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雲蘭恨鐵不成鋼看著自家嫂子。以前過窮日子時,她尚不覺得自家嫂子有什麽不好,如今家裏什麽都有了,她方才知她的不足來。通身一副小家子上不得台麵的作為,永遠都隻看到眼前,一點點纏頭小利都不放過,打著她名頭胡作非為。
她知她從前吃過苦,對她這些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對她當年的補償。誰知如今竟是連她的兄弟也打著她的名頭亂來起來,在全塘鎮轄下圈了近百畝地。若不是他男人從王爺身邊人那裏得到消息,隻怕她還蒙在鼓裏。
若是這事是葉吳氏鼓動葉雲清去做的,那她還好想,畢竟是自己兄弟。但偏是葉吳氏的哥哥,與她葉玉蘭可是隔了不止一層。一下子圈了這麽多地,打算起宅子?近百畝的大宅子,這可是全塘鎮的頭一份,比之她葉家還要風光。
葉吳氏見葉雲蘭隻冷眼看著她不說話,著實心慌,追問:“姑奶奶,您倒是說句話啊!”
葉吳氏這是還沒有想到自家兄弟是要賽過她呢。葉雲蘭有些心灰意冷,搖頭說:“事到如今,你們便是不要地,賠錢,這事也不一定能消得下去。”
“那,那到底該怎麽辦?”葉吳氏追問。
葉雲蘭看著她說道:“為今之計,你隻有讓你那兄弟將手頭上得的那些地,都過明路,你們不是在鎮裏立了文書嗎?那就將一應手續都過全了,讓人找不到紕漏。隻要你們咬緊了,這地來路沒問題,這事兒就鬧不起來。若是還有人不服,你們隻管用強,給他們吃點苦頭,沒得真以為咱們淮陽王府的狀是那麽好告的。”
葉吳氏聽了葉雲蘭的話,心略放下,屁股才挨了凳子,又站了起來,“姑奶奶,那聯名狀……”
葉雲蘭擺了擺手,“這個你就不用管,這挑事的刺頭早在王爺那兒掛了名,遲早會尋了機會除了他。你們隻要將下頭的人看好了就是。”
葉吳氏方才放了全心。葉雲蘭看她了一眼,又說道:“不過這迴的事,就隻這一迴,若再下次,任你們是死是活,我都是不會管得。”
葉吳氏嘴裏雖是應承,但是心裏卻不以為然,她現下以為剛才葉雲蘭是嚇她來著。
葉雲蘭將她臉色看在眼裏,皺了皺眉眉頭,又說:“你別把我的話當成了耳邊風。你們這次將麻煩捅到了王府那邊,若不是挑事那人恰好與王爺有些不對盤,王爺早就想尋機除了他,你那兄弟說不定真會進大牢裏。”
葉吳氏為打消葉雲蘭的不悅,一連串說感激話,隻將葉雲蘭奉承到天上去,瞅了機會她又問道:“姑奶奶,這出頭挑事的到底是哪個?”問清楚了人,也好尋機給他點厲害瞧瞧。
葉雲蘭聽了這許多奉承話,正是鬆快時候,隨口答道:“不是咱們鎮上的,你知道了無用。”
“不是咱們鎮上的?”葉吳氏更是好奇了,“到底是哪個?這手未免伸得太長了吧。”
“可不是。”葉雲蘭冷笑一聲說,“他一漳河鎮裏正,自己帶頭拖延賦稅不交不說,還將手伸到全塘鎮來,鼓動鄉民聯名告狀,當真以為有把萬民傘就能成了青天?”
“漳河鎮何裏正?”葉吳氏吃驚說道,“咱們家可從來都沒有得罪過他啊?”
