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布的香氛遠較平日濃烈,因此,一進駘蕩宮前殿,霍光便皺了一下眉頭,隨即便想到外孫女的病由,不由停步對引領的黃門令問道:“怎麽用了這麽重的熏香?”
黃門令不敢怠慢,立刻躬身執禮:“迴大將軍,是陛下要求的。”
霍光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了:“陛下身體可安?”
黃門令一驚,不知如何迴答,卻聽旁邊傳來一個語氣肯定的聲音:“陛下沒有不適。”
——侍中金賞,也是霍光的女婿。
黃門令鬆了一口氣,連忙出聲霍光到東首第一個座席上落坐。
對金賞的插話,霍光有些不悅,也根本不相信,卻沒有多說什麽,看了他一眼便坐到東首席位上,隨後才招手讓金賞上前說話。
“陛下怎麽不在?”劉弗陵從不曾讓霍光等候,每一次傳召都是自己先到,現在,黃帛繡幄中的帝座之上卻是空無一人。
金賞畢恭畢敬地迴答:“陛下方才起身更衣。”
霍光點頭,隨即便因殿中濃烈的香氛而皺眉:“陛下何時喜歡這般濃烈的熏香了?”
劉弗陵畢竟是少年,雖然沉默寡言,深居簡出,但是,霍光也知道,他還是更喜歡騎獵之類的事情,對熏香這種事情是從不上心,怎麽會突然要求黃門署供應這麽濃烈的香氛?
不知為何,霍光總是有些不好的感覺,很想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朕隻是想試試果布的醒神之效。”劉弗陵的聲音突然響起,霍光起身行禮,金賞則行禮退下。
看到劉弗陵已在幄帳內落座,霍光著意看了一下天子的臉色,但是,宮中燈具的陳設皆有規矩,目的就是防止臣下窺探上意,霍光自然也難以看清楚劉弗陵的臉色,隻能仔細傾聽天子的話語,以判斷天子的狀況。
“朕前日見了三位家人子。聽了他們的話,朕實在難以入睡,所以才請大將軍前來。”天子的聲音給人憔悴的感覺,但是,並不是讓人覺得太過虛弱不堪,霍光鬆了一口氣,開口便道:“陛下當為蒼生社稷保重。”
劉弗陵神色一動,看著霍光如釋重負的神色,不禁愣了一下。
——他從未認為霍光會真誠地關心自己。
——是不是他自己想得太多了呢?
劉弗陵神色複雜地盯著自己的首席輔臣,沉默了一會兒,便道:“謝大將軍關心。朕不會辜負蒼生社稷的。”
雖然心中意動,但是,話一出口,仍然是疏離的君臣對白,劉弗陵微微恍,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的心結,隨即便斂了心思,不再多想。
霍光也沒有在意——這本就是他們之間一貫的交流方式——立即將心思放到他所說的事情上,思忖了一下,恭敬地詢問:“不知陛下見了哪三位家人子?她們又說了什麽?”
劉弗陵心中暗歎——霍光的小心謹慎也容不得他起親近之心啊!
雖然知道霍光不會不清楚自己的行止,但是,對方如此表示,劉弗陵也不能明說,隻能微微一笑:“那三個家人子是今年才選入宮的,很有意思,她們的名姓……朕記得卻有些對不上號,待會兒讓掖庭署將記錄送給大將軍一閱就是。讓朕難以安寢的卻是她們所說的事情。”
說到這兒,劉弗陵停了一下,霍光立刻接口,道:“陛下請講。”
劉弗陵斟酌了一下,隨即想到,霍光必會遣人再問她們,倒也不必特別為她們遮掩什麽,但將自己想了兩天兩夜的東西說了出來:“她們都是中家人子,家中本當是生計無憂,但是,去年,她們的家人得罪了當地均輸長,那人以均輸之名,要求她們的家人供應當地並不生產的……白……白越……?”少年天子雖然聰穎勤學,但是,還沒有到熟知四海特產的地步,因此,劉弗陵遲疑了很久才不甚確定地說了“白越”兩字。
霍光了然,思忖片刻後,點頭:“的確是白越,臣記得是越地特產的布,顏色漂得很白,宮中不常用白色,陛下恐怕還不曾見過。”
秦失其鹿,群雄逐之,高帝立漢,天下凋敝,百廢待興,自高帝下,孝惠、高後乃至文、景,皆務在養民,不曾理會稽古禮文之類的瑣事,定鼎近百年,典章製度仍承秦製。秦尚水德,以十月為歲首,數用六,色尚黑,漢宮之中自然也尚黑。太初元年,逢十一月是甲子朔旦,先帝即從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人之請,改正朔,立新製,以正月為歲首,數用五,色尚黃,又定官名,協音律,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後世。
無論如何,素淨的白色都不是漢宮中常用的顏色,更何況,白越再好也隻是布,先帝性喜奢華,絲帛錦繡還常覺不足,豈會看得上粗糙的白越?
