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騰霧的話,玉書眉頭越皺越緊,而他的控訴還在繼續。
“滿洲皇帝看似給了漢人和滿人同樣做官、同樣擁有權利的機會,但實際上呢?”騰霧恨恨道:“這不過就是打了個幌子罷了!”
“便說前次科舉,滿人中舉人數幾與漢人持平!可是,這個天下,滿人才多少,漢人又有多少?若說這裏頭沒有貓膩,哪個信呢?”
“便是不說舞弊,滿人護著滿人,便說滿人的機會,他們要晉升,哪隻科舉一條路呢?他們能舉薦、捐納、世襲……機會多著呢!豈是漢人能比的?”
“另有,漢人便是做了官兒,有又何用?說是給了官身,看似有點權利,但實際上,清廷真正的權利中心根本沒有漢人開口的地兒!”
“真正掌權的高階官職,哪個不是滿人正在擔著的?官那滿人是酒囊飯袋、貪婪成性、還是國賊祿蠹呢。漢人可以擔著的職位,滿人隨隨便便就能勝任,若是滿人盤子裏的東西,漢人連半分機會也無!”
“而且同樣的巡撫,滿人的巡撫愣是要比漢人的要高貴,比漢人的更有權。漢人的官兒,在朝廷裏哪有什麽地位可言?”
“漢官想說話,想提什麽意見,那要再三思索了再說。不然說錯了話,那可是全家掉腦袋!滿人呢?別說頂撞皇帝、貪贓枉法了,便是那個‘欺君擅權’的鼇拜,又把他如何了?”
“那般罪大惡極的過錯,就因為他是滿人,他背後是滿洲大族瓜爾佳氏,不過也就是被囚了而已,連腦袋都沒砍呢!而瓜爾佳家族的人,還不是該當官當官、該選秀選秀,哪有半點妨礙?”
他說的這件事,玉書倒是知道的。畢竟是本朝的事兒,便是過了這麽些年,還有人掛在嘴邊呢。
她倒是從不曾想過這當中的門道,今兒這麽一聽,才發現,清朝皇帝確實對滿洲官太過縱容。
怪道吏治越發壞了呢,犯罪成本這般低,那還有什麽事這些滿洲官不敢的呢?
“別說皇帝縱容滿官,便說滿官自身,他們哪個不是膽大包天,不拿漢人當人呢?”
“滿官去剿匪,匪徒跑了,軍-功沒了,滿官如何做得?他們砍了良民的腦袋,冒稱匪徒,給自己晉升鋪路!”
“滿官去修河堤,河堤修沒修成不論,可是,每次發大水,河堤必然會垮,百姓定要遭殃!”
“為什麽這樣?當然是沒用真材實料,沒花多少銀子。那修河堤的銀子都哪兒去了?當然是揣進了自己的口袋。”
“滿官去地方駐軍,就可隨意脅迫當地漢人成為自己的家奴,管他合法不合法,良民不良民。但是,事實上,就說法律,滿人的法律都和漢人不同。同樣的錯,滿人犯了,處罰必然會比漢人輕。”
“有這樣的掌權者,這樣的貴族階層,漢人百姓又如何能夠安樂?若非清廷皇帝縱容,滿人又如何能夠這般放肆!”
“別說還讓愛新覺羅家掌權了,隻要當權者還是個滿人,漢人百姓就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樂!”
“康熙每次南巡還都要舔著臉,宣揚自己的仁政,說什麽愛民如子,體恤百姓,我呸!”
“揚州十日血還未幹透,嘉定三屠的冤魂還未平息,這些畜生轉身就掛上溫柔仁慈的麵具,出來充人了?好大的臉麵!”
