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折又道:“敢問大人,‘安身堂’何處?”薑大人道:“城東,進城兩裏處。”問完,孟折忙告辭而去。
按其所指,孟折來到藥堂,果然見到不少病人,進得堂內,見一老者正在為人診病,便就立在一旁,靜自等著。
等這邊診完脈,開完方子,孟折坐了下來。
老者淡然道:“伸手。”孟折伸出右手,老者兩指搭上。
孟折剛要開口,老者道:“不要出聲。”半晌老者又道:“心緒不定,氣脈騰亂,這幾日可是與高手過招了?”
孟折話到嘴邊,還未開口,老者又道:“內力深厚,‘土行訣’練得純正,沒有大恙,這兩日亥時,自己導氣調息即可。”
孟折見這郎中不似常人,故有意道:“前輩,在下得的是心病。”
老者:“老夫病治天下,獨不治這心病。”
孟折奇道:“這是為何?有病不治,豈是醫家所為!”
老者:“有病治病,無病找病,為何要治!”
孟折:“請前輩賜教。”
老者:“慮之過甚,情之鬱結,阻心脈,斷百骸,一念不及,百病叢生。我見你眉目疏朗,神情卻有苦鬱之色,你得的不是心病,是‘難’病。”
孟折問道:“‘難病’?”
老者點頭道:“分辨是非之難,明斷對錯之難,知行不行之難,知止不止之難。”
孟折暗感疑惑:“前輩,此病可有解法?”
老者:“一念去而百病消,當行則行,當止即止,病自消亡。”
孟折盯著老者少許,隻覺言語樣貌頗有熟悉之感,恭敬道:“敢問前輩尊姓大名?”
老者嗬然一笑:“孟折,按輩分,你當尊我聲師伯。”
孟折這才知道,眼前這位,竟是少時見過的木行主,又稱“妙手神醫”的木迴春。
孟折即道:“小侄見過師伯。”
木迴春微笑道:“隻聽人說孟家小兒溫潤如玉,仁義無雙,老夫早有耳聞,此番見著,不虛此名。”
孟折一笑:“師伯謬讚了,師伯知道我是為何事而來?”
木迴春笑道:“我與令尊相交數十年,他的為人行事,我也略知一二,你是來找劉大人的吧!”
孟折沒有答話,木迴春又道:“你是在想劉宜該不該尋,當不當殺。”
孟折一驚:這正是他一路過來心中所想,劉宜一直為他孟家做事,無過反有功,如何說殺就殺,隻因父命難違,這才躊躇難決。遂道:“請師伯指點。”
木迴春撚撚胡須:“我若是你,劉宜則不當殺,你若是我,劉宜則當殺。”
孟折豁地明白:劉宜雖有為惡,卻多是因孟家,但一方為民,卻也稱得一名好官。隻是眼下看來,劉宜事關重大,若處理不好,極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須當慎重。
暗忖片刻,孟折忽道:“師伯如何知道劉大人是在為我孟家做事?”
木迴春嗬然道:“老夫四海行醫,見慣天下世事,孟奐行事張揚,難免惹嫌,我稍加揣摩,便也瞧破了。”
孟折:“師伯可知劉大人現在何處?”
木迴春:“你想好如何處置了?”
孟折點了點頭,木迴春道:“京城,往東三十餘裏,有處劉家村。”
孟折:“謝師伯...師伯,家兄身受重傷,煩請師伯去為家兄醫治,小侄感激不盡。”
木迴春笑應:“既有傷者,豈有不治之理,老夫明日便去。”
孟折一喜:“那小侄先告辭了。”
正欲轉身,聽得木迴春朗聲道:“我與劉大人相約明年此時,前去探訪,治他頑疾,你去告訴他,老朽定如時趕到。”
孟折看了一眼埋頭理藥的木迴春,稍吸一口氣:“師伯放心,人到話到,告辭了。”孟折單人匹馬,也不多做逗留,策馬北上,直指京城。
繁華依舊,笙歌依舊。倚紅樓外,四人立在街前。
幹戎笑侃:“還說不是來找老相好!一到京城就來這兒。”
楊青羽笑罵道:“若論相好,金玉樓當是第一,要找皇羽,還得先問他。”
沈末問:“你們認識金玉樓?”
