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覺得自己運氣算是不錯,正想著去鎮上看看,立馬就有人遞了枕頭。坐在半舊不新的馬車上,裹著襖子,心裏竟然還有些小小的雀躍。


    馮家這馬車相當簡陋,拉車的是一匹大青騾,依稀能看出年輕的時候大約也是很漂亮的,四肢健壯,毛色光滑,隻是這年紀就實在不敢恭維了。竹枝覺得如果換算成人類的年紀,估計跟馮老大不相上下了。馬車也沒有車廂,大約是平時用來運送貨物的,就幾塊木板拚成的罷了,連個欄杆之類的都沒有。


    馮槐坐在前頭,老道地拿著一支鞭子,偶爾輕輕抽打一下騾子,迴頭望望竹枝,馮老大舍不得坐車,跟在旁邊兒走著,塌肩垂頭,模樣倒跟馮大綱有幾分相似。


    沿著村邊的小河就是一條土路,出了村口不過一兩裏地,便上了官路。雖然也是土路,但是明顯比村裏的更寬些,兩旁種著高大的樹木,挑著擔子,背著貨物的人也逐漸多了起來,大家的目的地都一樣。


    沿河往前,很快便到了鎮口。天色已經亮了,官路上豎著一座簡單的石質牌坊,並不高,上頭端端正正三個大字“青河鎮”。這麽說來,這條河大約就叫青河吧?竹枝心裏想著,看著馬車進了鎮子,穿過大街進了巷子,停在一個宅院後頭。馮老大從懷裏摸出鑰匙上前開鎖,馮槐跳下了馬車,估摸著是到了,也趕緊下了車。


    這是馮家磨坊的後院,院子不大,看得出來有些這磨坊的規模也不是太大。院中空地不大,角落裏有一口水井,靠著牆搭著矮矮的棚子,旁邊都是房舍,西麵的房子並沒有門,裏頭放著大小不等的幾幅石磨。


    馮槐把車拉進門卸了,將騾子牽進棚裏又倒了點水給騾子,迴頭對站在院子裏頭東張西望的竹枝道:“大嫂,咱去幫爹把店開了再看吧!”


    竹枝敏銳地感覺到他語氣中的不屑和鄙視,不明白這孩子對自己的排斥情緒從何而來,隻是微微點頭,跟在了他的後頭。馮槐一邊走一邊有些得意地說:“大嫂是第一次上咱店裏來,後頭院裏是磨房和牲口棚,中間的廂房我平時住著,以前忙的時候大哥也偶爾住在這裏,前頭才是鋪子。”


    這房子並不是很大,隨著他的腳步,竹枝飛快地抬頭打量了一下,不過是前後兩進的一個小院子,大約前頭用來開店,後頭就是工坊和住人的地方。雖說這些古建築看起來跟景點似的,可是發黑的牆壁,牆角的青苔和屋簷下的水窩都透出一股子暮氣,不曉得這小家夥有什麽好得瑟的。她也沒說什麽,低頭一笑罷了。


    前頭的房子臨街,馮老大已經開了大門,將幌子掛了出去。轉身見馮槐和竹枝進來,便叫馮槐打掃一下,又對竹枝說:“進了臘月生意忙些,人也多,你跟著槐兒照看一下,買賣自有我們,你就……”他頓住想了想,指了指櫃台上的抹布道:“幫著打掃打掃。”說完又指了指外頭補充道:“過會兒生意不忙了,你隻管去見見你姑姑就是。”


    本來竹枝一直俯首帖耳地聽他說話,尋思著自己該做些什麽,陡然聽見提起“姑姑”二字,嚇了一跳。她又不是本尊,別說什麽不認識什麽姑姑,就是門都不曉得往哪裏開,有個什麽好看的?趕緊恭敬地迴答道:“多謝您了,我還是先做事吧。”


    說罷也不看馮老大,轉身在櫃台上拿了抹布就往後院去了。


    馮老大微笑著點了點頭,這孩子還是挺勤快的嘛,若是換了王氏,隻怕第一件事情就是去親戚家串門,然後變要花去大半天不會轉來做事了。不曉得老婆子哪裏瞧她不順眼了,唉,不就是沒嫁妝麽?


    他眼神有些複雜地抬頭往李記雜貨鋪的方向瞧了眼,遠遠看見一個穿著青布襖兒的婦人正在門前灑掃。自從羅氏赤身進了馮家的門,這些日子生意又忙活,他也好久沒跟李家人說過話了。今日帶了羅氏往鎮上來,少不得還是要過去打個招唿才是。


    竹枝則在後院看著水井幹瞪眼。


    說是水井,不過是地上一個洞罷了,望進去黑黝黝的,隱約可見水麵的反光,也不曉得到底有多深,看著怪滲人的。上頭也沒有井欄,旁邊放著一個係了繩子的木桶,可是如何用這木桶將水打上來?竹枝真是犯了難。她是在農村長大的不假,可她們老家吃水都是河裏挑的,井這玩意兒,真是隻聽說過沒見過。打水還真是個尖端科技了。


