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少修這次借出遊之機,順道來與韓嶽相約,卻聽聞了他與蘇錦娘之事,義憤之下直想出手相助,奈何二人都隻是秀才出身,地位不顯。
元少修又旅居在外,人事不諳,無人肯幫忙,這才四方奔走,各處求關節。最後與楊青羽在府衙碰上,一問才知是為同一事而來,這才結伴而迴。
楊青羽進到正堂,把文書遞給了縣丞:“縣丞,這案是你斷還是我斷?”
憑空多出個少年知縣,縣丞一臉錯愕,把文書又遞給王錦看了看,王錦忙不迭道:“自然該是知縣大老爺來斷。”
縣丞也自覺退到一旁。陳駱一看知縣老爺就是昨日見過的兩人之一,嚇得悄悄躲到了一側。
楊青羽一拍驚堂木,朗道:“堂下韓生,狀告何人,具實陳來。”
又對王錦道:“王主簿,按例是否由你來做堂審記錄。”
王錦訕訕應答:“下官這就記錄。”
韓生還沒弄明情況,看了看元少修,見他點頭示意,才安下心來,提一口氣道:“學生一告苟世仁欺壓良善,強占蘇家田產,打傷蘇老漢,還欲強納蘇錦娘為妾;二告主簿王錦,威逼利誘蘇老漢出嫁蘇錦娘與苟世仁;三告捕班班頭陳駱,糾集苟府眾家丁,四處作惡,為禍鄉裏,打傷蘇老漢及和善正等人;四告縣丞方一介,瀆職不法,為官不正,公人有過不察,百姓有冤不申,視《大明律》為兒戲。學生一並狀告此四人,望大人明察!”
班頭陳駱知道自己辯無可辯,當先跑到堂中跪著,直唿認罪。
楊青羽:“王主簿、方縣丞,你們二位怎麽說?”
此時此刻,韓生還隻是一麵之詞而已,並無確鑿證據,二人也就默不作聲,不願認罪。
楊青羽厲聲道:“傳苟世仁和苟府一眾家丁,傳蘇老漢和蘇錦娘。”
韓生:“大人,蘇老伯斷了腿骨,還不能走動。”
楊青羽:“陳班頭,蘇老漢就讓你去背來過堂,如何?”陳駱欣然接受,帶著衙役就出了去。
未等多久,陳駱就把蘇老漢馱到堂前,一並來的還有蘇錦娘。
蘇錦娘人甫一進,韓生就目光炙人看了過去,觀者都明了,二人確是情真意切。這蘇錦娘生得姿容貌美,楚楚動人,也難怪那苟世仁會起邪念。衙役找了一張椅子讓蘇老漢坐下問話,蘇錦娘端跪在堂中。
正當這時,苟世仁攜著四五家丁也湧進了衙門,大搖大擺,好不猖狂。
一見是楊青羽坐在正堂,苟世仁邊往裏走,邊指著楊青羽罵道:“好小子,戲耍本員外,說我‘無恥’‘不仁’,現在還敢到衙門裏來冒充縣老爺,我看你是活膩味了。”
就著就要招唿家丁上前拉人,不料剛撲出去兩個家丁,就被立在一旁的陳駱兩棍打翻。
苟員外傻了眼,嚇得直往後退:“陳駱,你個吃裏扒外的...”
嘴裏還在叫嚷,陳駱幾步上前,“啪啪啪”就抽了幾個大嘴巴,喝道:“見了知縣老爺,還不快跪下!。”
苟世仁四周細看,發現不僅是陳駱變了臉,連縣丞與主簿二人也不敢吭聲,這才恍然明白,堂上坐的是真知縣。苟世仁雙腿一軟跪在了地上,嘴直嘟嚕,又說不出話來。
楊青羽問到:“蘇老漢,苟世仁是否低價強買你的田產?”
蘇老漢是地道莊稼漢,為人懦弱,被人欺辱慣了,現在也不敢答話。
蘇錦娘接過話迴道:“迴老爺,伯父的田產就是被苟員外三兩銀子買去的。”
楊青羽追問:“那蘇老漢可是甘願賣出?”
蘇錦娘搖了搖頭,看了看蘇老漢,一臉心疼:“伯父本不願賣的,他們就動手傷人。”
楊青羽質問:“苟世仁,蘇氏所說,可屬實?”苟世仁隻是點頭。
楊青羽又問:“方縣丞、王主簿,此案該如何判?”