楊青羽便將之前來此情形說了一遍,沈末又道:“那小師妹怎麽辦?她可進不得!”
這才想到還有個姑娘在旁,楊青羽問向水瑤:“妹子,你是跟我們一道進去青樓,還是自己尋個客棧等我們。”
水瑤俏臉一紅:“呸!我才不去,我爹說過那可不是好地方。”
楊青羽笑道:“水前輩還真是教女有方,什麽都說。”
水瑤翹著嘴,滿不樂意道:“找個什麽人,還非得去那種地方,也不知羞。”說罷,憤憤離開了。
三人剛進樓內,老鴇便迎了上來,隻稍一愣,便咧嘴唿道:“晚霜,還不快下來,楊公子來了!”
楊青羽暗笑,心想這生意人還真是記性好,來過一次便什麽也都記住了,她定是見上次楊青羽與幹戎來時與金玉樓唿朋道友,自是不敢怠慢。
晚霜下樓,剛看到幾人,便淺笑盈盈:“公子,可是聽姐姐彈曲?”
楊青羽笑問:“煙蘿姑娘房中可有他人?”
晚霜搖頭道:“隻有姐姐一人。”
楊青羽笑道:“那便聽曲。”
沈末不解,分明是來找人,怎麽又是聽曲:“不是要找金玉樓麽?”
楊青羽道:“隻要樓上那姑娘在,不用去找,金玉樓自然會來。”
楊青羽、沈末二人由晚霜領著上了樓,幹戎徑自一旁尋了喝酒處。
一進到房內,古煙蘿也一眼認出他來,款款相問:“公子又來聽曲了!不知這次想聽哪一曲?”
楊青羽微笑道:“沈兄,你請。”
沈末平日除過習武,便是飲酒為樂,絲竹曲樂少有接觸,知之者少,便道:“姑娘自便吧!”
古煙蘿出神片刻,撫手彈來。琴音方起,二人便也入神。
絲樂飄轉,繞梁盈耳,正至曲調變處,忽聽一人門口撫掌歎道:“‘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都說姑娘琴技不凡,看來當真如此。”
楊青羽一聽這聲音,猛地轉頭:“舅...慕大俠,你也來了。”“舅舅”二字幾乎脫口,所幸收住了。
沈末也站起身來,之前見慕缺風采,也有心折,故道:“慕大俠,久仰了。”
慕缺本比他們四人先到京城,剛在別處喝酒看到幾人進了這裏,這才跟來。
見沈末與楊青羽一起,心知二人定是朋友,笑道:“都是少年人,無需客套,這些酸理可不適合你我。”
沈末也是一笑,慕缺這話正說到他心裏。
慕缺話音剛落,隻聽“噌”的一聲,聽音便知是琴弦斷了。
慕缺笑道:“曲未完,琴先斷,在下可是慕名前來,姑娘,可別砸了自家招牌。”
古煙蘿站起身來,顫聲道:“是你嗎?”
二人均是一怔,楊青羽與沈末二人先到,自然知道她這話是問向慕缺。
慕缺聽到古煙蘿聲音,立時收起笑意:“你如何會在這裏?”
古煙蘿掀開簾子,款步而出。
楊青羽之前來時,古煙蘿均在屏風後麵,看不清樣貌。此番露出真容,也不免心下感歎,竟有女子,美貌如斯:膚白皓齒,風髻霧鬢,眉眼入畫,柔媚相宜,不著一點風塵色,平添幾分碧玉容。
楊青羽聽她言語中意,知她二人也是舊識,便與沈末自覺往門外走,身還未動,慕缺淡然道:“不用避諱。”
二人隻得頓步留下,隻聽得古煙蘿望著慕缺深道:“一別四年,本以為再無相見之日...你..你會帶我走嗎?”
