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用不了多久,又能在報紙上看到你了
火紅年代,開局大學演講 作者:筆落烽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當然,這個問題其實不難解決,動態隨機存儲器本身也是一種半導體存儲器,在這方麵的技術夏國還是相當強悍的,隻需要分出一部分人手去研發就行。
接下來便是關於靜態隨機存儲器的研究。
同樣作為半導體存儲器,它對比前者來說,技術難度要簡單許多,也是負責存儲係統組研究的白教授,將它放在第二位研究的原因。
但簡單並不代表著它沒有技術難度。
作為一種高速但相對易失的存儲器,如何提高存儲密度、降低功耗、保持數據穩定性和優化讀寫操作,是設計上的四個難題。
……
存儲係統研製組實驗室內。
作為組長的白教授一一道出目前研究遇到的阻力。
待說完之後,房間內的所有人都將目光匯聚在了凝目沉思的李暮的身上,眼中盡是期待之色。
作為所裏的老人,他們都清楚李暮絕對能很快地給出他們解決的方案。
但這次他並沒有著急給出答案,而是將目光看向存儲係統研製組裏的幾個年輕人,道:“王犇、魏立國,還有許強邦,你們幾個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聽到李暮交出他們的名字,三個剛剛進到研究所不久的年輕人臉上露出驚喜之色。
但聽到要迴答問題,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第一個開口。
見狀,李暮笑道:“沒事,隨便說說,放鬆一點,就當是學習交流了。”
“對,大膽地說,李顧問年紀可比你們都小呢,怕什麽?”周圍的教授們看出了李暮的打算,也紛紛開口笑道。
隻是這話卻讓三人更加緊張了一些。
年紀確實是他們更大,他們在這個年紀時連大學都還沒畢業,可眼前之人,就已經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科學家,無數學生爭相學習效仿的對象,就連他們都敬佩不已,根本比不了一點好不好。
最後還是麵相粗獷一些的王犇咽了口口水,首先開口道:“李顧問,我覺得提高存儲密度,可以從增加集成度方麵入手。”
一句話說完,他便停下來看李暮的反應。
縱然知道說錯也沒有什麽,但他就是沒來由的緊張。
“不錯,繼續。”李暮微微點頭,對其表達認可。
見狀,王犇膽子才更大了一點,接著道:“隻要我們在集成度上再有突破,存儲密度自然而然地能得到提升。”
“不過問題的關鍵,是怎樣提升集成度吧?”忽然,站在王犇身後的魏立國開口插話,道:
“上一次我們的最高集成度數據是5w,雖然經過黃教授他們的不懈努力有所增加,但提升也不明顯。”
“想要通過這個方法來提升存儲密度,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效果恐怕沒有那麽理想。”
這時,最後一個許強邦看到兩人都開了口,也沉聲道:“不錯,我看還是要從設計上想辦法,優化現在的存儲單元結構,采用高密度的設計方式。”
……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李暮和其他的專家教授看在眼裏,俱是眼中含笑。
“說的都有道理。”他微微點了點頭,然後道:“不管是提高集成度,還是優化設計,其實都可以一起搞,雙管齊下。”
“前者先不提,我來和你們說說後者,怎麽去優化它的設計結構。”
“以前我們的存儲單元主要以二進製為段位,比如穿孔卡片、磁帶和早期的磁盤,都采用的是這種方式,後來雖然轉為了多個二進製位,但提升效果現在也遇到了一個瓶頸。”
“那麽,我們要怎麽去突破這個瓶頸呢?”
說著,他講目光看向實驗室內的眾人。
這個問題,就需要所有人一起迴答了。
不過看著他們皺眉苦思的模樣,恐怕一時半會拿不出主意。
李暮隻能繼續道:“其實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增加一個端口。”
“增加一個端口?那不是會讓體積變得更大嗎?”一個老教授疑惑道。
其他人也不禁麵麵相覷,難道李暮的辦法,就是單純的增加體積?