“其實說來說去,不過‘非我族類’這四字而已。在滿洲皇帝和所有滿洲人眼裏,漢人是奴隸,通買賣,與牲畜無異。隻有同樣的滿人,在他們眼裏才是同樣的人。”
“那些看似給了部分漢人和他們一樣當人的機會,不過是為了麻痹漢人而已,安撫漢人,減弱滿人人少帶來的劣勢而已。”
“而且,那些滿洲當權者,看似強橫,視漢人為賤民,肆意踐踏,心裏頭何嚐又不是懼怕漢人的?在他們心裏,滿漢從來就非一家,若非如此,戴梓又如何會被流放?”
聽到這兒,玉書插了句話,“戴梓?”
騰霧看向她,認真道:“是的,戴梓。主子,您不關注朝堂,可能不了解戴梓是誰。”
“首先,他是個漢人;其次,他以翰林院侍講入了南書房;最後,他製造了‘連珠銃’和‘子母炮’。”
這般一解釋,玉書便了解了,這位應該就是漢人中的武器製造專家了。聽這兩個名字,也能知道,這火器應是很厲害的。
雖然對清朝曆史沒什麽太多了解,玉書還是知道,清朝後期之所以被八國聯軍打破國門,就是因為軍備不行,武器不硬。
用大刀弓箭和□□大炮對砍?那不是說笑話麽?當然隻有被打了個屁滾尿流的份兒。
可是,如果戴梓現在已製出了厲害的火器,那清朝後期又怎會如此?因為戴梓被流放了?
又一轉念,玉書想到一個問題,便問道:“這戴梓是因何流放的?”
騰霧答道:“明麵上,是因為南書房裏頭的洋人南懷仁誣告,但實際上,不過是皇帝不容而已。”
“皇帝不容?”玉書一揚眉,“這話如何說的?”
“當朝是如何起家的?如何打下這如畫江山的?靠的就是滿人的騎射功夫!可是,戴梓卻能造連珠火銃,能造字母炮!這兩種火器,恰恰是滿人引以為傲的騎射的克星!”
“主子,您想想,若是漢人手裏這種武器多了,滿人再靠什麽坐穩江山?如此,皇帝又如何能容得下他?”
“流放戴梓,不正是證明了,當權者心裏頭的懼怕?他們坐在億萬漢人頭上作威作福,其實他們心虛著呢!”
因為自卑而自大?聽到這兒,玉書一下子就想起了這句話。而且,她還想到,曆史證明了,火器確實消失在了清廷的統治時期。
現在,她知道了原因,也知道,抵製火器,對當權者來說,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想法了,根本不能改變。
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清廷統治天下的根本,縱使對他們說了西洋有了火器這國家會如何的預見,先不說,會不會被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便是他們信了,又能有什麽改變?
滿洲權貴隻是將漢人當奴隸而已,不能讓奴隸造主人的反,這是肯定的。其他的,有外來入侵者,便拿奴隸的命填便好了。
縱使填不滿,也可以分享啊。不然,哪來的慈禧那句“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相比於外敵,滿洲權貴們更不能容忍的是,被他們視為奴隸、賤民的漢人會重新奪迴江山。
骨子裏,他們就沒拿漢人當成同樣的人罷了。
如此一來,玉書若想要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真正安居樂業,不受外侮,那最首要去做的,就是推翻現在這個朝廷,讓滿漢真正成為一樣平等的人。
而推翻朝廷,那就必須得讓愛新覺羅家滾下皇位——這是她想實現目標的最大前提。
隻要這天下還是愛新覺羅家的一天,那麽,腐壞的吏治便得不到改變,滿漢不平等的地位得不到改變,與西洋相比越發落後的軍備也更得不到改變!
讓愛心覺羅家繼續當皇族,還是保這天下百姓安樂?這衝突的兩個目標中,玉書隻能選擇一個。
想到這兒,一直皺著眉頭思考的玉書這才舒了口氣,在這兩個當中選擇,對她來說,沒什麽為難的。
要去做這兩件事,她不是閑的無聊,而是要償還因果。
這兩件事都關係到她的因果償還。而現在,這兩者間有了衝突,那就隻有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那個對她來說,牽連較大的目標去實現。
至於愛新覺羅家的因果,玉書眯了眯眼睛,冷光一閃而過,她換別的法子也就是了。
那麽,接下來,她就要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在傷害最小的情況下,用最低的代價來讓當朝真正下台了。
想明白了,玉書停了輕叩桌子的食指,目光掃了一圈在座幾人。
“我已決心推翻清廷,諸君可有什麽建議?”
