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和四年,秋,八月,辛酉晦,日有食之。不盡如鉤,在亢二度。哺時食從西北,日下晡時複。
京房《易傳》曰:“‘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言君弱而婦強,為陰所乘,則月並出。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侯王其肅,朓則侯王其舒。”
天道為何?天意為何?
從來沒有人說得清楚,但是,當事後迴想時,人總是會為其中的巧合而顫栗心悸,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某種更高的意識存在時時刻刻地關注世間的一切。
八月的最後一天在詭異的天象中結束,征和四年的秋天也將結束。
對長安的百姓來說,天子時好時壞的身體狀況也不值得談論,臨近歲末,在冬日的寒意中,人們開始談論邊塞商旅帶迴的一個消息——李廣利死。
這個舍棄了一切投降匈奴的貳師將軍,在得到單於信重的同時,也引來另一個更早投降的漢人的嫉恨,於是,當單於母親生病時,那個名叫衛律的漢人勾結胡巫,讓單於殺李廣利以行祭祀。
背叛者死有餘辜,讓平民津津樂道的是商人繪聲繪色地描述,李廣利臨死之時如何惡毒詛咒其死後必滅匈奴,而且,最具有傳奇性的是,自李廣利死後,匈奴境內雨雪不絕達數月,牲畜死,人民疫病,穀稼不熟……仿佛真的是陰靈作祟,匈奴單於驚恐,下令為李廣利立祠室,雨雪竟然隨即而止。
“李廣利也算是死得其所!”天子對昔日寵臣離奇的死法,隻是如此平淡地給了一句評價。
兩年來,天子的身份愈發虛弱,但是,隻是虛弱,誰也不知道天子還能這般虛弱地支撐多久,而每逢七、八月兩月便出的災異之像,竟讓滿朝上下無人敢言國本之事。
天子似乎也忘了自己的身後事,不管是元狩六年封王的燕王與廣陵王,還是天漢四年冊封的昌邑王,自受策就國便都沒有入朝一次。眼見天子年邁,負責諸侯王朝見事家宜的大鴻臚還是在九月上書,詢問是否命皇子來朝。
天子的迴答簡潔明了:“否。”
這種冷硬的拒絕態度讓大鴻臚顫栗,為自己的僥幸心理而懊惱不已——天子終究是天子,君臣之分的溝塹不是任何人都能跨越的!有些事情是不容臣下置喙的。
當然,這些事,作為天子近臣的霍光都清楚,隻不過,恢複原本那種沉默得幾近失去存在感的狀態後,沒有多少人再關注他。
包括鉤弋夫人。
霍光很滿意這種狀況。如此,他便有更多的工夫去照看那些必須親自照看的事,比如長女,比如……某個愈發好奇、讓人難以招架的孩子……
郡邸獄的條件有限,但是,邴吉的確是盡力給了那個孩子他所能給的最好的一切,連名字都是不起眼卻的確充滿美好祈願的“病已”。
為了掩人耳目,霍光沒有踏足過郡邸獄,一切消息都來自杜延年——杜延年將消息送到張家,由張安世再轉告給霍光。
即使是霍光休沐歸家也是如此傳訊。
張安世不理解,霍光卻隻是笑而不答。
當正月到來,天子再次改元,自元封之後,不管是不是再不願聽到“五年”兩個字,事實就是,天子的紀年止於四,這次也不例外。
當然,同樣的,正月伊始,天子行幸甘泉,郊泰疇。
早春時節,又在高山之上,苜蓿苑中什麽都沒有,空無一物的田地上滿是荒涼的氣息,天子卻徑自來了這裏,隻讓霍光與金日磾隨侍。
寒風凜冽,裹著裘衣的天子在田畦邊緩緩前行,霍光與金日磾一左一右護衛著,生怕天子有所閃失。
“霍光,日磾……”天子忽然停步輕喚。
“臣在!”兩人同時應聲,也很有默契地壓低了聲音。
“今日之事,出口入耳,皆在君等與我三人,有一字外泄,立誅不赦!”天子的語氣森冷,預示著接下來話題的嚴肅與重要程度。
“謹諾!”兩人不敢怠慢,鄭重應諾,心中更是緊張。
“太子孫現在如何?”天子的問題隨即而來,卻讓霍光的臉色一白,差點就眼前發黑。
金日磾比霍光知道得少,因此,鎮定一些,抬起頭,滿眼困惑地迴答天子:“太子之孫收係郡邸獄,臣不知其它。”
“霍光?”天子看向霍光,眼神淡漠得看不出一絲情緒。
霍光的手輕輕顫動,卻不敢拖延不語,顫栗中,他微微躬身,力持平靜地迴答天子:“安好。”
“朕想見見那個孩子。不需要別人知道。”天子平淡地吩咐,言罷便轉身,繼續前行,留下霍光與金日磾兩人在寒風中對視,良久都迴不了神。
……
從長安到甘泉隻要一天,可是,從長安郡邸獄中悄無聲息地帶出一個幼兒到甘泉宮要多久?
