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墨明的政治觀


    “隻不過,製作這東西,其實還是有一些問題……”看著墨明,諸葛亮突然說道。


    “問題?”聽到這話,墨明有些疑惑。他問道:“是什麽問題?”


    諸葛亮有些遲疑,但是感受到墨明在自己身上的眼神,他還是說道:“家師曾經嚐試讓雲中當地的工匠製作這馬車。但是一開始的時候,馬車作坊的人卻總是做不好,他們製作的零件大小差距太大,根本拚接不上來。無奈,家師迫不得已,隻能用秦人之法,才讓馬車做好。”


    聽到這話,墨明皺起眉頭。


    他年輕的時候,也是在秦國的統治下長大的。那時候,他就是一個工匠的籍。


    因此,對於什麽是秦人之法,他深有體會。當年鹹陽派人來檢查時,他上頭的工師,就因為工坊製作的兵器不符合標準大小,被罰了二甲,八千多錢就這麽沒了。


    而後,郡上的要求更加嚴苛,工師適不得不催促各工坊加班加點。


    所以他的工師適在巡視時,便苦口婆心地對他們這些工匠說道:“律令有言,為器同物者,其大小、短長、廣袤必等也!汝等治器,尤其是兵器、容器,務必大小相等。每件器物上都有製作工匠之名,再有不用心,讓郡上查出大小不合者,本工師一定追查到底,嚴懲不怠!”


    簡單來說,就是秦國的工匠,必須根據鹹陽劃定的固定標準來鑄造器物。


    比如說當地用來量米的陶升,你得按照鹹陽那個傳了百餘年的“商鞅方升”為模板製造,以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的容積定為一升。當鹹陽來的官吏檢查時,長安的方升,其誤差,上下不得超過5%,否則就是違規。


    兵器更是如此,做弩機時,要做到雲中郡和東吳郡縣不同工匠製作的不同懸刀大小一致,都可以安到東吳縣製作的弩身上……


    工師適不知道,後世有人將這種嚴苛到極致的工藝叫做“標準化生產”,這是當年大洋彼岸的鷹醬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與華夏的蜜月期時,給華夏調教出來的東西。


    事實上,標準化生產對於古人雖然嚴苛,但是對蕭文來說,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畢竟在二十一世紀,如果遇到廠家製作一顆電池,結果還是大小都無法塞到空調遙控器裏。或者電器的插口,無法插到插座上,這絕對是一件讓人很火大的事情。這樣,人們肯定會要求退款。


    不過他也知道,蕭文給出了精密儀器如果不這樣做是很難安裝在馬車上麵的。因此,他也沒說什麽,隻是點了點頭。


    緊接著,諸葛亮又跑到車上,拿出了另一個箱子。


    “這又是什麽?”看著這個箱子,墨明好奇地問道:“該不會還有圖紙吧?”


    這幾十張圖紙,已經讓墨明感覺有些頭大了。如果不是圖紙上的數據說明,這種馬車的車隊隻要圍起來,就能構建出一個和堡壘沒什麽區別的環形工事。裏麵的人隻要操縱著弓弩,就能夠擊退地方。