沒想到,第一個發言的,竟然是絕地這個暴力蘿莉。她站起來道:“主子,這有什麽,咱們訓練足夠人手,滅了他丫的就是了,何必如此為難?”
果然是暴力蘿莉,遇到所有事情,都想著要直接武力解決。
玉書也沒駁斥她,而是麵帶微笑,衝她點點頭,“你說的沒錯,武力確實是要有的,你先坐下,聽聽別人怎麽說。”
而後,俞輝站了起來,“主子,要造反,需要的無非是錢糧、人手和武器,若這些都完備了,那大事可成。”
玉書點點頭,直接道:“錢糧無需擔心,武器我也能解決,這般一來,也就隻差人手了。”
其他幾人也沒懷疑她的話,更不問這些錢糧武器從何而來,各自思量起來要怎麽湊夠人手。光靠善堂這些人,想要造反恐怕是不成的。
玉書又道:“我並非當下就要推翻朝廷,要做這事兒,估摸著還得等到十年後。”
聽完這話,俞輝幾人眉頭一鬆。
超光道:“主子,若是十年之後起事,那時善堂應已開遍全國,光靠善堂聚攏的人手也足夠做好先期準備了。”
“到時候,我們先以善堂人手占據半壁江山作為根基,再號召漢人百姓共同起事,想必大事可成。”
俞輝和騰霧也認可地點點頭。
玉書麵上不可置否,心裏頭卻另有想法。她手裏可是有龍騰商鋪係統這個大外掛的,便是起事,也無需這般麻煩。
不過,人手確實是最為緊要的問題。
於是,她問:“那諸君對善堂經營,可有什麽更好的建議?”
“滿洲皇帝看似給了漢人和滿人同樣做官、同樣擁有權利的機會,但實際上呢?”騰霧恨恨道:“這不過就是打了個幌子罷了!”
“便說前次科舉,滿人中舉人數幾與漢人持平!可是,這個天下,滿人才多少,漢人又有多少?若說這裏頭沒有貓膩,哪個信呢?”
“便是不說舞弊,滿人護著滿人,便說滿人的機會,他們要晉升,哪隻科舉一條路呢?他們能舉薦、捐納、世襲……機會多著呢!豈是漢人能比的?”
“另有,漢人便是做了官兒,有又何用?說是給了官身,看似有點權利,但實際上,清廷真正的權利中心根本沒有漢人開口的地兒!”
“真正掌權的高階官職,哪個不是滿人正在擔著的?官那滿人是酒囊飯袋、貪婪成性、還是國賊祿蠹呢。漢人可以擔著的職位,滿人隨隨便便就能勝任,若是滿人盤子裏的東西,漢人連半分機會也無!”
“而且同樣的巡撫,滿人的巡撫愣是要比漢人的要高貴,比漢人的更有權。漢人的官兒,在朝廷裏哪有什麽地位可言?”
“漢官想說話,想提什麽意見,那要再三思索了再說。不然說錯了話,那可是全家掉腦袋!滿人呢?別說頂撞皇帝、貪贓枉法了,便是那個‘欺君擅權’的鼇拜,又把他如何了?”
“那般罪大惡極的過錯,就因為他是滿人,他背後是滿洲大族瓜爾佳氏,不過也就是被囚了而已,連腦袋都沒砍呢!而瓜爾佳家族的人,還不是該當官當官、該選秀選秀,哪有半點妨礙?”
他說的這件事,玉書倒是知道的。畢竟是本朝的事兒,便是過了這麽些年,還有人掛在嘴邊呢。
她倒是從不曾想過這當中的門道,今兒這麽一聽,才發現,清朝皇帝確實對滿洲官太過縱容。
怪道吏治越發壞了呢,犯罪成本這般低,那還有什麽事這些滿洲官不敢的呢?
