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娘皮也曾問過楊凡,華夏曆史上的王朝問什麽不能走出一亂一治的怪圈。三百年魔咒的根本原因是什麽。


    楊凡也給她講過這背後的經濟學原理。


    在古代,宗室、勳貴和生產糧食的農民、手工業者、采礦工人。之間有一個產品分配的比例。這個比例中點,從朝代開始到朝代末期,是從前端向後端移動的。也就是勞動者,生產者獲得的越來越少。到最後,都是大崩潰結局。


    一切推倒重來,再重新開始。


    小娘皮問道,難道就沒有徹底解決的辦法嗎。


    楊凡沒有迴答,其實真的沒有什麽太好的辦法。


    人性是貪婪的。一切製度、宗教下,不管規定的多好,最終都是要用人來執行。人才是一切的靈魂。


    韓非子兩千多年前就說的非常明白了。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人製定的,也是靠人來執行的。如果人有問題,法律是不能自動正常發揮作用的。


    我們習慣於用製度設計去解決問題。可是,最終都會發現,人才是最大的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人性。人性不改,諸多問題都不會得到徹底解決。因為這一切事情都是人性鬧出來的。


    如果是人性的共性問題,靠換一撥人是解決不了的。


    三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看清楚了這點。


    周公製禮,就是束縛人性。對人性絕對不能放任自流。朝廷必須要教化萬民。公序良俗不能破壞。


    老子講無為,道法自然,就是從根本上去除人性的缺點。


    而儒家則采取更有操作性的,具體到每個人都能聽懂的道德說教。


    孔子認為人是可以教育的。教育人的目的就是解決人性對社會的不良侵害。


    核心點就是你要做一個“仁”的人。實現的路徑就是“忠恕之道”。


    而古代的利益集團,讓他們放棄一點點利益,讓百姓活下去,他們都不肯。從春秋到民國都是如此。


    常凱申背後的四大家族,在他統治的末期,不僅不會體諒他的困難,同舟共濟共渡難關。而是變本加厲的瘋狂掠奪。這些行為令人費解,這個公司垮了,他們今後到哪裏發財去。


    不理解,那是因為不知道他們的底層邏輯。成年人的世界,隻做選擇不做改變。他們就是在做風險投資,你們經營不好,他們考慮的是撤資和變現。


    投資人和管理管理團隊可從來不是一條心。


    因為他們知道,再不玩命用耙子摟錢,就沒機會了。這條破船要沉了。


    現代那些西方國家也沒好到哪裏去。他們的那些利益集團也是不可能少拿一點的。至於他們越拿越多下層怎麽辦。


    他們幹脆發國債。反正利益集團的錢是不能少的,那就發國債,借錢用於安撫下層,提供社會福利。


    但這個辦法也不能一直玩下去,現在他們就開始要玩不轉了。


    如果這些債務不能轉嫁給其他國家,或者已經付不起利息了。他們早晚要崩。和華夏古代一樣。都是換湯不換藥,搞來搞去,本質上還是那一套,都是我們老祖宗玩剩下的。


    萬幸的是,今日我們走出了一條新路。發債都是做了基礎設施投資。不僅拉動了經濟,擴大了就業機會,還穩定了國家發展的基石。這些置辦下來的家底兒,反過來,又增加了軟妹幣的含金量,使貨幣堅挺。


    比如修高速路,橋梁、高鐵、修水電站,修機場、修運河和水利設施。這些投資是有現金流收入的。這就是有收益的資產。


    我們的債務對應資產,西方的債務對應的是消費。


    我們是錢生錢,而他們借來的錢,消費了就沒了。隻剩下債務越積累越多。我們的辦法不知道比他們高明了多少。


    而楊凡在明末這個節點上,能采取的辦法就是,利用技術革命,產生了紅利,擴大社會總產出,來緩解社會矛盾。


    通過培養之前不存在的行業,來重新洗牌財富的社會構成,至於三百年後,技術紅利吃完了,再度開始舊病複發怎麽辦,他也沒有辦法,隻能且顧眼前吧。


    不是說人生發財靠康波嗎。他能把波峰變成波穀,已經很了不起了。至於消除康波,他也沒辦法。


    很多問題就是這樣,沒想透徹時,整天在網上和噴子一樣,罵來罵去。其實什麽也改變不了。但真正看明白了,對很多現象,也就不會產生很多負麵情緒了。


    既然人類社會的發展有自身的規律,我們也改變不了什麽。那就該做什麽就做什麽去好了,人的能力有大有小,隻要力所能及,不浪費米飯,人生對社會有所貢獻的就好。


    很多事情啊,不懂的不能亂說,等真懂了,就不想說了,更不想罵了。


    試圖改變人性,那是聖人做的事情。你我皆凡人,個人這麽渺小,還不如腳踏實地的做些實事,人生不要虛度就好。


    現代,鄰省的那個廠區,今日非常熱鬧,科學院來了很多人。這些老專家平時都是很難請到的。


    廠區去年流轉的十萬畝土地上,劃出一部分作為試驗田,種植了很多的新式作物。今日,他們來看的就是科學院提供的兩種新式高粱。


    這兩種高粱的產量駭人聽聞,一種畝產五噸。一種甜度高,但畝產低些,隻有三噸。當然這是整個植株的重量,不是種子的產量。因為這種高粱是做青儲飼料用的。


    孫杏仰著小臉兒,看著高達4.5米的高粱植株,有些發呆。


    林淼用手在她麵前晃了晃,說道:“杏子,快醒醒,哈喇子留到衣襟上啦。”


    “哪有哈喇子,你好惡心。”孫杏這才從放空中醒過來。


    這些高粱太震撼了。那個畝產三噸的高粱也有三米來高。


    楊凡之所以弄這個,主要是因為,他需要大量的高營養的馬料。他現在養著五萬騎兵,而且都是阿拉伯馬和印度馬、頓河馬。這些高頭大馬食量也很驚人。


    這些特種高粱都是科學院在研究中的項目,還沒有推向市場。本來人家是不願理搭理一個民營的企業的。


    不過在看到了孫杏拿出來的實驗田裏,大量的沒有發現或者早已滅絕了的農產品植株照片時,連最重量級的農業專家都驚動了。


    這可是植株雜交非常重要的物種資源啊。他們眼睛當時就直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