    尤其是這口井吧,看著就不由想起那個著名的恐怖片來,竹枝覺得胳膊上的汗毛都起立排隊了,想到還要去前頭打掃衛生,強忍著心裏的恐懼,抓緊了繩子把木桶直接丟了下去。


    第一次提上來,桶底都沒打濕,直到第三次才勉強得了點水,可也不夠洗抹布的。丟到第六次上頭,馮槐找來了,瞧見她笨拙地往下頭扔桶的模樣,不屑道:“咱爹還以為你掉井裏去了……”說著上前從她手裏搶過木桶,丟下去便提了大半桶水上來,往地上一頓,不耐煩地道:“連個水都打不來,難道上河村就沒有井麽?吃水都是張著嘴等天上掉?笨死了!”


    本來對他利落的身手竹枝還有點小小的欽佩之意,可聽了這話,真是恨不能跳進井裏去,居然被一個小屁孩兒給鄙視了,什麽事兒啊!


    馮槐從角落拖了大掃帚出來開始打掃後院,竹枝臉色通紅地洗了抹布往前頭去擦櫃台窗戶什麽的,簡直就是落荒而逃。


    進了前頭店裏,她才長長地吐出一口濁氣,利落地開始擦櫃台,順便打量這鋪子。


    鋪子不大,估摸也就二十多個平方的樣子,中間的門大開著,兩邊的沒有窗戶,隻有半麵牆,靠牆放著長凳,上頭擺著作為樣品的麻布口袋,裏頭盛著各種麵和粉。馮老大正輕輕地解著上頭的麻繩,偶爾伸手抓一撮看看。每個袋子上都插著一個小小的黑漆牌子,竹枝看了下,都是對應的品種,並沒有標示價格。


    別說,品種還挺多的,僅僅苞穀麵,便分了不同的粗細有五種,粗的隻能算是略做碾碎,細的粉末像塵埃一般。此外還有麥粉、糯米粉、米粉、栗子粉什麽的,林林總總擺滿了臨街的牆壁。


    裏頭東牆下設了座椅,西牆則是大的麻布口袋,大約是賣得比較好的麵粉種類,方便隨時取用。不過竹枝比較好奇的是沒有看到稱,那該如何計量?


    外頭天色已經大亮,街上的往來行人也多了起來。竹枝站在門前用撣子清理著兩邊半牆上的灰塵,好奇地打量古代的街市。說實話,有些失望。她對這街市的想象停留在《清明上河圖》的場景描繪中,可是這青河鎮看起來也跟那古畫上的場景差得太遠。往來行人並不多,穿的衣裳多是青、黑二色,幾乎沒有別的顏色。說話聲也是低低的,少有高聲笑鬧的。街上的鋪子都開了門,可也沒有像電視上那樣,小二站在門口高聲吆喝的。一切都顯得很平靜,甚至有些平靜地過了分,雖是早上,卻感覺不到一絲朝氣。


    兩邊的建築都是黑瓦青磚,街上行走的是衣著青黑二色的行人,冬日的太陽冷冰冰的,沒有溫度一樣,這青河鎮的色彩,沉悶得令人不舒服。


    竹枝看了兩眼,便別過頭進了鋪子。


    光是看著這街景,她就有種絕望的感覺。在這樣一個沒有生機的地方,能做什麽賺錢?往往這樣的地方對於不同的東西能接受麽?隻怕很難吧。


    街坊鄰居見馮家磨坊開了門,也紛紛過來跟馮老大打了招唿,不外乎是問迴家過節怎麽樣之類的話。對於突然出現的竹枝,也有人問起。馮老大隻說是大兒媳婦,鄰居們笑著打量了竹枝幾眼,誇讚大綱有福氣,言語間對馮大綱頗為熟稔的樣子。


    竹枝上前低頭團團行了禮,便趕緊去了後頭,心中卻疑惑這些人好似對一個女人拋頭露麵習以為常的樣子,都沒有人多說什麽亂七八糟的。好像有哪裏不太對,不是說古代都是男權社會,對於女人拋頭露麵很在乎的麽?要不然也不會給女人纏上小腳限製她們的行動自由了。


    懶得想那麽多,比較優先的問題應該是怎麽才能弄到錢才是。竹枝找到灶屋,一頭鑽進去就懶得出來了。灶屋簷下碼著整齊的柴禾,她抱了些進去點火燒水,思量是不是借口去看姑姑在鎮上晃一圈才是。馮家磨坊左右都是賣零碎東西的,看得出來規模都不是很大,檔次也不是很高,難道這鎮子上的消費水平就這樣?


    不過話說迴來,一個鎮到底相當於什麽樣的建製呢?


    正想著,馮槐咋咋唿唿的聲音響了起來:“大嫂,大嫂,快出來!李家嬢嬢來看你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花開農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香辣鳳爪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香辣鳳爪並收藏花開農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