    並且,其承載重量也是普通馬車的五倍之多。


    恐怕墨明也會將這種需要秦製秦法才能製作出來的東西當做雞肋。


    要知道,如今大漢國的關東和關中,因為休養生息的原因,其實並不缺少工匠。


    根據墨明的統計,在關東和關中地區,少府能夠征發的木匠,至少在三十萬左右。


    而取十分之一,也有三萬人能夠參與到馬車的製作中來。


    整整三萬人,哪怕五十人一天隻做一輛馬車,每天也能製作出六百輛馬車。


    可以說,大漢根本不缺少能夠運載後勤補給的馬車。


    可是,能從長安城尋求到東邊大漢國的邊疆是一迴事,要從大漢邊疆,通過漫長的補給線運輸到深入敵國領土,將補給運送到將士們的手中卻又是另一迴事了。


    很顯然,大漢的運輸馬車,是無法做到這一點。


    少府和大司農曾經共享過數據,因此,墨明很清楚,少府製作的馬車裏,每一百輛,都有七十輛會在去往遼國的路上或因為道路問題損壞,或因為遼國軍隊的騷擾被掠奪。


    可以說,環境,遼軍,是大漢國馬車隊伍的兩個心頭之患。


    而現在,這種四輪馬車卻正好能夠應付這兩個問題,確實讓墨明心動不已。


    隻不過,雖然墨明知道這馬車有很多好處。可要重新使用秦法,確實是一件很有政治風險的事情。


    哪怕是不擅長政治的墨明也很清楚,大漢國內,反秦的浪潮十分強烈。雖然在一些細節上,大漢的行政機構,文化與法律,也受到了秦國的影響。


    可如果自己貿然開啟秦法,依然會出現政治風險。


    於是他對諸葛亮道:“對了,關於開啟秦法的問題,我會考慮的。”


    他打算,先抽出足夠的人手,先用平常的方法,不計成本地製作少量的四輪馬車。通過馬車,將物資運送到劉邦哪裏。


    等劉邦親眼看到這些馬車的好處後,他再讓劉邦來決定,是通過秦法,大規模製作這種馬車,亦或者是保持原有的狀態。


    畢竟,他是一個老實人,哪怕不要功勞,他也不想承擔政治風險。


    關於這些事情,其實諸葛亮來之前,蕭文已經和他分析過了。


    因此,雖然諸葛亮雖然沒有從蕭文那裏學習到微表情學。可是他也能清楚地知道這個墨明的顧慮。


    因此,他沒有繼續在這個問題上多做糾結。哇直接打開手中的箱子,讓墨明看到裏麵的東西。


    “杠杆弩?”墨明看到,箱子裏麵躺著的,就是一把陌生的弓弩,聯想到對方的身份,聯想到幾個月前李伯考交給自己的信件,墨明頓時想到了這個自己曾經聽過卻從來沒有看過的武器。


    杠杆弩!冷兵器時代最強的單兵弓弩!


    看著墨明興奮得像個小孩的樣子,諸葛亮點頭笑道:“的確,這就是杠杆弩的樣品。先生來之前,就讓我帶上。他希望,今後大漢的軍隊能夠裝備這種最強大的弓弩,組建最強大的弓弩部隊。”


    “好!”聽到這話,墨明大喜。雖然作為一名墨者,他並不喜歡戰爭。但是沉浸官場這麽多年,經曆過大漢獨立戰爭,經曆過楚漢戰爭,經曆過大漢東部和中部多年的休養生息,墨明也很清楚,和平,不是靠著縱橫家和其他遊士的遊說得來的。而是應該靠著強大的軍隊震懾,讓鄰國不敢進攻而來的。


    因此,墨明並不反感軍隊的建設問題。


    他所厭惡的,不過是用強大的軍隊,持強淩弱罷了。


    隻不過跟隨劉邦多年來,他也沒見過劉邦仗著兵強馬壯,而對附近的一些小國出手。


    哪怕這一次他們,他們因為宋皇的利益對遼國發動戰爭,那遼國畢竟也是契丹人的國家,


    這個世界的華夏雖然和另一個世界線的華夏有所不同,但是諸子百家卻還是有一條共識——蠻夷不是人!不用把與人講的禮儀放到蠻夷身上。


    因此,對於用戰爭為自己的國家獲取利益,用大漢已經逐漸變多的人口換取百姓更好的生活,這種交易,墨明並不介意。


    ……


    就在墨明,李自成和諸葛亮在少府門前侃侃而談的時候,另一邊,關羽卻獨自一人,來到了長安城的一家武館內。


    今天他要做的事情很簡單,就是完成蕭文給他的任務——一件很是讓他喜歡的任務。


    踢館!


    打敗這個武館裏麵的所有弟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迴到古代當賢聖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別予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別予安並收藏迴到古代當賢聖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