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說,翁禦史就跳起來了:“閣下言下之意,說老臣不懂百姓疾苦,空穴來風,胡說八道?老臣不妨明說,老臣祖上還是奴籍,跟隨高祖當了個牽馬送信的小兵,多次立功,這才脫離奴籍。說什麽不能罪人之後不能參軍,陳朝哪條規定,罪人之後不能參軍的?”
端王猛地站起:“雖無規定,但你現在就出去問問,他們哪個不是在家忍饑挨餓,無處謀生,這才跟隨本王。”
翁禦史冷笑著,說話也陰陽怪氣起來:“不說還快忘了,端王殿下的幾萬人馬還在外麵,都快把國庫糧倉給吃空了。”
“你~”端王終於氣得暴跳了。
“哎,哎,兩位!”再說下去要吵起來了,希寧趕緊打圓場:“端王勤王有功,翁禦史是肱骨老臣,難得碰麵,別傷和氣,別傷和氣!”
“哼~”端王拂袖,又坐了下來,一張俊臉滿是怒意。
翁禦史可不甘心,站得挺直,垂目斜眼,帶著譏誚:“難得倒也未必,哪天端王殿下又想勤王了,自會再帶個幾萬人入京。”
這不是又讓端王跳起來的話嘛。
“哎呀~”希寧捂額,這個老頭,要怎麽說才好呀。
頭疼不已、捂著額頭的她靈機一動,坐在龍椅上裝病起來:“哎呦,朕頭疼。”
這下朝臣們全部一臉緊張,還有人高喊叫太醫。
“不妨事,不妨事!”希寧捂著額頭說道:“可能是昨夜飲酒,吹了點風。朕會叫太醫過來的,眾愛卿不必驚慌。今天這事,容日後再議,退朝。”
旁邊的掌事宦官立即高喊:“退朝!”
眾臣立即下跪:“恭送陛下。”
希寧站了起來,整了整衣服,哼,再打的事情也沒有女帝的身體要緊,走人!轉身離開。
迴到寢宮,這才剛換上常服,一幹老臣就過來請求接見。
不用說,還不是為了燕地子民遷徙的事情。端王想帶人走,為了身主考慮,當然是不同意。可目前情況,輪得到說不同意嘛,那些官兵還在城內外駐紮著呢。
“陛下!”大總管柔順道:“太醫已來,是否傳召?”
希寧半靠著,手撐著太陽穴,心情很是煩躁:“傳吧。”
太醫進來,下跪在床前,用一塊帕子蓋在她手腕上,切脈起來。
過兒會兒,太醫診斷出來:“陛下是思慮過甚,血脈衝頂,導致經絡不暢。隻需調養數日,不要多勞煩傷神,自然會痊愈。臣等會兒開張凝神清火的方子,先喝上三劑看看。”
就是煩心而已,居然還說得那麽花花道道的。希寧閉著眼睛,微微揮了揮手,大總管立即會意:“太醫請到一旁開方子。”
等太醫開完方子,拿起診箱出去時,被一幹等候著的老臣圍住,詢問女帝情況。
太醫將剛才的話再重複了一遍,這才脫身。
一個大臣壓低聲音:“不是有了?”
“當然不是,否則早就報喜了。”
“這未必,如剛坐胎,還需等上幾月才報喜。”胎兒太小,往往會密不宣告,等胎大了、坐穩了,這才宣布出來。
“不過,看看也是。這都登基五年了,怎麽還沒有?”開始操心起女帝子嗣問題了。
“這不急,陛下還年輕,端王不是也沒有嘛。”
這下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女帝要為端王選姬妾的事情上了。
正聊得開心,大總管出來了:“各位大人,太醫說陛下需要靜養幾日,故今日不能迴見。各位請迴吧!”
就算要提意見,也需要等女帝身體好點再提吧。於是一幹老臣迴去了,在路上,不免又嘀嘀咕咕、扯七扯八的。
希寧躺下,小睡了一會兒後,睜開眼,一碗湯藥就端到麵前。
希寧看著這碗黝黑的藥汁:“幫朕去拿點蜜餞來壓壓苦。”
大總管立即端上了一小碟。
希寧看了看,是桃脯:“朕想吃糖楊梅。”
大總管還沒打發下人去拿,她就立即補上:“你去拿,你辦事,朕才放心。”
大總管嘴角翹了翹:“是,陛下,老奴這就去取來。”退下後,出了殿,就一路小跑去拿。
希寧掀開薄被,站了起來,端起藥,鼻子湊到碗口嗅了嗅。以前當過幾個月的軍醫,也吃過藥,拿著這些經驗、聞著味道,應該是清熱解火、安神凝氣的,反正吃不好、也至少吃不死。
是藥三分毒,她端起藥,走到旁邊,直接將藥倒進花盆裏。伺候的宮女們都不敢抬頭,陛下做了啥,沒看到!
