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諸一家聽後極為驚訝。李諸驚訝的問道:“呀,二姐有了,這是個好消息。是什麽時候來通知的,咱要隨禮嗎?”李漁聽後道:“我托送信的人拿了一籃子的雞蛋迴去。”李諸聽後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麽。
一夜無話,正如李諸所說,秀才身份不會給家裏帶來變化。一家人日子是怎麽過的,還是怎樣過。
李漁家收割地裏的糧食時,李諸也下地幫忙,鄧氏則幫忙做飯。整個家的人都一條心,忙得腳不沾地。
農忙時期,大家在飯食上都不再節省,李諸家的蛋都有點供不應求。
今年由於下雪,略微豐收。李漁的地記在李諸的名下,不需要上交糧稅,省下不少糧食。賣了個好價錢。過了農忙,李田及李薯都上學了。
迴來倆兄弟都爭著做弟弟的先生,但都被李海的張口一本《三字經》嚇著了。
李諸是知道當年李思彬的情況的,忙與大哥李漁說。李漁笑道:“咱們孩子不會那樣的。”確實,李田及李薯看著自家比自己小的兄弟都比自己厲害,更下力氣讀書,這讓家裏的人都甚為欣慰。
李權給李諸家抱了頭豬迴來,養在李老爺子的豬圈裏。李老爺子的豬圈沒有養豬,空著也是空著,李諸家每年給三捆柴的借用。李老爺子笑著同意了。
李漁不隻拿來了之前與李諸商量定的精米,還另加了兩擔子米,李諸說什麽也不要,李漁放在李諸家門前就走,李諸無奈,將這兩擔子米都拿了去大伯處。大伯也不客氣,都笑著收下了。
可以進行第二次種糧了。李諸家便收迴自家的地來種。在牛的幫忙下,李諸三天就將自家的地翻好了。大哥家沒了李田及李薯這兩個半大小子幫忙,家裏人手也不夠,李諸便請人,幫忙種田。
李老爺子本來不同意,李諸給李老爺子說了自家及大哥的困難,也說了原因,李老爺子就沒再出聲了。李諸的原話是,現在家裏有點富餘,不需要將自己做得蛻層皮。
春去秋來。家裏迎來了濱濱一歲的生日,濱濱現在可以自行走路及說些簡單的字了,濱濱看著那麽多可以賺錢的事又不能大展拳腳。現在可以自由行動了,終於開始自己的小動作了。這個認知,讓濱濱樂嗬了一天。
濱濱生日那日,便掏出之前的水仙花球坯,用個木碗盛著種了下去。濱濱剝去鱗莖球外層幹枯的褐色鱗片葉。去掉護根泥和基部的褐色朽根,洗淨表麵,直立於木碗中,四周用小石子固定,使其不傾倒。加清水到鱗莖球的三分之二處。李海看濱濱小小個,辛苦換水。便把這活兒包了。
濱濱將花圃裏的花的養植都包了,令濱濱欣喜的是,花圃裏還有蝴蝶蘭。想來家裏人是看著好看移過來的。
濱濱本來想將養鳥的工作都包下的,但想到自己年紀還小,如果做出太出格的舉動,就怕被人當妖怪。
不過濱濱略提了小雞老了,李諸及李洪深才突然想到這點。而這時鄧氏已選了一批種蛋出來。給雞孵。
李諸與李洪深商量了一下,在蛋孵出來後。賣一半的雞。“喜迎來”收到消息,立即將雞都包了下來,李諸二話不說就應承了,雖然這省了李諸家一大功夫,但是賺的就少。
李諸家的雞都是在山地放養,肉質鮮美,有嚼頭,頗為之受歡迎。濱濱想提醒自家爹娘抬高價賣,但想到自己人小言微,隻好作罷。
濱濱生日,鄧氏如李海哥仨生日一樣,煮了兩個紅雞蛋。李海則將寶貝硯台送給濱濱。濱濱喜滋滋的收下,但仍是給自家大哥用。
