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敏的肚子已經四個月了,她身形窈窕纖瘦,穿著寬鬆的襖裙也能看出凸起。康敏沒有生育的經驗,對孕期的每一個反應都是既驚奇又困擾。尤其是孕吐,這種傳說中的東西她隻在電視上看過,親身體會後才知道有多難受。


    這段時間吃什麽都吐,以前喜歡的食物一點兒都吃不下去,若不是強逼著自己喝點白粥,恐怕現在瘦成皮包骨了。現在照鏡子,朦朧的自帶柔光的銅鏡都遮掩不了她凹陷的臉頰。隨著肚子變大,雙腿浮腫,頻繁的上廁所,心情也變得浮躁起來。康敏每天都盼望著小家夥快點從肚子裏出來,自己少受點罪。有時候煩得狠了,竟然後悔把打胎藥倒掉。雖然僅僅是那麽一次。


    康召已經禁止她進入釀酒的工房,在康敏麵前一直是女兒奴形象的康召這次堅決無比,康敏連稍微靠近一點都會被強硬的趕走。


    將來你長大了要是不孝順老娘就掐死你!康敏惡狠狠的想。


    與康敏飽受磨難的孕期反應相反的是康家與鄰居的關係。


    新搬來的鄰居家經常有打扮不正經的男人出入?那肯定也不是什麽正經人家!古今中外的人都這麽想,絕無免俗!


    康家的鄰居們懷疑新來的一家人不是正經人。一對父女,女兒做一副守孝打扮,偏偏住處常有男人出入,有大有小(康泰和小狗子小胖),隔壁的鄰居還聽見過一群男人在她家喝酒嬉笑(招待喬峰諸人那次)。因此,康敏搬來後居然沒有鄰居來拜訪過。


    偏偏康家兩人,康父不是住在深山就是窮鄉僻壤,根本不懂這些鄰裏往來的規矩。康敏呢,習慣了現代連對門鄰居家裏幾口人都不知道的鄰裏關係,一點兒也不覺得有什麽不對。


    秀姑答應來康家做工,心裏也是忐忑不安的。康敏隻見秀姑溫柔可親的表情,哪裏知道為了來不來康家做工,家裏還開過討論會,秀姑婆婆就說“哪裏不能做工,去那家新來的別帶累了你的名聲”。


    要不是家裏孩子吃野菜吃得臉都綠了,家裏老的老小的小離不開人,秀姑絕不會貪圖康家近應下來康家做工。


    當然,這一切康敏父女是不知道的。


    總之秀姑家就在這條巷子裏,和鄰居們相處都不錯。懷著悲壯的心情在康家做工幾日發現這家男主人老實巴交和鄉下親戚差不多,女主人雖然偶有怪異之舉但為人也算和藹、工錢給得爽快,也不苛刻。再說來康敏家的那個陌生男人,竟然也規規矩矩的,看到她不但沒有動手動腳語出無賴,竟然自己就主動避開了,可見不是什麽不正經的人。


    秀姑又不是保密員,康家也不是機要部門。秀姑隻是一個普通的大宋朝普通城市的不識字的普通小婦女,重點是後麵婦女兩個字,代表她也喜歡家長裏短,喜歡八卦,不會對主家的事閉口不談。於是巷子的居民就知道了,康家是個正經人家,那來往的男人是人家的恩人,見他們父女老弱,照顧照顧而已。


    再然後,大家就知道了郝泰是丐幫的弟子。


    這裏必須插敘。


    康敏被喬峰幾人救那會兒就覺得自己穿越的這個時空可能和曆史上那個宋朝有出入。畢竟抓幾個小石頭就打得土匪厥過去,還有丐幫什麽的,更像是虛構的武俠電視劇。在信陽城裏,丐幫弟子十分有名,而且街邊的乞丐們,那氣勢……真的十分不乞丐啊。穿著有很大部分人不是那種破破爛爛露胳膊露腿的經典乞丐裝。從郝泰小狗子等人露出的隻言片語中她知道了江湖,知道了江湖中還有別的幫派,什麽少林(沒有少林還叫什麽武俠)、什麽xx門,什麽xx幫,什麽xx派。(少林寺太有名了康敏記住其餘的沒聽過聽了就忘她就奇怪怎麽沒武當呢……)


    郝泰的口中丐幫天下無敵,喬峰是一等一的高手。康敏懷疑他有自吹自擂的成分,不過自然敢自吹是天下第一大幫,那麽至少真正的實力也該排前三吧不然哪來那麽大臉呢……


    在這個與真實曆史有出入的時空裏,丐幫似乎很有威信。秀姑知道郝泰是丐幫弟子後明顯嗓門大了些。


    然後沒多久,康家終於有了訪客——隔壁借簸箕的大嬸。


    接著對麵的婆婆來問能不能讓他家的小孫孫摘朵她家院子裏的花。


    借點什麽,要點什麽,當然不會光說“你家有簸箕嗎?”“有。”“借我家用用。”“哦。”“謝謝。”總要寒暄兩句。


    康敏的新鄰居們當然不會說以為康敏不正經所以從不登門,隻會說“瞧見你們之前總是從酒樓叫飯菜,想著你們原是大戶人家,規矩多,不像我們小戶人家,媳婦女兒要賣菜洗衣燒飯樣樣都會做,拋頭露麵的,也沒有什麽守孝不見客的規矩,所以不敢貿然打擾”雲雲。


