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無病。”上元夫人怒叱。


    “病患皆言無病。”大秦聖祭,徐徐迫近:“若真無病,豈會大膽如斯,竟去招惹夫君。‘夫龍之為蟲也,柔可狎而騎;然其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常聞‘疏不間親,卑不謀尊’。你卻‘螳臂當車,自不量力’。若不是病,又是何故?”


    “……”一席話,聽得上元夫人,無言以對。龍有逆鱗,觸者必死;鳳有虛頸,犯者必亡。本以為得計,豈料早被薊王窺破。


    “人要知足,更要知懼。”說完,大秦聖祭隻手按住喉嚨,將匜中藥液,悉數灌入。


    湯藥入腹,倒海翻江。上元夫人欲尋破綻,遂強問:“此藥何名。”


    “阿弗洛狄忒之魘。”大秦聖祭又轉為漢語:“換作大漢,可稱之為‘蜩沸之鳴’。”


    出自《詩·大雅·蕩》:“如蜩如螗,如沸如羹。”鄭玄箋:“飲酒號唿之聲,如蜩螗之鳴,其笑語遝遝又如湯之沸,羹之方熟。”後以“蜩螗沸羹(tiáo táng fèi gēng)”喻喧鬧嘈雜。蜩,蟬之別稱;螗,背青色綠,與蟬相近,比蟬還小之鳴蟲。


    藥效入腦,真氣浮動。上元夫人,全力相抗:“此藥訣竅,便在一個‘蕩’字。”


    “然也。”大秦聖祭,輕輕頷首。


    幻藥入腦,多說無益。上元夫人,默誦定字心訣,穩住心神。瞳孔強行收縮數次,陡然放空。陷入無邊幻境……


    “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待劉備下監牢,窺探上元夫人狀貌。忽生感慨:“堵則溢,疏則順。堵而抑之,不如疏而導之。”


    麻姑仙心領神會:“夫君之意,漁父乃是勸三閭大夫,變其法,不易其心。更其言,而誌不改。”


    “一言蔽之,‘聖人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劉備輕輕頷首:“與時俱進也。”


    “蕩,漾也。”麻姑仙如何還能不醒悟:“上元夫人全力相抗,反受其害。”


    “抗拒越強,反噬越烈。”劉備歎道:“正因寧死不屈,至死不改。且又‘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故三閭大夫品節高潔,為世人所敬。”薊王言下之意。世道人心,人情世故,三閭大夫皆懂。然卻寧死不願苟且。足稱高潔之士。不知世態炎涼,非黑即白,那叫涉世未深,腦子不全。高人,必然是高於常人。若連常人都不如,如何能高人一等。


    麻姑仙言道:“首要,便是活下來。”


    “正是如此。”劉備一語中的:“上元夫人當比不了三閭大夫。”


    “夫君所言極是。”麻姑眸生異彩。夫君自有先見之明。


    上元夫人之症結所在,便是膽大包天,無自知之明。乃是“妄”病。


    “妄,亂也。”“以人自觀謂之度,反度為妄。”“不通於輕重,謂之妄言。”皆言此症。


    所謂對症下藥。自無需施以肉刑。


    劉備遂與麻姑,升上船樓。立冬後,薊國水稻,已全麵開鐮。上計署六百裏來報。薊國良田,另加千萬官田,今季可得新穀,五億石。以一家老小計,足可養活天下百姓。


    豐年多禾,莫過如此。


    薊米,粒長。隻因農人季季選育,曆經二十年大成。天下稻米,無可望其項背。


    販賣天下,隻眼可辨,無從假冒。作價三百錢一石。天下皆用薊鈔,時人習以為常。正因不知不覺間,完成了貨幣兌換,兩漢五銖,逐漸退出市場。時人對糧價,已無多少痛感。很簡單,產出販入,皆用薊鈔。無需忍受兩漢五銖,貶值之痛。至此,貨幣體係,初步建立。


    世上流通的五銖錢,仍有極多。此亦無妨。循序漸進,不出十載,天下再無兩漢五銖。


    西園長樂宮,長秋殿。


    “上元夫人,難覓仙蹤。”得何苗密報,簾後何太後蹙眉出聲。


    “正是如此。”何苗表情怪異:“長信宮中細作,親眼所見,罷筵後薊王被二宮婢,合力架入侯台殿中。須臾便見上元夫人翩然入內。稍後,薊王登車遠去,再不見夫人蹤跡。”


    “可有旁人入殿。”何後追問。


    “未見旁人。”何苗搖頭。


    “此中必有蹊蹺。”何太後言道:“再去打探。”


    何苗大膽諫言:“薊王身側,奇人輩出。上元夫人,恐步麻姑後塵。為薊王俘獲。待問清前後諸情,太後恐遭薊王遷怒。不如……”


    “如何?”太後揚聲反問。


    “不如置身事外。”何苗咬牙道。


    何後焉能不知壯士解腕。然就此放棄,心有不甘。急切間,忽靈光一現:“速去請守丞,前來一見。”


    “喏。”何苗這便領命。


    漢中,米倉山,牟陽城。


    得左慈手書,張魯震驚之情,溢於言表:“左師命我等,並與板楯蠻反。”


    “竟有此事。”張玉蘭亦是一驚。


    “左師何意?”張魯未能會其意。


    “料想,必與先前諸事,大有幹係。”張玉蘭略作思量:“或是行‘緬匿法’。”


    “莫非襄楷……正藏身巴蜀之地。”張魯亦醒悟。


    “事關重大,當親赴大震關,當麵詢問。”張玉蘭言道:“重金結好七姓夷王子,待我返迴不遲。”


    “好。”張魯無有異議。


    十裏函園,陽港水砦,三足踆烏號,船宮書閣。


    “夫君,尚書令曹節,遣人送來書卷。”馬氏捧匣入室。


    “速取來一觀。”劉備言道。


    匣中竹簡頗重,似是陳年舊物。馬氏捧書上前,隨口問道:“此書何人所作?”


    “乃桓帝時,襄楷‘詣闕上疏(注1)’。”劉備笑道:“書奏不省。故桓帝未曾得見,然尚書台卻存留至今。”


    “原來如此。”馬氏善屬文,能草書,今為劉備答書記。


    劉備徐徐展開,細細研讀。


    “皇天不言,以文象設教”……“殺無罪,誅賢者,禍及三世”……“昔文王一妻,誕至十子,今宮女數千,未聞慶育”……


    所謂圖窮匕見。待看到結尾時,忽見一猩紅畫圈。


    “今,天垂盡,地吐妖,人厲疫,三者並時而有河清,‘猶春秋麟不當見而見,孔子書之以為異也’。”


    朱筆禦批。必是,皇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劉備的日常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熏香如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熏香如風並收藏劉備的日常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