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忠,各國使臣是如何安排的?”


    “迴稟陛下,今日各國使臣會前往武英殿赴宴。”謹身殿裏,太監王忠稟報道。


    朱允熥微微頷首,道:“準備一下,我去見見他們。”


    “是,奴婢遵命。”


    朱允熥又把目光放迴了地圖。


    隻不過這時他的目光盯著的不是北方,而是江南財賦重地。


    北平府實在是太偏遠了,


    如果遷都北平的話,朝廷的對於天下的掌控,基本上隻能夠到達淮河一線……


    不單單是明朝這樣,就是清朝也是如此。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曆史上的事實!


    其實想一想明朝內閣當中,有多少首輔大臣是江南人士就明白了!


    在明朝時期,一共有六十七位首輔大臣,


    而這六十七位內閣首輔竟有十一位來自浙江,實在讓人震驚,除了浙江,江西有十位,江蘇也有九位,是湧現內閣首輔最多的三個省份。


    而這還沒有計算江南的其他地區。


    既然高層以江南人數最多,那麽下臣的官吏同樣也是如此!


    之所以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其中之一是華東,江浙一帶自古富庶之地,興學尚文,人才輩出,豪族林立!


    而且那裏是糧稅之倉,形成了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朝廷為穩國本,均權衡力,用人自然會偏斜!


    明朝的時候,江蘇、安徽、南直隸,為代表的東林黨曾經跟齊黨(山東)、楚黨(湖廣省-湖北、湖南)、浙黨進行了激烈的黨爭!


    而在這些黨派當中,大多數的黨派也是出自江南!


    做皇帝的,難道不知道用人要均衡嗎?


    怎麽會提拔任用那麽多南邊兒的大臣,擔任內閣首府?


    其實這隻不過是無奈之舉罷了!


    天高皇帝遠,在任何朝代都是一個無法破解的難題!


    朝廷又想征收江南的賦稅錢財,而明朝對於江南的掌控力度又比較薄弱,隻能夠采取利益交換的措施。


    在前幾年一個非常有名的反貪的電視劇裏麵,就講到在一個省裏麵有兩大派係,


    而這兩大派係之前都是此省前任的人……


    也就是說,這位曾經主宰了那個地方的趙某人,將整個地方上上下下都納入到自己的手中了……


    明朝遭遇外敵,京城淪陷之後,跑到江南之後為什麽沒有足夠的力量建立朝廷?


    就是因為明朝對於江南的掌控實在太薄弱了!


    那些世家大族,還有官吏豪紳,都對朝廷沒有什麽認同感,自然也不會鼎力支持。


    所以最後才導致明朝徹底覆滅!


    而之所以說清朝也是如此,


    其實想一想革命是從哪些地方開始,是從哪些地方蔓延的就明白了。


    同樣也是由南向北,逐漸擴展開來!


    而接下來隨著大航海時代的開啟,定都北方不如定都南方便利!


    北方的草原太過貧瘠了,即便是後世,也很難開發。


    可是南洋各國就不同了,那裏有許多豐富的資源,而且他們都是大明的藩屬國,對於大明比較親近,想掌控他們並不太難……


    而且現在南洋還有澳洲,很多地方都還是無主之地……


    更不要說漂亮國和大家拿那塊地方……


    呲溜,


    真讓人流口水呀……


    還有就是隨著槍炮技術的革新,隻要大力發展火槍火炮,即便是草原上還有敵人虎視眈眈,


    那麽他們在槍炮麵前也會變得脆弱不堪!


    朱允熥不遷都北平,也也有這個考慮。


    隻是這樣的心思,並不能對別人訴說,這又等到合適的機會,才能一點一點的放出來!


    而且步子邁得太大,容易扯著某處……


    武英殿裏,各國使臣已經匯聚一堂。


    他們穿著各自不同的服飾,站在大殿當中交頭接耳,低聲彼此談論了起來。


    “大明皇帝陛下駕到!”


    隨著太監的一聲高唿,各國使臣趕緊從椅子上跳下來,恭恭敬敬的戰成兩隊,排列的整整齊齊。


    躬身低首,麵朝地板,不敢抬頭。


    在赴宴之前,就有禮部的人教授他們宮中的禮儀,叮囑他們要謹守大明規矩。


    “臣等拜見陛下,陛下萬安!”


