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試報到由來已久。


    考中會試不來神都的舉子少見,但也有路途上耽擱或者出了意外的。


    大周會試每個學子身上都要投入不小的成本,一開始必須計算清楚。


    另外除了路途耽擱,每屆還有很大一部分因為個人條件問題參加不了會試的。


    這部分原因基本上都非常奇葩,每年都給神都百姓提供了不少笑點和談資。


    並不是獲得會試資格就能參加會試,還有一個非常基本的條件,就是不能缺胳膊少腿和頭腦不清楚。


    大周會試資格難得,中舉之後歡喜的瘋了的人也不是沒有。


    這種事看來古往今來都不少,朱鸞暗暗想道。


    瘋了別的不說,殿試是進不了的。


    但參加會試的學子中還有一種讓人啼笑皆非的參加不了會試的理由。


    那就是缺胳膊少腿。


    大周朝建立國試之初就曾經發生過這樣的事。


    那個時候還沒有榜單糊名的製度,某州鄉試放榜是在一個府衙院子裏。


    一學子當夜輾轉難眠,半夜翻牆在牆頭上偷看官差題名,不小心睡著了,夢裏聽見人喊“某某高中解元!”


    那某某正是他名字,他大喜所望一下子清醒過來手舞足蹈,卻不曾想到一頭從牆頭上栽了下來,摔斷了腿。


    摔斷了腿自然就不能參加會試,因為萬一進了殿試,上金鑾殿不好看。


    當時的神都官員權衡再三沒有通過這學子的報到,這位學子的功名從此也就止步於鄉試解元了。


    這位學子也被大周的百姓戲謔地稱之為“瘸腿解元,”最後被迫淡泊名利,留下不少詩作。


    從此之後,參加會試不能缺胳膊斷腿就成了重要的標準。


    不過雖是笑談,但這也造成了大周會試前的一個黑幕。


    坐在亭中的朱鸞眸光微深。


    想要阻亂一個舉子參加會試,如果不能在國試上阻攔他,還可以線下解決。


    別的不提,隻要把他打的缺胳膊少腿,自然就不能參加了。


    不過這還不是朱鸞先要操心。


    她在那之前還有另外一層問題。


    “說到報到……”


    在座的少年們不約而同看向朱鸞,眼含憂色,“朱瑛你……沒有問題嗎?”


    當年那位從牆頭掉下來的解元老兄算是前無古人,但他們麵前還有一位前無古人。


    天策書院的會試報到處也許見過缺胳膊斷腿的,但真的還沒見過女子。


    參加大周國試的女子已經鳳毛麟角,在朱鸞之前女子在國試上取得的最好成績不過是通過縣試而已。


    眼前這個女子不但將這項記錄大幅度提升,還提升到了一個拍馬難及的高度。


    她是大周第一女解元,也將是第一位參加會試報到的女人。


    這已經不是前無古人,而是開天辟地。


    但正因如此,誰都不知道這開天辟地的第一遭會發生什麽。


    “朱瑛,你家在神都……認識什麽大人物嗎?”洪山有些吞吐地問道。


    朱鸞這情況太過特殊,雖然在他們心中,她是當之無愧的解元。


    但這裏是神都,是天下水最深的地方。


    如果上麵有人發難,她可能在報到這一關就被攔下。


    事實上,當初她在參加鄉試的時候就已經遇到過這樣事。


    段立崢看向坐在身邊的少女,眼中也蒙上一層憂慮。


    他還記得她在參加鄉試時被攔之事。


    當初五曲隱屏峰下,是他出手平息了騷動。


    那個時候的他是徽州第一公子,是紫陽書院的驕傲,因為家族和自身在徽州擁有極大話語權。


    但在天策書院,段立崢很清楚,他不過是一名得蒙皇恩破格入學的,再普通不過的學子。


    “神都認識的大人物啊……”


    朱鸞沉吟,而坐在一旁的朱戎臉色有些難看。


    英國公府自然是曾經認識過不少大人物。


    但隻是曾經。


    真正和老英國公有過命交情的那些人,大都已經不在世上。


    而那些後輩,不管老一輩交情如何,都得朝前看不是?


    看朱戎這神情在座誰還不明白的。


    “高義……你家叔公……”段立崢看向司徒高義。


    “我家那隻是遠親,對我也隻是順便幫襯,”司徒高義眯起眼睛看向段立崢。


    “說起神都的大人物,你們段家根本就不缺人,為何要舍近求遠,來問我?”


    整個亭中寂靜一瞬。


    “高義,你就別提這一茬了,”魚斯年看了看段立崢臉色開口。


    “段大人身為吏部尚書本就要避嫌,更何況……他們段家的作風你還不清楚嗎?”


    段家的作風,其實是段浩初一個人的作風。


    其風為,六親不認。


    段氏子弟在朝廷上小有名氣,其中最出名的就在於兩袖清風光明磊落。


    即便是自家子弟,都很少幫襯。


    而到了段浩初這一代,更是登峰造極。


    在段浩初榮登吏部尚書位後,別說賣官鬻爵了,就連官員考評都鐵麵無私。


    曾有禦史立誌要抓住段尚書的小辮子,圍繞段家五服之內在朝廷的所有官員進行了掃網式搜查。


    最終不但沒有抓到把柄,還驚愕地發現,段浩初在三年之內,拒絕掉本家將近一百封想要求情微調官員考評的信件。


    別說優了,這位大人連給良都不願給調。


    這一結果震驚世人,段駙馬鐵麵尚書的地位徹底奠定,圍繞著這位過於年輕的權臣的爭議也因此消泯。


    哪怕是段立崢入學天策書院,段浩初都絲毫沒有插手,而是任弟弟在天策下院自生自滅。


    “對了,朱瑛,女子國試說的三品大員引薦,你準備好了嗎?”


    亭內氣氛一時有些尷尬,年華藏突然開口道。


    說起來……的確是有這一條規定。


    縣試和鄉試之時,是天泉書院和太平山房同時出手搞定了這女子的參加資格。


    但到了鄉試,這三品大員的引薦信怎麽都少不了了。


    段立崢聞言心頭一緊。


    他險些忘記了這一茬。


    “準備好了。”朱鸞抬頭道。


    少年們驚訝地睜大眼睛,段立崢也看向她。


    難道……


    “難道是段大人給你寫的?”一片沉默裏響起梁子涼稚嫩的聲音。


    段立崢身側手掌攥緊。


    小少年說出了其他少年的心聲,按理說,段浩初是最合適的人選,除此之外這些少年實在想不出其他人。


    但段立崢此時心情非常複雜。


    這件事他完全不知情。


    不知為何,他每次看到大哥和朱鸞在一起的時候,心情就會很複雜。


    “不是。”就在其他少年猜測不已的時候,朱鸞搖了搖頭。


    少女笑了笑。


    “是宋明軒給我寫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英鸞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君書雁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君書雁並收藏英鸞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