方一介還在想話轍,王錦搶先道:“大人,正如方才韓秀才所說,“按《大明律》,強奪民田者,按律當杖一百、徒三年。”
楊青羽斷然判道:“好!就依律行事。將苟世仁及其家丁拖下去,各杖一百。”
幾人還在嚎叫求饒,就被拖了下去。
楊青羽又問:“蘇錦娘,主簿王錦可曾逼迫過蘇老漢,讓你下嫁苟世仁為妾。”
公堂之上,當著眾人,蘇錦娘有些難為情,赧顏點了點頭。王錦本還在作記錄,聽到點他名字,慌得筆也捉不穩,哆嗦不停。
楊青羽:“方縣丞,王主簿此種所為,該如何判?”
王錦一臉緊張盯著方一介,看他要怎麽迴。
方一介謹慎道:“《大明律》‘戶律’明文有載:凡勢豪之人,強奪良家女占為妻妾者,按律當絞。典雇妻女者,杖六十。但...蘇氏尚未出嫁,故幾人不能以此定罪。王主簿有幫兇嫌疑,可責二十杖,以儆效尤。”
楊青羽:“王主簿,你可認罰?”
王錦小心翼翼道:“下官退堂後就去領罰。”
楊青羽又問:“陳班頭毆人致傷,又該如何判?”
方一介:“按律,毆人成傷者,笞四十,破人骨者,杖一百。”
方一介剛說完,陳駱就跪拜到:“大人,我這就去領罰。”
苟世仁已經打完拖了上來,楊青羽看他一撅一拐竟然還能走動,就知他必然又買通了衙役,刑杖也隻是個過場罷了。
楊青羽也有考慮,今日種種不過是略作教訓而已,真要罰得重了,等他一走,這些人報複起來,那可了不得。又一拍驚堂木,嗬斥:“苟世仁你可知罪?”
苟世仁趔趄一跪,一想還要徒三年,涕淚四流,慌道:“草民知罪,還請大老爺開恩呐。”
楊青羽:“既已知罪,本官也隻小懲大誡。立刻退還所占民田,蘇老漢為此受傷,你也略作賠償。”
苟世仁如蒙大赦,喜道:“大老爺真是青天呐。田產我這就退還給蘇老漢,我還給銀子,給五十兩,不,給一百兩。”
案已斷得差不多了,楊青羽意味深長看了看身旁的方一介,方一介似乎也有會意,欠了欠身。
韓生忽跪地道:“多謝大人主持公道。”蘇錦娘也拜了拜。蘇老漢也掙紮著想要跪下致謝,讓沈末給攔下了。
楊青羽舒口氣,又一拍驚堂木:“王主簿,結案吧。”
苟府家丁先攙著苟世仁慢騰騰走了。蘇錦娘與韓生二人脈脈而對,相視無言。楊青羽大感欣慰,料二人經此波折,此心相係,必能得成眷屬。
王錦呈上結案詞訟,楊青羽一看,見獨獨少了韓生與蘇錦娘一對鴛鴦的判詞,皺了皺眉,提筆寫道:“
怨女癡男本前緣,
蛛網錯結妄增嫌。
判去重修三生譜,
凡塵何曾羨神仙。”
元少修近前一看,心下大喜,又遞與韓生和蘇錦娘看,兩人看後,齊齊一跪,千恩萬謝。
等一眾散去,楊青羽與沈末也正要離開,方一介開口道:“下官叩謝大人。”
楊青羽迴道:“方縣丞,我去府衙的時候,侯知府說縣丞曾與前知縣被百姓稱作是兩青天,隻不知為何,自從胡知縣一卸任,就一下丟了兩位青天。”
方一介:“下官惶恐,不能為民做主,有失官箴。”
楊青羽:“我已經跟侯知府說了,我隻做這一日知縣,讓他另做委派。新任知縣到任前,還請縣丞與民為善。”
方一介愣了半晌,不無憂慮道:“大人這就要走?”
楊青羽笑道:“要不是為了幫那韓生,這縣官兒我是一天都不願當的。”
方一介不再言語,把二人送出了衙門。
二人迴到客棧,掌櫃的已備了一桌上好酒菜。街衢已經傳開,新任知縣主持公道,懲治兇頑,大快人心。掌櫃的替百姓表示感謝,特意擺了一桌款待。
不知何故,沈末心情極好,強拉著楊青羽和掌櫃喝到半夜,三人酩酊大醉方休。次日,日頭已上三竿,二人動身要走,掌櫃才知楊青羽這一日知縣的事。
意外之下倍感悵然,本想做挽留,又知二人到此也本為尋人,一邊拎著兩袋幹糧送二人出門,一邊悵然道:“世事無常,人各有命呐!二位慢行。”
楊、沈二人正勒馬要走,聽到掌櫃此歎,麵麵相覷。
元少修又旅居在外,人事不諳,無人肯幫忙,這才四方奔走,各處求關節。最後與楊青羽在府衙碰上,一問才知是為同一事而來,這才結伴而迴。
楊青羽進到正堂,把文書遞給了縣丞:“縣丞,這案是你斷還是我斷?”