現在,李諸家需要下田種地,起早貪黑的累,鄧氏也是一樣起早貪黑,需忙家裏的事及忙著種菜、喂豬、喂雞、喂鳥,李海四兄妹,都是一起玩。濱濱除了玩花圃裏的花,拚命想有什麽方法可以令家裏日子好起來。
濱濱突然想到養蝴蝶,自家有蝴蝶,可以幫著花授粉。而且,閑著也是閑著。濱濱說幹就幹,開始吵著鬧著要蝴蝶。
家裏人寶貝濱濱,見不得濱濱哭,李諸決定閑一點時,一家去村後捉蝴蝶。濱濱當然是樂得直拍手笑。李諸一家決定第二日一早收拾東西出去,剛好借此休息一天。
一早,傳來一陣急促的拍門聲音。
李田、李薯因剛好要出門上學,去開門。隻見一個官府的衙役立在門外,倆兄弟什麽時候見過這樣的官兵,都傻站在門口,這官兵顯然見過太多這樣的兩孩子,二話不說,撥開倆孩子,便入內,吼道:“這家的大人呢?官府征勞役。”李諸在院內聽後,氣定神閑的入房內拿秀才的紅文。
李氏拿著碗粥,一邊遞給官爺一邊道:“官爺,一早到這來征勞役,沒吃早飯吧,試試自家做的稀粥。”這衙役也不客氣,接過就吃,一邊吃一邊問道:“我看你們家生活還過得去,你們家是打算買,還是去?”李氏一聽,驚訝的問道:“這,可以不去?”衙役道:“一人不去交三十兩銀子,兩人不去就五十兩銀子。隻能一家一家的交,不能幾人一起。大嬸子,我是看你好心才跟你說,今年到鄰鎮築水堤,那就不是人活。”李氏一聽,臉立即白了,築水堤,這裏的人都是知道的,一個不好,遇著發大水時,是死過人的。李氏道:“官爺,你慢慢吃,我與家裏的商量商量。”衙役也不客氣,看見桌上還有幾碟送粥菜,揮了揮筷子,徑自在桌邊坐下就吃起來。
李氏入屋,見李漁已經收拾了個包裹,打算隨征。李氏看著李漁,淚水突然就流了下來,道:“孩子他爸,今年,是去築水堤。”李漁一聽,臉白如雪,皺眉問道:“說沒說不去怎麽樣?”李氏擦了擦眼淚,道:“我問了,出三十兩就不用去了。”李漁額頭攏起個小丘,歎口氣道:“咱們家,哪裏拿得出這個數。”李氏想想道:“要不,咱們向大伯家借點,等咱們年底賣了豬、糧再還。明年他們倆兄弟就不去讀書了。”李漁想了想,點點頭道:“隻能這樣了。”李漁想了想,笑起來道:“諸的想法就是好的,他那個秀才紅文這一下,就值三十兩銀子。”李氏聽後,也破泣為笑道:“可不是。這衙役可能怎麽也想不到一個種地的有秀才紅文。”李漁想到高興處笑著點了點頭,道:“走,出去看看。”
院子外,李諸正拿出紅文給這衙役過目,李海四兄妹跟著李諸身後,李海哥仨是好奇,濱濱是想以後肯定要與這些官兵打交道,這會兒看看是什麽樣的人也好。
衙役隻掃了李諸的紅文一眼,笑道:“李家有兩位秀才的事,我們那有備案的,行了,你們家不需要去的。”這時,李漁剛好走出來。衙役問道:“你們家商量得怎麽樣了?是去是不去?”李漁小心的問道:“如果不去,錢在哪交?”衙役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道:“交到鎮上衙門裏,有人專門登記的。隻有兩天的時間,記得了。”說完,衙役一口喝下粥,然後大搖大擺的離開。
李諸問道:“哥,你家打算交錢不去?”李漁道:“官爺說了,這次去築水堤。”李諸一聽,臉色一變,唿出一口氣,笑道:“幸好你已經決定不去了。下次還有這樣征勞役的事,我要問問去哪的。”李漁看看李氏道:“幸好你嫂子心細,問了。”李諸點點頭,問道:“大哥,怎麽樣才可以不去?剛剛那衙役說什麽交錢不交錢的?”