讓霍光與金日磾頭痛正是“不需要別人知道”這個要求。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甘泉宮是祭天之地,肅穆莊嚴,在此侍奉的都是熟知規矩的人,人數相較長安諸宮也算是少的。
——天子還是很照顧兩位近臣了!
當杜延年的親信終於把孩子送到甘泉時,已是天子駐蹕甘泉宮的最後一天了。
孩子被下了藥,安靜地熟睡著,不知道自己已置身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被從不認識的人抱著。
抱著孩子的霍光卻在顫抖,廣袖中的雙臂幾乎麻木。他不是沒抱過孩子,但是,對這個孩子,他卻是第一次以如此嗬護的姿態將他抱在懷中。
將孩子交給天子時,他聽到天子輕笑的低語:“第一次見你時,你都沒有這麽緊張。”
短暫的接觸便足以讓天子察覺這個素來沉穩的近臣的緊張顫栗。
元狩四年,十一歲的霍光被漠北歸來的霍去病領到天子麵前。
從那個破敗灰暗的家中來到宏偉輝煌的未央宮,他惶恐,卻也興奮,看到至尊時,他緊張卻還是能夠按照兄長的教導正確地行禮參拜——相較他那個比太陽更耀眼的兄長,大漢天子的氣勢並不能讓他驚悸失禮,更何況,清涼殿中,還有一大一小兩個人,以同樣溫和的目光安撫著他心中的不安。之後,那個小人兒攜著他的手走出清涼殿,眨著一雙充滿好奇的黑眸對他說:“你是去病哥哥的弟弟?我也是哦!……”
“……這孩子像據兒……”滄海桑田般的感慨仿佛劃破時空,自遙遠的某處傳來。
霍光眨眨眼,從迴憶中掙脫,看向天子懷中的孩子。
方才,他激動顫栗,甚至沒能看清孩子的模樣。
孩子被照顧得很好,雖然不算胖,但是,臉色紅潤,神態安詳,可見沒有受委屈。
“的確像太子。”金日磾在旁輕聲附和。
“可是比據兒輕多了。”天子微微皺眉,卻沒有再多說。
“……霍光……”
“臣在。”霍光立刻迴神,斂容上前,不知天子有何交代。
“這孩子,朕就交給你了!”天子輕輕撫mo孩子的臉,猶有不舍,卻終是讓霍光抱過孩子。
“臣……奉詔!”霍光怔忡了一下,低頭迴答。
天子疲憊地揮手:“這不是詔命。”
霍光與金日磾同時一愣,可是,天子卻不願解釋了。
“把他送走吧!”
霍光低頭行禮,抱著孩子離開。
“金小子,是不是覺得委屈啊?”蒼老的天子閉上眼,輕聲詢問身邊僅剩的一個人。
金日磾下意識地搖頭,隨即道:“臣不敢揣測,不過,可以想見陛下的苦心。”
“哦?”天子輕應,眯著眼看向他。
“有些事情,臣是做不到的,隻有霍家人能做。”金日磾低頭輕語,平靜地陳述自己的想法,讓天子失笑。
笑了一會兒,那笑聲便寂寥起來,天子輕聲低語:“不是霍家人,是霍去病的弟弟……”
金日磾不再說話。
殿外一片黑暗,也非常寂靜,忽然,隱隱有聲音傳來,金日磾警戒起來,片刻,卻見皇子弗陵跑了進來,一臉稚氣,一臉期待,皇帝也看到了自己的幼子,慈愛地笑了笑,小皇子立刻奔到床側,金日磾默然參禮。
看著皇帝與幼子輕聲細語地交談,他忽然覺得這一幕異常刺眼,卻無力多說什麽,悄悄退下。
殿外,繁星密布,預示明日的好天氣。
京房《易傳》曰:“‘婦貞厲,月幾望,君子征,兇。’言君弱而婦強,為陰所乘,則月並出。晦而月見西方謂之朓,朔而月見東方謂之仄慝,仄慝則侯王其肅,朓則侯王其舒。”
天道為何?天意為何?
