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朔風起,
蹄疾刀光寒。
男兒齊帶甲,
彎弓射胸涼。
卻說木華黎帶了這兩千多人一路狂奔向格拉湖畔。
馬行速度其實並不慢,全力奔馳可以達到一小時五十裏左右的速度。但是馬畢竟是一種生物,既然是生物,那就不可能一直處於最高時速中,且又載有騎士和裝備。打個比方,你讓一個跑馬拉鬆的一直處於百米衝刺的高速中,而且還要負重兩百斤,他能受得了嗎?
所以騎兵的行軍,走走停停,又停停走走,鐵木真率領一萬大軍去攻打禿鷹丘陵時,他們帶著著各種馬車,裝備,糧食,又需要全軍齊頭並進才能開戰,所以日行三十裏,既能及時趕到,還要保存體力。
騎兵最快要數斥候。因為他們負重最輕,主探聽情報。往往一張輕弓,一兩筒箭矢即可,遇見敵人,疾馳迴報告軍情。純粹傳遞情報的斥候騎一日可行八十餘裏。
而這次木華黎率領的輕騎,按他的計劃兩日到達戰場,作戰一日,再兩日奔迴,所以帶了五天的幹糧,卻也占了馬的負重,因為要預備途中的接戰,雖然沒有攜帶重型裝備,卻攜帶了數目眾多的箭矢,因此不能一路狂奔,以免脫力。走走停停,日行六十裏算是極致,途中遇到的各類地形,草地,樹林,山地,沙漠等不同的地形都會對騎兵有阻礙作用,因此實際速度難以計量。
卻說木華黎策馬奔出不過二十裏路,就看到前方兩裏處有一隊騎兵嚴陣已待,那騎兵俱著黃袍,披輕甲,各持大黃弓,能夠遠射至兩百步之遠。木華黎望那騎兵時,卻排成一方陣,約摸千人左右。三十騎寬,三十騎厚。
木華黎略一思索,傳令下去,隊伍變成,中間以十騎為一排,竟成一百多排,十騎最先頭卻是那精銳硬騎,披甲防護衝擊力都勝過一籌,各舉騎矛,衝鋒在前。兩側稍弱的輕弓騎兵,卻注意與那錐頭互相唿應,借那中心破陣之力,也能互為協同。
這個陣稱為錐陣,又叫雁行陣,卻沒有太大花巧,破陣之時,兩千人之力全在那錐心,若是對方實力不濟,必一衝而過。木華黎正心急如焚,又在趕時間,所以用此陣,為了一舉擊潰對方,早日奔赴格拉湖。
對方騎將不以為意,仍以方陣出列,散散灑開陣麵,各騎之間鬆散,一眼往去,戰力較弱,卻又有許多空隙似有利於奔離。
兩軍幾乎同時展開衝鋒。當兩支騎軍拉開距離,並不是誰先展開誰就勢大,若是距離過大,一鼓作氣,再而衰,次而竭。如果衝鋒的次數過多,必然會影響最終騎兵衝撞的力量和效果。
木華黎精通騎兵指揮,所以約束騎兵在衝刺時不許放箭,奔馬上的箭矢精準不夠,且又缺乏密度,最重要的是,這麽密集的騎陣之中,如果前隊停下來放箭,那麽必然會影響後隊的節奏和速度,那樣的騎兵衝鋒就完全沒有任何衝陣的意義了。
但是雙方對衝到兩百米外,對麵中陣忽然降低了速度,然後在低速中,齊齊拉開大黃弓,散射了一排箭矢過來,之後第一排正中二十餘騎卻快速散到兩側,接著正中的第二排再射,射後又跑到兩翼。
這時如果有人能從半空中望下去,就會發現對麵的騎陣從一個四四方方的形狀,突然地向中間凹陷下去,而兩邊卻開開始暴漲,從一個方陣變成了彎月形陣列。
那鬆鬆散散的幾百支箭矢打在木華黎的隊列中,並沒有產生太多的效果,隻是射中了二三十騎,有的騎兵中箭了,卻傷不在要害,仍然策馬前奔,護住隊形。當木華黎率領中軍衝到敵人跟前時,發現那還沒有來得及轉移去兩翼的對陣,隻有兩三排騎兵。自己陣前的騎槍撞過去,很簡單地就衝破了敵人的陣列,雖然敵軍損失不多,也有十餘騎倒在地上。
