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秒內,和碩特人的五排槍手輪流打了一遍。


    每一次都是向右側閃出一個身位、


    在人與人之間,特意留出半米的安全距離,造成的空擋處立定。


    然後放下火槍,開始射擊。


    打完後,在迅速閃身退迴原來的隊列位置,開始裝彈。準備下一輪射擊。


    魯密銃這種四尺半的長槍管的火繩槍,因為槍管精良帶來的準確性,是遠超大明鳥銃和東瀛鐵炮的。


    接下來,一萬兩千發鉛彈,從一百米外打了過來。


    砰砰砰!


    很短的時間,整個明軍第一線大量人員中彈。


    超過三分之一的人,頭盔上防彈玻璃麵罩出現了模糊的白點。那是鉛彈打在上麵造成的損傷。


    防彈玻璃不會破碎,但是會出現一個模糊點。


    鉛彈比較軟,會像一灘泡泡糖一般,變形成一灘,粘在上麵。


    不過即使用手扣下來,玻璃上也會有一個小模糊點。


    很多人悶哼了一聲,被打的向後一趔些。


    有的甚至滾倒在地。又被後麵的人提起來。


    楊凡看了一下腕表,五輪射擊,能在半分鍾內打完,這是非常訓練有素的。


    中間有兩輪明軍本該反擊,但是接連的中彈,被打斷了。沒能打出來。


    “受傷的,不要硬撐,到後麵去。不要影響了反擊的速度。”軍官們在大喊。


    人一旦受傷,尤其是傷到骨頭,動作必然變慢。


    會影響第一排的射擊和裝彈速度。軍官要求他們自動自發的下去。


    大批中彈的一線士兵,被拖著拎到了後麵去了。


    他們有的是胸部中彈,有的是四肢中彈。命中軀幹部位的最多,因為那裏目標投影最大,最容易被打中。


    而且因為是側身射擊隊形,所以被打中左臂的也不少。


    不過步兵軍是正規部隊,訓練非常到位。


    士兵經過兩年的征戰,都是老兵,也十分頑強。反應速度極快。


    楊凡比較關注這一波的傷亡情況,以及後續的陣列線自動補充能力。


    這裏能看出來,這支部隊的成色到底如何,到目前為止,他是滿意的。沒有一點點慌張和錯亂。都是按照步兵操典在指揮和動作。


    他清楚的知道,和碩特人隻有這一次齊射機會了。


    因為他們的火繩槍,要兩分鍾才能打一發。而楊凡的火槍手,一分鍾能打五發,甚至六發。三列橫隊,導致一分鍾能打出十二發至十八發。


    雙方的射速差十倍,而密集度差三倍。


    這導致,楊凡的火槍手,一旦開火,他們的中間三分之一和明軍相對的陣列,會在他們下一次開火前,承受最低2(分鍾)x3(隊列密集度)x4(每分鍾射速。)=24發的彈雨打擊。


    變量是射速,如果每分鍾打出六發就是36發的彈雨打擊。


    對方才五排人,每個人要被打36發。


    而楊凡的燧發槍是鏜床做的槍管,工業化生產的質量穩定的發射藥,在一百米的距離上,燧發槍的命中率高達六成。


    五個人如論如何也是不夠打的。


    這是沒有懸念的戰鬥。


    轉眼之間,第一線的鋸齒形態就被補齊了。


    “預備,放!”隨著各個營隊軍官的號令。步兵軍18個營的火槍手開火了。


    在100的距離上,隊列整齊,燧發槍平舉,準星和照門對準了正在手忙腳亂裝彈的和碩特人。


    他們的火繩槍需要46個步驟才能打響,缺一個都不行。而楊凡的火槍手隻需要六個步驟不到十秒就能打出一發。


    戰場上各種幹擾的情況下,射速最差也能穩定到四發每分鍾。


    砰砰砰!


    一陣煙塵噴出,通紅的火線再度連成一大片。15mm的鋼芯鉛彈噴薄而出。唿嘯著飛向和碩特人。


    和碩特人正在緊張的操作之中。


    阿玉兒戴青是一個和碩特人火器部隊的牌子頭,他手下有十個火槍手,此時他正把魯密銃的槍托杵在地上。


    一手握持槍管,一手開始清理引火孔和火藥池。


    這一步很重要,因為火藥燃燒產生的殘渣,經常會堵塞引火孔,造成點火失敗。


    他非常緊張,因為剛才他們痛快的打了五輪連射,把對麵的明軍打倒了一大片。


    可是他看到,大多數明軍被拖走後,又重新站了起來。


    雖然有些步履蹣跚和動作別扭,不過很快,他們就在後麵重新整隊了。


    真正被拖走救治的很少。這讓阿玉兒戴青非常吃驚。


    剛才他們走來的時候,明軍打他們可不是這樣子的。


    敦羅普旺布哈拉五十夫長,就是被一發鉛彈直接爆了腦袋。


    策妄阿拉布思坦百夫長,被一顆鉛彈打中了左臂。


    那顆鉛彈居然穿透了翎根甲,直接把手臂打斷了。百夫長的手一支晃晃蕩蕩的,再也沒能抬起來。


    看著他們同樣穿的是棉布衣服,沒有罩甲,不知道為什麽會結果不同。


    難道棉布比皮袍子和皮甲,更能扛住火槍射擊嗎。


    他知道漢人和女真人都裝備了棉甲用來防禦火槍。可是效果也不應該這麽好吧。


    他緊張的一邊快速裝彈,一邊抬頭看對麵的情況。


    他在漠西蒙古裏是個異類,他信景教的。


    他忙裏偷閑,斜眼看上官不注意,偷偷的在胸前畫了個十字。


    蒙古人裏其實一直有信仰景教(基督教分支)的,蒙古人在宗教上還算開明,沒有迫害景教徒。


    貝依大人給他們每個人都在腰間掛了各色小瓶子十二個。


    他身上的梯形鐵邊的小壺是裝引藥用的,右邊的皮盒是裝彈丸的,白色小瓶是裝發射藥用的。


    因為一般都是12個為一組,所以被他戲稱為“十二使徒”。


    白色小瓶內裝有射擊一發所需的藥量,一次裝填用一個小瓶的藥剛剛好。


    這樣可以避免士兵在戰場上,因緊張裝多或裝少發射藥,而造成射擊故障和意外。這是土耳其人狡猾的思路。


    在定裝彈出現前,土耳其人靠這招,打的奧地利和巴爾幹、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人大敗虧輸。


    不要小看這一步改進,這保證了每次發射都是合適的裝藥量。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明末鋼鐵大亨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漫卷詩書萬點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漫卷詩書萬點花並收藏明末鋼鐵大亨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