從來沒有人說得清楚,但是,當事後迴想時,人總是會為其中的巧合而顫栗心悸,不知是不是真的有某種更高的意識存在時時刻刻地關注世間的一切。
八月的最後一天在詭異的天象中結束,征和四年的秋天也將結束。
對長安的百姓來說,天子時好時壞的身體狀況也不值得談論,臨近歲末,在冬日的寒意中,人們開始談論邊塞商旅帶迴的一個消息——李廣利死。
這個舍棄了一切投降匈奴的貳師將軍,在得到單於信重的同時,也引來另一個更早投降的漢人的嫉恨,於是,當單於母親生病時,那個名叫衛律的漢人勾結胡巫,讓單於殺李廣利以行祭祀。
背叛者死有餘辜,讓平民津津樂道的是商人繪聲繪色地描述,李廣利臨死之時如何惡毒詛咒其死後必滅匈奴,而且,最具有傳奇性的是,自李廣利死後,匈奴境內雨雪不絕達數月,牲畜死,人民疫病,穀稼不熟……仿佛真的是陰靈作祟,匈奴單於驚恐,下令為李廣利立祠室,雨雪竟然隨即而止。
“李廣利也算是死得其所!”天子對昔日寵臣離奇的死法,隻是如此平淡地給了一句評價。
兩年來,天子的身份愈發虛弱,但是,隻是虛弱,誰也不知道天子還能這般虛弱地支撐多久,而每逢七、八月兩月便出的災異之像,竟讓滿朝上下無人敢言國本之事。
天子似乎也忘了自己的身後事,不管是元狩六年封王的燕王與廣陵王,還是天漢四年冊封的昌邑王,自受策就國便都沒有入朝一次。眼見天子年邁,負責諸侯王朝見事家宜的大鴻臚還是在九月上書,詢問是否命皇子來朝。
天子的迴答簡潔明了:“否。”
這種冷硬的拒絕態度讓大鴻臚顫栗,為自己的僥幸心理而懊惱不已——天子終究是天子,君臣之分的溝塹不是任何人都能跨越的!有些事情是不容臣下置喙的。
當然,這些事,作為天子近臣的霍光都清楚,隻不過,恢複原本那種沉默得幾近失去存在感的狀態後,沒有多少人再關注他。
包括鉤弋夫人。
霍光很滿意這種狀況。如此,他便有更多的工夫去照看那些必須親自照看的事,比如長女,比如……某個愈發好奇、讓人難以招架的孩子……
郡邸獄的條件有限,但是,邴吉的確是盡力給了那個孩子他所能給的最好的一切,連名字都是不起眼卻的確充滿美好祈願的“病已”。
為了掩人耳目,霍光沒有踏足過郡邸獄,一切消息都來自杜延年——杜延年將消息送到張家,由張安世再轉告給霍光。
即使是霍光休沐歸家也是如此傳訊。
張安世不理解,霍光卻隻是笑而不答。
當正月到來,天子再次改元,自元封之後,不管是不是再不願聽到“五年”兩個字,事實就是,天子的紀年止於四,這次也不例外。
當然,同樣的,正月伊始,天子行幸甘泉,郊泰疇。
早春時節,又在高山之上,苜蓿苑中什麽都沒有,空無一物的田地上滿是荒涼的氣息,天子卻徑自來了這裏,隻讓霍光與金日磾隨侍。
寒風凜冽,裹著裘衣的天子在田畦邊緩緩前行,霍光與金日磾一左一右護衛著,生怕天子有所閃失。
“霍光,日磾……”天子忽然停步輕喚。
“臣在!”兩人同時應聲,也很有默契地壓低了聲音。
“今日之事,出口入耳,皆在君等與我三人,有一字外泄,立誅不赦!”天子的語氣森冷,預示著接下來話題的嚴肅與重要程度。
“謹諾!”兩人不敢怠慢,鄭重應諾,心中更是緊張。
“太子孫現在如何?”天子的問題隨即而來,卻讓霍光的臉色一白,差點就眼前發黑。
金日磾比霍光知道得少,因此,鎮定一些,抬起頭,滿眼困惑地迴答天子:“太子之孫收係郡邸獄,臣不知其它。”
“霍光?”天子看向霍光,眼神淡漠得看不出一絲情緒。
霍光的手輕輕顫動,卻不敢拖延不語,顫栗中,他微微躬身,力持平靜地迴答天子:“安好。”
“朕想見見那個孩子。不需要別人知道。”天子平淡地吩咐,言罷便轉身,繼續前行,留下霍光與金日磾兩人在寒風中對視,良久都迴不了神。
……
從長安到甘泉隻要一天,可是,從長安郡邸獄中悄無聲息地帶出一個幼兒到甘泉宮要多久?