這時若是常規的騎兵作戰,木華黎就應該在破陣之後重整陣列,再從敵陣的後方向前進行二次突破,擴大自己帶來的傷害。但是顯然這次木華黎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殲滅這千把弱旅,而是另有目的。破陣之後,他仍然沒有改變前隊的速度,保持衝刺的態勢。從那錐頭開始,把敵人的缺口越拉越大,帶著那後隊,象一把真正的錐子,破布而出。
對方的騎隊長仿佛也很配合似地任憑這缺口變大,也不存在稍稍有力的阻截,似乎正如木華黎所料,劄木合的騎兵確實沒有什麽戰鬥力。
一千輕騎被截為兩斷,卻又在圓錐的邊緣重新有力地匯聚,如同一把剪刀,哢嚓一下,悄無聲息地留下了木華黎兩翼的一百來騎。
木華黎看到變故,歎了一口氣,他並不是不想去救迴這一百多袍澤,但是兵貴神速,他實在不願意耽誤救母親的時間。何況區區一百人,對於兩千多的騎隊也不算什麽大不了的損失,木華黎隻是稍稍一頓,又帶著騎隊離去。餘下的一百來騎,舍生忘死地與這一千輕騎戰鬥了一個多時辰,最終被完全吞沒。
再行十幾裏,木華黎又遇到了一次類似的堵截,在留下同樣人數的戰士後,他再次突破敵人,向目的地奔去。
當木華黎第三次遇見同樣的阻截時,他終於命令部隊停下來宿營。
“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
木華黎思考敵人這樣布陣的原因,他知道雖然每次的阻止都力量不大,但是累而久之,就會阻礙自己騎兵的流暢度,從而降低軍隊的耐力和戰鬥力。如果此時再不紮營,前方保不住會有更危險的敵人在等待著自己,那時不敵,就逃也逃不掉了。
木華黎選了一塊開闊地準備劄營,騎兵奔跑靈活,且又一人雙馬,就算有敵來襲,哪怕是圍住三麵,隻要一處有隙,木華黎仍相信憑自己騎兵的令行禁止和自己對地理的熟悉,仍然可以逃出生天。
中原大軍屢屢與草原騎兵作戰,經常能擊敗騎軍,但不能全殲,就是由於中原的軍陣太講究章法,又沒有較快的機動速度。這種形勢下,除非是大股的騎兵站在那兒等你去殺,否則圍十缺一都很難完成對騎兵的殲滅戰的。
蹄疾刀光寒。
男兒齊帶甲,
彎弓射胸涼。
卻說木華黎帶了這兩千多人一路狂奔向格拉湖畔。
馬行速度其實並不慢,全力奔馳可以達到一小時五十裏左右的速度。但是馬畢竟是一種生物,既然是生物,那就不可能一直處於最高時速中,且又載有騎士和裝備。打個比方,你讓一個跑馬拉鬆的一直處於百米衝刺的高速中,而且還要負重兩百斤,他能受得了嗎?
所以騎兵的行軍,走走停停,又停停走走,鐵木真率領一萬大軍去攻打禿鷹丘陵時,他們帶著著各種馬車,裝備,糧食,又需要全軍齊頭並進才能開戰,所以日行三十裏,既能及時趕到,還要保存體力。
騎兵最快要數斥候。因為他們負重最輕,主探聽情報。往往一張輕弓,一兩筒箭矢即可,遇見敵人,疾馳迴報告軍情。純粹傳遞情報的斥候騎一日可行八十餘裏。
而這次木華黎率領的輕騎,按他的計劃兩日到達戰場,作戰一日,再兩日奔迴,所以帶了五天的幹糧,卻也占了馬的負重,因為要預備途中的接戰,雖然沒有攜帶重型裝備,卻攜帶了數目眾多的箭矢,因此不能一路狂奔,以免脫力。走走停停,日行六十裏算是極致,途中遇到的各類地形,草地,樹林,山地,沙漠等不同的地形都會對騎兵有阻礙作用,因此實際速度難以計量。
卻說木華黎策馬奔出不過二十裏路,就看到前方兩裏處有一隊騎兵嚴陣已待,那騎兵俱著黃袍,披輕甲,各持大黃弓,能夠遠射至兩百步之遠。木華黎望那騎兵時,卻排成一方陣,約摸千人左右。三十騎寬,三十騎厚。
木華黎略一思索,傳令下去,隊伍變成,中間以十騎為一排,竟成一百多排,十騎最先頭卻是那精銳硬騎,披甲防護衝擊力都勝過一籌,各舉騎矛,衝鋒在前。兩側稍弱的輕弓騎兵,卻注意與那錐頭互相唿應,借那中心破陣之力,也能互為協同。
