事的孩子與他們一樣激動。
少年天子的確不能理解重臣的激動,但是,聽到大漢使者在匈奴被幽十九年,持節不改,他不由肅然起敬:“有忠臣若此漢之大幸。”
“陛下所言甚是。”上官桀立刻附和,還想再開口,就見少年天子側過頭,很認真地向霍光詢問:“大將軍以為漢該如何迎歸蘇君?”
霍光也一直在考慮這個問題,不過,並沒有明確的答案,此時聽天子這樣問,他抬眼看了天子一眼,慢條斯裏道:“臣等剛得知此事。”
劉弗陵一愣,還沒有來得及反應,就聽霍光道:“不過,先帝臨終仍念武等未歸之使,臣請陛下準允其謁先帝園廟,以告其歸。”
上官桀與桑弘羊都覺得這是理所當然之舉,立即出聲附和,兩人都沒有注意到,十三的天子眼中閃過一絲深沉的陰霾之色,倒是動作稍慢了一拍的丞相田千秋看到了天子眼中一閃而逝的陰沉之色,他立即低頭,以掩飾自己的不可能隱藏的愕然之色。
霍光同樣看到了,自然不免驚訝,但是,他更覺得困惑,一向神色肅然的他倒沒有將這些情緒表露出來。
“準。”劉弗陵沒有讓四人久等,不過片刻便爽快地頜首允準了。
那絲陰沉之色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年邁的田千秋再抬頭時,幾乎懷疑自己之前是不是看花眼了。
少年天子很認真地說:“蘇卿入京前,先奉一太牢謁先帝園廟……大將軍以為如何?”
“上意甚善!”霍光等人同時稽首。
待四位朝廷重臣離開,金賞與金建才從殿外進來,兩人之前都在殿外候著,雖然沒有參與君臣間的對話,但是,他們在外麵聽得很清楚,看得也很清楚,連少年天子刹那間的神色變化也沒有錯過。
“主上不喜歡大將軍的建議?”金賞尚在斟酌辭句,金建已經直截了當地問了出來。
少年天子沒有看兩個親信而是盯著自己腰間的佩綬,淡淡反問:“朕應該喜歡嗎?”
十三歲的天子輕笑,金氏兄弟卻駭然失色,連一個字也說不出來,駘蕩宮的前殿頓時一片死寂。
金賞與金建同樣不明白天子為何如此,但是,誰都明白君臣不諧會有怎麽樣的後果。
這種事情,金建不敢隨意開口了,隻能望向兄長,示意他開口。金賞素來沉重,又如何願意談論這種禁忌的話題?不過,事到臨頭,不說不行,他思忖了一會兒,終究還是開口:“主上……”
“賞,你要說的,我都知道。”少年天子站起,漠然轉身,根本不給親信往下說的機會。
金賞與金建無奈對視,隨即沉默著跟上慢慢返迴後殿的天子。
*****
既然上官桀與桑弘羊沒有注意到天子的異樣,霍光也就沒有與他們討論此事,而是迴到大將軍府與親信商議。
事涉天子,又是這種敏感的事情,即便是親信知交也不敢多說。聽了幾人所說的套話,霍光陡然明白,立即中止了這個議題,轉而商議起詔舉賢良文學的事情。
諸事議畢,一幹屬吏都離開了,霍光才獨自坐在正堂主席,默默思索天子的心思。
——這種事情終究隻能依靠他自己解決。
“將軍,光祿勳、諫大夫在東廂候見。”
軍司馬楊敞在門外小心地稟報——長史任宣被霍光派去迎蘇武了,大將軍幕府便由軍司馬主持庶務——事實上,若不是張安世與杜延年都催著他來,他是一點都不想來。
霍光猛地迴神,待反應過來長史說的是誰後,立即道:“請。”
杜延年的諫大夫隻是掌議論,張安世卻是掌宮禁門戶的光祿勳,自然是沒有時間可虛耗,不過,催促楊敞更多的卻是杜延年。
想到這點,楊敞也不由一愣。
張安世前來,霍光並不意外,畢竟,昔日張安世為郎時也頗承蘇武的照拂,但是,杜延年為何在這裏呢?
想到這兒,霍光又喚住已經轉身的楊敞:“帶兩人到書房。”說著自己也站起身。
楊敞稍稍愣了一下,才去尋張安世與杜延年。
——難道真的要出什麽事?
想到之前霍光對天子反應的形容,楊敞不由憂慮起來。
當然,自己長史的想法,霍光並不知道,他更加關心的是:“幼公怎麽來了?”
杜延年沒有與霍光客套,跟著張安世身後進了書房,便把房門關上,隨即上前一步,越過張世,手卻拉住張安世的手腕,疾步走到霍光麵前,剛要開口又停下,看了一下書房的環境,竟又拉起霍光的手,往書房內戶走去。
張安世隻是想來問問蘇武的事情,見杜延年這副模樣,不由皺眉,心思略微一動便不由大驚。
“出什麽事了?”進了內室,張安世便緊張地追問。
杜延年鬆開兩人的手,對霍光躬身長揖:“左將軍傳信燕王。”
嘩!