聞言,李暮解釋道:
“當然不是簡單地增加體積,我的想法是在原來單端口的基礎上複製增加一套讀寫端口。”
“每個端口都有獨立的讀寫字線和讀寫維線,使得每個端口都可以進行讀和寫操作。”
“但是在結構上,隻需要增加兩個晶體管,存儲單元麵積預計增加40%左右,再加上額外的靈敏放大器、寫驅動器和行譯碼器,就能將效率顯著地提升。”
“妙啊,確實是個好辦法,不愧是李顧問!”王犇幾個忍不住驚唿道。
其他的教授也紛紛跟著讚同,道:
“李顧問說的沒錯,雙端口獨立進行讀寫的話,效率確實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還提高了數據的並行處理能力呢,減少了訪問延遲,連係統整體的效率都能加快許多。”
“沒錯,對比集成度的增加,這個方法顯然更好,我已經等不及要開始試驗了!”
……
聽著眾人的誇讚,李暮微微一笑,也沒有謙虛,坦然受之。
隨後,他又和眾人繼續詳細地說了說關於怎麽實現雙端口靜態隨機存儲器的研製,然後便起身離開。
當然,即使給了方案,也不是完全的解決方案。
雙端口可沒那麽容易實現,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特地藏了一手,準備讓他們先自己研究看看,目的是為了培養鍛煉他們攻克難點的科研能力。
“希望能解決吧。”李暮走在走廊上,眼中露出期待之色。
要是這能培養起一批能用的人才,他以後也能輕鬆許多。
就在李暮準備繼續前往處理器研製組的時候,忽然,一道聲音從背後叫住了他:“李暮,郭院長那邊來電話了。”
聽到聲音,他迴過頭。
吳有望應該是小跑著過來的,氣都還有些沒喘勻。
“好,我這就去,所長您跟他們說一聲,我今天就不迴來了。”李暮聽到這句話,便知道應該是唐燕捷那邊來了消息。
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已經是下午2點多,過去再迴來恐怕不現實。
吳有望恍然道:“看來你是早就知道了啊,郭院長讓你跟著航空院那邊派來的車走,我陪著你下去吧。”
說著,他便和李暮往樓下走。????一邊走,他一邊好奇道:“你這是又搞出了什麽東西,竟然連航空院都驚動了?”
“對直升機有些想法而已,我也沒想到能搞出那麽大的動靜。”李暮淡淡的笑了笑,也沒有把話說的太明白。
不過這對吳有望來說已經夠了。
他看著李暮,忍不住豎起了個大拇指,道:
“行啊,不聲不響又搞出了個大動靜!”
“看來用不了多久,又能在報紙上看到你了!”
以夏國現在的國際處境,直升機作為強有力的軍事武器,但凡研製成功,絕對會在世界上亮相,給周邊的國家造成震懾。
對於現在的夏國來說,比起去打一場不知勝負的仗,不如盡量避免開打更加劃算。
“那我就借您吉言了。”李暮笑了笑。
說話的功夫,兩人也來到了大門口。
在確認來人的身份後,李暮便跟著對方上了車,前往神秘的航空院。
……
軍綠色的吉普車在郊外飛馳,足足開了2個小時,才在一處山口停下。
隨後,車上的警衛便將李暮喊了下來。
接下來的路,需要他們步行前往。
作為保密級別極高的軍事研究單位,航空院的所在必然極為隱秘,但李暮也沒想到能隱秘到這個地步。
又不行了1個多小時,繞過一處山坳,他才看到了隱藏在其中的研究基地。
還沒等靠近,立刻就有崗哨出來對他們進行檢查。
詢問得極其嚴格,即便是有著證件,對方還是讓人迴去和研究基地報告後,才將他放行。
……
隨後,李暮便繼續前往研究基地門口。
還沒靠近,他便看見了唐燕捷,在他的身後,還站著一水的領導,以及許多一看便學識淵博的專家和教授。
見他過來,一群人連忙迎上前。
這迎接的場麵,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位大領導過來視察,嚇了李暮一跳。
唐燕捷重重地握住他的手,道:“歡迎歡迎,我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你給盼來了,李顧問,走,裏麵請。”
“唐院長,您這就是折煞我了,用不著這麽客氣。”李暮連連擺手道。
雖然他現在去得了不少成就,但在麵前這位扛過槍打過仗,戰功無數的將軍麵前,又算得了什麽呢!
