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詔從玄宗開始已經封王建製近一百多年了,現在也已經進入王朝末世。南詔國的王被玄宗賜姓蒙,前幾年蒙隆順登基之後,將國名由南詔改成了大封民國,也不知道是咋想的。改了國名之後,整天醉生夢死。


    南詔國內這些年農奴起義不斷,之前還有能力出兵攻站唐國的靜海軍節度使的治所安南來著,前幾年又被打了迴來。


    即使不用陸仁炳挑撥離間,過幾年這個蒙隆順也會被他手下的權臣鄭買嗣,收買近臣給幹掉。再過幾年,這個鄭買嗣就會發動政變將蒙氏王族幾百口全給幹掉,然後自己上台建立“大長和國”。


    也不知道這幾個哥們是怎麽迴事,起的名字跟高麗和島國的名字如此相似,還都喜歡加個大字。陸仁炳懷疑他們是從這兩個國家穿過去的。


    靜海軍也就是雲貴這邊境況也不太好。靜海軍的轄地包括滇黔,以及整個交州。節度使由宰相獨孤損領著,這個獨孤損是個文人出身,精力也全都放在朝堂爭鬥上。


    導致交州世家做大,已經形成了事實上的割據。等過幾年獨孤損被發配海南,交州本地豪強曲承裕就會自領靜海節度使。然後經過五代十國,交州就徹底與中原離心了。


    這個曲承裕也就成了後世安南人的英雄。實際上曲承裕跟安南猴子一點血緣關係都沒有,他可是正宗的漢人。隻不過他事實上幫助了安南從中原分離而已。


    陸仁炳實際上並不想將戰線拉的太長,他的本意是搞定三川就算完事。奈何敵人太不給力,手下的那幫戴罪立功的軍頭,求戰之心太急切。


    靜難軍節度使獨孤損,著急迴長安,陸仁炳才順水推舟開啟了南詔和靜難軍副本。


    對於南詔,陸仁炳早就通過商隊,對各地的農奴起義,進行了有力支援,南詔國的美麗風景線此起彼伏,各地起義的頭頭們,都被陸仁炳特訓過的錦衣衛,東廠頭頭用官爵籠絡好了,陸仁炳的參謀部“陰謀部”,也製定好了農奴解放計劃,給這些沒有統一理想的農奴軍,送去了先進的思想。


    於是南詔國的農奴們掌握了,翻身的大殺器,殺土司,分田地,翻身的群眾把哥唱,隻等著王師一到就加官進爵。


    同時陸仁炳還讓鄭買嗣與王室的矛盾提前爆發,大理城打成了一鍋粥。立功心切的南征軍,輕易的度過了崇山峻嶺殺到了大理城下。


    血流成河大理城裏,根本就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就被攻陷了。被殺的隻剩下小貓三兩隻的蒙氏王族,還有殺紅了眼的權臣鄭家,全稱了階下囚。蒙氏累世經營的財富,晃花了大小軍頭的眼。


    可惜戰力強悍的禁軍忠於他們偉大皇帝陸仁炳,所以繳獲的大頭,全部送給了長安的陸官家。好在陸仁炳早就預料到了這種情況,給軍頭們製定了三七開的比例,除了王室財富,其他南詔的富戶,土司們的財富,任由這些軍頭們取用,但是要分給皇帝七成。


    皇帝的詔書頒布,全軍歡唿。陸仁炳同時還派遣了參謀本部的心腹,前往南詔協調指揮各方勢力,保證務必全取南詔,將南詔本土的割據勢力,連根拔起。主力就是南詔遍地的弄奴起義軍。


    隻有那啥鬥爭,才是解決鄉土問題的最有效手段。禁軍隻占據要塞,充分發動農奴,才是這次南詔攻略的最主要手段。打土豪分田地運動,讓陸仁炳迅速收獲了南詔的民心,為了保護自己到手的利益,南詔的上層勢力迅速被翻身的農奴們踩入塵埃。


    南詔攻略實施的同時,靜難軍功略同時展開。


    現在交州的局勢還在朝廷的控製之中。需要對付的是那些本地割據傾向嚴重的世家大族。比如曲家。所以這裏的策略就是精準打擊,手術刀式操作。大軍直撲安南世家大族的塢堡,殺雞用牛刀,直接滅族,然後就是分割靜難軍。


    黔州單獨設鎮,設道,交州被分割成幾個道。按照新的軍政分離的戰略,恢複治理。


    交州從來就不是蠻荒之地,隻不過因為氣候和距離的原因,容易割據。這次禁軍的交州之行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反正陸仁炳發動的是以戰養戰的的策略,毫無底線的搜刮當地豪強。交州又是糧食產地,根本不用擔心,軍隊乏糧的問題。陸仁炳幾個世界都是從緬地,交州發的第一筆財,對於如何應對疫病和濕熱,那是相當有經驗。


    交州,南詔,黔州,這些都是偏遠地區,中原爭霸的群雄都暫時無暇顧及。剛好被陸仁炳占了便宜。南詔有銅,有鐵,物產豐富,交州更是糧食重鎮,再加上天府之國的巴蜀,再經營好關中,陸仁炳表示,俺們已經利於不敗之地了。


    不過因為南詔和交州攻略的展開,占據了陸仁炳的大部分精力。之前計劃的西域歸義軍攻略就隻好暫緩了。


    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沙州漢族人民趁吐蕃勢力衰弱時,在張議潮的領導下舉行起義,趕走吐蕃鎮將,並遣使取道天德軍(今內蒙古烏梁素海東南緣)上表唐朝,報告沙州的歸複。接著,張議潮又遣兄張議潭攜瓜﹑沙﹑伊﹑西﹑甘﹑肅﹑蘭﹑鄯﹑河﹑岷﹑廓等十一州的地圖﹑戶籍奉獻給朝廷,這表明河西地區又重為唐有。大中五年朝廷才得到表奏,決定在沙州置歸義軍,以張議潮為歸義軍節度使﹑十一州觀察使。鹹通初議潮又收複涼州。


    實際上歸義軍一直與實力強大的甘州迴鶻在戰鬥,唐朝中樞對於西域崛起的歸義軍,也心存疑慮。表麵上對於歸義軍表示歡迎,暗地裏卻支持,河西的甘州迴鶻部落,與歸義軍製衡。


    張儀潮為了表明自己的忠心,自請入朝,並在幾年前在長安終老。歸義軍被張議潮委托給侄子張淮深。結果張議潮去世後,張家陷入了繼承權的內鬥中。


    大順元年,身經百戰的張淮深夫婦,被張議潮的女婿索勳幹掉了。張議潮的兒子上位,接著又被索勳幹掉。今年索勳又被張議潮的十四女婿幹掉。


    反正就是歸義軍陷入了群龍無首的狀態。被歸義軍壓製的迴鶻勢力,黨項部落,吐蕃部落都乘機而起,正在蠶食歸義軍的地盤。


    此時正是中樞,入主歸義軍,掌控西域的最佳時機。


    可惜路人炳現在被南征軍扯了後腿,隻好暫時放下西域攻略。


    好在歸義軍的內亂還在持續,剛掌權的張議潮的孫子,還要同其他勢力剛幾波。到時候,讓他們先打打,等到他們打累了再去收拾殘局也挺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炳的諸天生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白癡口香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白癡口香糖並收藏阿炳的諸天生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