希寧拿著空碗,走到床邊又躺下。這才有宮女過來幫忙墊枕頭、掖被子。
拿著空碗等著,等到大總管端著碟子興衝衝跑進來。她趕緊地手指在碗壁上刮了下,舉起空碗假裝再喝,偷偷地將手指上的藥湯抹在嘴角。
“咳咳~”希寧放下碗,就皺眉,一副忍受藥苦的樣子。
大總管立即呈上蜜餞:“陛下,糖楊梅來了,趕緊用一顆壓壓苦。”
希寧手指挑了一粒放進嘴裏。宮女遞上手巾,她慢悠悠地將嘴角的藥擦去,將手巾還給宮女。
大總管含著笑:“陛下從小就不喜歡吃藥,每次服藥都要哄老半天。有時蜜餞和糖都不管用!”
希寧含著楊梅,笑著:“人都會長大的。”
長大了嗎?宮女偷偷看了眼,剛才還把藥給倒了。
希寧問,門外還有人等著要召見不。迴答自然是沒有了,一幹老臣見女帝病了,也就各迴各家了。
大總管壓低聲音問:“陛下還是為了燕地百姓遷移的事情煩心?”
希寧靠在枕上,閉著眼睛含著笑:“還是要好好想想。答應的話,要有管理這些人的對策。不能到了那裏,滋事擾了那裏百姓。如果不去,也要給端王一個交代。”
這就說到位了,女帝還是想著這些人帶過去,以後不要出事。
大總管不再問這事了,問一句算是關切女帝的煩心事。多說,那就是宦官幹涉朝堂之事。
那就換一個吧!
大總管含著笑,不時打量著女帝的臉色:“陛下昨日說的,幫端王找人的事情,老奴辦得差不多了。就等陛下身體好些了,帶來給陛下過目。”
端王猛地站起:“雖無規定,但你現在就出去問問,他們哪個不是在家忍饑挨餓,無處謀生,這才跟隨本王。”
翁禦史冷笑著,說話也陰陽怪氣起來:“不說還快忘了,端王殿下的幾萬人馬還在外麵,都快把國庫糧倉給吃空了。”
“你~”端王終於氣得暴跳了。
“哎,哎,兩位!”再說下去要吵起來了,希寧趕緊打圓場:“端王勤王有功,翁禦史是肱骨老臣,難得碰麵,別傷和氣,別傷和氣!”
“哼~”端王拂袖,又坐了下來,一張俊臉滿是怒意。
翁禦史可不甘心,站得挺直,垂目斜眼,帶著譏誚:“難得倒也未必,哪天端王殿下又想勤王了,自會再帶個幾萬人入京。”
這不是又讓端王跳起來的話嘛。
“哎呀~”希寧捂額,這個老頭,要怎麽說才好呀。
頭疼不已、捂著額頭的她靈機一動,坐在龍椅上裝病起來:“哎呦,朕頭疼。”
這下朝臣們全部一臉緊張,還有人高喊叫太醫。
“不妨事,不妨事!”希寧捂著額頭說道:“可能是昨夜飲酒,吹了點風。朕會叫太醫過來的,眾愛卿不必驚慌。今天這事,容日後再議,退朝。”
旁邊的掌事宦官立即高喊:“退朝!”
眾臣立即下跪:“恭送陛下。”
希寧站了起來,整了整衣服,哼,再打的事情也沒有女帝的身體要緊,走人!轉身離開。
迴到寢宮,這才剛換上常服,一幹老臣就過來請求接見。
不用說,還不是為了燕地子民遷徙的事情。端王想帶人走,為了身主考慮,當然是不同意。可目前情況,輪得到說不同意嘛,那些官兵還在城內外駐紮著呢。
“陛下!”大總管柔順道:“太醫已來,是否傳召?”