聞言,唐燕捷哈哈笑了兩聲,道:“那我可就不客氣了,咱們邊走邊走。”
“我先來給你介紹介紹我們院裏的人,這是z委王振前,這是一所的所長劉宏誌,二所的所長劉粟,三所的所長陳餘峰……”
他一個個地將航空院下麵是個研究所的所長,依次介紹一遍。
李暮連忙一一握手問好。
待介紹完所有的所長後,唐燕捷才繼續介紹起所裏的專家和教授們。
首先介紹的,便是一位三十七八歲,帶著眼鏡,麵容方正的剿說,道:“這是王石存教授,是我們國家直升機技術界的大專家,看了你的計劃書後,對你的想法非常肯定!”
“你好,王教授,久仰大名,我拜讀過您提出的‘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讓我受益匪淺!”李暮伸出手和對方緊緊地握了一下。
這兩天他查看了一下目前國內研究直升機這一塊的資料,王石存絕對是相當耀眼的那一個。
其人是夏國直升機技術界的先驅,也是直升機專業的奠基者之一和學術帶頭人,在老大哥那邊發表的渦流理論,被稱為“王氏渦流理論”。
論能力了,那是沒的說。
王石存看見李暮的眼神,發現他不是客套,而是真的敬佩自己,臉上也堆滿笑容,道:“比不得李顧問您啊,年輕有為,23歲就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
雖然是商業互吹,但說這話時,他的語氣中還是忍不住滿是羨慕。
國家級別的獎項,幾乎是任何一個科學家的終極夢想,拿到了就能夠吹一輩子的那種。
即便自己不吹,別人也會跟著吹,就像他一樣。
麵對王石存的誇讚,李暮隻能轉移話題,道:“隻是運氣好了做了一些成果而已,不說這個,王教授,您已經看了玄鳥-1直升機的計劃書了,我想問問您的看法。”
“且慢,要說咱們到會議室裏去說,還有一大幫人等著李顧問您呢!”唐燕捷打斷了兩人的談話,道。
李暮和王石存對視一眼,當即道:“好,那唐院長,我們走。”
說完,他便跟著眾人繼續往研究基地深處走去。
……
來到大會議室。
裏麵已經坐滿了人,還有一些沒座位的,隻能搬著凳子在過道坐下。
李暮打眼一掃,估計至少有九十多個人。
看來為了這款自主設計、自主研發的玄鳥-1直升機,唐燕捷恐怕調動了航空院下轄十個研究所所有能夠動用的研究人員。
別覺得九十多人少,光看年紀,李暮都能看出,來的都是各個研究所的骨幹,幾乎看不見多少年輕的麵孔。
進來後,唐燕捷先安排在台上的位置坐下,就坐在他的左手邊,而王石存則是坐在他的右手邊。
他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大家安靜安靜,咱們先不要著急提問,先請李顧問給咱們介紹玄鳥-1直升機的設計情況。”
“李顧問本人說的肯定比計劃書詳細,咱們先聽一聽,非重點的問題就不要問了,避免浪費時間。”
航空院的人看了兩天,也討論了兩天,一些粗淺的問題自然難不倒他們,但更深入的問題,就突破不了了。
哪怕有李暮的計劃書在,但現在國內自主研製直升機還是從未有過的先例,很多人都有認知上的瓶頸。
甚至還有一些人,幹脆懷疑他們能不能搞出直升機。
李暮拿起話筒,輕咳了兩聲,道:
“首先我先來和大家說一說我做出這個設計的思路吧……”
(本章完)
接下來便是關於靜態隨機存儲器的研究。