讓霍光與金日磾頭痛正是“不需要別人知道”這個要求。
唯一值得慶幸的是,甘泉宮是祭天之地,肅穆莊嚴,在此侍奉的都是熟知規矩的人,人數相較長安諸宮也算是少的。
——天子還是很照顧兩位近臣了!
當杜延年的親信終於把孩子送到甘泉時,已是天子駐蹕甘泉宮的最後一天了。
孩子被下了藥,安靜地熟睡著,不知道自己已置身在完全陌生的地方,被從不認識的人抱著。
抱著孩子的霍光卻在顫抖,廣袖中的雙臂幾乎麻木。他不是沒抱過孩子,但是,對這個孩子,他卻是第一次以如此嗬護的姿態將他抱在懷中。
將孩子交給天子時,他聽到天子輕笑的低語:“第一次見你時,你都沒有這麽緊張。”
短暫的接觸便足以讓天子察覺這個素來沉穩的近臣的緊張顫栗。
元狩四年,十一歲的霍光被漠北歸來的霍去病領到天子麵前。
從那個破敗灰暗的家中來到宏偉輝煌的未央宮,他惶恐,卻也興奮,看到至尊時,他緊張卻還是能夠按照兄長的教導正確地行禮參拜——相較他那個比太陽更耀眼的兄長,大漢天子的氣勢並不能讓他驚悸失禮,更何況,清涼殿中,還有一大一小兩個人,以同樣溫和的目光安撫著他心中的不安。之後,那個小人兒攜著他的手走出清涼殿,眨著一雙充滿好奇的黑眸對他說:“你是去病哥哥的弟弟?我也是哦!……”
“……這孩子像據兒……”滄海桑田般的感慨仿佛劃破時空,自遙遠的某處傳來。
霍光眨眨眼,從迴憶中掙脫,看向天子懷中的孩子。
方才,他激動顫栗,甚至沒能看清孩子的模樣。
孩子被照顧得很好,雖然不算胖,但是,臉色紅潤,神態安詳,可見沒有受委屈。
“的確像太子。”金日磾在旁輕聲附和。
“可是比據兒輕多了。”天子微微皺眉,卻沒有再多說。
“……霍光……”
“臣在。”霍光立刻迴神,斂容上前,不知天子有何交代。
“這孩子,朕就交給你了!”天子輕輕撫mo孩子的臉,猶有不舍,卻終是讓霍光抱過孩子。
“臣……奉詔!”霍光怔忡了一下,低頭迴答。
天子疲憊地揮手:“這不是詔命。”
霍光與金日磾同時一愣,可是,天子卻不願解釋了。
“把他送走吧!”
霍光低頭行禮,抱著孩子離開。
“金小子,是不是覺得委屈啊?”蒼老的天子閉上眼,輕聲詢問身邊僅剩的一個人。
金日磾下意識地搖頭,隨即道:“臣不敢揣測,不過,可以想見陛下的苦心。”
“哦?”天子輕應,眯著眼看向他。
“有些事情,臣是做不到的,隻有霍家人能做。”金日磾低頭輕語,平靜地陳述自己的想法,讓天子失笑。
笑了一會兒,那笑聲便寂寥起來,天子輕聲低語:“不是霍家人,是霍去病的弟弟……”
金日磾不再說話。
殿外一片黑暗,也非常寂靜,忽然,隱隱有聲音傳來,金日磾警戒起來,片刻,卻見皇子弗陵跑了進來,一臉稚氣,一臉期待,皇帝也看到了自己的幼子,慈愛地笑了笑,小皇子立刻奔到床側,金日磾默然參禮。
看著皇帝與幼子輕聲細語地交談,他忽然覺得這一幕異常刺眼,卻無力多說什麽,悄悄退下。
殿外,繁星密布,預示明日的好天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