“別說皇帝縱容滿官,便說滿官自身,他們哪個不是膽大包天,不拿漢人當人呢?”
“滿官去剿匪,匪徒跑了,軍-功沒了,滿官如何做得?他們砍了良民的腦袋,冒稱匪徒,給自己晉升鋪路!”
“滿官去修河堤,河堤修沒修成不論,可是,每次發大水,河堤必然會垮,百姓定要遭殃!”
“為什麽這樣?當然是沒用真材實料,沒花多少銀子。那修河堤的銀子都哪兒去了?當然是揣進了自己的口袋。”
“滿官去地方駐軍,就可隨意脅迫當地漢人成為自己的家奴,管他合法不合法,良民不良民。但是,事實上,就說法律,滿人的法律都和漢人不同。同樣的錯,滿人犯了,處罰必然會比漢人輕。”
“有這樣的掌權者,這樣的貴族階層,漢人百姓又如何能夠安樂?若非清廷皇帝縱容,滿人又如何能夠這般放肆!”
“別說還讓愛新覺羅家掌權了,隻要當權者還是個滿人,漢人百姓就永遠也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安樂!”
“康熙每次南巡還都要舔著臉,宣揚自己的仁政,說什麽愛民如子,體恤百姓,我呸!”
“揚州十日血還未幹透,嘉定三屠的冤魂還未平息,這些畜生轉身就掛上溫柔仁慈的麵具,出來充人了?好大的臉麵!”
“其實說來說去,不過‘非我族類’這四字而已。在滿洲皇帝和所有滿洲人眼裏,漢人是奴隸,通買賣,與牲畜無異。隻有同樣的滿人,在他們眼裏才是同樣的人。”
“那些看似給了部分漢人和他們一樣當人的機會,不過是為了麻痹漢人而已,安撫漢人,減弱滿人人少帶來的劣勢而已。”
“而且,那些滿洲當權者,看似強橫,視漢人為賤民,肆意踐踏,心裏頭何嚐又不是懼怕漢人的?在他們心裏,滿漢從來就非一家,若非如此,戴梓又如何會被流放?”
聽到這兒,玉書插了句話,“戴梓?”
騰霧看向她,認真道:“是的,戴梓。主子,您不關注朝堂,可能不了解戴梓是誰。”
“首先,他是個漢人;其次,他以翰林院侍講入了南書房;最後,他製造了‘連珠銃’和‘子母炮’。”
這般一解釋,玉書便了解了,這位應該就是漢人中的武器製造專家了。聽這兩個名字,也能知道,這火器應是很厲害的。
雖然對清朝曆史沒什麽太多了解,玉書還是知道,清朝後期之所以被八國聯軍打破國門,就是因為軍備不行,武器不硬。
用大刀弓箭和□□大炮對砍?那不是說笑話麽?當然隻有被打了個屁滾尿流的份兒。
可是,如果戴梓現在已製出了厲害的火器,那清朝後期又怎會如此?因為戴梓被流放了?
又一轉念,玉書想到一個問題,便問道:“這戴梓是因何流放的?”
騰霧答道:“明麵上,是因為南書房裏頭的洋人南懷仁誣告,但實際上,不過是皇帝不容而已。”
“皇帝不容?”玉書一揚眉,“這話如何說的?”
“當朝是如何起家的?如何打下這如畫江山的?靠的就是滿人的騎射功夫!可是,戴梓卻能造連珠火銃,能造字母炮!這兩種火器,恰恰是滿人引以為傲的騎射的克星!”
“主子,您想想,若是漢人手裏這種武器多了,滿人再靠什麽坐穩江山?如此,皇帝又如何能容得下他?”
“流放戴梓,不正是證明了,當權者心裏頭的懼怕?他們坐在億萬漢人頭上作威作福,其實他們心虛著呢!”