同樣作為半導體存儲器,它對比前者來說,技術難度要簡單許多,也是負責存儲係統組研究的白教授,將它放在第二位研究的原因。
但簡單並不代表著它沒有技術難度。
作為一種高速但相對易失的存儲器,如何提高存儲密度、降低功耗、保持數據穩定性和優化讀寫操作,是設計上的四個難題。
……
存儲係統研製組實驗室內。
作為組長的白教授一一道出目前研究遇到的阻力。
待說完之後,房間內的所有人都將目光匯聚在了凝目沉思的李暮的身上,眼中盡是期待之色。
作為所裏的老人,他們都清楚李暮絕對能很快地給出他們解決的方案。
但這次他並沒有著急給出答案,而是將目光看向存儲係統研製組裏的幾個年輕人,道:“王犇、魏立國,還有許強邦,你們幾個講一講自己的看法。”
聽到李暮交出他們的名字,三個剛剛進到研究所不久的年輕人臉上露出驚喜之色。
但聽到要迴答問題,一個個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第一個開口。
見狀,李暮笑道:“沒事,隨便說說,放鬆一點,就當是學習交流了。”
“對,大膽地說,李顧問年紀可比你們都小呢,怕什麽?”周圍的教授們看出了李暮的打算,也紛紛開口笑道。
隻是這話卻讓三人更加緊張了一些。
年紀確實是他們更大,他們在這個年紀時連大學都還沒畢業,可眼前之人,就已經成為了全國知名的科學家,無數學生爭相學習效仿的對象,就連他們都敬佩不已,根本比不了一點好不好。
最後還是麵相粗獷一些的王犇咽了口口水,首先開口道:“李顧問,我覺得提高存儲密度,可以從增加集成度方麵入手。”
一句話說完,他便停下來看李暮的反應。
縱然知道說錯也沒有什麽,但他就是沒來由的緊張。
“不錯,繼續。”李暮微微點頭,對其表達認可。
見狀,王犇膽子才更大了一點,接著道:“隻要我們在集成度上再有突破,存儲密度自然而然地能得到提升。”
“不過問題的關鍵,是怎樣提升集成度吧?”忽然,站在王犇身後的魏立國開口插話,道:
“上一次我們的最高集成度數據是5w,雖然經過黃教授他們的不懈努力有所增加,但提升也不明顯。”
“想要通過這個方法來提升存儲密度,不能說沒有效果,但效果恐怕沒有那麽理想。”
這時,最後一個許強邦看到兩人都開了口,也沉聲道:“不錯,我看還是要從設計上想辦法,優化現在的存儲單元結構,采用高密度的設計方式。”
……
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李暮和其他的專家教授看在眼裏,俱是眼中含笑。
“說的都有道理。”他微微點了點頭,然後道:“不管是提高集成度,還是優化設計,其實都可以一起搞,雙管齊下。”
“前者先不提,我來和你們說說後者,怎麽去優化它的設計結構。”
“以前我們的存儲單元主要以二進製為段位,比如穿孔卡片、磁帶和早期的磁盤,都采用的是這種方式,後來雖然轉為了多個二進製位,但提升效果現在也遇到了一個瓶頸。”
“那麽,我們要怎麽去突破這個瓶頸呢?”
說著,他講目光看向實驗室內的眾人。
這個問題,就需要所有人一起迴答了。
不過看著他們皺眉苦思的模樣,恐怕一時半會拿不出主意。
李暮隻能繼續道:“其實方法很簡單,那就是增加一個端口。”
“增加一個端口?那不是會讓體積變得更大嗎?”一個老教授疑惑道。
其他人也不禁麵麵相覷,難道李暮的辦法,就是單純的增加體積?