言語哀婉,讓人不忍。
慕缺負手將臉側過一邊:“慕缺是福薄之人,姑娘,你怕是找錯人了!”
見慕缺正要移步,古煙蘿急道:“你又要走?那你何必來!”
慕缺頓住腳步,輕笑道:“姑娘,你會錯意了!我本不知道你在此處。”
說著又要抬步離去,古煙蘿脫口道:“那你兩次救我...你若心中無我...又何必贈我寶琴,莫不...是嫌我出身?”
慕缺迴身道:“姑娘這話無從說起,說到出身,我一落拓浪子,何談嫌...”慕缺本想解釋一番,又覺無有必要,又道:“這琴姑娘若是不喜歡,毀了便是。”
古煙蘿見他言語決絕,神色一黯,眉眼低垂。
慕缺也再不顧,道了聲“告辭”,便從窗戶出了去。
古煙蘿頓覺形銷,緩步進了裏屋,隻剩下楊、沈二人留在房內。
楊青羽轉到屏風後,走近桌前,細細觀看,見琴麵大漆下為朱砂紅漆,又以金灰漆底。初見覺外露奢華,實則精致暗藏,格調迥異。又見琴底篆署“雲庵道人”,疑道:“這就是‘中和’琴?”
沈末道:“這張琴號‘飛瀑連珠’,據傳此琴乃寧王親斫,當世隻此一張,可謂價值連城。”
楊青羽隻知“雲庵道人”乃當朝太祖朱元璋十七子寧獻王朱權自號,此人多才多藝,猶通音律,常以“斫琴師”自居。
楊青羽道:“你怎知此琴便是‘飛瀑連珠’?”因想到沈末不喜音律,該不識得此琴才對,故此一問。
按其所指,孟折來到藥堂,果然見到不少病人,進得堂內,見一老者正在為人診病,便就立在一旁,靜自等著。
等這邊診完脈,開完方子,孟折坐了下來。
老者淡然道:“伸手。”孟折伸出右手,老者兩指搭上。
孟折剛要開口,老者道:“不要出聲。”半晌老者又道:“心緒不定,氣脈騰亂,這幾日可是與高手過招了?”
孟折話到嘴邊,還未開口,老者又道:“內力深厚,‘土行訣’練得純正,沒有大恙,這兩日亥時,自己導氣調息即可。”
孟折見這郎中不似常人,故有意道:“前輩,在下得的是心病。”
老者:“老夫病治天下,獨不治這心病。”
孟折奇道:“這是為何?有病不治,豈是醫家所為!”
老者:“有病治病,無病找病,為何要治!”
孟折:“請前輩賜教。”
老者:“慮之過甚,情之鬱結,阻心脈,斷百骸,一念不及,百病叢生。我見你眉目疏朗,神情卻有苦鬱之色,你得的不是心病,是‘難’病。”
孟折問道:“‘難病’?”
老者點頭道:“分辨是非之難,明斷對錯之難,知行不行之難,知止不止之難。”
孟折暗感疑惑:“前輩,此病可有解法?”
老者:“一念去而百病消,當行則行,當止即止,病自消亡。”
孟折盯著老者少許,隻覺言語樣貌頗有熟悉之感,恭敬道:“敢問前輩尊姓大名?”
老者嗬然一笑:“孟折,按輩分,你當尊我聲師伯。”
孟折這才知道,眼前這位,竟是少時見過的木行主,又稱“妙手神醫”的木迴春。
孟折即道:“小侄見過師伯。”
木迴春微笑道:“隻聽人說孟家小兒溫潤如玉,仁義無雙,老夫早有耳聞,此番見著,不虛此名。”
孟折一笑:“師伯謬讚了,師伯知道我是為何事而來?”
