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蕭文的話一出,李世民頓時愣住。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


    他仔細想想,突然露出了一絲苦澀的笑容,說道:“沒想到蕭卿竟然會再一次說出這樣竟然的言論。朕……拜服。”


    說著,這位皇帝直接站起身來,對蕭文拜了一拜。


    看著李世民為自己做足姿態,其實無非是想拉攏自己。不過蕭文並沒有在意,而是反問道:“陛下,我有一個問題想問一下。”


    “但說無妨。”李世民說道。


    “是這樣的。”蕭文問道:“大唐,是否有能力殲滅漢國?”


    聽到這話,李世民的臉一黑。


    他剛剛被蕭文點燃的雄心壯誌,也因為蕭文這句話,仿佛被潑了一身冷水,熄滅過去。


    看著李世民的反應,蕭文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


    似乎是為了掩飾自己的窘迫,李世民隨手拿起一塊糕點,吃了起來。


    糕點是由核桃,芝麻,幹果以及蜂蜜等製作而成,是唐宮廷禦膳房的手藝,所以入口之後,李世民隻覺得幹果核桃的香味和蜂蜜的甜味瞬間縈繞在嘴裏。


    那香甜的氣息,讓皇帝的腦子裏開始分泌多巴胺,慢慢衝淡那份無奈與窘迫。


    接著,李世民抬起頭看向一臉微笑的蕭文,隻見皇帝說道:“如果真到了不死不休的地步,我不懷疑大唐能夠戰勝漢國。但那絕對不輕鬆。漢國窮苦,漢兵耐苦戰,在逆境之下,我不知道你們能爆發出多強的實力。”


    蕭文對此也表示認同。漢國之所以能夠在經濟處於華夏五國最末尾的情況下,保持著整個東亞一流的軍力,無非就是因為這個國家的士兵能耐苦戰,而國家的政策,也十分傾向於士兵和軍隊,說是先軍政策也不為過。


    而因為漢國在過去經曆的戰爭,很多時候都是保家衛國的戰爭。


    在麵對外敵的時候,父親死了,家裏的大兒子就會接替父親踏上戰場。


    大兒子死了,二兒子就會接替兄長,踏上戰場。


    二兒子死了,就到三兒子。


    所以,在漢國,經常有一些家庭會為了保家衛國,死上一戶口本的事情!


    可想而知,在保家衛國的事情上,漢國有著多麽強大的毅力!


    而大唐的軍隊卻是另一個極端。


    大唐的精銳,基本都是用錢養起來的。在安西和北庭兩個都護府每年給本土輸送的大量財富下,大唐擁有著華夏第一,東亞第三規模的騎兵。重騎兵數量,更是世界第一!


    然而大唐麵對的軍隊,主要是西亞那些小城邦國家。他們十分擅長和那些西亞人在野外進行大規模的騎兵戰。


    但是麵對擅長防守的漢國,處於進攻方的他們,很可能會措手不及。


    更重要的是,蕭文其實已經在大漢著手操練胸甲騎兵。


    而他投資的青銅鑄造廠,雖然現在看起來是製造爐鼎的工廠,但隻要蕭文一聲令下,通過蕭文流水線改革和高爐技術強化的這些青銅廠,完全能以一個月超過一百門拿破侖六磅炮的數量,讓漢國的士兵獲得大量近代化武裝!


    胸甲騎兵,拿破侖炮,加上漢國在衛國戰爭情況下的士氣加成,如果再配合蕭文從超級圖書館裏弄到的拿破侖手劄,蕭文完全有自信,能夠讓大唐這個軍事強國打到找不著北。


    畢竟,封建國家在近代國家麵前,是絕對沒有勝算的!君不見強如神聖羅馬帝國,當年也在拿皇也隨著一聲令下,被當做非法組織給取締了!


    隻有近代國家,才能戰勝近代國家!


    隻有近代軍隊,才能戰勝近代軍隊!


    曆史上,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是因為它無論是從軍隊組織能力,還是生產關係,國家製度,都要遠遠超過其他六國。


    在六國還處於傳統血脈貴族傳承,平民無論怎麽立功,也無法得到贏得的獎賞的時候,秦國的二十等爵製卻能讓是士兵奮勇向前。


    在六國還因為遊俠,商人,遊士等非農業和軍事人口拉低國家動員能力的時候,秦國卻能輕易動員全國百分之二十的青壯男參加戰爭。


    當六國還因為井田等舊製度而影響經濟發展的時候,秦國卻已經廢除井田,開辟阡陌,將關中這個當時的天下糧倉開發出來。


    但在這個世界,秦,漢,唐,宋,明,華夏五國雖然各有不同,但綜合國力卻沒有相差太多。


    而無論是嬴政,還是劉邦,亦或者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他們雖然性格各異,但也沒有一個是傻子。


    可以說,華夏五國,並沒有像前世的戰國七雄一樣,實力如此不均衡。


    讓他們通過軍事兼並來進行統一,雖然還是有那麽一點可能。


    但蕭文清楚。如果華夏五國真敢這麽做,那五國的人口,華夏的人口,將會跌落到一個很可怕的地步。


    到時候,三國之後,晉國衣冠南都,五胡亂華的慘劇,絕對會在這片土地上重現!


    作為忠誠於這個民族的人,蕭文絕對不允許這種事情存在。


    他說道:“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武力,隻是我們完成目的的一種手段。但是,如果不用武力就能實現目的,而武力,卻會讓局麵變得更加糟糕,那我們為什麽還要開戰呢?”


    聽到這話,李世民點點頭。不過他沒有說話,因為他看出,蕭文並沒有說完。


    果然,看著皇帝沉默不語,示意他繼續說下去,蕭文便繼續說道:“外臣的目的,其實就是想讓諸夏親昵,結為一體。但我覺得諸夏結為一體,並非真的需要一個統一的國家。”


    雖然華夏曆史從戰國時代開始,就因為某些野心家的操作,而經常讓對立變得不死不休。以至於到後麵,越來越有一個華夏不能容二虎的趨勢。


    雖然在前世的環境下,蕭文並不介意這種事情發生。


    但在這個世界,蕭文卻不希望有一個華夏國家因為兼並戰爭而滅亡。也不希望有一個曆史上雄才大略的君主,因為失敗而死亡。


    哪怕是趙匡胤,蕭文也沒想過和他不死不休。


    熟悉世界曆史的蕭文明白,統一,可以是政治概念。就像是華夏曆史上的諸多王朝。


    可以是宗教,就像是馬丁路德改革之前,在新教建立之前,乃至於在阿維尼翁之囚之前,在大分裂之前的基督教會。


    也可以是一個文化概念,就像宗周時代,諸夏親昵,同氣連枝。


    最後,它也可以是最根本的,決定了政治,宗教和文化的經濟概念。一個統一的經濟體下,華夏走向聯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古代當賢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予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予安並收藏迴到古代當賢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