因為自卑而自大?聽到這兒,玉書一下子就想起了這句話。而且,她還想到,曆史證明了,火器確實消失在了清廷的統治時期。
現在,她知道了原因,也知道,抵製火器,對當權者來說,已經是根深蒂固的想法了,根本不能改變。
因為,這已經涉及到了清廷統治天下的根本,縱使對他們說了西洋有了火器這國家會如何的預見,先不說,會不會被認為,這是杞人憂天。
便是他們信了,又能有什麽改變?
滿洲權貴隻是將漢人當奴隸而已,不能讓奴隸造主人的反,這是肯定的。其他的,有外來入侵者,便拿奴隸的命填便好了。
縱使填不滿,也可以分享啊。不然,哪來的慈禧那句“寧與友邦不與家奴”!相比於外敵,滿洲權貴們更不能容忍的是,被他們視為奴隸、賤民的漢人會重新奪迴江山。
骨子裏,他們就沒拿漢人當成同樣的人罷了。
如此一來,玉書若想要這片土地上的百姓真正安居樂業,不受外侮,那最首要去做的,就是推翻現在這個朝廷,讓滿漢真正成為一樣平等的人。
而推翻朝廷,那就必須得讓愛新覺羅家滾下皇位——這是她想實現目標的最大前提。
隻要這天下還是愛新覺羅家的一天,那麽,腐壞的吏治便得不到改變,滿漢不平等的地位得不到改變,與西洋相比越發落後的軍備也更得不到改變!
讓愛心覺羅家繼續當皇族,還是保這天下百姓安樂?這衝突的兩個目標中,玉書隻能選擇一個。
想到這兒,一直皺著眉頭思考的玉書這才舒了口氣,在這兩個當中選擇,對她來說,沒什麽為難的。
要去做這兩件事,她不是閑的無聊,而是要償還因果。
這兩件事都關係到她的因果償還。而現在,這兩者間有了衝突,那就隻有兩害相權取其輕,選擇那個對她來說,牽連較大的目標去實現。
至於愛新覺羅家的因果,玉書眯了眯眼睛,冷光一閃而過,她換別的法子也就是了。
那麽,接下來,她就要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在傷害最小的情況下,用最低的代價來讓當朝真正下台了。
想明白了,玉書停了輕叩桌子的食指,目光掃了一圈在座幾人。
“我已決心推翻清廷,諸君可有什麽建議?”
沒想到,第一個發言的,竟然是絕地這個暴力蘿莉。她站起來道:“主子,這有什麽,咱們訓練足夠人手,滅了他丫的就是了,何必如此為難?”
果然是暴力蘿莉,遇到所有事情,都想著要直接武力解決。
玉書也沒駁斥她,而是麵帶微笑,衝她點點頭,“你說的沒錯,武力確實是要有的,你先坐下,聽聽別人怎麽說。”
而後,俞輝站了起來,“主子,要造反,需要的無非是錢糧、人手和武器,若這些都完備了,那大事可成。”
玉書點點頭,直接道:“錢糧無需擔心,武器我也能解決,這般一來,也就隻差人手了。”
其他幾人也沒懷疑她的話,更不問這些錢糧武器從何而來,各自思量起來要怎麽湊夠人手。光靠善堂這些人,想要造反恐怕是不成的。
玉書又道:“我並非當下就要推翻朝廷,要做這事兒,估摸著還得等到十年後。”
聽完這話,俞輝幾人眉頭一鬆。
超光道:“主子,若是十年之後起事,那時善堂應已開遍全國,光靠善堂聚攏的人手也足夠做好先期準備了。”
“到時候,我們先以善堂人手占據半壁江山作為根基,再號召漢人百姓共同起事,想必大事可成。”
俞輝和騰霧也認可地點點頭。
玉書麵上不可置否,心裏頭卻另有想法。她手裏可是有龍騰商鋪係統這個大外掛的,便是起事,也無需這般麻煩。
不過,人手確實是最為緊要的問題。
於是,她問:“那諸君對善堂經營,可有什麽更好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