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貴妃無極殿,與馬貴妃蕙草殿,並華貴妃茝若殿,皆據北宮二、三、四,三重。


    無極前殿,亦是薊王後妃,用膳之所。左右偏殿,立有署寺,二重之上,為媵妃寢宮。無極美人馮嫽,今亦母憑子貴,受封媵妃。常伴安貴妃身側。


    薊王“逢婚必媵”。且多置左右二媵。然安素嫁時,媵從唯馮嫽一人。隻因無娣侄之親也。


    後《薊法》又定,無娣侄之親,可“義親從媵”;義親亦無,可“客親從媵”。“客親”,多用於仙門。毋需結義,便可“以客親入媵”。


    薊王家大業大。王宮累次增築,亦擴至九重。二十餘殿,皆為“迴”行大殿。各自立署,以治之。安貴妃欲補媵從之缺,亦是人之常情。


    “我以稟過夫君,擇日入宮。以美人禮聘之。”安貴妃言道。


    “喏。”曹氏滿門,坐享富貴榮華,再無身後之憂矣。


    安貴妃又道:“夫君已表叔父為五官中郎將,督北軍中候。”


    “臣,謝王上。”曹衝雙喜臨門。


    前漢沿秦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將,分統郎官,號為三署。所統郎官,稱為三署郎。今漢又定,郎官五十歲以上者,屬五官中郎將,餘下分屬左、右中郎將。掌宿衛殿門、出充車騎,亦參征伐,又協光祿勳,典郎官選任,有大臣喪事,則奉命持節,策贈印綬及東園秘器。


    三中郎將,本侍衛之長。自朝廷東遷,已無三署郎。薊王上表複置。補全洛陽二宮編製。


    雖名為護北天竺諸國主安危。實則有意遷迴舊都。


    先升官嫁女,以安其心。安貴妃,又言道:“王太後相召,乃為永樂舊事。叔父據實相告,毋需隱諱。”


    “喏。”曹衝自當,知無不言。


    此舉非出安貴妃。實乃薊王之意。永樂舊事,諱莫如深。董侯究竟種出何人。事關大漢帝位,甄都時局。豈能兒戲。


    待曹衝歡喜拜退。安貴妃遂升瑞麟閣,稟明夫君。


    薊王言善。轉而又問:“魯相宋奇,今何在?”


    “尚未動身。”士貴妃答曰。


    “掖庭令畢嵐何在?”薊王再問。


    “亦未動身。”馬貴妃答曰。


    “三缺其二。”薊王語透深意:“前朝隱秘,(賈)文和早知。”


    “茲事體大,中丞自當慎重。”馬貴妃言道。


    “貴妃,所言是也。”薊王與中丞,君臣相契。賈文和隱瞞不報,必事出有因。薊王竊以為,必是因先帝二後,皆入家門。故賈文和,諱莫如深。然,薊王磊落。上陵禮時,焚書以告,列祖列宗。即便大白於天下,薊王亦無所懼哉。


    環視諸妃,薊王徒生慨歎。亂世求活,實屬不易。大節不奪,難上加難。行事不拘小節,亦是情有可原。畢竟,人無完人。


    閣中諸貴妃皆在。獨少宋貴妃一人。昭陽署長,諸葛娟來報,貴妃抱恙,不能侍奉君前。薊王已命華貴妃問診。華貴妃言,積勞氣耗,略有心悸,並無大礙。


    《黃帝內經·素問》:“勞則喘息汗出,外內皆越,故氣耗矣。”


    薊王親往探視,又命禦醫日夜陪侍,昭陽署不可有失。


    唯薊王知曉,宋貴妃實乃心病。


    西宮,昭陽後殿,宋貴妃寢宮。


    聞宋貴妃,積勞成疾。甯貴妃,親來問候。


    “心憂魯相乎?”屏退左右,甯貴妃直問。


    “然也。”宋貴妃亦不隱瞞。


    “卻不知,與永樂何幹?”甯貴妃不解。


    話說。彼時,宋貴妃並宋奇之事,薊王早已查明。且甯貴妃,亦裹挾其中。先帝命喪困龍台,亦是咎由自取,無怨旁人(詳見:《三國·1.141前身後世》)。


    然此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王太後是否知曉,尚不得而知。


    宋貴妃心憂。除暗害先帝之外。長兄宋奇,亦裹挾永樂隱秘。


    尤其,董侯種出何處。宋貴妃,隱隱不安。


    自家門不幸。兄妹二人,咫尺天涯。宋奇為贖宋皇後,絞盡腦汁,無所不用其極。不料陰差陽錯。宋皇後,作價一億,販於薊王。後薊王遣送歸國,娶入家門。從此與前事一刀兩斷,尊為昭陽貴人。


    而宋奇卻被,蒙在鼓裏。一心侍奉太平道,不惜與薊王為敵。稍後,幡然醒悟,棄暗投明。兄妹終得相見。


    果然,兄妹連心。


    宋貴妃,歎聲言道:“若大兄,濁亂漢室。妾,無命矣。”


    函園遺芳裏,曹節別館。


    “兄長。”越騎校尉曹衝,入館相見。


    “蟾宮之事,何如?”曹節先問。


    “諸事皆畢。”曹衝如實作答。


    “善。”曹節不置可否。


    曹衝不禁求問:“二宮爭鬥,無幹家門。兄長既已,從壁上觀。何必火燒蟾宮。”


    “今漢國祚盡矣。薊王三興,不可逆也。黃門式微,‘式微,式微,胡不歸’?”曹節言道:“蟾宮本大將軍梁冀,命秦太倉所建。蟾宮諸事,羈絆甚廣,茲事體大。吾命,不久矣。身後中常侍,如畢嵐者,皆不堪大用。與其遺患家門,不如毀去。此乃,周全之道也。”


    “因(涉)及薊王乎?”曹衝試問。


    “然也。”論及薊王,曹節一聲慨歎:“樓桑少君,已難為人臣。”


    “薊王往來太倉,皆我將兵護送。若忌宋皇後事發,薊王焉不殺我滅口乎?”曹衝心有餘悸。


    “我兒(安素),足可保也。”曹節早有定計。


    “兄長所慮周全。”曹衝渙然冰釋。


    “速去。依計行事。”曹節言盡於此。


    “喏。”


    謂“此一時,彼一時也”。彼時十裏少年,焉知他日,富有四海乎?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曹節火燒蟾宮,好比毀屍滅跡。與之相關,其人其事,再無跡可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備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香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香如風並收藏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