葉雲蘭搖了搖頭說,“他這人做事素來不論親疏,隻管事情原委,是個有名的刺頭,上頭早就容不得他了,隻不過鄉間有些愚民極是擁他,一時動不得吧。”
全塘鎮與漳河鎮相鄰,去年大水,江淮一帶幾乎顆粒無收,但是各稅賦照交,這相鄰數鎮之中獨漳河鎮許緩一年交賦稅,這事各鄉鎮中廣為流傳,漳河鎮裏正何永華的大名更是路人皆知。葉吳氏久居鄉間,自是也聽說過何裏正大名。隻當時事不關己,她聽說時,也就跟著附和稱讚一聲。現在聽說他得罪人,許是官不久矣,心中隻一陣吃驚後,轉瞬又高興起來。
幸虧這何裏正得罪了淮陽王府的人,否則她兄弟這事定不會這麽輕鬆解決。
葉雲蘭與葉吳氏關門說話的時候,葉荷香正在葉家大宅門口與葉大舅一行人分辨。葉舅娘葉昌月說她是故意丟下他們,不讓胡蘭兒跟進去的,是怕胡蘭兒搶了她女兒的好事。
葉荷香死不承認,隻說自己是被他們氣出了門,才拐到葉雲清家的,又對葉大舅哭訴一番。
葉荷香素來哭說雙絕,葉舅娘葉昌月母女兩張嘴都被她說得啞口無言,葉大舅原是在心裏有些怪葉荷香,聽了葉荷香哭說,頭都蒙了,隻取了一個中間,又開始和稀泥來。
葉荷香眼力極佳,知道章杏大約是沒有被看上,自己是白辛苦一場,心情也不好,也懶得跟他們久扯,又哭又鬧了一番後,告辭迴家了。迴家路上自己將女兒章杏好好說了一通。
章杏對葉荷香的脾氣再了解不過了,隻默默聽著,一個字都不接。
日子又複如常,魏雲海依舊在農閑時候早出歸晚去鎮上碼頭打短工,魏閔文魏閔武兩個人倒是變了不少,自打決定要下場試一試後,再不在鄉野遊蕩了,常常泡在私塾裏不迴來,章杏有時候還看見他倆在房中讀書寫字。
傅舅爺知道這事後,更是百般支持,讓店裏夥計專程送了不少東西過來,有筆墨紙硯,有傅舅娘做好的衣裳鞋襪,還有米麵吃食等等。另還帶著他們走訪鎮上幾位素有盛名先生學子,討教學問,請教下場事宜等。
在這幾位聲名遠播的先生學子中,有位他們都認識的人——漳河鎮何裏正家少爺何元青。何少爺今年方才十四歲,卻是大夏元平三十三年童生,也就是人家十一歲時就過了魏閔文魏閔武明年二月要下場的童生考試。
因是年歲相當,又曾在河堤上一道住過不少時日,魏閔文魏閔武自是更願意向何元青討教學問,何元青不知何故也時常下到鄉裏,這三人越發混熟了,一來二去,何元青成了魏家飯桌上的常客。
章杏對此頗是頭疼,一是因為這位少爺既是要來吃飯,那她少不得就要多用些心思,畢竟魏家隻勉強能吃飽肚子,而太粗食物就不是待客之道了。二是因為她娘葉荷香,每迴何元青來,葉荷香都像貓見了老鼠似興奮,熱情的不得了,拉著人家問長問短, 還自作聰明製造她與何元青獨處機會。
章杏對於葉荷香這些舉動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說理遇上胡攪蠻纏,那隻有繳械投強的份。葉荷香才不管什麽名聲不名聲,用她話說:“名聲?它能當飯吃不成?隻要你能讓何少爺對你上了心,嫁進裏正家裏,日後便是少奶奶了,這鎮上哪一個姑娘不羨慕你?”
章杏心裏對葉荷香這話裏某些觀念十分讚同,名聲確實是個不能當飯吃的沒多大用處的東西,但是在這地裏,她想要過得好,名聲這件光鮮衣裳還真是不得不披上。
好在這別扭的日子也沒有過多久,何裏正出了點事情,何元青突然就不再來了。
章杏問及原因。魏閔武迴答說:“聽說有人告何裏正誣陷,鼓動鄉民鬧事,被下到牢裏。元青正在奔波這事。”
“誣陷?”章杏吃驚問道,“可有憑證?”