劉弗陵不由就皺眉:“大將軍是說白越隻產於越?”做了五年天子,越在哪裏,他還是知道的。
天子的意思已不必再說得更明白了。
霍光點頭,起身謝罪:“若此事屬實,有此害民之吏,臣之罪!”
劉弗陵看了一會兒,還是伸手虛抬一下,對霍光道:“百石之吏,豈是將軍所察?將軍且坐。”
霍光謝禮後重新落座,隨即很誠懇地對天子道:“此事不知陛下意欲如何?”
劉弗陵一愣:“……自然是按律行事。”
霍光很爽快地應諾,隨即便問起天子近日所學,劉弗陵也一一作答,談了一會兒,霍光便以皇帝應當休息為由請退離開。
看著霍光離開,劉弗陵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見金賞上前侍奉,便低聲道:“賞……朕怎麽覺得有些不對……”
十三歲的天子看著敞開的殿門,心中越發覺得不安。
金賞聞言便是一愣:“大將軍不同意陛下之見?”
劉弗陵一拍麵幾的漆幾,恍然大悟:“我還沒提重議均輸的事情!”
金賞訝然,劉弗陵也明白自己為何覺得不安了:“賞,大將軍根本沒有追問這件事……對朕的話也是一一應諾……我都糊塗了……”
金賞不由歎息,一邊思忖,一邊安慰少年天子:“陛下不必多慮,大將軍答應查證此事了嗎?”
劉弗陵點頭:“他答應按律行事,自是要查證的。”金賞不由笑道:“這便對了。隻要朝廷查此事,想來便自會有人提及此事的。”
“為何?”劉弗陵不解。
金賞笑得更加燦爛:“陛下忘了自己下的詔書了?郡國所舉的賢良、文學已陸續抵達長安,那些人豈會坐視不理?”
劉弗陵不禁撫額失笑,總算是不再擔心了。
“事情已妥,陛下可以休息了吧?”金賞的笑容微斂,輕聲催促,眼中是未曾掩飾的擔憂,“若是陛下的狀況再無好轉,臣隻能逾越上告大將軍了。”
劉弗陵不由苦笑,緩緩放下捂著額頭的右手,與左手一起抵在黑色的漆幾邊緣。黑漆的映襯下,天子雙手的白皙肌膚竟隱隱顯得有些透明。
“朕會保重的……”
少年天子輕聲言道,向自己的近臣,也是知交……保證。
*****
走出駘蕩宮,霍光不由又停步轉身,望著深深的宮殿重門出神。
“大將軍?”一直在宮外等候的張安世見霍光這般站著不動,隻能上前尋問。
霍光迴神,皺著眉若有所思地問道:“子孺最近見過陛下嗎?”
張安世一愣,搖頭:“陛下從未召見我。”
——天子未曾親政,除了歲首正旦,連大朝也不行,他豈能有幸得瞻天顏?
——他隻是光祿勳,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畢竟不是先帝顧命的輔政之臣。
霍光沉吟了一會兒,輕輕頜首,示意張安世隨自己離開。
張安世不是多話的人,雖然困惑,但是,一路上始終不曾開口詢問。
一行人一直走到神明台附近,將入飛閣輦道時,霍光忽然開口:“讓掖庭令帶彤簿來見我!”
