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夫過來,聽了前因及傷成這樣的原因後,歎了口氣,沒說什麽,幫李諸按了一下腳,又開了去風、退燒的藥給李諸,還有外敷的藥,然後去看了看李權及李慕的傷勢。
李權及李慕身上的傷看著可怕,但未傷筋動骨,不是什麽大事,張大夫開了些外敷的藥,叮囑不能碰水,就離開了。
好在李家的地窖已經挖好,仨個壯勞力無法動彈影響也不大。辛苦了李漁,把大家的田都照看上了。也幸好李諸家的地容易打理,不然李漁就累趴了。
李諸退燒後,立即下地幫大哥李漁的忙。李翠花閑著沒事幹,修書一封打發餘老頭到張家拿藥錢。
餘老頭第一次帶迴了一百兩銀子。這對於長年在農地裏刨食的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家都為李翠花高興,張家的人給大筆錢,就意味著他們也是緊著李翠花的。濱濱心想,張家裏的人還是挺疼自家大姑的,李翠花看後哼了聲,向著大家道:“張貴是張家的長子,這些小錢是想打發張貴,讓其以後都別迴去了。”
張貴跟著哥哥弟弟玩了幾天,打草,喂羊、喂牛、喂鳥、趕雞、搗鳥蛋,覺得這兒比自家大院好玩多了。大院裏的人不敢與自己大小聲,這裏的哥哥弟弟們才不管什麽身份,一起大哭一起大笑一起撒歡子在地裏跑,一起上學堂,不順心就作弄先生。張貴受身邊的孩子們的熏陶,覺得這裏比起家裏,這裏就一天堂,家裏沒這裏有趣。一聽院子裏的人不想自己迴去,即一點心疼的感覺都沒有,還在為不用迴去了而在一旁傻樂。
眾人聽後歎了口氣,李權安慰道:“他們不緊張準備。戰亂後,可能要咱們救助的。”李翠花聽後哼了聲,道:“我才不管那些人的死活,我與我兒子安好就行了。一百兩銀子想來也是差不多的。超出了他們也不想救了。我再修書一封,讓餘大伯幫著領我一年的月銀出來。估摸著有六十兩銀子。餘大伯就將這六十兩銀子買四張大棉被及米糧迴來。這些日用的東西,備多些總是好的。”眾人聽後點點頭。
李翠花又道:“我那還留了些銀子,這一百兩銀子就留著戰亂後給置房及置地。讓咱們倆母子安身的。我現在的銀子,就留著給張貴以後娶媳婦,哼,我就不信我離開張家不能活得好好的。”眾人聽後都點點頭。濱濱覺得大姑就一有主見的,這些都是使得的。
餘大伯聽了李翠花的話,認同的點點頭。幫著李翠花去張家要月銀。
第二天餘大伯車了一車的糧食及四張大棉被迴來。餘老頭道:“我到張家領月錢,說了翠花要怎麽用的,張地主家剛好有餘糧,就給了一車子,估摸著六十兩銀子的。除了米外還有豆子、薯。張家給了四張大棉被,是用家裏的棉花弄的,比外麵的暖和。張老太太說了,翠花病體,如不甚顛簸,勞煩咱們照顧;張貴如果難照顧。送迴張家,有嬤嬤及丫環幫著看著。”
李翠花謝過餘大伯後,便讓李諸及李漁將糧食及被子都搬入地窖。張貴緊張的問李翠花是否要送他迴家。李翠花問。你自己想迴去嗎?張貴立即搖頭否定,李翠花便道,以後都別提迴家這事了。張貴聽後高興的點頭應下了。
濱濱看著張貴高興的樣子,為其不平的歎了口氣。李海看了看張貴,道:“貴哥。那個家不要也罷,但自己東西還是要要迴來的。以後咱們一大家子的人幫你拿迴來就是。”濱濱聽後,驚奇的看了看自家大哥,濱濱真的覺得自家大哥的聰敏不像四歲孩子該有的。
果然,李海話音剛落,李翠花感動的眼淚都流了出來。李漁、李諸則率先點頭應下。李權及李慕笑著道,如有需要,什麽時候用都行。
李翠花牽著張貴的手,讓其一一給眾人鞠躬。李諸讓過了,道:“自家人的事,不需這個的。”李翠花聽後點點頭,抹了淚,對李海道:“海兒,以後屬於咱娘倆的東西要迴來了,大姑也給你分一份,你們別勸,就衝著海兒緊著咱們的事,說的這句話,我送一份給海兒也是應當的。”
