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成君眼瞼微翕,默默地將玉瓠收入袖中。上官太後籲了口氣,目光越過霍成君的肩膀看向她身後富麗堂皇的宮室,若有所思地道:“還記得小時侯令堂最愛對我們講的故事嗎?孝武皇帝對竇太主許諾以金屋貯其女。”
霍成君抬頭望向自己仿佛從未認識的皇太後,隻見她淡然微笑,緩緩轉身,清冷如冰的話音輕輕劃過自己的耳邊:“即便那般,許的也是金屋,而不是椒房殿……”
“即便那般,許的也是金屋,而不是椒房殿……”
入耳的話語輕描淡寫,卻讓霍成君驟然變了顏色,雙手緊握成拳,用力之大仿佛想將那隻玉瓠瓜捏碎。
“上官兮君,你憑什麽教訓我?”霍成君冷然地質問,“不是先考護著你,你以為你能在椒房殿待到孝昭皇帝崩?”
上官太後無奈地止步轉身:“外祖父不在了……皇後,為什麽你們總是不明白這一點?”
“那又如何?”霍成君冷笑,“先考不在了,霍家就該任人宰割嗎?你也是霍氏枝屬!長信宮又如何?孝惠皇後還是高祖血胤呢!”
她的話一氣嗬成,語速極快,上官太後幾次想開口都沒有機會,終於等到她停下喘息,剛想開口,又聽她不屑地嗤笑一聲:“你以為劉病已有多麽多情?”
上官太後聞言臉色刷白,雙唇緊抿,瞪著她看了半晌,終是什麽都沒有說,轉身拂袖而去。長信宮的待禦見狀,誰也不敢開口多言,神情肅然地跟著皇太後離開這座母儀天下的宮殿。
登上停在玄墀前的紫罽軿車時,上官太後的手重重地拍在車戶的邊框上,令隨侍宮人大驚失色,但是,隨即,她便進車輿,並未再有任何發泄情緒的舉動。
本該同乘的兩名長禦麵麵相覷,最後,年長的那位輕輕歎息:“你去屬車吧!我會跟陛下解釋的!”
“謹謝君!”年輕的長禦不勝感激。
年長的女子微微一笑,示意她先走,隨後才登上皇太後的車駕。
“他們都嚇壞了吧?”車戶剛關上,長禦便聽到皇太後幽然的歎息詢問,她默默轉身,走在皇太後身側跪下,低頭道:“陛下何必在意中宮的話?”
上官太後垂首端坐,沒有立刻迴應的意思,長禦也不作聲,默默坐下。
“……她也沒說錯……我是沒有立場教訓她……”
“陛下!”長禦厲聲喝斥。
壓低的聲音,淩厲的語氣,令車輿內的氣氛頓時一滯,上官太後抬頭望向這位如保如師的長禦,眼中滿是迷茫與痛苦。
長禦心中不由一軟,伸手為她整理腰間的佩綬,溫和地安撫陷入自己心障的皇太後:“陛下,還記婢子初謁之時所說的話嗎?道也罷,德也罷,宮門之內,一切皆簡在帝心。”
上官太後一怔,隨即便聽到長禦在自己耳邊低語:“時至今日,陛下所能依恃的隻有縣官,萬不可存此念而疏之。”
溫柔的細語卻讓上官太後不由顫栗,迴神看到長禦望著自己的眼神,不禁又是一驚,惶然垂首,隻覺得心亂如麻。
“陛下……陛下……”長禦見她神思不屬的樣子,不由擔憂,連聲輕喚才讓她重新抬頭。
“方才在承明殿,縣官可有說對霍氏諸人的處置?”長禦正色詢問。
上官太後聞言便感覺自己已是身心俱疲,卻也知道她是好意,眉頭微皺,搖頭迴答:“我沒問。”
“為何?”長禦純粹不解地反問。
“何必問?史、許子弟自不會讓縣官有仁慈之念。”上官太後失笑,“就像當初,外祖能保住我不失後位已是難得了!”
長禦微微點頭,隨即低頭稟告:“方才婢子問了兩位侍中,昨夜執金吾奉詔逐名捕人,平陵侯、樂平侯、冠陽侯自殺,其餘諸人均入廷尉獄。”
聞言,上官太後的神色驟然一黯,思忖良久方淒然言道:“外祖父臨終那點念想終究是奢望……”
霍光臨終所求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為無子國除的冠軍侯一係立嗣奉祠。
劉詢對此是不解的。
長信宮前殿,年輕天子坐在她對麵,神色擔憂,又十分不解“大將軍此書何意?漢家從無此製……”
“願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票騎將軍去病祀。”不長的上書,除了謝恩惶恐之辭,唯一有意義的便是這句。
已做五年天子的劉詢顯然想得更多,上官太後唯有苦笑:“大將軍隻是想提醒縣官,霍家之興源於冠軍景桓侯。”
“那又如何?”年輕的天子對她的話依舊感到茫然。上官太後忍不住在心中長歎一聲,抬眼望向劉詢,搖頭低語:“冠軍景桓侯亦是衛氏枝屬……而縣官是衛太子之孫……”
劉詢訝然怔忡,良久才道:“大將軍是告訴朕,他為何立朕嗎?”