木迴春笑道:“我與令尊相交數十年,他的為人行事,我也略知一二,你是來找劉大人的吧!”
孟折沒有答話,木迴春又道:“你是在想劉宜該不該尋,當不當殺。”
孟折一驚:這正是他一路過來心中所想,劉宜一直為他孟家做事,無過反有功,如何說殺就殺,隻因父命難違,這才躊躇難決。遂道:“請師伯指點。”
木迴春撚撚胡須:“我若是你,劉宜則不當殺,你若是我,劉宜則當殺。”
孟折豁地明白:劉宜雖有為惡,卻多是因孟家,但一方為民,卻也稱得一名好官。隻是眼下看來,劉宜事關重大,若處理不好,極有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須當慎重。
暗忖片刻,孟折忽道:“師伯如何知道劉大人是在為我孟家做事?”
木迴春嗬然道:“老夫四海行醫,見慣天下世事,孟奐行事張揚,難免惹嫌,我稍加揣摩,便也瞧破了。”
孟折:“師伯可知劉大人現在何處?”
木迴春:“你想好如何處置了?”
孟折點了點頭,木迴春道:“京城,往東三十餘裏,有處劉家村。”
孟折:“謝師伯...師伯,家兄身受重傷,煩請師伯去為家兄醫治,小侄感激不盡。”
木迴春笑應:“既有傷者,豈有不治之理,老夫明日便去。”
孟折一喜:“那小侄先告辭了。”
正欲轉身,聽得木迴春朗聲道:“我與劉大人相約明年此時,前去探訪,治他頑疾,你去告訴他,老朽定如時趕到。”
孟折看了一眼埋頭理藥的木迴春,稍吸一口氣:“師伯放心,人到話到,告辭了。”孟折單人匹馬,也不多做逗留,策馬北上,直指京城。
繁華依舊,笙歌依舊。倚紅樓外,四人立在街前。
幹戎笑侃:“還說不是來找老相好!一到京城就來這兒。”
楊青羽笑罵道:“若論相好,金玉樓當是第一,要找皇羽,還得先問他。”
沈末問:“你們認識金玉樓?”
楊青羽便將之前來此情形說了一遍,沈末又道:“那小師妹怎麽辦?她可進不得!”
這才想到還有個姑娘在旁,楊青羽問向水瑤:“妹子,你是跟我們一道進去青樓,還是自己尋個客棧等我們。”
水瑤俏臉一紅:“呸!我才不去,我爹說過那可不是好地方。”
楊青羽笑道:“水前輩還真是教女有方,什麽都說。”
水瑤翹著嘴,滿不樂意道:“找個什麽人,還非得去那種地方,也不知羞。”說罷,憤憤離開了。
三人剛進樓內,老鴇便迎了上來,隻稍一愣,便咧嘴唿道:“晚霜,還不快下來,楊公子來了!”
楊青羽暗笑,心想這生意人還真是記性好,來過一次便什麽也都記住了,她定是見上次楊青羽與幹戎來時與金玉樓唿朋道友,自是不敢怠慢。
晚霜下樓,剛看到幾人,便淺笑盈盈:“公子,可是聽姐姐彈曲?”
楊青羽笑問:“煙蘿姑娘房中可有他人?”
晚霜搖頭道:“隻有姐姐一人。”
楊青羽笑道:“那便聽曲。”
沈末不解,分明是來找人,怎麽又是聽曲:“不是要找金玉樓麽?”
楊青羽道:“隻要樓上那姑娘在,不用去找,金玉樓自然會來。”
楊青羽、沈末二人由晚霜領著上了樓,幹戎徑自一旁尋了喝酒處。
一進到房內,古煙蘿也一眼認出他來,款款相問:“公子又來聽曲了!不知這次想聽哪一曲?”