憑空多出個少年知縣,縣丞一臉錯愕,把文書又遞給王錦看了看,王錦忙不迭道:“自然該是知縣大老爺來斷。”
縣丞也自覺退到一旁。陳駱一看知縣老爺就是昨日見過的兩人之一,嚇得悄悄躲到了一側。
楊青羽一拍驚堂木,朗道:“堂下韓生,狀告何人,具實陳來。”
又對王錦道:“王主簿,按例是否由你來做堂審記錄。”
王錦訕訕應答:“下官這就記錄。”
韓生還沒弄明情況,看了看元少修,見他點頭示意,才安下心來,提一口氣道:“學生一告苟世仁欺壓良善,強占蘇家田產,打傷蘇老漢,還欲強納蘇錦娘為妾;二告主簿王錦,威逼利誘蘇老漢出嫁蘇錦娘與苟世仁;三告捕班班頭陳駱,糾集苟府眾家丁,四處作惡,為禍鄉裏,打傷蘇老漢及和善正等人;四告縣丞方一介,瀆職不法,為官不正,公人有過不察,百姓有冤不申,視《大明律》為兒戲。學生一並狀告此四人,望大人明察!”
班頭陳駱知道自己辯無可辯,當先跑到堂中跪著,直唿認罪。
楊青羽:“王主簿、方縣丞,你們二位怎麽說?”
此時此刻,韓生還隻是一麵之詞而已,並無確鑿證據,二人也就默不作聲,不願認罪。
楊青羽厲聲道:“傳苟世仁和苟府一眾家丁,傳蘇老漢和蘇錦娘。”
韓生:“大人,蘇老伯斷了腿骨,還不能走動。”
楊青羽:“陳班頭,蘇老漢就讓你去背來過堂,如何?”陳駱欣然接受,帶著衙役就出了去。
未等多久,陳駱就把蘇老漢馱到堂前,一並來的還有蘇錦娘。
蘇錦娘人甫一進,韓生就目光炙人看了過去,觀者都明了,二人確是情真意切。這蘇錦娘生得姿容貌美,楚楚動人,也難怪那苟世仁會起邪念。衙役找了一張椅子讓蘇老漢坐下問話,蘇錦娘端跪在堂中。
正當這時,苟世仁攜著四五家丁也湧進了衙門,大搖大擺,好不猖狂。
一見是楊青羽坐在正堂,苟世仁邊往裏走,邊指著楊青羽罵道:“好小子,戲耍本員外,說我‘無恥’‘不仁’,現在還敢到衙門裏來冒充縣老爺,我看你是活膩味了。”
就著就要招唿家丁上前拉人,不料剛撲出去兩個家丁,就被立在一旁的陳駱兩棍打翻。
苟員外傻了眼,嚇得直往後退:“陳駱,你個吃裏扒外的...”
嘴裏還在叫嚷,陳駱幾步上前,“啪啪啪”就抽了幾個大嘴巴,喝道:“見了知縣老爺,還不快跪下!。”
苟世仁四周細看,發現不僅是陳駱變了臉,連縣丞與主簿二人也不敢吭聲,這才恍然明白,堂上坐的是真知縣。苟世仁雙腿一軟跪在了地上,嘴直嘟嚕,又說不出話來。
楊青羽問到:“蘇老漢,苟世仁是否低價強買你的田產?”
蘇老漢是地道莊稼漢,為人懦弱,被人欺辱慣了,現在也不敢答話。
蘇錦娘接過話迴道:“迴老爺,伯父的田產就是被苟員外三兩銀子買去的。”
楊青羽追問:“那蘇老漢可是甘願賣出?”
蘇錦娘搖了搖頭,看了看蘇老漢,一臉心疼:“伯父本不願賣的,他們就動手傷人。”
楊青羽質問:“苟世仁,蘇氏所說,可屬實?”苟世仁隻是點頭。
楊青羽又問:“方縣丞、王主簿,此案該如何判?”