魏閔武點了點頭,說:“聽說人證物證俱有。”
章杏從前雖是靠嘴皮子吃飯,對那時的律法研究的十分通透,但對這地的律法卻是一竅不通。問魏閔武事情經過,他一個窮鄉僻壤的半大孩童,又忙著溫書準備下場考試,自是說不清楚。
章杏問了幾迴之後,就將這事忘到腦後了,因為秋收到了。
在今秋第一場寒露下來前,魏家五畝水田的稻米都收好了。卻還沒有捂熱,魏家莊的村長就家家催稅了。
魏雲海搖頭歎氣說道:“何裏正現在還在大牢裏,沒人再為我們說話了,交吧。西胡叔都說了,誰個要是不交,這地就要收迴去。”
葉荷香難得清楚一次,為難說道:“魏大哥,交了,我們吃什麽?”
是啊,五畝地兩年的稅,都要好幾十升的栗米,他們交了之後,剩下的連個把月都撐不過去,可是不交,這地就得收迴去。
這事已經不稀奇,附近幾鎮多是這麽做的。魏家莊的老村長魏西胡說:“你們都別逼我做這惡事,我也是沒辦法啊。怕是你們都還不知道吧?咱們何裏正下獄就是與這事有關。”
章杏覺得有些奇怪,不是說何裏正下獄的罪名是誣陷加鼓動鄉民鬧事嗎?怎地與交稅扯上關係的?
隻不過這事卻無人告訴她——她一個十一二歲的鄉下丫頭,與何家既不沾親,也不帶故,誰人跟她說這事?她找人打聽也不像話。
從魏雲海嘴裏得到的消息都是傳得一些隻言片語,真假都不知。
章杏也沒有心思琢磨這事,因為魏家再交了幾十升栗米後,所剩已是不少,而寒冬馬上就要到了。rs
她知她從前吃過苦,對她這些作為,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隻當對她當年的補償。誰知如今竟是連她的兄弟也打著她的名頭亂來起來,在全塘鎮轄下圈了近百畝地。若不是他男人從王爺身邊人那裏得到消息,隻怕她還蒙在鼓裏。
若是這事是葉吳氏鼓動葉雲清去做的,那她還好想,畢竟是自己兄弟。但偏是葉吳氏的哥哥,與她葉玉蘭可是隔了不止一層。一下子圈了這麽多地,打算起宅子?近百畝的大宅子,這可是全塘鎮的頭一份,比之她葉家還要風光。
葉吳氏見葉雲蘭隻冷眼看著她不說話,著實心慌,追問:“姑奶奶,您倒是說句話啊!”