……
長禦不知道上官太後正沉浸在迴憶中,沉吟片刻,重新開口:“霍家既敗,又經今日之事,椒房殿必要易主,陛下可有決斷?”
上官太後猛然一驚,微斂眸光,皺眉道:“立後是縣官決斷的事!”
劉詢看似隨和,實則極有主見,初登帝位尚不肯附和眾議,何況如今?
“陛下非縣官至親,皇後之位母儀天下……許、霍之別,陛下不可不思。”長禦叩首進言,字字誅心,上官太後心中卻連一絲怒意都沒有興起,隻是疲憊輕撫眉心。
“陛下……”
“我明白長禦的意思。”上官太後輕聲打斷她的話,無奈地搖頭,“隻是……我並非縣官至親……如何理會此事?”
長禦語塞,一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但是,若不早作計較,隻怕後事難測。
——上官家本就因謀逆被族,如今霍家眼看著也是相同的結局,若是繼任皇後依恃聖眷,不將長信宮放在眼內,長信宮可就難堪了。
——誰知道皇帝的維護能持續多久?
“……華婕妤與張婕妤所受的聖眷不相上下……陛下未必無所作為……”華婕妤育有今上的長女,恭哀皇後在世時,便深得寵幸,張婕妤受寵稍遲,卻是皇次子劉欽的生母,很難說兩人中,誰更可能得到椒房殿。
“椒房殿有什麽可爭的……”上官太後閉上眼睛,“那是什麽好地方……”
長禦訝然抬頭,望向倚靠在憑幾上的皇太後。
車輿內的光線昏暗,長禦看不清楚,卻恍惚地想到記憶中的另一個身影……
那時,她也是長禦,侍奉的女子坐在重重帷簾後,以溫軟如絲的聲音喚她倚華。那輕柔的聲音即使在一片喧囂中,仍然十分清晰——盡管也透著從未有過的疲憊,
綺羅帷帳裏,溫柔優雅的女子無奈地歎息:“倚華,椒房殿已不是什麽好地方……將殿中侍禦都調走吧!……椒房殿何曾是好地方啊……”
——那是征和二年的夏天,一場大風發屋折木,而另一場更慘烈的暴風,在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而死之後,以愈加狂躁的氣勢席卷整個未央宮,。
——那個夏天,偌大的未央宮竟無法找到一處安榻之地……
(對本文中的用詞,各位覺得艱澀嗎?如果有,請留言說明,我會改進,對前文也會加注的。)
霍成君抬頭望向自己仿佛從未認識的皇太後,隻見她淡然微笑,緩緩轉身,清冷如冰的話音輕輕劃過自己的耳邊:“即便那般,許的也是金屋,而不是椒房殿……”
“即便那般,許的也是金屋,而不是椒房殿……”
入耳的話語輕描淡寫,卻讓霍成君驟然變了顏色,雙手緊握成拳,用力之大仿佛想將那隻玉瓠瓜捏碎。
“上官兮君,你憑什麽教訓我?”霍成君冷然地質問,“不是先考護著你,你以為你能在椒房殿待到孝昭皇帝崩?”
上官太後無奈地止步轉身:“外祖父不在了……皇後,為什麽你們總是不明白這一點?”
“那又如何?”霍成君冷笑,“先考不在了,霍家就該任人宰割嗎?你也是霍氏枝屬!長信宮又如何?孝惠皇後還是高祖血胤呢!”
她的話一氣嗬成,語速極快,上官太後幾次想開口都沒有機會,終於等到她停下喘息,剛想開口,又聽她不屑地嗤笑一聲:“你以為劉病已有多麽多情?”
上官太後聞言臉色刷白,雙唇緊抿,瞪著她看了半晌,終是什麽都沒有說,轉身拂袖而去。長信宮的待禦見狀,誰也不敢開口多言,神情肅然地跟著皇太後離開這座母儀天下的宮殿。
登上停在玄墀前的紫罽軿車時,上官太後的手重重地拍在車戶的邊框上,令隨侍宮人大驚失色,但是,隨即,她便進車輿,並未再有任何發泄情緒的舉動。
本該同乘的兩名長禦麵麵相覷,最後,年長的那位輕輕歎息:“你去屬車吧!我會跟陛下解釋的!”
“謹謝君!”年輕的長禦不勝感激。
年長的女子微微一笑,示意她先走,隨後才登上皇太後的車駕。
“他們都嚇壞了吧?”車戶剛關上,長禦便聽到皇太後幽然的歎息詢問,她默默轉身,走在皇太後身側跪下,低頭道:“陛下何必在意中宮的話?”
