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庭的反映,在他看來就是狗急跳牆了,實際上換成是任何一個皇帝,麵對威脅都不會妥協,因為在滅國之時,別的人能活,唯獨皇帝活不了,這一點曆史上的記載比比皆是。

    所以對於清庭正達皇帝的選擇,李承並不覺有什麽意外,他甚至覺得對方這樣的選擇也不錯,至少省的他最後還要費一番功夫,去整治那些心有歹念之徒。

    畢竟要是清庭直接降了,那他還真得找點借口再弄點什麽事跟清庭磕上才行,現在多幹脆,雙方擺開陣勢你死我活的做上一場,勝者為王便是。

    所以他就給前線部隊下令了,讓他們加快推進速度,而他自己這一次並沒有隨大部隊一同開拔,反而是在杭城府總部進行各方調度。

    實際上現在這種狀況,在這個世界裏已經很少有事情需要他親自去處理了,他更多的是作為一個行政長官,在後方進行各種政務處理。

    這也是現實世界那邊對他有意培養的結果,那邊的人是希望他能發展成一個全方位的人才,不止武功要出眾,還要各方麵能力都達標,對他寄予厚望。

    李承也是相當給力的,反正是有什麽學什麽,還別說,有了內力之後,他的精力已經遠超常人,加上本身就有學習熱情,各種政務處理起來從最開始的莽莽撞撞,到現在的滾瓜爛熟,這個過程總共也沒用上多久。

    在他這個位置上,就算不是人才,也會給生生磨練成一個合格的人才,這是李承的感受。

    時間往後推移,轉眼就是七天時間過去,三萬人大軍已經進入皖北之地,迎麵就碰到了索厄圖率領的三十萬大軍,雙方在宿城府外的平原上擺開陣勢,一方氣勢如虹,沿途所經之處,任何一個城池都是望風而降,沒費一兵一卒,這一路走來就已經手下二十多城,戰績喜人。

    而另一方卻是臨時拚湊起來的雜牌軍,三十萬隻是號稱而已,實際人數也就是十萬出頭的樣子,明眼人都能看出來清庭頹勢,這個時候再湊上去,那就是送死了,有腦子的誰會做這種事?

    這十多萬大軍大多都是清庭本身的起家資本,也就是最初入主中原的那批人的後代,也隻有他們願意最後站出來保衛自己的利益。

    在這之前,清庭的十萬大軍麵對李承他們萬把人都沒贏過,那就更別說著十多萬人了,尤其是李承派出的這三萬人,戰鬥力上比較之前兩次大戰的幾萬人而言,更是突飛猛進,清庭過來的這十萬多人,完全就是送菜。

    即便是在後方,李承也能猜測到最終結局。

    的確如他所料的那般,清庭最後的掙紮,依舊是以慘敗告終,十多萬人最後的殊死反撲,依舊沒能撼動李承治下大軍的步伐,被三萬人一個來迴,就打的潰不成軍。

    戰鬥時間僅僅用了半個多小時,結束的非常快速,簡直就不像是戰爭,更像是一場鬧劇一般。

    最後統計下來,清庭十多萬大軍潰敗,被俘虜了八萬多人,被打死了兩萬多,剩下的幾萬人全都逃了。

    這樣的結果並不讓人意外,李承隻是下令將那八萬人就地看押起來,然後又派出人手過去接手這把玩戰俘,這八萬人一樣是青壯勞力,能為今後的建設起到不小的作用,可不能浪費了。

    至於那跑掉的幾萬人,李承也沒有去管,清庭其勢已衰,這幾萬人根本翻不起什麽風浪來,要是有人敢落草為寇的話,那就更好了,這樣一來專門就是給他提供勞動力的了。

    十多萬人大軍的慘敗,也預示著清庭統治的滅亡,三萬多人氣勢如虹,沒有片刻停歇,繼續朝著京城方向行去,沿途所有城池城門打開,迎接著這一隻遠伐之師,因為李承對外宣稱自己是漢人,這是漢人自己的軍隊,是來恢複漢統的,加之現代化治軍之嚴,於百姓秋毫不犯,聲明更是極佳,那些城池自然也就不懼怕這樣一支軍隊。

    沒有意外的,清庭放棄了抵抗,正達皇帝倉惶北狩,帶著自己最後的家底,頭也不迴的往東北逃去。

    李承得知消息後也隻是嘿嘿一笑,並沒有下令去追,而是直接讓人占領京城,當紫荊城上飄揚起漢國旗幟之時,也就昭示著這個世界徹底納入了漢國的統治。

    (求收藏!鮮花!評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被派去穿越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頁一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頁一頁並收藏我被派去穿越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