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滿處聽聲
袁遠肖按下腳步,喟然憂思,因為從廡廊那邊傳來一陣較為很空泛的繁鬧,他不由得感覺到一絲不妙,難不成還會有人前來攔阻,因為那些原本隸屬於守衛這座地位超然的府邸的人輪番接踵而來,甚至悍不畏死的拖延著他們的腳步,所以心中不禁誕生起心魔來。
“這些人究竟不是血肉做的麽!”此時的這位“落庭”的先驅長老感觸頗深,他也酷手重挫外室一係的人,隻是不知此刻該又出來阻攔他的人又為誰?這區區幾裏之路,為何走的如此艱辛困苦,頓時揚起頭來,看著巍巍鬥拱的深闕之上,他還是那個身染俗塵漫步於淮上的蹣跚之人。然而這幾年他又在幹些什麽,內心執著的背後,偏頗一脈,致使他修為停滯,已經是落後於很多,雖然實力還在,卻也蹉跎了心性。
一個北城王明寂的傳人,就將他比擬了下去,此子如果不死,將來定然名揚天下,傳承北城的使命與衣缽,但他的“落庭”福祉又將依托他人?這也是他的煩惱,也是落庭之主一代宗師公運予的煩惱,畢竟他的落庭關係到江淮一帶的民生。何況本為漢室正統的南陳卻拋棄了他們,讓他們成為南北戰事的膠著前沿及軍事爭奪區,如果不是前些時候北方經曆改朝換代,他們根本就無暇兼顧江南,何至於此來到這充滿著陰詭與驚怖的京都建康城,這種風聲鶴唳的危險,時時山雨欲來,成為真空地帶的淮陰地區都是時刻飽受災難的前沿,本來依附據傳府也是迫不得已,但偏偏此時他們也淪為他人借來之刀,成為除去前麵絆腳石的砝碼,一時三刻脫身不得。
微風拂來,嗅著一絲古意,他也年近知命之齡,已經是無法在與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一較之長短,唯有憑立在簷下,感受風和日麗吹來的舒逸,不禁迴想當初一起創立民團組織社時的意氣風發,那時豈能是像現在這樣,頹靡而猶豫,悵然即若失,他的一雙曾經扶攬盛舉的手,既使捧起了江淮的格局,卻又因險峻的形勢而鬆垮,但也隻有這樣,拚著一死也要維護這種授來鐵肩一擔的使命,無怨也無悔。
重樓高簷,壓來一片凝重,就在這時,空氣中又傳來一陣龍吟鳴嘯,長長久遠,不但剛猛至極,而且也臻入大家之境,頓時察覺那是一道箭矢破空來的殺伐之氣,當今天下誰能有此實力,心中感慨而道:“箭中天驕,不知你這位號稱百步穿楊堪稱舉世無雙的箭術高手,又將矛頭指向誰?”這位原本出至江淮軍體係又歸附據傳府的人,自己是見過他那支舉世無雙來的一箭,險厲而樸實尖銳而鋒芒畢露,必定有所折翼,但這道關隘該折向那裏,“嗬嗬”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竟然開始不經意的笑了。
難料據傳府又遭到劇力反抗,這究竟是福又是禍。
既使是像魏晉風度那樣放達不羈敞露心跡又坦然自若的向合也流於文人雅士的瀟灑,但他的興致卻剛剛被挑起,鬱子伯為誰,江左名士之風最後留存下來的一點慰籍,所以本想好好的討教一番,難料卻是這樣來的一種形勢。
他們之間橫亙著一道忝為刀兵血腥之味的鴻溝,那就是信仰之爭,兩者信奉的理念不同,注定為對立之敵,出身簪纓世家的向合門第高貴,自然是當世翹楚,而鬱子伯寒門及第,依然很窮酸,如果不是自憑才學,響譽秦淮長幹,但也僅僅局限於墨客風騷,無法一躍登臨累遷的高門把持,那份醃臢與晦暗,已經讓他對仕途及這座朝堂失望透頂,所以有感悟於寒士子弟的無出頭之日,這才選擇拋卻浮世鉛華,投筆從戎,熟料政治的格局讓他又抬升一個高度,越來越覺得那怕是像括易一室那樣秉承風骨,也難免違心作派且倒行逆施的排除異己,這才招致政敵圍攻,無數依附於這些政治勢力的江湖人士,群起而攻之。
向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教派乃是當初祆教一脈的分支大光明教,宣帝中興時期祆教獨大,何等的風光無限,卻終究還是抵不過盛極則衰,剛必易折的道理,這並於他們括易一室一樣,隻不過這次也該輪到他們了。