聞言,李暮解釋道:
“當然不是簡單地增加體積,我的想法是在原來單端口的基礎上複製增加一套讀寫端口。”
“每個端口都有獨立的讀寫字線和讀寫維線,使得每個端口都可以進行讀和寫操作。”
“但是在結構上,隻需要增加兩個晶體管,存儲單元麵積預計增加40%左右,再加上額外的靈敏放大器、寫驅動器和行譯碼器,就能將效率顯著地提升。”
“妙啊,確實是個好辦法,不愧是李顧問!”王犇幾個忍不住驚唿道。
其他的教授也紛紛跟著讚同,道:
“李顧問說的沒錯,雙端口獨立進行讀寫的話,效率確實能夠得到很大的提升。”
“還提高了數據的並行處理能力呢,減少了訪問延遲,連係統整體的效率都能加快許多。”
“沒錯,對比集成度的增加,這個方法顯然更好,我已經等不及要開始試驗了!”
……
聽著眾人的誇讚,李暮微微一笑,也沒有謙虛,坦然受之。
隨後,他又和眾人繼續詳細地說了說關於怎麽實現雙端口靜態隨機存儲器的研製,然後便起身離開。
當然,即使給了方案,也不是完全的解決方案。
雙端口可沒那麽容易實現,其中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他特地藏了一手,準備讓他們先自己研究看看,目的是為了培養鍛煉他們攻克難點的科研能力。
“希望能解決吧。”李暮走在走廊上,眼中露出期待之色。
要是這能培養起一批能用的人才,他以後也能輕鬆許多。
就在李暮準備繼續前往處理器研製組的時候,忽然,一道聲音從背後叫住了他:“李暮,郭院長那邊來電話了。”
聽到聲音,他迴過頭。
吳有望應該是小跑著過來的,氣都還有些沒喘勻。
“好,我這就去,所長您跟他們說一聲,我今天就不迴來了。”李暮聽到這句話,便知道應該是唐燕捷那邊來了消息。
他抬起手腕看了看表,已經是下午2點多,過去再迴來恐怕不現實。
吳有望恍然道:“看來你是早就知道了啊,郭院長讓你跟著航空院那邊派來的車走,我陪著你下去吧。”
說著,他便和李暮往樓下走。????一邊走,他一邊好奇道:“你這是又搞出了什麽東西,竟然連航空院都驚動了?”
“對直升機有些想法而已,我也沒想到能搞出那麽大的動靜。”李暮淡淡的笑了笑,也沒有把話說的太明白。
不過這對吳有望來說已經夠了。
他看著李暮,忍不住豎起了個大拇指,道:
“行啊,不聲不響又搞出了個大動靜!”
“看來用不了多久,又能在報紙上看到你了!”
以夏國現在的國際處境,直升機作為強有力的軍事武器,但凡研製成功,絕對會在世界上亮相,給周邊的國家造成震懾。
對於現在的夏國來說,比起去打一場不知勝負的仗,不如盡量避免開打更加劃算。
“那我就借您吉言了。”李暮笑了笑。
說話的功夫,兩人也來到了大門口。
在確認來人的身份後,李暮便跟著對方上了車,前往神秘的航空院。
……
軍綠色的吉普車在郊外飛馳,足足開了2個小時,才在一處山口停下。
隨後,車上的警衛便將李暮喊了下來。
接下來的路,需要他們步行前往。
作為保密級別極高的軍事研究單位,航空院的所在必然極為隱秘,但李暮也沒想到能隱秘到這個地步。
又不行了1個多小時,繞過一處山坳,他才看到了隱藏在其中的研究基地。
還沒等靠近,立刻就有崗哨出來對他們進行檢查。
詢問得極其嚴格,即便是有著證件,對方還是讓人迴去和研究基地報告後,才將他放行。
……
隨後,李暮便繼續前往研究基地門口。
還沒靠近,他便看見了唐燕捷,在他的身後,還站著一水的領導,以及許多一看便學識淵博的專家和教授。
見他過來,一群人連忙迎上前。
這迎接的場麵,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位大領導過來視察,嚇了李暮一跳。
唐燕捷重重地握住他的手,道:“歡迎歡迎,我們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你給盼來了,李顧問,走,裏麵請。”
“唐院長,您這就是折煞我了,用不著這麽客氣。”李暮連連擺手道。
雖然他現在去得了不少成就,但在麵前這位扛過槍打過仗,戰功無數的將軍麵前,又算得了什麽呢!