張安世一愣,隨即便示意身邊的一個郎衛速去召掖庭令。
“大將軍!大將軍!大將軍!……”一迭聲的唿喚由遠及近,讓霍光一行不得不停下。
看清來者,張安世不由挑眉輕笑:“是大長秋。”
霍光也認出了來者,自然明白張安世為何而笑。
——看來是皇後有事找他。
想到這一點,霍光反而沒有笑,甚至還微微皺眉。
見他如此,張安世也斂了笑容,略一思忖便明白過來——上官皇後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突兀地召見外戚,自然也沒有這般著急召見大將軍的先例。
大長秋或用士人,或用中人,因為皇後年幼,避忌要少一些,同時大長秋也要負擔一定的師傅之責,因此,這位大長秋是太學出身的士人,已近花甲之年。
被兩名宦者扶著跑到霍光的輦車旁,年紀不小的大長秋氣喘籲籲,好一會兒也沒有緩過氣來。
霍光事多,不願耽擱,見狀便幹脆地問他:“可是皇後召我?”
大長秋雖然還不能說話,卻是連連點頭,霍光的眉頭不禁皺得更緊了,不過,他沒有拒絕,而是吩咐挽輦之人調轉車頭,前往枍詣宮。
靠人力拉挽的輦車行得不快,這樣走了一會兒,大長秋總算了緩了過來,霍光這才問道:“皇後為何召見?”
大長秋沒有答話,而是抬眼看向張安世。
張安世一個激靈明白過來——又是為了皇曾孫的事情!
想到這點,他也隻能苦笑著望向霍光。
(新的一個月了,看看本文的成績,易楚還真是隻能苦笑了~~~點推、訂閱,無不是慘不忍睹啊~~~如果不是易楚對本文實在難以放棄,恐怕……唿籲一下,喜歡本文就用行動支持一下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黃門令不敢怠慢,立刻躬身執禮:“迴大將軍,是陛下要求的。”
霍光聞言,眉頭皺得更緊了:“陛下身體可安?”
黃門令一驚,不知如何迴答,卻聽旁邊傳來一個語氣肯定的聲音:“陛下沒有不適。”
——侍中金賞,也是霍光的女婿。
黃門令鬆了一口氣,連忙出聲霍光到東首第一個座席上落坐。
對金賞的插話,霍光有些不悅,也根本不相信,卻沒有多說什麽,看了他一眼便坐到東首席位上,隨後才招手讓金賞上前說話。
“陛下怎麽不在?”劉弗陵從不曾讓霍光等候,每一次傳召都是自己先到,現在,黃帛繡幄中的帝座之上卻是空無一人。
金賞畢恭畢敬地迴答:“陛下方才起身更衣。”
霍光點頭,隨即便因殿中濃烈的香氛而皺眉:“陛下何時喜歡這般濃烈的熏香了?”
劉弗陵畢竟是少年,雖然沉默寡言,深居簡出,但是,霍光也知道,他還是更喜歡騎獵之類的事情,對熏香這種事情是從不上心,怎麽會突然要求黃門署供應這麽濃烈的香氛?
不知為何,霍光總是有些不好的感覺,很想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朕隻是想試試果布的醒神之效。”劉弗陵的聲音突然響起,霍光起身行禮,金賞則行禮退下。
看到劉弗陵已在幄帳內落座,霍光著意看了一下天子的臉色,但是,宮中燈具的陳設皆有規矩,目的就是防止臣下窺探上意,霍光自然也難以看清楚劉弗陵的臉色,隻能仔細傾聽天子的話語,以判斷天子的狀況。
“朕前日見了三位家人子。聽了他們的話,朕實在難以入睡,所以才請大將軍前來。”天子的聲音給人憔悴的感覺,但是,並不是讓人覺得太過虛弱不堪,霍光鬆了一口氣,開口便道:“陛下當為蒼生社稷保重。”
劉弗陵神色一動,看著霍光如釋重負的神色,不禁愣了一下。
——他從未認為霍光會真誠地關心自己。
——是不是他自己想得太多了呢?
