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章無敵。


    ---------


    雨過天晴,自然而然。


    恰巧於薊王擺放陽燧火鏡時。第一束光,刺破雲層,灑落地麵。火鏡又“仰以向日”。自當先亮。待日光大勝,高台之上,眾人皆有華蓋、帷幄遮陰,唯我薊王,立於日下。且身披錦繡王服。正應那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荷葉綿延無盡,正如華蓋,互相遮蔽。此時,一枝荷花,自葉叢之中,筆直伸出。驕陽之下,別樣鮮紅。


    正如錦繡薊王,一般同。


    親鑄陽燧,乃為取火於天。以象炎漢,因火而興。將作寺雖有萬全之備,然終歸,人力有窮盡,而天意無窮。謂之“天意難違”。正如,四方館長朱建平,高唿好雨。


    否極泰來,是也。


    中央祭壇。鑄器,悉數撤離。唯剩陽燧,正向日取火。待“有頃焦之,吹之則燃”。


    少頃,見蓬艾焦黑生煙,薊王輕動衣袖,真火點燃。


    一時歡聲雷動,諸國主親眼所見,震撼無以複加。天火何來,百思不得其解。


    中書令荀采,捧盤近前。薊王取禦賜彤弓、彤矢。


    彤矢上裹油布,以天火點燃。薊王弓開滿月,仰天一箭。


    但見一道火線,自高台掠下。劃過水道。正中對岸烽火台。


    烈火熊熊,狼煙衝天。


    但見火起。龍舟競渡,百舸爭流。


    近水樓台,百萬民眾,“歡聲雷動,喜氣雲騰”。


    王傅黃忠,捋須而笑。少時三墩,半日騎羊,半日射弧。隔三差五,還需吞器官入腹。聚沙成塔,厚積薄發。才有今日,有道明主,昂然丈夫。


    百官恭迎,薊王入座。


    彤弓、矢,便是朱漆弓、矢。乃禦賜薊王,九錫之一。天子用以賜諸侯有功,使專征伐。《書·文侯之命》:“彤弓一,彤矢百。”注曰:“諸侯有大功,賜弓矢,然後專征伐。彤弓以講德習射,藏示子孫。”漢已火興,用於典禮,正當時宜。


    十裏水道,鼓聲如雷。浪花四濺,舟楫翻飛。龍舟健兒,齊頭並進。你追我趕,恐後爭先。


    首屆賽龍舟,皆是水軍健兒。並無民人,參與其中。待來年端午再比。當可軍民兩相宜。


    一刻鍾後。終見勝負。


    不出所料,乃左右橫海中郎將,潘鴻、朱蓋二人之子。朱桓、潘璋,拔得頭籌。


    薊王自當重賞。


    稍後,大宴。


    席間,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有酒豈無詩。薊國朗聲言道:“孔璋何在。”


    陪坐側席,報館丞陳琳,急忙振衣出列,趨步近前。


    “臣在。”


    薊王舉杯相贈:“且滿飲此杯。”


    “臣,敢不從命。”雙手接過,將琉璃杯中美酒,一飲而盡。


    “可賦詩否?”薊王笑問。


    “喏。”謂“鬥酒詩百篇”。陳琳略作思量,這便出口成章:“凱風飄陰雲,白日揚素暉。主公攜我遊,高會宴中闈。玄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rui)。龍舟同競渡,萬民共逐追。落雲飛金烏,仰日鑄陽燧。蓬艾燃真火,炎上色無虧。(改摘至:陳琳《宴會詩》)。”


    “妙哉!”便有瞽宗令邯鄲淳,擊節而歎。


    謂“借景抒情”,或“歌以詠誌”。華麗辭藻,言之無物,無病呻吟,嘩眾取寵。難等大雅之堂。且命題賦詩,言之有物,還需含義深遠。更是,難上加難。


    陳琳所做《宴會詩》,看似平鋪直敘。言及今日端午,所見所聞。“凱風飄陰雲,白日揚素暉”,乃言天象之變。“主公攜我遊,高會宴中闈”,乃指,薊王置酒高會,命其賦詩助興。“玄鶴浮清泉,綺樹煥青蕤”,“舟同競渡,萬民共逐追”,描寫居高俯瞰,風景人情。“落雲飛金烏,仰日鑄陽燧”,”蓬艾燃真火,炎上色無虧”,言指薊王親鑄陽燧,取火於天。


    全詩,嗬成一氣,一韻到底。且將端午大典,及賦詩情由,一語道盡。謂,“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難得,臨場發揮,毫無準備。


    如此,已然不易。更何況,深藏點睛之筆:“蓬艾燃真火,炎上色無虧”。


    “蓬艾”,蓬蒿與艾草。亦泛指,叢生雜草。《墨子·旗幟》:“蓬艾有積。”以喻,漢室傾頹。


    “炎上”,其一,指火。


    因火之性,炎盛而上升,故稱火為“炎上”《書·洪範》:“水曰潤下,火曰炎上。”孔穎達《正義》:“王肅曰:‘水之性,潤萬物而退下;火之性,炎盛而升上。’”


    其二,指漢之火德。《文選·班固》:“蓄炎上之烈精,蘊孔佐之弘陳。”


    “真火”,喻漢祚。“無虧”,無損也。


    其意乃為:於廢墟之上,再立新漢。薪火相傳,國祚無損也。


    儒宗,一語中的:“陳孔璋,乃言我主三興也。”


    “好一句,‘蓬艾真火,炎上無虧’。”薊王亦飽讀詩書,焉能不解其意:“重賞。”


    “主公且慢。”眾目睽睽,陳琳一展所長,誌得意滿,亦是人之常情。


    “孔璋,何意?”薊王笑問。


    “乞美酒一壺,臣與友,共醉。”陳琳再拜。


    “好一句,‘與友共醉’。”薊王遂會其意,亦成人之美:“子遠何在?”


    “臣,在。”門下祭酒許攸,強壓心頭激動,趨步近前。


    “賜酒。”薊王言道。


    “喏。”中書令荀采,捧盤近前。


    盤內所盛。正是琉璃美酒一壺,琉璃耳杯一對。


    陳琳穩住心神,提壺斟滿,先予許攸,再為己取。許子遠,朗聲道:“且敬主公。”


    陳琳這便,聞弦歌而知雅意。二人並肩而立,異口同聲:“請主公,滿飲此杯。”


    “諸位,且與孤滿飲。”薊王焉能,拒之美意。


    “臣等,敬主公——”百官共舉杯。


    待落座。不料左右,已有人,唏噓出聲。大秦婆羅門王,更是淚灑當場。


    薊王好言寬慰。


    豈料,不說且罷。薊王開口,大秦婆羅門王,便已聲淚俱下:“漢家君臣,有親有義。”


    聞此言,台上無不,心有戚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備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香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香如風並收藏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