上官太後垂首端坐,沒有立刻迴應的意思,長禦也不作聲,默默坐下。
“……她也沒說錯……我是沒有立場教訓她……”
“陛下!”長禦厲聲喝斥。
壓低的聲音,淩厲的語氣,令車輿內的氣氛頓時一滯,上官太後抬頭望向這位如保如師的長禦,眼中滿是迷茫與痛苦。
長禦心中不由一軟,伸手為她整理腰間的佩綬,溫和地安撫陷入自己心障的皇太後:“陛下,還記婢子初謁之時所說的話嗎?道也罷,德也罷,宮門之內,一切皆簡在帝心。”
上官太後一怔,隨即便聽到長禦在自己耳邊低語:“時至今日,陛下所能依恃的隻有縣官,萬不可存此念而疏之。”
溫柔的細語卻讓上官太後不由顫栗,迴神看到長禦望著自己的眼神,不禁又是一驚,惶然垂首,隻覺得心亂如麻。
“陛下……陛下……”長禦見她神思不屬的樣子,不由擔憂,連聲輕喚才讓她重新抬頭。
“方才在承明殿,縣官可有說對霍氏諸人的處置?”長禦正色詢問。
上官太後聞言便感覺自己已是身心俱疲,卻也知道她是好意,眉頭微皺,搖頭迴答:“我沒問。”
“為何?”長禦純粹不解地反問。
“何必問?史、許子弟自不會讓縣官有仁慈之念。”上官太後失笑,“就像當初,外祖能保住我不失後位已是難得了!”
長禦微微點頭,隨即低頭稟告:“方才婢子問了兩位侍中,昨夜執金吾奉詔逐名捕人,平陵侯、樂平侯、冠陽侯自殺,其餘諸人均入廷尉獄。”
聞言,上官太後的神色驟然一黯,思忖良久方淒然言道:“外祖父臨終那點念想終究是奢望……”
霍光臨終所求的最後一件事就是為無子國除的冠軍侯一係立嗣奉祠。
劉詢對此是不解的。
長信宮前殿,年輕天子坐在她對麵,神色擔憂,又十分不解“大將軍此書何意?漢家從無此製……”
“願分國邑三千戶,以封兄孫奉車都尉山為列侯,奉兄票騎將軍去病祀。”不長的上書,除了謝恩惶恐之辭,唯一有意義的便是這句。
已做五年天子的劉詢顯然想得更多,上官太後唯有苦笑:“大將軍隻是想提醒縣官,霍家之興源於冠軍景桓侯。”
“那又如何?”年輕的天子對她的話依舊感到茫然。上官太後忍不住在心中長歎一聲,抬眼望向劉詢,搖頭低語:“冠軍景桓侯亦是衛氏枝屬……而縣官是衛太子之孫……”
劉詢訝然怔忡,良久才道:“大將軍是告訴朕,他為何立朕嗎?”
……
長禦不知道上官太後正沉浸在迴憶中,沉吟片刻,重新開口:“霍家既敗,又經今日之事,椒房殿必要易主,陛下可有決斷?”
上官太後猛然一驚,微斂眸光,皺眉道:“立後是縣官決斷的事!”
劉詢看似隨和,實則極有主見,初登帝位尚不肯附和眾議,何況如今?
“陛下非縣官至親,皇後之位母儀天下……許、霍之別,陛下不可不思。”長禦叩首進言,字字誅心,上官太後心中卻連一絲怒意都沒有興起,隻是疲憊輕撫眉心。
“陛下……”
“我明白長禦的意思。”上官太後輕聲打斷她的話,無奈地搖頭,“隻是……我並非縣官至親……如何理會此事?”
長禦語塞,一時也沒有什麽好辦法,但是,若不早作計較,隻怕後事難測。
——上官家本就因謀逆被族,如今霍家眼看著也是相同的結局,若是繼任皇後依恃聖眷,不將長信宮放在眼內,長信宮可就難堪了。
——誰知道皇帝的維護能持續多久?
“……華婕妤與張婕妤所受的聖眷不相上下……陛下未必無所作為……”華婕妤育有今上的長女,恭哀皇後在世時,便深得寵幸,張婕妤受寵稍遲,卻是皇次子劉欽的生母,很難說兩人中,誰更可能得到椒房殿。
“椒房殿有什麽可爭的……”上官太後閉上眼睛,“那是什麽好地方……”
長禦訝然抬頭,望向倚靠在憑幾上的皇太後。
車輿內的光線昏暗,長禦看不清楚,卻恍惚地想到記憶中的另一個身影……
那時,她也是長禦,侍奉的女子坐在重重帷簾後,以溫軟如絲的聲音喚她倚華。那輕柔的聲音即使在一片喧囂中,仍然十分清晰——盡管也透著從未有過的疲憊,
綺羅帷帳裏,溫柔優雅的女子無奈地歎息:“倚華,椒房殿已不是什麽好地方……將殿中侍禦都調走吧!……椒房殿何曾是好地方啊……”
——那是征和二年的夏天,一場大風發屋折木,而另一場更慘烈的暴風,在諸邑公主、陽石公主坐巫蠱而死之後,以愈加狂躁的氣勢席卷整個未央宮,。
——那個夏天,偌大的未央宮竟無法找到一處安榻之地……
(對本文中的用詞,各位覺得艱澀嗎?如果有,請留言說明,我會改進,對前文也會加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