劉弗陵神色複雜地盯著自己的首席輔臣,沉默了一會兒,便道:“謝大將軍關心。朕不會辜負蒼生社稷的。”
雖然心中意動,但是,話一出口,仍然是疏離的君臣對白,劉弗陵微微恍,不過,他也知道自己的心結,隨即便斂了心思,不再多想。
霍光也沒有在意——這本就是他們之間一貫的交流方式——立即將心思放到他所說的事情上,思忖了一下,恭敬地詢問:“不知陛下見了哪三位家人子?她們又說了什麽?”
劉弗陵心中暗歎——霍光的小心謹慎也容不得他起親近之心啊!
雖然知道霍光不會不清楚自己的行止,但是,對方如此表示,劉弗陵也不能明說,隻能微微一笑:“那三個家人子是今年才選入宮的,很有意思,她們的名姓……朕記得卻有些對不上號,待會兒讓掖庭署將記錄送給大將軍一閱就是。讓朕難以安寢的卻是她們所說的事情。”
說到這兒,劉弗陵停了一下,霍光立刻接口,道:“陛下請講。”
劉弗陵斟酌了一下,隨即想到,霍光必會遣人再問她們,倒也不必特別為她們遮掩什麽,但將自己想了兩天兩夜的東西說了出來:“她們都是中家人子,家中本當是生計無憂,但是,去年,她們的家人得罪了當地均輸長,那人以均輸之名,要求她們的家人供應當地並不生產的……白……白越……?”少年天子雖然聰穎勤學,但是,還沒有到熟知四海特產的地步,因此,劉弗陵遲疑了很久才不甚確定地說了“白越”兩字。
霍光了然,思忖片刻後,點頭:“的確是白越,臣記得是越地特產的布,顏色漂得很白,宮中不常用白色,陛下恐怕還不曾見過。”
秦失其鹿,群雄逐之,高帝立漢,天下凋敝,百廢待興,自高帝下,孝惠、高後乃至文、景,皆務在養民,不曾理會稽古禮文之類的瑣事,定鼎近百年,典章製度仍承秦製。秦尚水德,以十月為歲首,數用六,色尚黑,漢宮之中自然也尚黑。太初元年,逢十一月是甲子朔旦,先帝即從公孫卿、壺遂、司馬遷等人之請,改正朔,立新製,以正月為歲首,數用五,色尚黃,又定官名,協音律,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後世。
無論如何,素淨的白色都不是漢宮中常用的顏色,更何況,白越再好也隻是布,先帝性喜奢華,絲帛錦繡還常覺不足,豈會看得上粗糙的白越?
劉弗陵不由就皺眉:“大將軍是說白越隻產於越?”做了五年天子,越在哪裏,他還是知道的。
天子的意思已不必再說得更明白了。
霍光點頭,起身謝罪:“若此事屬實,有此害民之吏,臣之罪!”
劉弗陵看了一會兒,還是伸手虛抬一下,對霍光道:“百石之吏,豈是將軍所察?將軍且坐。”
霍光謝禮後重新落座,隨即很誠懇地對天子道:“此事不知陛下意欲如何?”
劉弗陵一愣:“……自然是按律行事。”
霍光很爽快地應諾,隨即便問起天子近日所學,劉弗陵也一一作答,談了一會兒,霍光便以皇帝應當休息為由請退離開。
看著霍光離開,劉弗陵的眉頭不由皺了起來,見金賞上前侍奉,便低聲道:“賞……朕怎麽覺得有些不對……”
十三歲的天子看著敞開的殿門,心中越發覺得不安。
金賞聞言便是一愣:“大將軍不同意陛下之見?”
劉弗陵一拍麵幾的漆幾,恍然大悟:“我還沒提重議均輸的事情!”