邊陲如塞上般凝紫成凍霜厲寒刀,鬱子伯頓時想起初到北境的那段日子,那時北旅未成建製,還是一支跟隨長江沿線駐軍抵禦北方肆掠的雜亂軍,自己手無縛雞之力,還是將軍旅想的太過簡單了,在經曆無數摸爬滾打及幾場血腥殺戮戰局後,他苦不堪言,明白士子從軍也是一種錯誤,難料他卻異常堅強靠著一股不屈不饒的毅力堅持了下來,直到他將文人詞賦都編排融入軍中,日日營轅高漲,擊箸而歌,才發覺將這份豪邁隨著融入帳內的同袍骨血裏,變得很是與眾不同,這才是他的追求,不似秦淮河畔的孤燈槳影,夜夜笙歌,擅來嬌媚,原來軍中的生活才是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文人執刀兵,意味著什麽。
鬱子伯此時在感歎著這樣一件事情,所以攔住向合去路的他,煩憂了起來,憑著一身文武兼修的努力,與個人提升,他因此進入軍中的核心縱橫一係,這支勁旅在北旅組建時,屢立奇功,但因為內外兩室的爭奪不休,又劃歸北靜荒厄的外室獨掌,他身上有南人文風的灑脫,又有北方粗礦的豪邁,一時養成尊敬強者之路的道理。
外室之主北靜荒厄他是佩服的,當年京畿混亂,他所轄製的勢力幾乎損耗殆盡,但這位北靜府的嫡長子卻異常冷靜,堅毅果決的在這攪動京都風雲的泥淖裏硬是蹚出一條血路來,至此重新開始翻洗建康城的政敵格局,如今該他們蹚上一蹚了,那怕蹚出一個玉石俱焚來,他的身骨還是依舊很硬朗。
疏和的風柔柔的拂來,這位耽枕於秦淮河畔的文人士子挽一挽衣袖,也那麽的透著一股強悍之風,他見過血腥,享過殺戮的雅意,但都比不過此時向合手裏的一紙折扇的放達,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獨執緊握。
兩人既是文人,又是引領這風騷的宗匠,如是渾身染上一絲傲立如寒梅來的淩厲,鮮紅的比染血的牡丹更為豔煞,這就是詩,來至江湖文人之手的意境,所以向合的出手,就是一次仿佛文人詩會的比擬,但這場比擬也注定你死我活。
袁遠肖按下腳步,喟然憂思,因為從廡廊那邊傳來一陣較為很空泛的繁鬧,他不由得感覺到一絲不妙,難不成還會有人前來攔阻,因為那些原本隸屬於守衛這座地位超然的府邸的人輪番接踵而來,甚至悍不畏死的拖延著他們的腳步,所以心中不禁誕生起心魔來。
“這些人究竟不是血肉做的麽!”此時的這位“落庭”的先驅長老感觸頗深,他也酷手重挫外室一係的人,隻是不知此刻該又出來阻攔他的人又為誰?這區區幾裏之路,為何走的如此艱辛困苦,頓時揚起頭來,看著巍巍鬥拱的深闕之上,他還是那個身染俗塵漫步於淮上的蹣跚之人。然而這幾年他又在幹些什麽,內心執著的背後,偏頗一脈,致使他修為停滯,已經是落後於很多,雖然實力還在,卻也蹉跎了心性。
一個北城王明寂的傳人,就將他比擬了下去,此子如果不死,將來定然名揚天下,傳承北城的使命與衣缽,但他的“落庭”福祉又將依托他人?這也是他的煩惱,也是落庭之主一代宗師公運予的煩惱,畢竟他的落庭關係到江淮一帶的民生。何況本為漢室正統的南陳卻拋棄了他們,讓他們成為南北戰事的膠著前沿及軍事爭奪區,如果不是前些時候北方經曆改朝換代,他們根本就無暇兼顧江南,何至於此來到這充滿著陰詭與驚怖的京都建康城,這種風聲鶴唳的危險,時時山雨欲來,成為真空地帶的淮陰地區都是時刻飽受災難的前沿,本來依附據傳府也是迫不得已,但偏偏此時他們也淪為他人借來之刀,成為除去前麵絆腳石的砝碼,一時三刻脫身不得。
微風拂來,嗅著一絲古意,他也年近知命之齡,已經是無法在與那些精力充沛的年輕人一較之長短,唯有憑立在簷下,感受風和日麗吹來的舒逸,不禁迴想當初一起創立民團組織社時的意氣風發,那時豈能是像現在這樣,頹靡而猶豫,悵然即若失,他的一雙曾經扶攬盛舉的手,既使捧起了江淮的格局,卻又因險峻的形勢而鬆垮,但也隻有這樣,拚著一死也要維護這種授來鐵肩一擔的使命,無怨也無悔。