濱濱聽後笑道:“大姑,其他幫忙的沒份嗎?不是聽者有份嗎?”李翠花聽了濱濱的話後笑道:“你個鬼精靈,聽者有份,那還不如不要要迴來了。分得那點,還不夠飯錢。”大家被孩子們這一打岔,都逗樂了。低迷的氣氛一下子就散了。
這也是張貴喜歡李家的原因。不論遇著什麽不快的事,這的孩子們都能提些樂子,這裏好像永遠都是歡聲笑語,每人都是一臉笑容。
今年清明祭祖,李翠花在家,也幫著準備事物,但她們母子倆是不能參加的。
清明前一兩周,張家便派人過來接張貴迴家祭祖。李翠花是個識大體的,交待了張貴幾句話,拾了兩件換洗衣物,就令其跟著家裏的仆人迴家了。張貴哭著不願意,濱濱笑道:“貴哥,你清明節後迴來要給咱們帶好的。”張貴聽後就忙著給濱濱羅列他家裏什麽是好的,什麽是讓帶過來給濱濱看的,什麽是一定要送田哥、海兒、濤兒、薯的。
今年清明節,李稻托人捎了口信迴來,他不迴來了,因著鄧舉人的書院遷移,溪悅書院今年增加了學生,忙不過來。李老爺子歎息了聲,宛若一下子老了十歲,沒再說什麽。
李老爺子特意讓吳二嫂子拾了件李稻的秀才衣給李諸,讓他在祭祖日穿上。且交待家裏的人,除了燒豬,祭祖的事物不能比去年少。要殺了雞、兔,買了兩斤豬肉,還有官碟。
李諸傷了在家養病,木師傅在這借住,李老爺子隻得厚著臉皮托木師傅做官碟。
木師傅笑著應下了。木師傅本是一手腳麻利,又是做慣木活的,四天就弄好了李家全家人的官碟。濱濱看木師傅手腳麻利,便笑著讓木師傅做多些,運到鎮上賣,木師傅笑道:“往年這時候,我們確實是賣這個,能賺一些錢。”李諸聽後過意不去,幫著做官碟,讓木師傅一定要上鎮上賣,不管什麽時期,儲銀子總是對的。
木師傅聽後便手腳沒停的忙開了,一做好,就讓餘老頭及張大伯運鎮上。
官碟本是彰顯身份的好東西,連李老爺子這樣的農家人都要燒上,其餘的當官的更不提。餘老頭上鎮上賣了一上午,就接了八十多副這樣的訂單迴來。在李諸的幫忙下,木師傅在清明前,將這些訂單都趕了出來,還另外做多了八十副,因著木師傅以前是買一送一的。
李權、李慕及濱濱聽後都撫額長歎,濱濱道:“師公,官碟人人都能做嗎?”木師傅笑著自豪的道:“什麽人人能做,在鎮上就我獨一份,就你爹爹聰敏,看過一次就會了。木子到現在就隻能幫著削木片,刻這個就是糟蹋的。”
濱濱聽後想,自家爹爹以後隻刻這個也能養活一家人了。濱濱道:“師公,隻有你一人做,為什麽還買一送一?”木師傅聽後,呆了呆,條件反射的道:“以前就這樣賣,都沒變過。”
濱濱道:“師公,這次不是你賣,餘伯伯沒與人說買一送一,咱們就不送了。”
木師傅看著多出來的官碟道:“這多出來的,可怎麽處理?”李權及李慕聽後,爭著幫忙到鎮上賣,都說這是自家強項,肯定能賣個大價錢迴來。木師傅聽後笑道:“行,你們怎麽折騰就由你們,賣了就都歸你們了。”
李權及李慕一邊說不敢當,一邊計劃明日怎麽賣官碟。
濱濱聽後笑道:“師公,不需要獎權伯及慕伯的,就價高著得,哪裏難賣了。”李權及李慕聽後眼前一亮,笑道:“對,就價高者得,這可以今年咱們鎮最後的八十副。”李洪深聽了濱濱的隻言片語,笑道:“這孩子以後就是一弄錢的。”
濱濱笑著應道:“我以後要賺大錢養家的。”眾人聽後都笑了起來。
第二日,李權及李慕借了李諸的牛車就往鎮裏趕。
下午就迴來了,李權及李慕一副得意的嘴臉,笑得嘴巴都快咧到後腦了。
 
;李諸笑著問道:“權哥、慕哥,你們倆拾銀子了。”李慕笑著應道:“可不是拾了銀子。你猜猜,咱們賣了多少銀子?”李諸聽後,小心的問道:“十兩銀子。”李權笑著搖頭道:“不是。”李漁聽後,在旁邊搭句道:“十兩是多了,是不,五兩。”李慕笑道:“十兩是少了,少了十倍。”眾人一聽,一百兩。木師傅在旁邊聽了,誇張的張大了嘴巴,木師娘緊張的道:“權、慕,我們知道你們是為咱們家好,可咱們不能做對不住良心的事。”