楊青羽微笑道:“沈兄,你請。”
沈末平日除過習武,便是飲酒為樂,絲竹曲樂少有接觸,知之者少,便道:“姑娘自便吧!”
古煙蘿出神片刻,撫手彈來。琴音方起,二人便也入神。
絲樂飄轉,繞梁盈耳,正至曲調變處,忽聽一人門口撫掌歎道:“‘尊前誰為唱陽關,離恨天涯遠’,都說姑娘琴技不凡,看來當真如此。”
楊青羽一聽這聲音,猛地轉頭:“舅...慕大俠,你也來了。”“舅舅”二字幾乎脫口,所幸收住了。
沈末也站起身來,之前見慕缺風采,也有心折,故道:“慕大俠,久仰了。”
慕缺本比他們四人先到京城,剛在別處喝酒看到幾人進了這裏,這才跟來。
見沈末與楊青羽一起,心知二人定是朋友,笑道:“都是少年人,無需客套,這些酸理可不適合你我。”
沈末也是一笑,慕缺這話正說到他心裏。
慕缺話音剛落,隻聽“噌”的一聲,聽音便知是琴弦斷了。
慕缺笑道:“曲未完,琴先斷,在下可是慕名前來,姑娘,可別砸了自家招牌。”
古煙蘿站起身來,顫聲道:“是你嗎?”
二人均是一怔,楊青羽與沈末二人先到,自然知道她這話是問向慕缺。
慕缺聽到古煙蘿聲音,立時收起笑意:“你如何會在這裏?”
古煙蘿掀開簾子,款步而出。
楊青羽之前來時,古煙蘿均在屏風後麵,看不清樣貌。此番露出真容,也不免心下感歎,竟有女子,美貌如斯:膚白皓齒,風髻霧鬢,眉眼入畫,柔媚相宜,不著一點風塵色,平添幾分碧玉容。
楊青羽聽她言語中意,知她二人也是舊識,便與沈末自覺往門外走,身還未動,慕缺淡然道:“不用避諱。”
二人隻得頓步留下,隻聽得古煙蘿望著慕缺深道:“一別四年,本以為再無相見之日...你..你會帶我走嗎?”
言語哀婉,讓人不忍。
慕缺負手將臉側過一邊:“慕缺是福薄之人,姑娘,你怕是找錯人了!”
見慕缺正要移步,古煙蘿急道:“你又要走?那你何必來!”
慕缺頓住腳步,輕笑道:“姑娘,你會錯意了!我本不知道你在此處。”
說著又要抬步離去,古煙蘿脫口道:“那你兩次救我...你若心中無我...又何必贈我寶琴,莫不...是嫌我出身?”
慕缺迴身道:“姑娘這話無從說起,說到出身,我一落拓浪子,何談嫌...”慕缺本想解釋一番,又覺無有必要,又道:“這琴姑娘若是不喜歡,毀了便是。”
古煙蘿見他言語決絕,神色一黯,眉眼低垂。
慕缺也再不顧,道了聲“告辭”,便從窗戶出了去。
古煙蘿頓覺形銷,緩步進了裏屋,隻剩下楊、沈二人留在房內。
楊青羽轉到屏風後,走近桌前,細細觀看,見琴麵大漆下為朱砂紅漆,又以金灰漆底。初見覺外露奢華,實則精致暗藏,格調迥異。又見琴底篆署“雲庵道人”,疑道:“這就是‘中和’琴?”
沈末道:“這張琴號‘飛瀑連珠’,據傳此琴乃寧王親斫,當世隻此一張,可謂價值連城。”
楊青羽隻知“雲庵道人”乃當朝太祖朱元璋十七子寧獻王朱權自號,此人多才多藝,猶通音律,常以“斫琴師”自居。
楊青羽道:“你怎知此琴便是‘飛瀑連珠’?”因想到沈末不喜音律,該不識得此琴才對,故此一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