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啟胤發現洪承疇極有天份,且抱負不凡。免費收洪承疇為徒,讓他重返校門。洪承疇學習十分用功,少年時期就博覽群書。
洪啟胤的《史記》、《資治通鑒》、《三國誌》、《孫子兵法》等書都被他借來認真研讀,從小就表現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甚得洪啟胤賞識。
他這一生,晚節不保,有他自己貪生怕死的原因。但崇禎也是坑他不淺。把他逼入絕境,最後心灰意冷。
老板不做人種,去他媽的,老子跳槽不幹了。
不過,他確實是一個極有能力和手段的人。在崇禎朝為一時之秀。水平遠在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之上。
洪啟胤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裏,國石萬鈞”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館讀了五年書後,又到泉州城北學館讀書。之後科舉連續高中,一路青雲直上。
年二十三,督學浙江。這麽年輕的學政,一時為天下稱羨。隨即再度升遷,擢陝西參政。
剛剛當上參政,就趕上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
洪承疇一戰就斬殺農民軍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他就是這樣一夜成名天下知,甚至連皇帝也關注到了他。
當時在榆林的總兵級人物還真不少,像尤世威(此時鎮守昌平)、王世欽、王世國、侯世祿、侯拱極、王學書、李昌齡等人都曾是天下聞名的大將。
這些人都因為各種狗屁倒灶的破事被撤職,迴家閑住。
他們有個明末的專有名詞,叫做榆林廢將。
榆林土地貧瘠,然則民風彪悍,以打仗為生。
隻要有戰事男女老幼抄起家夥就上,孫傳庭手下的秦兵主力就是榆林人,因此才成就明末最後一支精兵。所以後世說,傳庭死大明亡。
李自成也是榆林鎮人,他是西夏開國君主李繼遷之後,黨項人後裔。
延綏鎮,簡稱“延鎮”。總兵初駐綏德州(今陝西綏德縣),成化以後移駐榆林衛(今陝西榆林市),配鎮西將軍印。
轄地是一個長條的形狀,類似一根黃瓜。
東起黃甫川(今陝西府穀),西至黃馬池(今寧夏鹽池縣),全長約八百八十五公裏,全鎮官兵名額八萬零一百九十六名(明隆慶年間)。
首任總兵官彰武伯楊信(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設立),末代總兵官王定(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大順軍破城之前,逃往蒙古)。
此時,洪承疇正在燈下看著六百裏加急送來的密信。這是楊鶴從歸化城發來的加急密件。是三邊總督楊鶴,給延綏巡撫洪承疇的命令。
楊鶴帶著五百騎兵,去了歸化城打秋風。這件事洪承疇是知道的。
現在陝北民窮財盡,百姓都到了吃土、吃樹皮的程度了。甚至很多地方,風傳已經開始吃人了。
他們實在是搜刮不出一點油水了。
可是,沒有糧餉,局麵眼看就要崩了。
楊鶴隻能把楊凡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了。洪承疇也十分關注這件事,因為他這個巡撫能否幹的好,幹的長,就看楊鶴能弄迴來來多少東西了。
洪承疇一目十行的看著密信。越看越是心驚。
信中一字未提,定遠侯能給他多少兵馬,多少裝備,多少錢糧的事情。
而是,直接命令洪承疇,立刻通知西門外荒原上的大軍,拔營穿過沙漠,去榆林鎮以北,三百五十裏外的榆樹堡,十日後到齊。
讓他曉瑜眾賊,隻要到了地方,立刻發糧餉和裝備。
每人可以領取鴛鴦戰襖、鎖子甲、馬靴、腰刀、騎弓、長矛各一,箭三壺,棉大衣一套,布衣一身,行軍行禮一套。
補發所欠糧餉,並許諾今後按時發放糧餉。
如果通過為期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並自願接受重新打散整編的。每人再發放磚茶三塊,鹽半斤、糧食一擔,銀元三枚。軍官每高一級,加銀元一塊。