葉吳氏這是還沒有想到自家兄弟是要賽過她呢。葉雲蘭有些心灰意冷,搖頭說:“事到如今,你們便是不要地,賠錢,這事也不一定能消得下去。”
“那,那到底該怎麽辦?”葉吳氏追問。
葉雲蘭看著她說道:“為今之計,你隻有讓你那兄弟將手頭上得的那些地,都過明路,你們不是在鎮裏立了文書嗎?那就將一應手續都過全了,讓人找不到紕漏。隻要你們咬緊了,這地來路沒問題,這事兒就鬧不起來。若是還有人不服,你們隻管用強,給他們吃點苦頭,沒得真以為咱們淮陽王府的狀是那麽好告的。”
葉吳氏聽了葉雲蘭的話,心略放下,屁股才挨了凳子,又站了起來,“姑奶奶,那聯名狀……”
葉雲蘭擺了擺手,“這個你就不用管,這挑事的刺頭早在王爺那兒掛了名,遲早會尋了機會除了他。你們隻要將下頭的人看好了就是。”
葉吳氏方才放了全心。葉雲蘭看她了一眼,又說道:“不過這迴的事,就隻這一迴,若再下次,任你們是死是活,我都是不會管得。”
葉吳氏嘴裏雖是應承,但是心裏卻不以為然,她現下以為剛才葉雲蘭是嚇她來著。
葉雲蘭將她臉色看在眼裏,皺了皺眉眉頭,又說:“你別把我的話當成了耳邊風。你們這次將麻煩捅到了王府那邊,若不是挑事那人恰好與王爺有些不對盤,王爺早就想尋機除了他,你那兄弟說不定真會進大牢裏。”
葉吳氏為打消葉雲蘭的不悅,一連串說感激話,隻將葉雲蘭奉承到天上去,瞅了機會她又問道:“姑奶奶,這出頭挑事的到底是哪個?”問清楚了人,也好尋機給他點厲害瞧瞧。
葉雲蘭聽了這許多奉承話,正是鬆快時候,隨口答道:“不是咱們鎮上的,你知道了無用。”
“不是咱們鎮上的?”葉吳氏更是好奇了,“到底是哪個?這手未免伸得太長了吧。”
“可不是。”葉雲蘭冷笑一聲說,“他一漳河鎮裏正,自己帶頭拖延賦稅不交不說,還將手伸到全塘鎮來,鼓動鄉民聯名告狀,當真以為有把萬民傘就能成了青天?”
“漳河鎮何裏正?”葉吳氏吃驚說道,“咱們家可從來都沒有得罪過他啊?”
葉雲蘭搖了搖頭說,“他這人做事素來不論親疏,隻管事情原委,是個有名的刺頭,上頭早就容不得他了,隻不過鄉間有些愚民極是擁他,一時動不得吧。”
全塘鎮與漳河鎮相鄰,去年大水,江淮一帶幾乎顆粒無收,但是各稅賦照交,這相鄰數鎮之中獨漳河鎮許緩一年交賦稅,這事各鄉鎮中廣為流傳,漳河鎮裏正何永華的大名更是路人皆知。葉吳氏久居鄉間,自是也聽說過何裏正大名。隻當時事不關己,她聽說時,也就跟著附和稱讚一聲。現在聽說他得罪人,許是官不久矣,心中隻一陣吃驚後,轉瞬又高興起來。
幸虧這何裏正得罪了淮陽王府的人,否則她兄弟這事定不會這麽輕鬆解決。
葉雲蘭與葉吳氏關門說話的時候,葉荷香正在葉家大宅門口與葉大舅一行人分辨。葉舅娘葉昌月說她是故意丟下他們,不讓胡蘭兒跟進去的,是怕胡蘭兒搶了她女兒的好事。
葉荷香死不承認,隻說自己是被他們氣出了門,才拐到葉雲清家的,又對葉大舅哭訴一番。
葉荷香素來哭說雙絕,葉舅娘葉昌月母女兩張嘴都被她說得啞口無言,葉大舅原是在心裏有些怪葉荷香,聽了葉荷香哭說,頭都蒙了,隻取了一個中間,又開始和稀泥來。
葉荷香眼力極佳,知道章杏大約是沒有被看上,自己是白辛苦一場,心情也不好,也懶得跟他們久扯,又哭又鬧了一番後,告辭迴家了。迴家路上自己將女兒章杏好好說了一通。
章杏對葉荷香的脾氣再了解不過了,隻默默聽著,一個字都不接。