李漁應道:“官爺說了,不去都交三十兩銀子。”李諸一聽,吸一口氣,又鬆一口氣問道:“幾個月前我家賣雞,得了十五兩銀子,都拿給你吧。反正我家現在用不上。”
李海四兄妹聽後心裏都歎了口氣,這些銀子本來家裏是計劃蓋個小房子,一家搬出去,怎麽也寬敞些的。李漁聽後笑道:“我是打算與你及大伯家借些的。過年,賣了豬及糧再還你,明年不讓李田倆兄弟去上學了。”
李諸一聽不同意的道:“大哥,孩子的書還是要讀的。過年時,你將大伯的錢還上,我的明年還也是一樣的。”李漁聽後點點頭,笑道:“行,大哥也不與你客氣,都聽你的。”
李諸見大哥不犯糊塗,入屋與鄧氏說了這事,拿了銀子給李漁。李漁謝過,接過銀子後,便去大伯家借銀兩。李諸問李漁,是否需要他一起去。李漁立即說不需要。李諸摸摸鼻子,隻得作罷。
鄧氏收拾了拿著個小鍋,裝著些饅頭及雞蛋,乘了一壺子羊奶,一家人才歡喜的出門。出門,看見大伯娘正匆匆跑過來,李諸笑著招唿道:“大伯娘。”
大伯娘見著李諸一家一副要出門的樣子,快嘴的道:“諸,你們這兩天幫著看看家門,我與你大伯上鎮上一趟。”
ps:
親,孩子長大了,故事越來越精彩,造成別錯過了!\(\)
一夜無話,正如李諸所說,秀才身份不會給家裏帶來變化。一家人日子是怎麽過的,還是怎樣過。
李漁家收割地裏的糧食時,李諸也下地幫忙,鄧氏則幫忙做飯。整個家的人都一條心,忙得腳不沾地。
農忙時期,大家在飯食上都不再節省,李諸家的蛋都有點供不應求。
今年由於下雪,略微豐收。李漁的地記在李諸的名下,不需要上交糧稅,省下不少糧食。賣了個好價錢。過了農忙,李田及李薯都上學了。
迴來倆兄弟都爭著做弟弟的先生,但都被李海的張口一本《三字經》嚇著了。
李諸是知道當年李思彬的情況的,忙與大哥李漁說。李漁笑道:“咱們孩子不會那樣的。”確實,李田及李薯看著自家比自己小的兄弟都比自己厲害,更下力氣讀書,這讓家裏的人都甚為欣慰。
李權給李諸家抱了頭豬迴來,養在李老爺子的豬圈裏。李老爺子的豬圈沒有養豬,空著也是空著,李諸家每年給三捆柴的借用。李老爺子笑著同意了。
李漁不隻拿來了之前與李諸商量定的精米,還另加了兩擔子米,李諸說什麽也不要,李漁放在李諸家門前就走,李諸無奈,將這兩擔子米都拿了去大伯處。大伯也不客氣,都笑著收下了。
可以進行第二次種糧了。李諸家便收迴自家的地來種。在牛的幫忙下,李諸三天就將自家的地翻好了。大哥家沒了李田及李薯這兩個半大小子幫忙,家裏人手也不夠,李諸便請人,幫忙種田。
李老爺子本來不同意,李諸給李老爺子說了自家及大哥的困難,也說了原因,李老爺子就沒再出聲了。李諸的原話是,現在家裏有點富餘,不需要將自己做得蛻層皮。
春去秋來。家裏迎來了濱濱一歲的生日,濱濱現在可以自行走路及說些簡單的字了,濱濱看著那麽多可以賺錢的事又不能大展拳腳。現在可以自由行動了,終於開始自己的小動作了。這個認知,讓濱濱樂嗬了一天。
濱濱生日那日,便掏出之前的水仙花球坯,用個木碗盛著種了下去。濱濱剝去鱗莖球外層幹枯的褐色鱗片葉。去掉護根泥和基部的褐色朽根,洗淨表麵,直立於木碗中,四周用小石子固定,使其不傾倒。加清水到鱗莖球的三分之二處。李海看濱濱小小個,辛苦換水。便把這活兒包了。
濱濱將花圃裏的花的養植都包了,令濱濱欣喜的是,花圃裏還有蝴蝶蘭。想來家裏人是看著好看移過來的。
濱濱本來想將養鳥的工作都包下的,但想到自己年紀還小,如果做出太出格的舉動,就怕被人當妖怪。
不過濱濱略提了小雞老了,李諸及李洪深才突然想到這點。而這時鄧氏已選了一批種蛋出來。給雞孵。
李諸與李洪深商量了一下,在蛋孵出來後。賣一半的雞。“喜迎來”收到消息,立即將雞都包了下來,李諸二話不說就應承了,雖然這省了李諸家一大功夫,但是賺的就少。
李諸家的雞都是在山地放養,肉質鮮美,有嚼頭,頗為之受歡迎。濱濱想提醒自家爹娘抬高價賣,但想到自己人小言微,隻好作罷。
濱濱生日,鄧氏如李海哥仨生日一樣,煮了兩個紅雞蛋。李海則將寶貝硯台送給濱濱。濱濱喜滋滋的收下,但仍是給自家大哥用。
現在,李諸家需要下田種地,起早貪黑的累,鄧氏也是一樣起早貪黑,需忙家裏的事及忙著種菜、喂豬、喂雞、喂鳥,李海四兄妹,都是一起玩。濱濱除了玩花圃裏的花,拚命想有什麽方法可以令家裏日子好起來。
