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光細碎而下,寄宿於她的眼中。


    一瞬間讓人微微一怔,才讓段立崢想起最重要的問題。


    “朱瑛,你選的是哪一藝?”


    是的,朱鸞的對手已定,但她選擇的六藝種類依舊是個謎。


    會試擂台隻有兩個。不是按照六藝的種類而分。


    考生同種類兩兩隨機配對,但不是按照六藝順序上場。


    按照某位娘娘的話來說,總是看一種比,觀眾們也是會膩的嘛。


    這一場是書道對決,下一場上來的兩位可能就是棋道。


    在那位娘娘改良的規則中,為了營造神秘感,在開場前的唱名中,隻報上場的順序和對手,卻不會說明考生比試的種類。


    比什麽,就隻有被叫到的兩人知道。


    其他人也不知道。段立崢也不知道。


    在圍觀者的嬉笑怒罵之中,不少都是在嘲諷這一次不能跳舞,那個身無長物混跡男人群裏的徽州女人該如何是好。


    周圍的汙言穢語拋在腦後,但少年心中難解憂慮。


    無他,因為這名少女上一次的舞,實在是太驚豔了。


    那是真的好看啊。


    現在想起那份震撼依舊殘留他心。


    當然段立崢並不知道朱鸞上一次的舞蹈是趕鴨子上架。


    趕鴨子上架的原因還是因為他。


    在段立崢看來,如果這一次能選舞,這名少女一定能如上一次在徽州時那樣,征服所有人。


    她的舞就是有這樣的力量。


    但今時今日這條路被封死了。


    這就是那位皇後的目的。


    可惡至極但不得不承認手段過人,上位者這般不要臉麵其實就接近無敵。


    朱鸞看了一眼發問的段立崢沒有說話,少年抿緊嘴唇。


    “選了什麽不能告訴我嗎?”


    這聲音簡直有些委屈了。


    “不是這樣。”朱鸞笑了笑,“主要是我選了什麽不由我自己。”


    她抬頭再次看向半山腰。


    這是真話。


    現在可知她和宋懷竹選的六藝一樣,但到底是真撞上了……還是強行一樣,這就不為人知了。


    她的選擇在某些人的眼裏並不重要。


    鄉試時,她沒選舞,最後變成舞,因為段二公子選的是舞。


    那麽今天呢?


    ……


    ……


    山野間響起洪亮的鍾聲,原本嘈雜的聲音一靜,所有舉子的出場順序和擂台賽的對手都已經決定。


    朱鸞看向身邊的段立崢,段立崢的對手是登州的一位舉子,並非首榜的舉子。


    中規中矩的一個結果。


    “你選的是?”


    段立崢對於自己的對手似乎漠不關心,看向朱鸞迴答道。


    “是棋。”


    “是嗎?”朱鸞莞爾一笑,沒想到當年鄉試時她沒選成的方向卻成為了段立崢的方向。


    如果鄉試時他那麽選,也許當時設局的人就不用費心改她的誌願了。


    段立崢和他兄長一般是天後娘娘理想中的“全才。”


    棋麽……


    朱鸞目光微凝。


    和他的兄長一樣的選擇。


    當年段浩初在鄉試時選擇的六藝,就是棋。


    段浩初六藝皆精,但其中最為擅長的是樂和棋,當年在鄉試的時候選的是棋,會試的時候選的是樂。


    從剛剛熱情觀眾的解說中,就有段氏兄弟棋道天下無雙,這下徽州第一公子穩贏的言論。


    朱鸞看了一眼不遠處那個被和段立崢同時叫到名字麵色蒼白的舉子。


    如果不是會試,此時這位也許就選擇退賽了。


    徽州第一公子的勝利在望,隻不過……


    朱鸞站在原地,沒有迴頭。


    她知道她終將遇上他。


    那位滿是謎團的澹州解元,那位從未露過真容的年輕宗師。


    連天策會的獻藝都用一句話打發了。


    看上去簡直像是沒有七情六欲。


    六藝和文試其他的科目不同,所謂藝術,必須灌輸自己的情感。


    否則就無法打動人心。


    朱鸞對這句話深信不疑。


    所以她實在是很難想象那個淡薄的人表演六藝會是什麽樣的。


    首先


    他會選擇什麽?


    ……


    ……


    就在兩人說話間,開場的鑼聲響起。


    在圍觀者的呐喊助威之中,大周文試最後一天,六藝,終於開始了。


    第一個報到名字的兩位考生一左一右走上了兩個高台。


    而就在這個時候,禮官報出了此場擂台的主題。


    此為禮。


    不愧是會試,看來這順序安排也是有名堂的。


    開局為禮,實為正途。


    兩位舉子也實實切切展現出了大周禮樂的底蘊。


    身處不同高台,但兩位考生都是從前王時代的儀禮開始,總體的動作中規中矩。


    正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


    經禮則《周禮》也,威儀則《儀禮》也。


    古禮紛雜,正是有前王時代大公整理,後人才有係統學習的機會,所以後人習禮,皆從儀禮開始,一舉一動,莫敢擅專。


    舉子曆經磨難而來,都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


    儀禮步驟雖多,但依舊一絲不亂,配合著古樂,看上去古意盎然。


    但不知為何,總有點……


    “沒有變化。”


    段立崢聽著身邊少女的聲音,倏然迴頭。


    他還是第一次見到能直白地說出這樣的意見的人。


    即便所有人觀眾都為這繁瑣的禮節昏昏欲睡,卻沒人能說出來。


    因為所謂禮,就是不能改變的東西。


    越古老越被人尊崇。


    比如在不少讀書人眼中,商禮就比現在的周禮尊貴,而已經近乎滅絕的夏禮更是尊上加尊。


    “你個小丫頭懂什麽!”果不其然,朱鸞話音剛落,身邊就有上年紀的考生大聲斥責。


    “居然敢懷疑傳統,大言不慚!”


    “是啊,看不懂古禮還詆毀……”


    朱鸞周圍噓聲漸起,不少舉子尤其是年紀較大的夫子級人物的目光變得極為不善。


    “三代不同禮。”


    然而就在這充滿敵意的眼神裏,朱鸞卻視若罔聞。


    朱鸞看向段立崢靜靜開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禮。”


    如果越古老的禮法越尊貴,那麽她根本無法站在這裏。


    因為那些禮法不允許她這樣的人存在。


    少女的眼前浮現那個深夜站在欄杆前眺望遠方女子的背影。


    “禮是這個世界規範。”


    她靜靜說道。


    “但這個世界的規則是不斷變化的。”


    她的聲音與她腦海中那個女子的聲音重合。


    與時俱進。


    “能看到變化就好了。”


    周圍嘈雜頓起,但隨之而來的還有驚叫聲打斷男人們的憤怒之聲。


    因為就在朱鸞的話音落下,兩位考生的禮進行到中段之時,其中一位考生的動作倏然一變!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書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書雁並收藏英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