霍光隻覺得眼前一黑,身子頓時晃了一下,手一抬便打到旁邊的擺滿簡牘的漆虞,再收手時,深黑色的廣袖掃落了一堆簡冊。
杜延年與張安世都是一驚,搶步上前扶住霍光,卻不料剛碰到霍光的手臂就被他一把甩開。
“上官桀想做什麽!”
霍光根本不是在質問,而是純粹在發泄氣急敗壞的情緒。
張安世也是大驚,但是,霍光的模樣讓他顧不得去驚訝,隻能連聲勸道:“將軍稍安。”
霍光咬牙,卻無論如何也無法讓自己平靜。
“他想投靠燕王?”霍光冷言,杜延年不由皺眉,剛要開口,就聽到張安世平靜的聲音:“大將軍此言差矣!”
霍光收迴瞪著前方的冷厲目光,轉頭看向張安世。
“左將軍之孫乃大漢皇後,車騎將軍亦狂言上乃其婿,上官家豈會叛上而投燕王?”
霍光神色稍緩,良久才點了一下頭:“此話不錯……”
趁著霍光低頭思忖的工夫,張安世連忙給杜延年使了個眼色,示意他開口中。
杜延年一愣,想了一下才想到自己要說的話,隨即看向霍光,輕聲言道:“左將軍信上隻是說長主為燕王準備賀禮,其為長主參詳一二……”
這個訊息讓霍光與張安世同時皺眉。
張安世有些不敢確定:“……什麽意思?”
霍光眸光微斂:“什麽意思?那就要看鄂邑長公主有何動作了!”說著便看了杜延年一眼。
杜延年了然地低頭:“臣明白。”
張安世也低頭,思忖良久,還是抬頭:“大將軍……”話方出口,便又愣住了。
——他想勸,卻不知如何勸才好……
霍光哪裏不明白張安世的心思——他是不忍見自己與上官桀反目,然而……
“……大將軍,子卿一去十九年才歸……”張安世咬咬牙,還是勸了。
——他也不是昔日意氣風發的期門郎官了,怎麽會不明白,身處權力中樞,爭與不爭皆不由心?
——可是,蘇武才歸國啊!
——昔日同為郎官的諸人還剩幾個?
——難道在他歸國前,還要再不見幾個嗎?
霍光的神色也不由一黯,長歎一聲,卻終是無語。
張安世不再多說。
室內沉靜了一會兒,杜延年忽然抬頭,卻沒有開口,一臉猶豫,仿佛是想起了什麽,又不知道該不該說。
霍光頗有幾分身心俱疲的感覺,見狀便坐到書案後的獨榻上,扶著案緣,輕聲道:“幼公有話便說吧。”隨即抬手示意兩人也坐下。
杜延年看了霍光一眼,拉著仍在發怔的張安世,讓他坐到霍光的左手邊,自己則到書案的右側席上坐下。
“大將軍,蘇武之子與車騎將軍交從甚密……”杜延年開口,所說的話卻讓霍光狐疑不已民。
“我知道。”霍光應了一聲。
張安世也奇怪地看了杜延年一眼,隨即又想到,自己的長子與上官安也走得頗近,不由一怔。
杜延年看了看都不在意的兩人,心中不由無奈地自嘲苦笑,心道自己還是要當惡人。
“蘇君是以中郎將位號出使的,秩比二千石,如今歸漢,將軍將如何安置其官?”杜延年硬著引導兩人的思路。
霍光與張安世同時一愣,卻是都明白他的意思了。
——中郎將是軍官,秩比二千石以上的軍官……皆是掌握兵權的要職……蘇武歸來後,無論安置到哪一個位置上,皆是舉足輕重……
——到時候,蘇武會偏向誰?
霍光的神色不由凝重起來。
張安世稍愣之後,眼睛一轉便有了主意:“我倒覺得,可仿昔日張子文的故事。”
杜延年想了一會兒,才反應過來,張子文乃是指先帝時出使西域、交通西南的張騫,其字正是子文。
元鼎二年,以中郎將出使西域的張騫歸漢,被天子拜為大行。
“大鴻臚嗎?”霍光思忖著,有些猶豫。
太初元年,武帝將大行令更名為大鴻臚,下屬行人、譯官、別火三令丞及郡國邸長丞。
——其它還好,田廣明遷衛尉隻是郡邸長丞……
張安世撫掌失笑,杜延年也笑了:“大將軍,漢還有一個掌蠻夷降者的典屬國!”
霍光恍然大悟,輕笑搖頭。
張安世趁機進言:“大將軍不如與左將軍談談?”
霍光的神色陡變,盯著張安世看了好一會兒,周身冰冷的氣勢讓杜延年都不禁正襟危坐,不敢抬頭,張安世卻沒有低頭,誠懇地看著霍光的雙眼,半分不肯退讓。
良久,霍光歎了口氣,抬手拍了拍知交的肩膀:“子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張安世不禁咬住自己的嘴唇,杜延年卻在心裏長籲了一口氣。
“我自認沒有對不住上官家的地方!”霍光閉眼,想到了早逝的長女與發妻,心中滿是不甘與怨恨。
“他要叛便讓他叛!”(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