希寧半靠著,手撐著太陽穴,心情很是煩躁:“傳吧。”
太醫進來,下跪在床前,用一塊帕子蓋在她手腕上,切脈起來。
過兒會兒,太醫診斷出來:“陛下是思慮過甚,血脈衝頂,導致經絡不暢。隻需調養數日,不要多勞煩傷神,自然會痊愈。臣等會兒開張凝神清火的方子,先喝上三劑看看。”
就是煩心而已,居然還說得那麽花花道道的。希寧閉著眼睛,微微揮了揮手,大總管立即會意:“太醫請到一旁開方子。”
等太醫開完方子,拿起診箱出去時,被一幹等候著的老臣圍住,詢問女帝情況。
太醫將剛才的話再重複了一遍,這才脫身。
一個大臣壓低聲音:“不是有了?”
“當然不是,否則早就報喜了。”
“這未必,如剛坐胎,還需等上幾月才報喜。”胎兒太小,往往會密不宣告,等胎大了、坐穩了,這才宣布出來。
“不過,看看也是。這都登基五年了,怎麽還沒有?”開始操心起女帝子嗣問題了。
“這不急,陛下還年輕,端王不是也沒有嘛。”
這下把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女帝要為端王選姬妾的事情上了。
正聊得開心,大總管出來了:“各位大人,太醫說陛下需要靜養幾日,故今日不能迴見。各位請迴吧!”
就算要提意見,也需要等女帝身體好點再提吧。於是一幹老臣迴去了,在路上,不免又嘀嘀咕咕、扯七扯八的。
希寧躺下,小睡了一會兒後,睜開眼,一碗湯藥就端到麵前。
希寧看著這碗黝黑的藥汁:“幫朕去拿點蜜餞來壓壓苦。”
大總管立即端上了一小碟。
希寧看了看,是桃脯:“朕想吃糖楊梅。”
大總管還沒打發下人去拿,她就立即補上:“你去拿,你辦事,朕才放心。”
大總管嘴角翹了翹:“是,陛下,老奴這就去取來。”退下後,出了殿,就一路小跑去拿。
希寧掀開薄被,站了起來,端起藥,鼻子湊到碗口嗅了嗅。以前當過幾個月的軍醫,也吃過藥,拿著這些經驗、聞著味道,應該是清熱解火、安神凝氣的,反正吃不好、也至少吃不死。
是藥三分毒,她端起藥,走到旁邊,直接將藥倒進花盆裏。伺候的宮女們都不敢抬頭,陛下做了啥,沒看到!
希寧拿著空碗,走到床邊又躺下。這才有宮女過來幫忙墊枕頭、掖被子。
拿著空碗等著,等到大總管端著碟子興衝衝跑進來。她趕緊地手指在碗壁上刮了下,舉起空碗假裝再喝,偷偷地將手指上的藥湯抹在嘴角。
“咳咳~”希寧放下碗,就皺眉,一副忍受藥苦的樣子。
大總管立即呈上蜜餞:“陛下,糖楊梅來了,趕緊用一顆壓壓苦。”
希寧手指挑了一粒放進嘴裏。宮女遞上手巾,她慢悠悠地將嘴角的藥擦去,將手巾還給宮女。
大總管含著笑:“陛下從小就不喜歡吃藥,每次服藥都要哄老半天。有時蜜餞和糖都不管用!”
希寧含著楊梅,笑著:“人都會長大的。”
長大了嗎?宮女偷偷看了眼,剛才還把藥給倒了。
希寧問,門外還有人等著要召見不。迴答自然是沒有了,一幹老臣見女帝病了,也就各迴各家了。
大總管壓低聲音問:“陛下還是為了燕地百姓遷移的事情煩心?”
希寧靠在枕上,閉著眼睛含著笑:“還是要好好想想。答應的話,要有管理這些人的對策。不能到了那裏,滋事擾了那裏百姓。如果不去,也要給端王一個交代。”
這就說到位了,女帝還是想著這些人帶過去,以後不要出事。
大總管不再問這事了,問一句算是關切女帝的煩心事。多說,那就是宦官幹涉朝堂之事。
那就換一個吧!
大總管含著笑,不時打量著女帝的臉色:“陛下昨日說的,幫端王找人的事情,老奴辦得差不多了。就等陛下身體好些了,帶來給陛下過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