這個陣稱為錐陣,又叫雁行陣,卻沒有太大花巧,破陣之時,兩千人之力全在那錐心,若是對方實力不濟,必一衝而過。木華黎正心急如焚,又在趕時間,所以用此陣,為了一舉擊潰對方,早日奔赴格拉湖。
對方騎將不以為意,仍以方陣出列,散散灑開陣麵,各騎之間鬆散,一眼往去,戰力較弱,卻又有許多空隙似有利於奔離。
兩軍幾乎同時展開衝鋒。當兩支騎軍拉開距離,並不是誰先展開誰就勢大,若是距離過大,一鼓作氣,再而衰,次而竭。如果衝鋒的次數過多,必然會影響最終騎兵衝撞的力量和效果。
木華黎精通騎兵指揮,所以約束騎兵在衝刺時不許放箭,奔馬上的箭矢精準不夠,且又缺乏密度,最重要的是,這麽密集的騎陣之中,如果前隊停下來放箭,那麽必然會影響後隊的節奏和速度,那樣的騎兵衝鋒就完全沒有任何衝陣的意義了。
但是雙方對衝到兩百米外,對麵中陣忽然降低了速度,然後在低速中,齊齊拉開大黃弓,散射了一排箭矢過來,之後第一排正中二十餘騎卻快速散到兩側,接著正中的第二排再射,射後又跑到兩翼。
這時如果有人能從半空中望下去,就會發現對麵的騎陣從一個四四方方的形狀,突然地向中間凹陷下去,而兩邊卻開開始暴漲,從一個方陣變成了彎月形陣列。
那鬆鬆散散的幾百支箭矢打在木華黎的隊列中,並沒有產生太多的效果,隻是射中了二三十騎,有的騎兵中箭了,卻傷不在要害,仍然策馬前奔,護住隊形。當木華黎率領中軍衝到敵人跟前時,發現那還沒有來得及轉移去兩翼的對陣,隻有兩三排騎兵。自己陣前的騎槍撞過去,很簡單地就衝破了敵人的陣列,雖然敵軍損失不多,也有十餘騎倒在地上。
這時若是常規的騎兵作戰,木華黎就應該在破陣之後重整陣列,再從敵陣的後方向前進行二次突破,擴大自己帶來的傷害。但是顯然這次木華黎的主要目標並不是殲滅這千把弱旅,而是另有目的。破陣之後,他仍然沒有改變前隊的速度,保持衝刺的態勢。從那錐頭開始,把敵人的缺口越拉越大,帶著那後隊,象一把真正的錐子,破布而出。
對方的騎隊長仿佛也很配合似地任憑這缺口變大,也不存在稍稍有力的阻截,似乎正如木華黎所料,劄木合的騎兵確實沒有什麽戰鬥力。
一千輕騎被截為兩斷,卻又在圓錐的邊緣重新有力地匯聚,如同一把剪刀,哢嚓一下,悄無聲息地留下了木華黎兩翼的一百來騎。
木華黎看到變故,歎了一口氣,他並不是不想去救迴這一百多袍澤,但是兵貴神速,他實在不願意耽誤救母親的時間。何況區區一百人,對於兩千多的騎隊也不算什麽大不了的損失,木華黎隻是稍稍一頓,又帶著騎隊離去。餘下的一百來騎,舍生忘死地與這一千輕騎戰鬥了一個多時辰,最終被完全吞沒。
再行十幾裏,木華黎又遇到了一次類似的堵截,在留下同樣人數的戰士後,他再次突破敵人,向目的地奔去。
當木華黎第三次遇見同樣的阻截時,他終於命令部隊停下來宿營。
“衝風之衰,不能起毛羽;強弩之末,不能入魯縞。”
木華黎思考敵人這樣布陣的原因,他知道雖然每次的阻止都力量不大,但是累而久之,就會阻礙自己騎兵的流暢度,從而降低軍隊的耐力和戰鬥力。如果此時再不紮營,前方保不住會有更危險的敵人在等待著自己,那時不敵,就逃也逃不掉了。
木華黎選了一塊開闊地準備劄營,騎兵奔跑靈活,且又一人雙馬,就算有敵來襲,哪怕是圍住三麵,隻要一處有隙,木華黎仍相信憑自己騎兵的令行禁止和自己對地理的熟悉,仍然可以逃出生天。
中原大軍屢屢與草原騎兵作戰,經常能擊敗騎軍,但不能全殲,就是由於中原的軍陣太講究章法,又沒有較快的機動速度。這種形勢下,除非是大股的騎兵站在那兒等你去殺,否則圍十缺一都很難完成對騎兵的殲滅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