濱濱突然想到養蝴蝶,自家有蝴蝶,可以幫著花授粉。而且,閑著也是閑著。濱濱說幹就幹,開始吵著鬧著要蝴蝶。
家裏人寶貝濱濱,見不得濱濱哭,李諸決定閑一點時,一家去村後捉蝴蝶。濱濱當然是樂得直拍手笑。李諸一家決定第二日一早收拾東西出去,剛好借此休息一天。
一早,傳來一陣急促的拍門聲音。
李田、李薯因剛好要出門上學,去開門。隻見一個官府的衙役立在門外,倆兄弟什麽時候見過這樣的官兵,都傻站在門口,這官兵顯然見過太多這樣的兩孩子,二話不說,撥開倆孩子,便入內,吼道:“這家的大人呢?官府征勞役。”李諸在院內聽後,氣定神閑的入房內拿秀才的紅文。
李氏拿著碗粥,一邊遞給官爺一邊道:“官爺,一早到這來征勞役,沒吃早飯吧,試試自家做的稀粥。”這衙役也不客氣,接過就吃,一邊吃一邊問道:“我看你們家生活還過得去,你們家是打算買,還是去?”李氏一聽,驚訝的問道:“這,可以不去?”衙役道:“一人不去交三十兩銀子,兩人不去就五十兩銀子。隻能一家一家的交,不能幾人一起。大嬸子,我是看你好心才跟你說,今年到鄰鎮築水堤,那就不是人活。”李氏一聽,臉立即白了,築水堤,這裏的人都是知道的,一個不好,遇著發大水時,是死過人的。李氏道:“官爺,你慢慢吃,我與家裏的商量商量。”衙役也不客氣,看見桌上還有幾碟送粥菜,揮了揮筷子,徑自在桌邊坐下就吃起來。
李氏入屋,見李漁已經收拾了個包裹,打算隨征。李氏看著李漁,淚水突然就流了下來,道:“孩子他爸,今年,是去築水堤。”李漁一聽,臉白如雪,皺眉問道:“說沒說不去怎麽樣?”李氏擦了擦眼淚,道:“我問了,出三十兩就不用去了。”李漁額頭攏起個小丘,歎口氣道:“咱們家,哪裏拿得出這個數。”李氏想想道:“要不,咱們向大伯家借點,等咱們年底賣了豬、糧再還。明年他們倆兄弟就不去讀書了。”李漁想了想,點點頭道:“隻能這樣了。”李漁想了想,笑起來道:“諸的想法就是好的,他那個秀才紅文這一下,就值三十兩銀子。”李氏聽後,也破泣為笑道:“可不是。這衙役可能怎麽也想不到一個種地的有秀才紅文。”李漁想到高興處笑著點了點頭,道:“走,出去看看。”
院子外,李諸正拿出紅文給這衙役過目,李海四兄妹跟著李諸身後,李海哥仨是好奇,濱濱是想以後肯定要與這些官兵打交道,這會兒看看是什麽樣的人也好。
衙役隻掃了李諸的紅文一眼,笑道:“李家有兩位秀才的事,我們那有備案的,行了,你們家不需要去的。”這時,李漁剛好走出來。衙役問道:“你們家商量得怎麽樣了?是去是不去?”李漁小心的問道:“如果不去,錢在哪交?”衙役一臉果然如此的表情,道:“交到鎮上衙門裏,有人專門登記的。隻有兩天的時間,記得了。”說完,衙役一口喝下粥,然後大搖大擺的離開。
李諸問道:“哥,你家打算交錢不去?”李漁道:“官爺說了,這次去築水堤。”李諸一聽,臉色一變,唿出一口氣,笑道:“幸好你已經決定不去了。下次還有這樣征勞役的事,我要問問去哪的。”李漁看看李氏道:“幸好你嫂子心細,問了。”李諸點點頭,問道:“大哥,怎麽樣才可以不去?剛剛那衙役說什麽交錢不交錢的?”
李漁應道:“官爺說了,不去都交三十兩銀子。”李諸一聽,吸一口氣,又鬆一口氣問道:“幾個月前我家賣雞,得了十五兩銀子,都拿給你吧。反正我家現在用不上。”
李海四兄妹聽後心裏都歎了口氣,這些銀子本來家裏是計劃蓋個小房子,一家搬出去,怎麽也寬敞些的。李漁聽後笑道:“我是打算與你及大伯家借些的。過年,賣了豬及糧再還你,明年不讓李田倆兄弟去上學了。”
李諸一聽不同意的道:“大哥,孩子的書還是要讀的。過年時,你將大伯的錢還上,我的明年還也是一樣的。”李漁聽後點點頭,笑道:“行,大哥也不與你客氣,都聽你的。”
李諸見大哥不犯糊塗,入屋與鄧氏說了這事,拿了銀子給李漁。李漁謝過,接過銀子後,便去大伯家借銀兩。李諸問李漁,是否需要他一起去。李漁立即說不需要。李諸摸摸鼻子,隻得作罷。
鄧氏收拾了拿著個小鍋,裝著些饅頭及雞蛋,乘了一壺子羊奶,一家人才歡喜的出門。出門,看見大伯娘正匆匆跑過來,李諸笑著招唿道:“大伯娘。”
大伯娘見著李諸一家一副要出門的樣子,快嘴的道:“諸,你們這兩天幫著看看家門,我與你大伯上鎮上一趟。”
ps:
親,孩子長大了,故事越來越精彩,造成別錯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