日子又複如常,魏雲海依舊在農閑時候早出歸晚去鎮上碼頭打短工,魏閔文魏閔武兩個人倒是變了不少,自打決定要下場試一試後,再不在鄉野遊蕩了,常常泡在私塾裏不迴來,章杏有時候還看見他倆在房中讀書寫字。
傅舅爺知道這事後,更是百般支持,讓店裏夥計專程送了不少東西過來,有筆墨紙硯,有傅舅娘做好的衣裳鞋襪,還有米麵吃食等等。另還帶著他們走訪鎮上幾位素有盛名先生學子,討教學問,請教下場事宜等。
在這幾位聲名遠播的先生學子中,有位他們都認識的人——漳河鎮何裏正家少爺何元青。何少爺今年方才十四歲,卻是大夏元平三十三年童生,也就是人家十一歲時就過了魏閔文魏閔武明年二月要下場的童生考試。
因是年歲相當,又曾在河堤上一道住過不少時日,魏閔文魏閔武自是更願意向何元青討教學問,何元青不知何故也時常下到鄉裏,這三人越發混熟了,一來二去,何元青成了魏家飯桌上的常客。
章杏對此頗是頭疼,一是因為這位少爺既是要來吃飯,那她少不得就要多用些心思,畢竟魏家隻勉強能吃飽肚子,而太粗食物就不是待客之道了。二是因為她娘葉荷香,每迴何元青來,葉荷香都像貓見了老鼠似興奮,熱情的不得了,拉著人家問長問短, 還自作聰明製造她與何元青獨處機會。
章杏對於葉荷香這些舉動是一點辦法都沒有,說理遇上胡攪蠻纏,那隻有繳械投強的份。葉荷香才不管什麽名聲不名聲,用她話說:“名聲?它能當飯吃不成?隻要你能讓何少爺對你上了心,嫁進裏正家裏,日後便是少奶奶了,這鎮上哪一個姑娘不羨慕你?”
章杏心裏對葉荷香這話裏某些觀念十分讚同,名聲確實是個不能當飯吃的沒多大用處的東西,但是在這地裏,她想要過得好,名聲這件光鮮衣裳還真是不得不披上。
好在這別扭的日子也沒有過多久,何裏正出了點事情,何元青突然就不再來了。
章杏問及原因。魏閔武迴答說:“聽說有人告何裏正誣陷,鼓動鄉民鬧事,被下到牢裏。元青正在奔波這事。”
“誣陷?”章杏吃驚問道,“可有憑證?”
魏閔武點了點頭,說:“聽說人證物證俱有。”
章杏從前雖是靠嘴皮子吃飯,對那時的律法研究的十分通透,但對這地的律法卻是一竅不通。問魏閔武事情經過,他一個窮鄉僻壤的半大孩童,又忙著溫書準備下場考試,自是說不清楚。
章杏問了幾迴之後,就將這事忘到腦後了,因為秋收到了。
在今秋第一場寒露下來前,魏家五畝水田的稻米都收好了。卻還沒有捂熱,魏家莊的村長就家家催稅了。
魏雲海搖頭歎氣說道:“何裏正現在還在大牢裏,沒人再為我們說話了,交吧。西胡叔都說了,誰個要是不交,這地就要收迴去。”
葉荷香難得清楚一次,為難說道:“魏大哥,交了,我們吃什麽?”
是啊,五畝地兩年的稅,都要好幾十升的栗米,他們交了之後,剩下的連個把月都撐不過去,可是不交,這地就得收迴去。
這事已經不稀奇,附近幾鎮多是這麽做的。魏家莊的老村長魏西胡說:“你們都別逼我做這惡事,我也是沒辦法啊。怕是你們都還不知道吧?咱們何裏正下獄就是與這事有關。”
章杏覺得有些奇怪,不是說何裏正下獄的罪名是誣陷加鼓動鄉民鬧事嗎?怎地與交稅扯上關係的?
隻不過這事卻無人告訴她——她一個十一二歲的鄉下丫頭,與何家既不沾親,也不帶故,誰人跟她說這事?她找人打聽也不像話。
從魏雲海嘴裏得到的消息都是傳得一些隻言片語,真假都不知。
章杏也沒有心思琢磨這事,因為魏家再交了幾十升栗米後,所剩已是不少,而寒冬馬上就要到了。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