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小鍾情詩歌,長大後,自己也學寫一些,到書店看書,首先吸引我的,也是詩歌。可是我發覺現今雜誌登的詩歌,看過後都讓我感到索然無味,除了少數是精品,更多的讓我看了感到無聊,何解?且聽我慢慢道來。
我欣賞的詩歌是怎麽樣的呢?在這裏,我先賣個關子,說說我在一些網絡投稿的經曆。三年前,我開始在網站寫詩,先是在白鹿書院,再是紅袖添香,然後是西陸還有其它一些小網站。不過絕大多數在白鹿和紅袖以及西陸我自己弄的一個論壇。當時托網友們的欣賞,也算小有名氣。但寫了一年多,我忽然感覺再也寫不出新意來了,好象寫來寫去就是情感詩,沒有什麽進步,於是我毅然丟筆,決意先離開心愛的詩歌創作。
兩年後,當我自覺得思想更成熟了,又開始有靈感寫東西了,於是又重新寫詩。在新的詩歌裏,我除了情感,很多詩還融入了我的社會感受、人生見解,自感是更喜歡兩年後的詩歌的。重新迴到網站,我想到了紅袖添香,畢竟我在那裏有兩個文集,於是我決意把新作品發過去試試。可想不到的是,我很鍾愛的《天長地久》和《等待》,他們居然給我退了稿,理由就是,詩歌簡單,語言平淡。我很驚訝,這兩首詩我也在西陸一個比較有名的論壇--"詩情畫意"上發了,人家可是把這兩首詩都評了精品的!
諸位,我想最公平的,就是請大家比較一下。下麵是兩首詩歌,一首是兩年前登在紅袖的《月在跳》,而一首,是前一陣被紅袖退稿了的《等待》。我想兩首詩全貼出來,然後大家來pk,看哪首更好。《月在跳》:月在跳/夜美妙/星月照/人稀少/嘴兒笑/伊嬌俏/曾驕傲/放下了/時渺渺/夜悄悄/風飄飄/樹葉搖/人曾驁/早化了/共飛翱/盼君邀/多奇妙/情難料/心已表/難改掉/兩手搖/天地笑/別避了/渡良宵/月在跳/夜美妙......
這是然紅袖早登出來了的,而下麵一首就是被他們退稿了的《等待》:我在窗前等待/天已變得昏暗/那盞燈已為你而開/風輕輕柔柔/傳來的腳步聲/是不是你已走到門外?/然而步聲走遠/我失落滿懷/莫非你會不來/還是仍在那裏徘徊/空讓我在這裏等待?/而我依然一次又一次/看著牆上的鍾擺/依然等著你來
大家看了,感覺如何?我先把我的個人見解說一下。《月在跳》這首詩,看得出我當年是花了心思的,都是三字詩,每一句都押韻,且言語也挺優美。可是,現在我卻說它不是什麽上品,為什麽?魯迅先生教寫文章有話,"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從《月在跳》可以看出,當年我寫的時候,為了押韻,拚湊了一些詞句,這其中其實中間有一段是可有可無,可以刪去的,整首詩看來有點羅嗦,不是佳品。且《月在跳》這首詩整篇讀來,隻感覺押韻,讀後有如過眼雲煙,這其中就少了最關鍵的一樣東西--情。整首詩感情不太豐富,可在當年紅袖的編輯們,幫我登出來了。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首--《等待》。《等待》這首詩我寫的是一個女孩子在窗前等待的心情,整首詩語言比較平淡,沒有特別的修飾,可是細讀,我們會有被打動的感覺,詩中,"她很焦急,細聽門外動靜,連腳步聲傳來也以為是要等的人來了,於是心裏七上八下,可是她還是很專注地等待著,不停地看牆上的鍾。"讀完之後,一個多癡情的女孩子躍然紙上,我要西陸"詩情畫意"貼上了後,小雅姐就批說,"窗前等待的女孩很美",可以看出,她是被這詩感動了。可是,就是這首感動人的詩,被紅袖的編輯們退稿。在這裏,我無意批評那些編輯,畢竟選詩的角度,每處可能不同。他們可能喜歡那些形式優美,語言修飾的詩句,但此點我是不認同的。
我常去書店翻看雜誌上的詩歌,例如《知音》《青年文摘》有時也看《廣州日報》上登的,很多我都不是太喜歡。我覺得有些是一味追求抽象空靈,他們描寫那個時代的景象,可是語言太晦澀,像北島、食指的,雖然他們都是詩界的前輩;而有些則一味追求言語優美,讀起來感覺很舒服,讀起來感覺很舒服,讀後卻不知他想表達些什麽,如知音刊登的有些台灣詩人的詩。
我喜歡的詩歌,它需要語言優美,更需要以情動人,像古有李白,他寫的詩為什麽留存這麽久,聲譽甚高?就如一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裏麵平淡道來,哪有什麽刻意修飾?可是它把深摯的感情藏在表麵的平淡之中,就如一杯清茶,要慢慢品嚐才品出其中其味道。
可是就是這首平淡的詩,卻經得起咀嚼和迴味,受得住時間的磨洗。
寫到這裏,我知道很多人有話要說了。沒關係,我寫這篇就是預備很多人來批的。盡管來吧,有討論才有進步,我隻希望商品發達的今天,能有更多人關心詩歌,研究詩歌,而不是讓它走向消亡。
-本章完結-
我欣賞的詩歌是怎麽樣的呢?在這裏,我先賣個關子,說說我在一些網絡投稿的經曆。三年前,我開始在網站寫詩,先是在白鹿書院,再是紅袖添香,然後是西陸還有其它一些小網站。不過絕大多數在白鹿和紅袖以及西陸我自己弄的一個論壇。當時托網友們的欣賞,也算小有名氣。但寫了一年多,我忽然感覺再也寫不出新意來了,好象寫來寫去就是情感詩,沒有什麽進步,於是我毅然丟筆,決意先離開心愛的詩歌創作。
兩年後,當我自覺得思想更成熟了,又開始有靈感寫東西了,於是又重新寫詩。在新的詩歌裏,我除了情感,很多詩還融入了我的社會感受、人生見解,自感是更喜歡兩年後的詩歌的。重新迴到網站,我想到了紅袖添香,畢竟我在那裏有兩個文集,於是我決意把新作品發過去試試。可想不到的是,我很鍾愛的《天長地久》和《等待》,他們居然給我退了稿,理由就是,詩歌簡單,語言平淡。我很驚訝,這兩首詩我也在西陸一個比較有名的論壇--"詩情畫意"上發了,人家可是把這兩首詩都評了精品的!