    不會讀心術的康敏就是覺得別人嘴上說不敢打擾現在借簸箕討花什麽的似乎沒見羞澀有點畫風不對,嘴上當然客客氣氣的說:“哪裏哪裏……我們就是普通人家,孝期沒過,不好意思拜訪街坊,別見怪。”


    其實康敏早就覺得寂寞了。古代沒有現代那麽多娛樂休閑方式,也沒有工作,繁體字看得眼暈,文言文根本不懂。自從她懷孕的反應開始後,釀酒的事業也暫時擱置了,長日無聊,悶得她連看樹葉飄落都能看幾刻鍾不眨眼。


    秀姑來了後,至少多了個人同她說話。康召雖然對女兒無有不從,關懷備至,可是許多話對著不同性別的人難以出口,特別康敏的芯子不是原裝的,縱然願意將康召當做親爹,可是一時半會兒情感上很難同親爹一樣親密。好在,原來的康敏對著康召也沒多少好聲氣,更不會體貼溫柔,康召倒也沒覺出康敏態度不對。


    秀姑在巷子裏的人緣特別好,平時出門買個菜,遇到的人十個裏麵八個會主動同她打招唿。因秀姑如今在康家待的時間長過在自家,所以相熟的婦人們要尋她多半來康家,一來二去的,和康敏說上幾句話,再借碗醬油、送把蔥的,慢慢的就熟了。


    不幾天,已經熟絡到了婦人們相約一起買菜,一起搏戲,一起分享八卦了。


    康敏很快知道了巷子裏大大小小的八卦。有人的地方就有八卦,斜對門的院子,婆媳不和,男人受夾板氣;右邊第四家的兒媳婦生了三胎還是女兒,正在到處求偏方;最裏麵那家的男人喜歡打老婆,老婆被打怕了跑迴娘家,死活不肯迴來;還有一家男人在衙門做事,家裏日日大魚大肉,懷疑收入來源不明;有一家兒子整日家想去學武,活計也不好好幹,媳婦也不娶,弄得爹媽頭痛;有一家女兒長得不好,十八了還沒許人家,不過一手繡活十分精巧……


    康敏心知自己亦是別人嘴中的八卦。不過既然自己沒聽見,那就無所謂啦。反正說一說又不少塊肉。


    有了這些八卦的婦女們,懷孕的日子便沒那麽無聊了。


    不過心裏還是會憂心未來的生計。


    這條巷子的住戶們家境大部分都不錯,少數差一點的就如秀姑,在外幫傭貼補家計。婦人們雖然不像康敏家請人做活,但也不需自己操心家計,自有男人呢。若想自己存些私房錢,或者從家用中摳出一二,或者做些繡活變賣。以上三種對康敏來說都沒有幫助。


    和康敏談得來的便提議康敏置些田地雇人耕種。


    這人是新嫁到巷子裏的,娘家姓高,父親是個秀才,靠教私塾為生,夫家姓洛,家中有良田上百畝,雇了兩戶人家耕種,家中亦男女仆人各一,丈夫什麽都不用做,專心在家讀書預備科考。洛家娘子亦隻專心照顧丈夫,閑時竄竄門,日子過的悠閑,乃是巷子裏第一過得好的人家。


    “前陣子聽我公公說,有一戶姓胡的人家要賣地,都是上好良田,公公歎息說自家一時湊不出手,隻能買上十畝。想必還有餘,你若有意,我迴家替你問問。”洛娘子道。


    洛娘子父親是秀才,丈夫是童生,自家讀了些書,長了些眼界,與巷子裏喜歡談八卦道是非的女眷們頗有些話不投機。康敏搬來後,她原是最不喜的,皆因康敏家常有男人出入,後來知道那些人是她的救命恩人,雖然還是有些出格,卻於情理無礙。再後來偶然接觸,發覺她居然識字,話雖直白,卻頗有見地,於曆史典故也能說出一二,竟是女眷中難得的了——連她未嫁時同為秀才小姐的女伴們,識字的也不多呢。再加上憐惜她青年守寡,和老父相依為命,平日裏對康敏頗為照顧。


    買地啊……康敏長這麽大連鋤頭長什麽樣都不知道,小時候還真以為蔬菜水果都是超市裏長出來的呢。


    她從來沒考慮過買地種田這個選項,或者說她從來不知道還有這個選項。


    穿越之前是一間中型培訓班的補習老師,家鄉是中部身份的首府,繁華都市,鋼鐵水泥。米是從超市買的,菜是從超市買的,肉是從超市買的,水果是從超市買的,零食是從超市買的……種地……聽說過……


