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薊王駕到,乃鄭公路過於此。”便有二人,並立廊下。說話之人,正是徐州別駕麋子仲。


    身旁之人,乃鼎鼎大名,薊王門下督鄭泰。張闓位列都尉,麋竺並鄭泰,時有往來。會賓客大宴,焉能不識。


    “不知別駕,鄭公在此……”張闓心慌意亂,不知所謂。


    “都尉自去吧。”麋竺網開一麵。不予追究。


    “謝…別駕!”張闓如臨大赦。不敢久留,掩麵自去。徐州再無此人。


    鄭泰皺眉道:“賊心難改,何不殺之以絕後患。”


    麋竺笑答:“料想此人,亦是奉命而為。若殺之滅口,今夜之事,他日如何大白於天下。”


    鄭泰輕輕頷首:“原來如此。”凡利欲熏心者,必難守口如瓶。今夜行刺老父,曹操焉能善罷甘休。待知詳情,亂世奸雄曹孟德,必有計較。此乃『反·縱虎歸山』之計也。


    繡衣吏移除賊屍,傾盆大雨遂將殘血洗盡。反身入室,再續夜宴。高談闊論,賓主盡歡。


    鄭泰此來,乃代主徵張昭入薊。


    張昭,字子布。徐州彭城人。少好學,善隸書,從白侯(複姓,一說複姓‘柏侯’)子安(或是表字)受《左氏春秋》,博覽眾書,與琅邪趙昱、東海王朗俱發名友善。弱冠察(舉)孝廉,不就,與(王)朗共論舊君諱事,州裏才士陳琳等皆稱善之。刺史陶謙舉茂才,不應,謙以為輕己,遂見拘執。


    舉為茂才而不應。陶謙怒其輕慢,遂將張昭拘禁。趙昱、王朗,傾身營救,卻不得免罪。


    長子張承,字仲嗣,少以才學知名,與諸葛瑾、步騭、嚴畯相友善,共入薊太學。聞父被禁,遂十萬火急,求救門下報館丞陳琳。


    陳琳連夜上告門下祭酒司馬徽。不及天明,薊王已知。遂遣門下督鄭泰,出使徐州,借徵辟之名,救張昭出牢籠。


    薊王徵辟,陶謙焉能阻攔。臨行前,私語鄭泰。言,張子布剛簡,懷不撓之節,王上若重用之,宜先磨盡鋒利。否則,恐事與願違。


    鄭泰稱謝不語。


    弱冠舉孝廉,而立舉茂才;二舉皆不就,未得其主也。


    此行,除徵張昭,亦同徵張紘。


    張紘,字子綱,徐州廣陵人。年輕時遊學京都,入太學從博士韓宗,習《易經》並歐陽《尚書(歐陽氏尚書)》,又隨外黃高士濮陽闓,習《韓詩》、《禮記》、《左氏春秋》。


    學成歸鄉,舉為茂才。三公四府皆遣人來辟,張紘不應,拒走江東。與猛虎孫堅結識。自孫堅重創,舉家遷避薊國。吳夫人感念張紘先前頗多義行,遂舉於薊王。


    才有鄭泰此行。


    至於,與曹嵩一行是偶遇,還是刻意。便不得而知了。


    翌日。路旁軍帳,人馬全無。皆隨張闓亡命。鄭泰遂命麾下繡衣吏,護送曹嵩一行,同赴琅琊港。


    曹嵩老而不昏,對昨夜之事,心知肚明,卻絕口不提。待登蓋海大舡,這才心安。與鄭泰、麋竺,依依惜別。此去兗州,當順風順水,絕無差池。


    鄭泰乃薊王門下,天下知名。麋竺乃東海豪商,徐州別駕。二人共救曹嵩一家於虎口。都尉張闓,究竟奉何人之命,截殺曹嵩一門老小,稍後當水落石出。曹孟德心機深沉,又豈能輕易中計。


    送別鄭泰,麋竺自去複命。


    鄭泰隨海市,同返薊國。自泉州港換乘公船,逆入巨馬水路,列隊駛入南港。遙見機關塔吊,橫列長堤。邸舍積貨如山,船塢造船不斷。十夷王邸、雲台觀邸,製霸水岸。另有高台,框架如林。一問方知,乃如火如荼,四州郡國邸。


    三台形如“品”字,各據南港水岸。街衢四通,重樓列肆。行人如織,車馬不絕。八方來客,四海鄉音。雲舒雲卷,氣象萬千。北地名都,果不其然。


    “大衍之都,名不虛傳。”張昭不禁讚歎。


    張紘亦有同感,這便欣然誦讀《論衡·宣漢》中名句:“‘彼鳳凰雖五六至,或時一鳥而數來,或時異鳥而各至,麒麟、神雀、黃龍、鸞鳥、甘露、醴泉,祭後土天地之時,神光靈耀,可謂繁盛累積矣。’”謂“良禽擇木而棲”。用在此時,亦喻天下俊才,如鳳凰、麒麟、神雀、黃龍、鸞鳥,齊投薊國。


    “四海混一,天下定寧。”張昭聞弦歌而知雅意:“‘周不如漢’乎?”


    《論衡·宣漢》,乃為宣漢之功。王充在《恢國篇》中自言:“《宣漢》之篇,高漢於周,擬漢過周”,又在《須頌篇》中自語:“《宣漢》之篇,論漢已有聖帝,治已太平。”並將漢(朝)與周(朝)比。以漢“四海混一,天下定寧”,斷言“周不如漢”。


    時過境遷。今漢式微,飄搖風雨。張昭言“周不如漢”,暗指“漢不如薊”也。


    張紘博學,豈能不知:“不如(薊),遠矣。”


    不料身旁鄭泰卻言道:“周、漢同宗,薪火傳也。”言下之意,薊王乃漢室宗親,同出高祖一脈。繼大漢神器,為三興之主。


    二人聞之,撫掌而笑。眼中隱現淚光。時至今日,薊王身世,契合時代,堪稱完美。


    無它,時勢造英雄耳。


    換乘王宮車駕,繡衣吏鮮衣怒馬,前方開道。沿途車馬,紛紛避讓。井然有序,不見慌張。駕輕就熟,果然名都氣象。鄭泰所攜繡衣吏,皆山東豪傑。追隨鄭泰,西投薊王。被委以重任,享六百石高俸。鞍前馬後,隨鄭泰,廣徵天下英傑,為主公所用。


    人生境遇,可謂雲泥之別。


    話說鄭公業,家有良田四百頃,卻常不足食。急公好義,仗義疏財。再有水衡都尉周暉,好賓客,雄江淮間,出入從車常百餘乘。既得明主,納頭便拜,從此刀山火海,生死無怨。兩漢豪傑,莫過如斯。可歎後世揮刀自閹,再無湖海之士。


    車駕入宮。恰逢薊王為新並十縣,專開朝會。


    聞二張來投,薊王笑道:擇日不如撞日。


    遂自返後宮,稍後又冠冕登朝。


    召二人入殿。於肱股重臣當麵。拜張昭為蒼海守,張紘為勃海相,兼領薊王宮舍人。


    “二張撞日”,遂成典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備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香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香如風並收藏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