李權笑道:“師娘,咱們做的事可是對得住天地良心的。”李慕將賣官碟的事向大家說了一遍。
李權及李慕身上的傷看著可怕,但未傷筋動骨,不是什麽大事,張大夫開了些外敷的藥,叮囑不能碰水,就離開了。
好在李家的地窖已經挖好,仨個壯勞力無法動彈影響也不大。辛苦了李漁,把大家的田都照看上了。也幸好李諸家的地容易打理,不然李漁就累趴了。
李諸退燒後,立即下地幫大哥李漁的忙。李翠花閑著沒事幹,修書一封打發餘老頭到張家拿藥錢。
餘老頭第一次帶迴了一百兩銀子。這對於長年在農地裏刨食的人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大家都為李翠花高興,張家的人給大筆錢,就意味著他們也是緊著李翠花的。濱濱心想,張家裏的人還是挺疼自家大姑的,李翠花看後哼了聲,向著大家道:“張貴是張家的長子,這些小錢是想打發張貴,讓其以後都別迴去了。”
張貴跟著哥哥弟弟玩了幾天,打草,喂羊、喂牛、喂鳥、趕雞、搗鳥蛋,覺得這兒比自家大院好玩多了。大院裏的人不敢與自己大小聲,這裏的哥哥弟弟們才不管什麽身份,一起大哭一起大笑一起撒歡子在地裏跑,一起上學堂,不順心就作弄先生。張貴受身邊的孩子們的熏陶,覺得這裏比起家裏,這裏就一天堂,家裏沒這裏有趣。一聽院子裏的人不想自己迴去,即一點心疼的感覺都沒有,還在為不用迴去了而在一旁傻樂。
眾人聽後歎了口氣,李權安慰道:“他們不緊張準備。戰亂後,可能要咱們救助的。”李翠花聽後哼了聲,道:“我才不管那些人的死活,我與我兒子安好就行了。一百兩銀子想來也是差不多的。超出了他們也不想救了。我再修書一封,讓餘大伯幫著領我一年的月銀出來。估摸著有六十兩銀子。餘大伯就將這六十兩銀子買四張大棉被及米糧迴來。這些日用的東西,備多些總是好的。”眾人聽後點點頭。
李翠花又道:“我那還留了些銀子,這一百兩銀子就留著戰亂後給置房及置地。讓咱們倆母子安身的。我現在的銀子,就留著給張貴以後娶媳婦,哼,我就不信我離開張家不能活得好好的。”眾人聽後都點點頭。濱濱覺得大姑就一有主見的,這些都是使得的。
餘大伯聽了李翠花的話,認同的點點頭。幫著李翠花去張家要月銀。
第二天餘大伯車了一車的糧食及四張大棉被迴來。餘老頭道:“我到張家領月錢,說了翠花要怎麽用的,張地主家剛好有餘糧,就給了一車子,估摸著六十兩銀子的。除了米外還有豆子、薯。張家給了四張大棉被,是用家裏的棉花弄的,比外麵的暖和。張老太太說了,翠花病體,如不甚顛簸,勞煩咱們照顧;張貴如果難照顧。送迴張家,有嬤嬤及丫環幫著看著。”
李翠花謝過餘大伯後,便讓李諸及李漁將糧食及被子都搬入地窖。張貴緊張的問李翠花是否要送他迴家。李翠花問。你自己想迴去嗎?張貴立即搖頭否定,李翠花便道,以後都別提迴家這事了。張貴聽後高興的點頭應下了。
濱濱看著張貴高興的樣子,為其不平的歎了口氣。李海看了看張貴,道:“貴哥。那個家不要也罷,但自己東西還是要要迴來的。以後咱們一大家子的人幫你拿迴來就是。”濱濱聽後,驚奇的看了看自家大哥,濱濱真的覺得自家大哥的聰敏不像四歲孩子該有的。
果然,李海話音剛落,李翠花感動的眼淚都流了出來。李漁、李諸則率先點頭應下。李權及李慕笑著道,如有需要,什麽時候用都行。
李翠花牽著張貴的手,讓其一一給眾人鞠躬。李諸讓過了,道:“自家人的事,不需這個的。”李翠花聽後點點頭,抹了淚,對李海道:“海兒,以後屬於咱娘倆的東西要迴來了,大姑也給你分一份,你們別勸,就衝著海兒緊著咱們的事,說的這句話,我送一份給海兒也是應當的。”
濱濱聽後笑道:“大姑,其他幫忙的沒份嗎?不是聽者有份嗎?”李翠花聽了濱濱的話後笑道:“你個鬼精靈,聽者有份,那還不如不要要迴來了。分得那點,還不夠飯錢。”大家被孩子們這一打岔,都逗樂了。低迷的氣氛一下子就散了。