金賞訝然,劉弗陵也明白自己為何覺得不安了:“賞,大將軍根本沒有追問這件事……對朕的話也是一一應諾……我都糊塗了……”
金賞不由歎息,一邊思忖,一邊安慰少年天子:“陛下不必多慮,大將軍答應查證此事了嗎?”
劉弗陵點頭:“他答應按律行事,自是要查證的。”金賞不由笑道:“這便對了。隻要朝廷查此事,想來便自會有人提及此事的。”
“為何?”劉弗陵不解。
金賞笑得更加燦爛:“陛下忘了自己下的詔書了?郡國所舉的賢良、文學已陸續抵達長安,那些人豈會坐視不理?”
劉弗陵不禁撫額失笑,總算是不再擔心了。
“事情已妥,陛下可以休息了吧?”金賞的笑容微斂,輕聲催促,眼中是未曾掩飾的擔憂,“若是陛下的狀況再無好轉,臣隻能逾越上告大將軍了。”
劉弗陵不由苦笑,緩緩放下捂著額頭的右手,與左手一起抵在黑色的漆幾邊緣。黑漆的映襯下,天子雙手的白皙肌膚竟隱隱顯得有些透明。
“朕會保重的……”
少年天子輕聲言道,向自己的近臣,也是知交……保證。
*****
走出駘蕩宮,霍光不由又停步轉身,望著深深的宮殿重門出神。
“大將軍?”一直在宮外等候的張安世見霍光這般站著不動,隻能上前尋問。
霍光迴神,皺著眉若有所思地問道:“子孺最近見過陛下嗎?”
張安世一愣,搖頭:“陛下從未召見我。”
——天子未曾親政,除了歲首正旦,連大朝也不行,他豈能有幸得瞻天顏?
——他隻是光祿勳,雖然位高權重,但是,畢竟不是先帝顧命的輔政之臣。
霍光沉吟了一會兒,輕輕頜首,示意張安世隨自己離開。
張安世不是多話的人,雖然困惑,但是,一路上始終不曾開口詢問。
一行人一直走到神明台附近,將入飛閣輦道時,霍光忽然開口:“讓掖庭令帶彤簿來見我!”
張安世一愣,隨即便示意身邊的一個郎衛速去召掖庭令。
“大將軍!大將軍!大將軍!……”一迭聲的唿喚由遠及近,讓霍光一行不得不停下。
看清來者,張安世不由挑眉輕笑:“是大長秋。”
霍光也認出了來者,自然明白張安世為何而笑。
——看來是皇後有事找他。
想到這一點,霍光反而沒有笑,甚至還微微皺眉。
見他如此,張安世也斂了笑容,略一思忖便明白過來——上官皇後似乎從來沒有這樣突兀地召見外戚,自然也沒有這般著急召見大將軍的先例。
大長秋或用士人,或用中人,因為皇後年幼,避忌要少一些,同時大長秋也要負擔一定的師傅之責,因此,這位大長秋是太學出身的士人,已近花甲之年。
被兩名宦者扶著跑到霍光的輦車旁,年紀不小的大長秋氣喘籲籲,好一會兒也沒有緩過氣來。
霍光事多,不願耽擱,見狀便幹脆地問他:“可是皇後召我?”
大長秋雖然還不能說話,卻是連連點頭,霍光的眉頭不禁皺得更緊了,不過,他沒有拒絕,而是吩咐挽輦之人調轉車頭,前往枍詣宮。
靠人力拉挽的輦車行得不快,這樣走了一會兒,大長秋總算了緩了過來,霍光這才問道:“皇後為何召見?”
大長秋沒有答話,而是抬眼看向張安世。
張安世一個激靈明白過來——又是為了皇曾孫的事情!
想到這點,他也隻能苦笑著望向霍光。
(新的一個月了,看看本文的成績,易楚還真是隻能苦笑了~~~點推、訂閱,無不是慘不忍睹啊~~~如果不是易楚對本文實在難以放棄,恐怕……唿籲一下,喜歡本文就用行動支持一下吧!!!)(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