    眾位使臣跪倒在地上,叩頭行禮道。


    此時朱允熥已經做到了椅子上,望著下麵的使臣,和顏悅色的說道:“諸位愛卿平身,賜座!”


    “多謝陛下!”


    眾人這才站起身來,此時太監已經把錦凳搬了過來,他們便各自落座。


    安南國使者膚色有些黝黑,身上精品瘦,一雙眼睛卻炯炯有神,


    客氣的說道:“皇帝陛下,微臣是安南國使臣,安南國國王知道大明儲君即將繼位的消息之後,立即派遣微臣前來大明,恭賀陛下登基!”


    朱允熥客氣說道:“貴國國主有心了……”


    他這話一出,其他藩屬國的使者也立即拍起了馬屁!


    “陛下,微臣是大明藩屬,小琉球國使者,奉鄙國國王之命,出使大明,恭賀大明皇帝!”


    “陛下,微臣是真臘國國使……”


    麵對這樣的奉承,朱允熥一臉微笑著頷首示意。


    雖然沒有說什麽話,可這樣的反應也足以讓他們心滿意足了!


    最後倭奴國使臣大內義弘,雖然坐在凳子上,可仍然把身子躬得極低,一臉討好的說道:“陛下,微臣是倭奴國使臣,來到上邦,


    恭賀陛下登基帝位,本來這就是臣下應該做的事,竟然能夠承蒙陛下接見,賜以宴席,實在不勝榮幸!”


    雖然大內義弘滿臉笑容,可是這樣工委的話,卻沒有引起各國使臣的響應。


    反而空氣好像凝結了一般,氣氛一下子就冷淡了下來!


    一時之間整個大殿鴉雀無聲,甚至就連他們的喘息聲,都顯得那樣引人注目。


    一個個使臣都把目光轉向了大內義弘。


    在他們的目光當中,似乎沒有什麽情緒,也沒有什麽大的反應


    但是在眼底之下,卻藏滿了厭惡和痛恨!


    這是一種又恨又怕,又不想招惹的神情。


    大內義弘說完話,仍保持著謙恭的姿勢,雖然低著頭,可他也知道眾人瞧瞧他的到底是什麽眼神?


    倭寇騷擾侵襲的,可不僅僅隻有大明而已!


    那些南海各國,或多或少都遭受到倭寇的掠奪。


    財產被搶奪,人口被屠殺


    他們對倭奴國的人,好臉相迎才怪!


    朱允熥看了一眼大內義弘,淡淡的說道:“你是倭奴國使臣,嗯,朕知道了……”


    大內義弘眼角猛的一顫!


    陛下這話是什麽意思?


    難道大明的皇帝不喜歡倭奴國?


    還是對我這個使臣有什麽看法?


    不容他多想,朱允熥又轉向其他人,道:“諸位愛卿,爾等不遠萬裏來到大明,其心可嘉,大明與個個藩屬國關係親厚,今日爾等代表各個藩國而來,今日見見諸位,也好多多親近。”


    “剛好朕也想聽聽爾等各國的風土人情,以及國內如何施政,安南國使臣,就從你們開始吧!”


    “是!微臣遵命!”


    安南國使臣頓時大喜!


    先從自己說起,這可是一份殊榮啊!


    “啟稟陛下,安南國自漢唐以來一直是中原的屬地,淵源極深……如今成為大明藩屬,實在是安南的榮幸……”


    安南國使臣隱晦的從二者的關係說起,以此來拉近彼此的距離。


    隻是他隻字未提五代後晉時,交趾唐林州人吳權自立為王,從這個時候開始,安南獨立成為一國的事實。


    接下來他大致講了講安南國的風土人情,如何仿效大明的社會製度,以及國君對於大明的仰慕。


    “其名陛下,微臣是琉球中山國使臣,他們二位是南山和北山二國使臣……”


    “微臣參見陛下!”兩位使臣躬身行禮道。


    “二位不必多禮。”


    中山國使臣繼續說道:“啟稟陛下,我們是琉球諸島山南、中山、山北三個藩國的使臣……琉球諸島綿延兩千餘裏……”


    他之所以這麽說,是因為琉球王國是曾存在於琉球群島的封建政權名,最初是指在琉球群島建立的山南、中山、山北三個國家,又稱三山政權。


    直到一四二九年,三國統一為琉球王國。


    琉球王國位於華夏台台島和倭奴國九州之間,蜿蜒一千公裏,地理位置極為特殊!