這也是張貴喜歡李家的原因。不論遇著什麽不快的事,這的孩子們都能提些樂子,這裏好像永遠都是歡聲笑語,每人都是一臉笑容。
今年清明祭祖,李翠花在家,也幫著準備事物,但她們母子倆是不能參加的。
清明前一兩周,張家便派人過來接張貴迴家祭祖。李翠花是個識大體的,交待了張貴幾句話,拾了兩件換洗衣物,就令其跟著家裏的仆人迴家了。張貴哭著不願意,濱濱笑道:“貴哥,你清明節後迴來要給咱們帶好的。”張貴聽後就忙著給濱濱羅列他家裏什麽是好的,什麽是讓帶過來給濱濱看的,什麽是一定要送田哥、海兒、濤兒、薯的。
今年清明節,李稻托人捎了口信迴來,他不迴來了,因著鄧舉人的書院遷移,溪悅書院今年增加了學生,忙不過來。李老爺子歎息了聲,宛若一下子老了十歲,沒再說什麽。
李老爺子特意讓吳二嫂子拾了件李稻的秀才衣給李諸,讓他在祭祖日穿上。且交待家裏的人,除了燒豬,祭祖的事物不能比去年少。要殺了雞、兔,買了兩斤豬肉,還有官碟。
李諸傷了在家養病,木師傅在這借住,李老爺子隻得厚著臉皮托木師傅做官碟。
木師傅笑著應下了。木師傅本是一手腳麻利,又是做慣木活的,四天就弄好了李家全家人的官碟。濱濱看木師傅手腳麻利,便笑著讓木師傅做多些,運到鎮上賣,木師傅笑道:“往年這時候,我們確實是賣這個,能賺一些錢。”李諸聽後過意不去,幫著做官碟,讓木師傅一定要上鎮上賣,不管什麽時期,儲銀子總是對的。
木師傅聽後便手腳沒停的忙開了,一做好,就讓餘老頭及張大伯運鎮上。
官碟本是彰顯身份的好東西,連李老爺子這樣的農家人都要燒上,其餘的當官的更不提。餘老頭上鎮上賣了一上午,就接了八十多副這樣的訂單迴來。在李諸的幫忙下,木師傅在清明前,將這些訂單都趕了出來,還另外做多了八十副,因著木師傅以前是買一送一的。
李權、李慕及濱濱聽後都撫額長歎,濱濱道:“師公,官碟人人都能做嗎?”木師傅笑著自豪的道:“什麽人人能做,在鎮上就我獨一份,就你爹爹聰敏,看過一次就會了。木子到現在就隻能幫著削木片,刻這個就是糟蹋的。”
濱濱聽後想,自家爹爹以後隻刻這個也能養活一家人了。濱濱道:“師公,隻有你一人做,為什麽還買一送一?”木師傅聽後,呆了呆,條件反射的道:“以前就這樣賣,都沒變過。”
濱濱道:“師公,這次不是你賣,餘伯伯沒與人說買一送一,咱們就不送了。”
木師傅看著多出來的官碟道:“這多出來的,可怎麽處理?”李權及李慕聽後,爭著幫忙到鎮上賣,都說這是自家強項,肯定能賣個大價錢迴來。木師傅聽後笑道:“行,你們怎麽折騰就由你們,賣了就都歸你們了。”
李權及李慕一邊說不敢當,一邊計劃明日怎麽賣官碟。
濱濱聽後笑道:“師公,不需要獎權伯及慕伯的,就價高著得,哪裏難賣了。”李權及李慕聽後眼前一亮,笑道:“對,就價高者得,這可以今年咱們鎮最後的八十副。”李洪深聽了濱濱的隻言片語,笑道:“這孩子以後就是一弄錢的。”
濱濱笑著應道:“我以後要賺大錢養家的。”眾人聽後都笑了起來。
第二日,李權及李慕借了李諸的牛車就往鎮裏趕。
下午就迴來了,李權及李慕一副得意的嘴臉,笑得嘴巴都快咧到後腦了。
 
;李諸笑著問道:“權哥、慕哥,你們倆拾銀子了。”李慕笑著應道:“可不是拾了銀子。你猜猜,咱們賣了多少銀子?”李諸聽後,小心的問道:“十兩銀子。”李權笑著搖頭道:“不是。”李漁聽後,在旁邊搭句道:“十兩是多了,是不,五兩。”李慕笑道:“十兩是少了,少了十倍。”眾人一聽,一百兩。木師傅在旁邊聽了,誇張的張大了嘴巴,木師娘緊張的道:“權、慕,我們知道你們是為咱們家好,可咱們不能做對不住良心的事。”
李權笑道:“師娘,咱們做的事可是對得住天地良心的。”李慕將賣官碟的事向大家說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