方一介還在想話轍,王錦搶先道:“大人,正如方才韓秀才所說,“按《大明律》,強奪民田者,按律當杖一百、徒三年。”
楊青羽斷然判道:“好!就依律行事。將苟世仁及其家丁拖下去,各杖一百。”
幾人還在嚎叫求饒,就被拖了下去。
楊青羽又問:“蘇錦娘,主簿王錦可曾逼迫過蘇老漢,讓你下嫁苟世仁為妾。”
公堂之上,當著眾人,蘇錦娘有些難為情,赧顏點了點頭。王錦本還在作記錄,聽到點他名字,慌得筆也捉不穩,哆嗦不停。
楊青羽:“方縣丞,王主簿此種所為,該如何判?”
王錦一臉緊張盯著方一介,看他要怎麽迴。
方一介謹慎道:“《大明律》‘戶律’明文有載:凡勢豪之人,強奪良家女占為妻妾者,按律當絞。典雇妻女者,杖六十。但...蘇氏尚未出嫁,故幾人不能以此定罪。王主簿有幫兇嫌疑,可責二十杖,以儆效尤。”
楊青羽:“王主簿,你可認罰?”
王錦小心翼翼道:“下官退堂後就去領罰。”
楊青羽又問:“陳班頭毆人致傷,又該如何判?”
方一介:“按律,毆人成傷者,笞四十,破人骨者,杖一百。”
方一介剛說完,陳駱就跪拜到:“大人,我這就去領罰。”
苟世仁已經打完拖了上來,楊青羽看他一撅一拐竟然還能走動,就知他必然又買通了衙役,刑杖也隻是個過場罷了。
楊青羽也有考慮,今日種種不過是略作教訓而已,真要罰得重了,等他一走,這些人報複起來,那可了不得。又一拍驚堂木,嗬斥:“苟世仁你可知罪?”
苟世仁趔趄一跪,一想還要徒三年,涕淚四流,慌道:“草民知罪,還請大老爺開恩呐。”
楊青羽:“既已知罪,本官也隻小懲大誡。立刻退還所占民田,蘇老漢為此受傷,你也略作賠償。”
苟世仁如蒙大赦,喜道:“大老爺真是青天呐。田產我這就退還給蘇老漢,我還給銀子,給五十兩,不,給一百兩。”
案已斷得差不多了,楊青羽意味深長看了看身旁的方一介,方一介似乎也有會意,欠了欠身。
韓生忽跪地道:“多謝大人主持公道。”蘇錦娘也拜了拜。蘇老漢也掙紮著想要跪下致謝,讓沈末給攔下了。
楊青羽舒口氣,又一拍驚堂木:“王主簿,結案吧。”
苟府家丁先攙著苟世仁慢騰騰走了。蘇錦娘與韓生二人脈脈而對,相視無言。楊青羽大感欣慰,料二人經此波折,此心相係,必能得成眷屬。
王錦呈上結案詞訟,楊青羽一看,見獨獨少了韓生與蘇錦娘一對鴛鴦的判詞,皺了皺眉,提筆寫道:“
怨女癡男本前緣,
蛛網錯結妄增嫌。
判去重修三生譜,
凡塵何曾羨神仙。”
元少修近前一看,心下大喜,又遞與韓生和蘇錦娘看,兩人看後,齊齊一跪,千恩萬謝。
等一眾散去,楊青羽與沈末也正要離開,方一介開口道:“下官叩謝大人。”
楊青羽迴道:“方縣丞,我去府衙的時候,侯知府說縣丞曾與前知縣被百姓稱作是兩青天,隻不知為何,自從胡知縣一卸任,就一下丟了兩位青天。”
方一介:“下官惶恐,不能為民做主,有失官箴。”
楊青羽:“我已經跟侯知府說了,我隻做這一日知縣,讓他另做委派。新任知縣到任前,還請縣丞與民為善。”
方一介愣了半晌,不無憂慮道:“大人這就要走?”
楊青羽笑道:“要不是為了幫那韓生,這縣官兒我是一天都不願當的。”
方一介不再言語,把二人送出了衙門。
二人迴到客棧,掌櫃的已備了一桌上好酒菜。街衢已經傳開,新任知縣主持公道,懲治兇頑,大快人心。掌櫃的替百姓表示感謝,特意擺了一桌款待。
不知何故,沈末心情極好,強拉著楊青羽和掌櫃喝到半夜,三人酩酊大醉方休。次日,日頭已上三竿,二人動身要走,掌櫃才知楊青羽這一日知縣的事。
意外之下倍感悵然,本想做挽留,又知二人到此也本為尋人,一邊拎著兩袋幹糧送二人出門,一邊悵然道:“世事無常,人各有命呐!二位慢行。”
楊、沈二人正勒馬要走,聽到掌櫃此歎,麵麵相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