諸位,我想最公平的,就是請大家比較一下。下麵是兩首詩歌,一首是兩年前登在紅袖的《月在跳》,而一首,是前一陣被紅袖退稿了的《等待》。我想兩首詩全貼出來,然後大家來pk,看哪首更好。《月在跳》:月在跳/夜美妙/星月照/人稀少/嘴兒笑/伊嬌俏/曾驕傲/放下了/時渺渺/夜悄悄/風飄飄/樹葉搖/人曾驁/早化了/共飛翱/盼君邀/多奇妙/情難料/心已表/難改掉/兩手搖/天地笑/別避了/渡良宵/月在跳/夜美妙......
這是然紅袖早登出來了的,而下麵一首就是被他們退稿了的《等待》:我在窗前等待/天已變得昏暗/那盞燈已為你而開/風輕輕柔柔/傳來的腳步聲/是不是你已走到門外?/然而步聲走遠/我失落滿懷/莫非你會不來/還是仍在那裏徘徊/空讓我在這裏等待?/而我依然一次又一次/看著牆上的鍾擺/依然等著你來
大家看了,感覺如何?我先把我的個人見解說一下。《月在跳》這首詩,看得出我當年是花了心思的,都是三字詩,每一句都押韻,且言語也挺優美。可是,現在我卻說它不是什麽上品,為什麽?魯迅先生教寫文章有話,"寫不出的時候不硬寫。""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從《月在跳》可以看出,當年我寫的時候,為了押韻,拚湊了一些詞句,這其中其實中間有一段是可有可無,可以刪去的,整首詩看來有點羅嗦,不是佳品。且《月在跳》這首詩整篇讀來,隻感覺押韻,讀後有如過眼雲煙,這其中就少了最關鍵的一樣東西--情。整首詩感情不太豐富,可在當年紅袖的編輯們,幫我登出來了。
現在我們來看另一首--《等待》。《等待》這首詩我寫的是一個女孩子在窗前等待的心情,整首詩語言比較平淡,沒有特別的修飾,可是細讀,我們會有被打動的感覺,詩中,"她很焦急,細聽門外動靜,連腳步聲傳來也以為是要等的人來了,於是心裏七上八下,可是她還是很專注地等待著,不停地看牆上的鍾。"讀完之後,一個多癡情的女孩子躍然紙上,我要西陸"詩情畫意"貼上了後,小雅姐就批說,"窗前等待的女孩很美",可以看出,她是被這詩感動了。可是,就是這首感動人的詩,被紅袖的編輯們退稿。在這裏,我無意批評那些編輯,畢竟選詩的角度,每處可能不同。他們可能喜歡那些形式優美,語言修飾的詩句,但此點我是不認同的。
我常去書店翻看雜誌上的詩歌,例如《知音》《青年文摘》有時也看《廣州日報》上登的,很多我都不是太喜歡。我覺得有些是一味追求抽象空靈,他們描寫那個時代的景象,可是語言太晦澀,像北島、食指的,雖然他們都是詩界的前輩;而有些則一味追求言語優美,讀起來感覺很舒服,讀起來感覺很舒服,讀後卻不知他想表達些什麽,如知音刊登的有些台灣詩人的詩。
我喜歡的詩歌,它需要語言優美,更需要以情動人,像古有李白,他寫的詩為什麽留存這麽久,聲譽甚高?就如一首《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裏麵平淡道來,哪有什麽刻意修飾?可是它把深摯的感情藏在表麵的平淡之中,就如一杯清茶,要慢慢品嚐才品出其中其味道。
可是就是這首平淡的詩,卻經得起咀嚼和迴味,受得住時間的磨洗。
寫到這裏,我知道很多人有話要說了。沒關係,我寫這篇就是預備很多人來批的。盡管來吧,有討論才有進步,我隻希望商品發達的今天,能有更多人關心詩歌,研究詩歌,而不是讓它走向消亡。
-本章完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