聞言,唐燕捷哈哈笑了兩聲,道:“那我可就不客氣了,咱們邊走邊走。”
“我先來給你介紹介紹我們院裏的人,這是z委王振前,這是一所的所長劉宏誌,二所的所長劉粟,三所的所長陳餘峰……”
他一個個地將航空院下麵是個研究所的所長,依次介紹一遍。
李暮連忙一一握手問好。
待介紹完所有的所長後,唐燕捷才繼續介紹起所裏的專家和教授們。
首先介紹的,便是一位三十七八歲,帶著眼鏡,麵容方正的剿說,道:“這是王石存教授,是我們國家直升機技術界的大專家,看了你的計劃書後,對你的想法非常肯定!”
“你好,王教授,久仰大名,我拜讀過您提出的‘直升機旋翼廣義渦流理論’,讓我受益匪淺!”李暮伸出手和對方緊緊地握了一下。
這兩天他查看了一下目前國內研究直升機這一塊的資料,王石存絕對是相當耀眼的那一個。
其人是夏國直升機技術界的先驅,也是直升機專業的奠基者之一和學術帶頭人,在老大哥那邊發表的渦流理論,被稱為“王氏渦流理論”。
論能力了,那是沒的說。
王石存看見李暮的眼神,發現他不是客套,而是真的敬佩自己,臉上也堆滿笑容,道:“比不得李顧問您啊,年輕有為,23歲就獲得了國家最高科技進步獎。”
雖然是商業互吹,但說這話時,他的語氣中還是忍不住滿是羨慕。
國家級別的獎項,幾乎是任何一個科學家的終極夢想,拿到了就能夠吹一輩子的那種。
即便自己不吹,別人也會跟著吹,就像他一樣。
麵對王石存的誇讚,李暮隻能轉移話題,道:“隻是運氣好了做了一些成果而已,不說這個,王教授,您已經看了玄鳥-1直升機的計劃書了,我想問問您的看法。”
“且慢,要說咱們到會議室裏去說,還有一大幫人等著李顧問您呢!”唐燕捷打斷了兩人的談話,道。
李暮和王石存對視一眼,當即道:“好,那唐院長,我們走。”
說完,他便跟著眾人繼續往研究基地深處走去。
……
來到大會議室。
裏麵已經坐滿了人,還有一些沒座位的,隻能搬著凳子在過道坐下。
李暮打眼一掃,估計至少有九十多個人。
看來為了這款自主設計、自主研發的玄鳥-1直升機,唐燕捷恐怕調動了航空院下轄十個研究所所有能夠動用的研究人員。
別覺得九十多人少,光看年紀,李暮都能看出,來的都是各個研究所的骨幹,幾乎看不見多少年輕的麵孔。
進來後,唐燕捷先安排在台上的位置坐下,就坐在他的左手邊,而王石存則是坐在他的右手邊。
他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大家安靜安靜,咱們先不要著急提問,先請李顧問給咱們介紹玄鳥-1直升機的設計情況。”
“李顧問本人說的肯定比計劃書詳細,咱們先聽一聽,非重點的問題就不要問了,避免浪費時間。”
航空院的人看了兩天,也討論了兩天,一些粗淺的問題自然難不倒他們,但更深入的問題,就突破不了了。
哪怕有李暮的計劃書在,但現在國內自主研製直升機還是從未有過的先例,很多人都有認知上的瓶頸。
甚至還有一些人,幹脆懷疑他們能不能搞出直升機。
李暮拿起話筒,輕咳了兩聲,道:
“首先我先來和大家說一說我做出這個設計的思路吧……”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