    穿越之後工作選項不合適,那就經商囉,做點小生意也不錯。


    被洛娘子提醒,康敏才恍然大悟,原來還有種地這個選項。她這才想到,在古代商人,除非混到一定級別了,否則就是被歧視的。


    康敏道:“此事倒要同我爹爹商議,不過,勞煩你先替我問問一畝地作價幾何,地處何方,我好告訴我爹爹。”


    不用自己種地,找幾個佃戶就行,有了地,每年有固定的收入,自己雖然不懂,但康召可是正兒八經的古代農民。


    唯一可慮的是未來的安全問題。


    康敏雖然不是曆史專業的,但初中的中國古代史也沒全還給老師,加上偶爾接受下亂七八糟的古裝電視劇熏陶,對宋代的曆史還是有那麽一點概念。


    比如,宋代好像很弱,老是和草原民族打架而且打敗。比如王安石啦,嶽飛啦,楊家將啊,包青天啦。比如靖康之恥啦,比如奸臣誤國什麽的。哦,還有宋徽宗李師師水滸傳。


    眼下這個武俠宋朝和曆史上的宋朝有出入。但是她打聽過了,之前的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一樣存在。本朝的太祖一樣叫趙匡胤,北邊一樣的有遼人,她還聽到了範仲淹王安石的名字,還有蘇東坡。


    那麽這個時空和真實的曆史究竟有多大差別呢?


    這是個很重要的問題。


    康敏知道在蒙古人建立元朝取代宋朝之前,宋朝北邊還有遼人和金人。先是和遼人打,然後和金人打,嶽飛就是打金人,被秦檜害死的,然後有了靖康之恥,據說連皇帝都成了俘虜。然後宋朝殘喘了好些年,就被蒙古人滅了。她經常聽見郝泰等丐幫弟子說遼人如何如何殘暴殺人如麻吃人肉喝人血之類,知道現在是北邊是遼人的底盤。也就是說距離金人強大趕走遼人,占據半個中原的日子還有不短的時間。至於現在待的信仰,住了一段時間後,也知道在長江以北,肯定是在日後的金占區,雖然蒙古人最後會占據中原全部,可是能少做多久的二等公民就少做多久。將來肯定要南遷的。


    如果那時候自己已經壽終正寢的話,也要留遺言給自己的子孫讓他們南遷,最好能找個海外小島躲過蒙古人的統治。


    那麽買地就必須先想清楚,究竟金人崛起還有多少年,如果隻有幾年拿當然算了,趕緊跑路;如果十幾年也不劃算,還不如從商頂多子孫三代不科舉(洛娘子說的)先讓第二代在蒙古人鐵蹄下活下去再說;如果要有幾十上百年,倒是可以買地,趕在固定資產貶值之前賣掉南遷就行了。


    那麽問題來了。


    究竟金人是什麽時候占領大片土地的?或者說靖康之恥距離現在還有多少年?


    曆史白康敏想了半夜也沒迴憶出具體的時間標杆。元封是哪個皇帝的年號康敏不知道,不過現在王安石還活著,還在折騰變法,那麽距離靖康之恥應該還有好長一段日子才對。


    頂著黑色的眼袋康敏無限怨念。


    她有股現在就帶著康召離開信陽往南邊去的衝動。


    但是……她摸摸肚子,古代孩子難養,要走怎麽也要等到孩子生出來養到十幾歲再走吧,不然路途艱難,小孩子怎麽受得了。


    那地還買不買呢?


    買!


    康召從秀姑嘴裏知道了買地這迴事,大喜過望。原來他早就想買地了,剛安頓下來時就去城裏牙行問過了,那時沒有合適的。接著為了照顧孕期反應嚴重的康敏就暫時擱置了。現在聽見有合適的地,迫不及待的表態能買多少地就買多少地,高興得跟過年拿了壓歲錢的娃娃似的。


    曾經以為米是從超市裏長出來的康敏沒有經曆過災荒和戰亂,所以她無法理解古人對土地的重視。在現代加班錯過飯點而餓肚子怎麽能和饑荒時隻能易子而食的古人相比呢!


    這是康敏穿越以來,康召堅持的第二件事。想了一夜的康敏本來打算放棄買地開個飯館雜貨鋪什麽的,不得不改變主意。


    洛娘子很快就給了康敏具體的消息。


    要賣的地在信陽城郊外西北邊,足足有四十多裏的路程,但好處是連成一片,周圍有湖泊小河易於灌溉。胡家在這處共有上百畝地,這次為了給男主人上京打點,統統都要賣掉。


    康召去查看那片地,和洛娘子說的沒甚分別。康敏計算了下家裏的財物,把首飾裏的一對碧綠玉鐲和一隻嵌寶的赤金牡丹花釵拿去當了一百二十兩,又從家裏的現銀中添了一部分,買了三十畝地。


    一下子和洛家持平並列為平安巷首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綜]穿越成康敏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歲月如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歲月如刀並收藏[綜]穿越成康敏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