榆樹堡緊鄰鄂爾多斯,那裏往北十裏地,就是征西將軍楊凡的地盤。
楊凡要幹什麽!洪承疇立刻警覺起來。
他從字裏行間,嗅出了危險的味道。
因為很簡單,為了讓這些人不鬧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少發糧食。
吊著他們的命。讓他們即吃不飽,又餓不死。
想要再造反吧,又舍不得目前有的稀飯。再說吃不飽也沒力氣,隻能半死不活的先混著。
如果一點不給吃食,那就直接反了。
如果一次性喂飽了,還給了武器裝備,那更要反了。
楊凡是傻子嗎,顯然不是。
他一貫心狠手辣,把漠南都搞成無人區了。他解決問題之徹底,讓人不寒而栗。到目前為止,大明朝就沒有他辦不了的人,解決不了的事兒。
跟他上戰場也是風險極高之事,因為,每次都死掉很多。但是跟他上陣,也是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
如果活下來,立了功勞,立刻就能實現階層的跨越。
洪承疇自趁,自己都知道的事情,楊凡會考慮不清楚嗎。那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關鍵是他不但給錢糧和裝備,還提出了條件。直接明說,希望他們接受新兵訓練和打散了重新整編。
這些條件顯然是這些賊心不死的,不願意接受的。
但是,也讓眾賊更容易取信。
畢竟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朝廷對他們堤防才是正常的。希望消化吸收這些招安的官兵也是應有之意。
如果,隻是單純的給好處,他們反倒心裏不安了。
洪承疇心裏盤算,楊鶴去綏遠的事情,這些人都知道。都明白楊總督這是去要飯去了。至於能要到多少好處,就看人家定遠侯給不給皇帝麵子了。
現在城西五裏地的大營裏,有一萬八千多人。各路頭領四十多人。他們現在也就是每天在軍營裏靠著土牆牆根兒,脫下衣服抓虱子、嗮太陽。每天對付著,喝兩頓加了野菜、米糠、各種豆子煮成的稀粥。
其他什麽都沒有。喝了野菜、米糠、雜糧豆粥,運氣好的時候,隔幾天給發一根鹹菜。沒吃飽的話,就隻能灌涼水,然後不停的製造氣體。
這些混蛋一到天黑,就蒙了臉出去做買賣去了。要不然早餓死了。
除了剛剛招安時,一人發的三兩銀子,兩鬥米,就再沒有發過任何物資和糧餉了。就是現在勉強維持的稀飯,還是楊鶴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時斷時續要來的飯呢。
他們每天都盼著,楊鶴大人迴來大喊一聲,又要到飯了,家人們。
洪承疇心裏已經有了猜測,不過這樣也好,定遠侯要是插手了,陝北的問題就能徹底解決。
他喊道:“陳主薄,你去清查一下,看看府庫裏還有多少錢糧。夠不夠一萬八千人,走到榆樹堡的。”
洪啟胤的《史記》、《資治通鑒》、《三國誌》、《孫子兵法》等書都被他借來認真研讀,從小就表現了治國平天下的願望,甚得洪啟胤賞識。
他這一生,晚節不保,有他自己貪生怕死的原因。但崇禎也是坑他不淺。把他逼入絕境,最後心灰意冷。
老板不做人種,去他媽的,老子跳槽不幹了。
不過,他確實是一個極有能力和手段的人。在崇禎朝為一時之秀。水平遠在盧象升、孫傳庭等人之上。
洪啟胤曾在洪承疇的一篇文中批下“家駒千裏,國石萬鈞”的評語。
洪承疇在水溝館讀了五年書後,又到泉州城北學館讀書。之後科舉連續高中,一路青雲直上。
年二十三,督學浙江。這麽年輕的學政,一時為天下稱羨。隨即再度升遷,擢陝西參政。
剛剛當上參政,就趕上王左掛、苗美率兵進攻韓城。楊鶴手中無將,情急之下,令當時還是參政的洪承疇領兵出戰。
洪承疇一戰就斬殺農民軍三百人,解了韓城之圍,頓時名聲大噪。他就是這樣一夜成名天下知,甚至連皇帝也關注到了他。
當時在榆林的總兵級人物還真不少,像尤世威(此時鎮守昌平)、王世欽、王世國、侯世祿、侯拱極、王學書、李昌齡等人都曾是天下聞名的大將。
這些人都因為各種狗屁倒灶的破事被撤職,迴家閑住。
他們有個明末的專有名詞,叫做榆林廢將。
榆林土地貧瘠,然則民風彪悍,以打仗為生。
隻要有戰事男女老幼抄起家夥就上,孫傳庭手下的秦兵主力就是榆林人,因此才成就明末最後一支精兵。所以後世說,傳庭死大明亡。
李自成也是榆林鎮人,他是西夏開國君主李繼遷之後,黨項人後裔。