重樓高簷,壓來一片凝重,就在這時,空氣中又傳來一陣龍吟鳴嘯,長長久遠,不但剛猛至極,而且也臻入大家之境,頓時察覺那是一道箭矢破空來的殺伐之氣,當今天下誰能有此實力,心中感慨而道:“箭中天驕,不知你這位號稱百步穿楊堪稱舉世無雙的箭術高手,又將矛頭指向誰?”這位原本出至江淮軍體係又歸附據傳府的人,自己是見過他那支舉世無雙來的一箭,險厲而樸實尖銳而鋒芒畢露,必定有所折翼,但這道關隘該折向那裏,“嗬嗬”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揚,竟然開始不經意的笑了。
難料據傳府又遭到劇力反抗,這究竟是福又是禍。
既使是像魏晉風度那樣放達不羈敞露心跡又坦然自若的向合也流於文人雅士的瀟灑,但他的興致卻剛剛被挑起,鬱子伯為誰,江左名士之風最後留存下來的一點慰籍,所以本想好好的討教一番,難料卻是這樣來的一種形勢。
他們之間橫亙著一道忝為刀兵血腥之味的鴻溝,那就是信仰之爭,兩者信奉的理念不同,注定為對立之敵,出身簪纓世家的向合門第高貴,自然是當世翹楚,而鬱子伯寒門及第,依然很窮酸,如果不是自憑才學,響譽秦淮長幹,但也僅僅局限於墨客風騷,無法一躍登臨累遷的高門把持,那份醃臢與晦暗,已經讓他對仕途及這座朝堂失望透頂,所以有感悟於寒士子弟的無出頭之日,這才選擇拋卻浮世鉛華,投筆從戎,熟料政治的格局讓他又抬升一個高度,越來越覺得那怕是像括易一室那樣秉承風骨,也難免違心作派且倒行逆施的排除異己,這才招致政敵圍攻,無數依附於這些政治勢力的江湖人士,群起而攻之。
向合就是其中之一,他的教派乃是當初祆教一脈的分支大光明教,宣帝中興時期祆教獨大,何等的風光無限,卻終究還是抵不過盛極則衰,剛必易折的道理,這並於他們括易一室一樣,隻不過這次也該輪到他們了。
邊陲如塞上般凝紫成凍霜厲寒刀,鬱子伯頓時想起初到北境的那段日子,那時北旅未成建製,還是一支跟隨長江沿線駐軍抵禦北方肆掠的雜亂軍,自己手無縛雞之力,還是將軍旅想的太過簡單了,在經曆無數摸爬滾打及幾場血腥殺戮戰局後,他苦不堪言,明白士子從軍也是一種錯誤,難料他卻異常堅強靠著一股不屈不饒的毅力堅持了下來,直到他將文人詞賦都編排融入軍中,日日營轅高漲,擊箸而歌,才發覺將這份豪邁隨著融入帳內的同袍骨血裏,變得很是與眾不同,這才是他的追求,不似秦淮河畔的孤燈槳影,夜夜笙歌,擅來嬌媚,原來軍中的生活才是有血有肉,有滋有味。
文人執刀兵,意味著什麽。
鬱子伯此時在感歎著這樣一件事情,所以攔住向合去路的他,煩憂了起來,憑著一身文武兼修的努力,與個人提升,他因此進入軍中的核心縱橫一係,這支勁旅在北旅組建時,屢立奇功,但因為內外兩室的爭奪不休,又劃歸北靜荒厄的外室獨掌,他身上有南人文風的灑脫,又有北方粗礦的豪邁,一時養成尊敬強者之路的道理。
外室之主北靜荒厄他是佩服的,當年京畿混亂,他所轄製的勢力幾乎損耗殆盡,但這位北靜府的嫡長子卻異常冷靜,堅毅果決的在這攪動京都風雲的泥淖裏硬是蹚出一條血路來,至此重新開始翻洗建康城的政敵格局,如今該他們蹚上一蹚了,那怕蹚出一個玉石俱焚來,他的身骨還是依舊很硬朗。
疏和的風柔柔的拂來,這位耽枕於秦淮河畔的文人士子挽一挽衣袖,也那麽的透著一股強悍之風,他見過血腥,享過殺戮的雅意,但都比不過此時向合手裏的一紙折扇的放達,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獨執緊握。
兩人既是文人,又是引領這風騷的宗匠,如是渾身染上一絲傲立如寒梅來的淩厲,鮮紅的比染血的牡丹更為豔煞,這就是詩,來至江湖文人之手的意境,所以向合的出手,就是一次仿佛文人詩會的比擬,但這場比擬也注定你死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