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紫微宮諸人早就嚇破了膽,神明之力,可滅天地萬物,來讓神明對戰他們一對仙,簡直是一腳踩一個死的螻蟻。紫微宮諸人再不敢戀戰,發下一番心魔誓後,各自下山散去,從此為普通仙家,或是雲遊四方,再和紫微宮無甚關聯。


    不過一個時辰,西界就恢複了平靜,戰火平息,硝煙散去。


    軒轅簌又神色複雜的天劍斬落,將恢弘壯麗的紫微宮斬為了廢墟,甚至昆侖山的主峰都裂開了千丈深的溝壑,放佛整個山峰都要被劈開。


    劍落峰開,九霄震動。


    三清甚至親自在雲端露出身影,卻隻是看了一眼,歎了一口氣,道了句“冤孽,冤孽,注定的冤孽”。便古怪的沒有追究虛海樓和渺山閣的叛逆之罪。


    但軒轅簌卻沒有逃脫懲罰。由九霄天庭共議,斬斷軒轅簌千萬年仙命,隻留給她一年殘活,並且她一年生死後不入輪迴,化為昆侖山上一棵絳珠草億萬年守護仙山。這個懲罰自然讓青鳶大怒,眼瞧著就要打上神界,還是軒轅簌阻止了她。


    當時的軒轅簌沒有一絲怒,甚至露出解脫般的微笑。她隻是拜首行禮,淡淡的道了句“小仙領旨”。或許從一開始,她就預定好了自己的結局,不然也不會孤注一擲的覆滅紫微宮。


    從當年以血脈為祭,以鬼修飛升為仙。她的一生便是為情的孽債。這是她為自己選好的結局,也是最無悔的結局。


    事主兒軒轅簌都接受了,青鳶也不好再說什麽。她記憶裏留下的便隻有西界千萬裏廢墟。曾經仙家聖地,凡俗聖域的紫微宮毀於一日。西界昆侖千萬裏仙山化為齏粉,亡魂陰風唿嘯,九霄暗無天日,甚至日後要神界出動一品神明親自下凡淨化,曆時三年,才讓西界恢複了仙家氣象。


    西界的風波震動三界,同時,凡俗大魏的一道聖旨驚動了整個九州。


    敬天十四年六月中旬。魏帝李辰焰著大冕龍袍,登泰嶽祭天最後一次以皇帝名義接連發布了兩道聖旨。


    第一道聖旨為《冊魏王詔》:“先帝四皇子流落民間,化名方陵朔,號昆侖公子,伶仃孤苦。今已尋迴,證其乃先帝血脈,幸其德儀猶在朕之上,朕當其封王,以彰其尊。賜方氏陵朔列位宗祠,複李家之名李辰燁。今特冊封為王,享一等爵,為顯朕之器重,明其王位之貴,特以國名為王號。封,魏王,宜宣盛德,用著鴻章。”


    九州震動。原來夫子方陵朔是先帝血脈,人家化名昆侖公子起兵反魏不是什麽叛逆,純粹是皇家內部的奪權。一個平民篡位,是逆,一個本來就是皇室血脈的皇子起兵,就可以稱作兵諫清君側了。


    魏王,方陵朔。這個封號瞬間傳遍天下,百姓民心再次向鄭家一邊倒,如果說前時還有人不屑布衣為皇的身份低賤,但以魏王的身份奪九州,不僅讓人挑不出一絲錯兒,還大有九龍奪嫡、勝者為皇的豪氣霸道。


    就在九州紛紛討論魏王時,李辰焰又連著頒布了第二道聖旨《禪讓詔》:“朕在位十有二載,遭天下蕩覆,大魏危而難存。今仰瞻天文,俯察民心,行運在於四皇弟魏王。是以夫大道之行,選賢與能,朕羨而慕焉,今其追踵堯典,禪位於魏王,令其擇日於泰嶽繼承大統。”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封了魏王不算,還要禪位於魏王,天下百姓都被緊密的聖旨給砸暈了。但待緩過神來,諸人又覺得合理。反正這天下已經幾乎被方陵朔的鄭家給打下來了,最後一道封王詔一道禪位詔,給了方陵朔一個光明敞亮的,名正言順。


    不是低賤平民,而是皇室血脈,魏王。


    不是起兵奪位,而是皇帝本就有意禪讓。


    於是乎,這登基大典還未開始,天下百姓就把魏王當成了真的皇帝,無論在身份還是實力上,他都已經站在了九州的頂端。


    然而,這兩道聖旨傳到方陵朔的耳裏,他卻悵然的長歎一聲,他終於明白,李辰焰最後那句“朕送你們一份大禮”是什麽意思。


    兩道聖旨,一道正他的身份,一道正他的奪位之爭。


    他最後以皇帝的身份,苦心積慮的給了他一個名正言順,一個後世史書流芳的名正言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吾名青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老雅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老雅並收藏吾名青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