    中山國使臣說著說著,哭不由得哭泣了起來:“陛下,琉球雖然有諸多島嶼,物產不豐,也有太多的毒蛇猛獸,可是仰仗著大明的天威,國家臣民尚且能夠存留……


    可是這幾年倭寇肆虐,他們乘坐舟船而來,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我們的珍寶被他們奪去,種植了糧食也被他們踐踏焚燒,


    就連百姓辛辛苦苦建造起來的房屋,也被他們焚燒殆,盡致使百姓死傷無數,國王雖然有心仿效大明,編練兵馬,以抵禦倭寇的侵害。


    可是琉球三國有太多的島嶼,沒有辦法建造大的城池,而且下國到國力民力也不夠,


    在一些島嶼上根本沒有辦法組織兵丁進行防守,所以麵對這些倭寇的步步緊逼,我們琉球三國隻能忍痛看著百姓失喪,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我們國王每每念到此處,都不由得傷心落淚,痛恨倭寇的行徑!


    微臣代表琉球三國,懇請陛下做主!還琉球三國以公道!”


    說罷,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上,“咚咚咚”不住的叩起來響頭。


    “請陛下做主!主持公道!”


    南山和北山二國的使臣,也一同跪地叩首。


    麵對倭寇的侵害掠奪,琉球三國根本無力抵抗!


    他們的島嶼太分散了,根本沒有辦法組織士卒進行反抗,甚至連防守都做不到!


    再加上國力物力財力都非常薄弱,又怎麽能守護自己的百姓呢?


    朱允熥了解過實際的情形,琉球國的很多島嶼都被倭寇所占領。


    那些倭寇當然也明白琉球三國沒有能力反擊他們,所以就放心大膽的占著不走,成為他們狡兔三窟藏身地。


    蘇祿國使臣也請命道:“倭寇不僅騷擾琉球三國,就連我們也受到他們的掠奪,請大明皇帝為我等做主!”


    不但是琉球三國,也不僅僅是蘇祿,就算是大明又如何?


    還不是常常受到倭寇騷擾!


    朱允熥把目光轉向了大內義弘,在朱允熥的逼視之下,在眾位使臣仇恨的目光之下,大內義弘一時間坐立難安!


    南洋各國或多或少都受到倭寇的搶奪,他們怎麽不痛恨!


    大內義弘覺得嗓子堵得慌,趕緊伏低了身子,行禮說道:“懇請大明皇帝明鑒,他們口中所說的倭寇,並非是我們倭奴國的人,而是浪跡在海上,靠著海島生存的賊寇,他們觸犯律法,畏懼死亡也逃到了海上……


    呃……或許這裏麵也有我們倭奴國的人,之前倭奴國南北以及各大名之間進行過戰爭,那些在本國失去權勢的人就逃到了海上,不過這些人終究隻是少數,


    所以侵害他們的,也不僅僅是倭奴國而已,況且我國國王以及足利義滿將軍,對於賊寇非常痛恨!如果各國能夠清剿這些海上賊寇,我們一定支持……”


    “放屁!”


    占城國使臣指著大內義弘的鼻子罵道:“你們倭奴國縱容倭寇為患,卻把責任推到了別人的身上,這是何道理?


    他們分明就是從你們倭奴國出來的人,掠奪的金銀財寶,也都運送迴了你們問如果,你們敢做不敢認嗎?”


    “就在去年,我們占城六座城池被倭寇攻破,百姓死傷無數,糧草財物更是損失慘重!現在你們一句話就想撇的幹幹淨淨!當真以為我們好欺負不成!”


    蘇祿使臣也說道:“去年我們蘇祿,有倭寇中繼的十八處,被攻破的城寨有十三處,你們倭奴國的賊人,不斷搶劫財物,焚燒糧食,


    還殺害那些手無寸鐵的百姓!你卻在這裏巧舌如簧,不肯承認!今天當著宗主國陛下的麵,還不認罪!”


    此時大內義弘此時覺得心裏翻江倒海、十分苦澀!


    好好親善會宴席,怎麽搞成了對倭奴國的控訴大會!


    果然是宴無好宴!


    雖然心裏知道他們所說的是事實,可大內義弘卻不能承認,否則就徹底撕開臉皮了!


    隻好跪地磕頭說道:“倭奴國是有一定的責任,願意和諸國攜手,共擊倭寇!請陛下明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要做皇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要做皇帝並收藏我要做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