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國,長安縣,行宮。


    長安縣,乃仿前漢長安城督造。內置長樂、未央、明光、桂宮等宮。規模雖不可與前漢帝都,相提並論。然經累次增修擴建,早已今非昔比。如薊國雄城,橫豎七裏,內外三郭,橫跨北易水。七七四十九衢。大衍缺一。


    效仿長安。“市有九,各方二百六十六步。六市在道西,三市在道東。凡四裏為一市。致九州之人在突門。夾橫橋大道,市樓皆重屋”。另有西域五十五國邸,長安門學等,奇觀建築。有民三萬戶,二十餘萬眾。乃薊西商都,與樓桑並著於世。


    西域來客匯聚於此,絲路遊商稱之為“薊長安”,俗名“(北)鬥城”。


    並縣為國時,薊王有言在先。編戶過萬,口過十萬,可升為令;戶破二萬,口破二十萬,可食雙俸。


    稍後又約定,戶破三萬,口破三十萬,三食君俸,秩升一等。


    薊國《圩田製》,分戶不析產。戶均已降至不足八(7.5)口。不似先前,戶戶十餘口。然除編戶,還多客庸。客籍亦錄入人口。如此算來。薊長安總人口,已破三十萬。年前,歲末大賞,長安甄逸令,如願擢升為比二千石俸,加“光祿大夫”,銀印青綬。


    光祿大夫,“職掌言議,毗亮論道,獻可替不(否),讚揚德化”。


    前漢時,在“大夫”中,地位最為尊顯,晚期多為貴戚重臣加官。無員限。今漢漸成閑散之職,雖仍掌顧問應對,但多用以拜假賵贈之使,及監護諸國嗣喪事等。


    換言之,薊國光祿大夫,亦是加官,並無實權。甄逸,仍主長安治政。然薊王專開朝議時,可入比二千石列。循例,加光祿大夫銜,乃九卿之後補。於薊國而言,為郡守備選。今東境又開數郡,郡守人選,皆出千石城令,受封光祿大夫者,優先。


    或有人言,光祿大夫乃九卿之光祿勳屬官。薊國未置九卿,如何加光祿大夫。正如今漢省都護,置將兵長史,統領西域。且省主官,亦符“家國同構,列候次減”之舊例。


    加官,非隻有郡縣長史。不足二百石之佐使少吏,克己奉公,勞苦有功,可加“諫議大夫”,秩六百石。“掌規諫諷諭。凡朝政闕失,大臣至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違失,皆得諫正”。另有“太中大夫”,秩比千石。“中散大夫”,秩六百石,多養老疾,無職事,唯詔令所使。


    諫議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分隸二國相,非少府屬官。中散大夫,終官養老,則隸門下署。


    至此,薊國“加官製”,趨向完滿。


    另外。光祿大夫,可“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此四科人以擢用之”。凡“光祿四行”,薊王又令二國相,“每歲依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科舉製未能建立前,察舉製必不可少。由各城長令,舉薦人才,亦是《漢律》所定。無可指摘。


    橫豎一裏之宮城,便是長安行宮所在。


    長樂宮,鴻台。


    張薑子、李真多,正苦習漢宮儀。


    長安宮人漸多,女官宮人齊備。薊製宮儀,無需宋貴人親授。話說,行宮日積月累,美人如雲。卻少有遷入薊王宮者。稍後,易縣甘泉宮、臨渝碣石宮、北海冬宮、西域夏宮中女官,多由長安宮女充填,傳授漢宮儀。循此例,待諸王子長成,裂土封王,宮人亦可足備。畢竟,薊王子嗣眾多。子女皆為縣主,當有三百宮。


    以備不虞。亦是薊國上下,行事之風。


    能如二女仙。先入薊王宮,再遷長安行宮者,鳳毛麟角。


    一裏之迴,薊王宮。滿打滿算,莫過千人。


    “此城,比長安如何?”李真多問張薑子。


    “製度不如,繁華尤勝。”張薑子乃武威祖厲人,常往來長安。所言非虛。


    比西京宮殿,薊長安宮規模削減,然繁華卻盛。今漢以來,羌人屢寇三輔。再加涼州動蕩,絲路三通三絕。長安不複前漢盛貌。薊長安,扼薊國西境。遊商入五阮關(蒲陰陘),可經北易水,直入城中港市。而後順下千裏薊國渠,通行大漢水路。財富匯聚之地,必有異客番商,航海梯山,不遠萬裏而來。


    終歸無利不起早。


    “先前,王上剿滅長城馬賊。疏通居延外道。今又立漠北都護於北海之濱。北疆因而繁盛。”李真多亦有感而發。


    “五帝之子,皆種出薊王乎?”張薑子自北上薊國,同道中人皆出此論。


    “眾皆以為,玄帝子,當是嫡長子(劉)封無疑。”李真多言道。


    “遠至鮮卑利亞。”張薑子忽生慨歎。


    “薊國多奇術。革膜暖帳、琉璃暖閣,石炭鍋爐、龍窯陶管,便是隆冬時節,滴水成冰,亦溫暖如春。另有機關橇車等,便利通行。北上冰原,再辟疆土,實屬尋常。”李真多笑道。


    “北有薊,莫縱韁”。幽州邊郡皆因而受益。以外線長城為界,前漢舊縣,紛紛重置。


    為平衡臨近郡縣,涿郡、上穀、廣陽、漁陽、右北平等,皆已重分郡境。涿郡分上穀雊瞀。上穀重開女祁、夷輿、茹、造陽四縣。廣陽分上穀重開之夷輿、漁陽之安樂。漁陽重開滑鹽、要陽、白檀三縣。右北平重開平剛、石成、廷陵、白狼、夕陽、昌城、驪成、廣成、聚陽、平明十縣,新增百柳(赤峰),易(鬼)方(圍場),計十二縣,安置高車十二歸義侯國。右北平郡治,亦北遷平剛。


    高車十二歸義侯國,聽命於使高車中郎將(治白檀),隸屬輔漢大幕府。白海之濱,另有高車王庭。新任高車歸義王,乃薊王元舅,副伏羅妃長兄。


    故諸郡重置縣,雖沿用前漢舊名,然地望已大有不同。


    以此類推。遼西、遼東、玄菟等郡,皆擴至外長城沿線,前漢郡界悉數光複。更加重開半島真番郡、臨屯,並蒼海郡。幽州雖並入薊國諸縣,然此消彼長,仍遠勝先前。


    穩坐“大漢(第)一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備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香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香如風並收藏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