延綏鎮,簡稱“延鎮”。總兵初駐綏德州(今陝西綏德縣),成化以後移駐榆林衛(今陝西榆林市),配鎮西將軍印。
轄地是一個長條的形狀,類似一根黃瓜。
東起黃甫川(今陝西府穀),西至黃馬池(今寧夏鹽池縣),全長約八百八十五公裏,全鎮官兵名額八萬零一百九十六名(明隆慶年間)。
首任總兵官彰武伯楊信(天順二年、公元1458年設立),末代總兵官王定(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大順軍破城之前,逃往蒙古)。
此時,洪承疇正在燈下看著六百裏加急送來的密信。這是楊鶴從歸化城發來的加急密件。是三邊總督楊鶴,給延綏巡撫洪承疇的命令。
楊鶴帶著五百騎兵,去了歸化城打秋風。這件事洪承疇是知道的。
現在陝北民窮財盡,百姓都到了吃土、吃樹皮的程度了。甚至很多地方,風傳已經開始吃人了。
他們實在是搜刮不出一點油水了。
可是,沒有糧餉,局麵眼看就要崩了。
楊鶴隻能把楊凡當成最後的救命稻草了。洪承疇也十分關注這件事,因為他這個巡撫能否幹的好,幹的長,就看楊鶴能弄迴來來多少東西了。
洪承疇一目十行的看著密信。越看越是心驚。
信中一字未提,定遠侯能給他多少兵馬,多少裝備,多少錢糧的事情。
而是,直接命令洪承疇,立刻通知西門外荒原上的大軍,拔營穿過沙漠,去榆林鎮以北,三百五十裏外的榆樹堡,十日後到齊。
讓他曉瑜眾賊,隻要到了地方,立刻發糧餉和裝備。
每人可以領取鴛鴦戰襖、鎖子甲、馬靴、腰刀、騎弓、長矛各一,箭三壺,棉大衣一套,布衣一身,行軍行禮一套。
補發所欠糧餉,並許諾今後按時發放糧餉。
如果通過為期三個月的新兵訓練,並自願接受重新打散整編的。每人再發放磚茶三塊,鹽半斤、糧食一擔,銀元三枚。軍官每高一級,加銀元一塊。
榆樹堡緊鄰鄂爾多斯,那裏往北十裏地,就是征西將軍楊凡的地盤。
楊凡要幹什麽!洪承疇立刻警覺起來。
他從字裏行間,嗅出了危險的味道。
因為很簡單,為了讓這些人不鬧事,最好的辦法就是,少發糧食。
吊著他們的命。讓他們即吃不飽,又餓不死。
想要再造反吧,又舍不得目前有的稀飯。再說吃不飽也沒力氣,隻能半死不活的先混著。
如果一點不給吃食,那就直接反了。
如果一次性喂飽了,還給了武器裝備,那更要反了。
楊凡是傻子嗎,顯然不是。
他一貫心狠手辣,把漠南都搞成無人區了。他解決問題之徹底,讓人不寒而栗。到目前為止,大明朝就沒有他辦不了的人,解決不了的事兒。
跟他上戰場也是風險極高之事,因為,每次都死掉很多。但是跟他上陣,也是一個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
如果活下來,立了功勞,立刻就能實現階層的跨越。
洪承疇自趁,自己都知道的事情,楊凡會考慮不清楚嗎。那他為什麽還要這麽做。
關鍵是他不但給錢糧和裝備,還提出了條件。直接明說,希望他們接受新兵訓練和打散了重新整編。
這些條件顯然是這些賊心不死的,不願意接受的。
但是,也讓眾賊更容易取信。
畢竟世上沒有免費的午餐。朝廷對他們堤防才是正常的。希望消化吸收這些招安的官兵也是應有之意。
如果,隻是單純的給好處,他們反倒心裏不安了。
洪承疇心裏盤算,楊鶴去綏遠的事情,這些人都知道。都明白楊總督這是去要飯去了。至於能要到多少好處,就看人家定遠侯給不給皇帝麵子了。
現在城西五裏地的大營裏,有一萬八千多人。各路頭領四十多人。他們現在也就是每天在軍營裏靠著土牆牆根兒,脫下衣服抓虱子、嗮太陽。每天對付著,喝兩頓加了野菜、米糠、各種豆子煮成的稀粥。
其他什麽都沒有。喝了野菜、米糠、雜糧豆粥,運氣好的時候,隔幾天給發一根鹹菜。沒吃飽的話,就隻能灌涼水,然後不停的製造氣體。
這些混蛋一到天黑,就蒙了臉出去做買賣去了。要不然早餓死了。
除了剛剛招安時,一人發的三兩銀子,兩鬥米,就再沒有發過任何物資和糧餉了。就是現在勉強維持的稀飯,還是楊鶴四處求爺爺告奶奶,時斷時續要來的飯呢。
他們每天都盼著,楊鶴大人迴來大喊一聲,又要到飯了,家人們。
洪承疇心裏已經有了猜測,不過這樣也好,定遠侯要是插手了,陝北的問題就能徹底解決。
他喊道:“陳主薄,你去清查一下,看看府庫裏還有多少錢糧。夠不夠一萬八千人,走到榆樹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