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熥坐在一旁的椅子上,自顧自的包起了餃子。


    還一邊包一邊說道:“皇爺爺,今日個兒是年三十兒,以往宮裏準備的年夜飯都太豐盛了,哪還有人間煙火氣,


    您不是老說尋常百姓家如何如何嗎,今晚咱們就和百姓家一樣,吃頓餃子!哎對了,皇爺爺,您……是不是不會包啊”


    朱元璋沒好氣的瞪了他一眼,“不就是包餃子嗎,還有什麽是咱不會的當年咱包的餃子那是一等一的好!”


    說著伸手就要拿餃子皮。


    “哎,皇爺爺,您還沒淨手呢,”朱允熥揮了揮手,宮女立刻端來一盆溫熱的水。


    “就你事多!尋常百姓哪裏講究這麽多!”雖然有些不情不願,可還是伸出手洗了洗,又用錦布擦幹。


    朱元璋拿起餃子皮,看了一眼朱允熥包的,嫌棄的說道:“瞧瞧你包了餃子,型沒型樣沒樣,讓人看就沒食欲,包餃子你得這麽來,咱給你演示演示……學著點兒!”


    朱元璋包起了餃子,可是餡料明顯放的太多了,到最後都快把餡料擠出來了,可仍然包不住,


    朱允熥見狀,強忍住笑容才沒有笑出聲來,朱元璋老臉一僵,自言自語道:“這麽多年沒動手,生疏了……”


    朱允熥也沒有再拆台,生怕他臉上掛不住,不過朱元璋失敗了兩三次之後,往後包的就逐漸進入佳境了,還時不時得拿起來炫耀一番,活生生像個孩童,倒是有幾分童趣。


    就這樣,徐妙錦在一旁擀著餃子皮供應二人,二人坐在案旁包著,其樂融融,真有一家人團聚的年味和親切。


    過來一陣之後,餃子包的差不多了,一旁火爐上麵的水也燒開了,朱元璋親自動手把餃子下到裏麵。


    朱允熥在一旁提醒他攪一攪,不要粘鍋了,卻讓朱元璋又覺得受到了“侮辱”,因此對他又是一番教訓。


    徐妙錦看他們爺孫二人不住的鬥嘴,也心中覺得非常溫馨。


    好像這裏不是皇宮,不是深宮大內,似乎在這一刻也沒有了那麽多的繁文縟節,那麽多的規矩限製,


    在這裏,有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彼此談心逗樂,有尋常百姓家的親情和溫暖。


    餃子煮好了,朱元璋盛到大碗裏麵,徐妙錦也調好了幾樣蘸料端了上去。


    朱允熥遞給她一碗餃子,說道:“你在那裏吃吧,不用告訴我們了。”


    “是,多謝殿下。”徐妙錦接過碗,便來到一旁的幾案旁坐了下來。


    男女不同席,尤其是在長輩麵前更要注意,因此朱允熥便給她另列一席,既顯示尊重,又不壞了規矩。


    “皇爺爺,您怎麽沒讓宮裏其他人過來呀,也能熱鬧熱鬧不是。”


    “來了就讓他們吃碗餃子你好意思咱還怕丟人呢……再說了,讓她們過來也是不自在,還不如讓她們在個人的宮裏舒服……”


    這是事實,無論在什麽朝代,什麽時候,隻要是高規格的宴會,隻要不是主人家,赴宴的人都會覺得不甚自在。


    哪有自己關起門來,想怎麽吃就怎麽吃,行說什麽就說什麽,想笑就笑來的痛快!


    朱元璋夾起一個餃子塞到嘴裏,仔細的嚐了嚐說道,“嗯,不錯,不錯……”


    朱允熥一邊吃著一邊說道:“當然了,皇爺爺您也不看是誰調的餡料,滋味肯定是上上之選!”


    “這你就不懂了,餃子好不好吃不在於餡料,乃在於包的人包得好!”


    “皇爺爺,孫兒怎麽覺得這話有點強詞奪理呀”


    “是你孤陋寡聞!餡料調的再有滋味兒,要是包的不好,滾水下鍋就成一鍋粥了,那能好吃嗎所以功勞全在包餃子之人……”


    “呃……皇爺爺……孫兒佩服!”


    “你這是什麽表情,難道覺得咱說的不對!”


    “對對對!皇爺爺說的太對了!醒世名言,令人聞之震耳發潰……”


    “……”


    就這樣在溫馨的氣氛當中,簡單而又特別的年夜飯吃完了,朱允熥把朱元璋送迴後宮,這才迴來帶著徐妙錦一起返迴東宮。


    此時皓月當空,光華如水,朱允熥也沒乘坐轎攆,而是帶著徐妙錦一起走路迴去。


    今晚見識到了皇家親情,徐妙錦也顯得不再那麽拘謹了,心情歡愉,笑著說道:“殿下與陛下平常也這麽說話嗎”


    “怎麽了,可有什麽不妥”


    “那倒沒有,不過讓人聽著好像……好像沒有妾身以為的威嚴莊重……反倒比別人家的親情更加濃厚……”


    “在皇宮裏麵本來就有太多的規矩,可這些規矩是給別人定的,不是把自己的七情六欲都禁錮了的,無論到了什麽時候都不能少了親情……”


    大年初一,朱允熥起了個大早,拿起爆竹和王忠、馬和一起放了起來,一陣劈裏啪啦的聲響,給宮中增加了許多年味。


    今年適逢皇太孫大婚,宮女太監得了不少賞賜,緊接著過年又得了賞賜,所以每個宮女太監都心滿意足,笑容滿滿。


    洪武二十八年,就是在這一片歡聲笑語當中開始了。


    而朝臣們經過五天的休沐,也在大年初六這一天迴到各自的衙門辦理政務。


    而這一天洪武二十八年的第一次大朝會,朱元璋照例沒有參加,就由朱允熥坐在奉天殿龍椅東側,統領國政。


    有禮部官員宣讀了一份表文,恭賀新年國運昌盛,祈禱天下太平,之後五軍六部就著一些大事的規劃,做了稟報,


    最後朱允熥勉勵朝臣們一番,就結束了朝會。


    今年的第一次朝會,畢竟和平常的有所不同,要隆重許多,可即便這樣,朱元璋仍舊沒有現身,


    這裏麵想要讓皇太孫徹底掌控朝廷的心思,已經表現的非常明顯了。


    “殿下……”


    這日朱允熥正在文華殿處理政務,李福端了一杯熱茶放到他麵前的案上。


    朱允熥見他似乎有話想說,便停下了手中的筆,“說吧,什麽事”


    李福躬著身子迴答說道,“殿下,奴婢去後宮給諸位娘娘送東西的時候,聽說陛下偶感風寒……”


    不等他把話說完,朱允熥就把眉頭皺了起來,感染風寒,可輕可重啊!


    李福看出他的擔心,基本說道:“殿下,奴婢隻是天後宮的娘娘無意中說起而已,情況到底怎麽樣還不知道,殿下不必太多擔心,奴婢這就再去打探……”


    “不必了!”


    朱允熥把筆扔在硯台上,站起身來,擔憂的說道:“跟我去後宮走一趟吧。”


    李福處理宮中的事比較多,可他也有分寸,對於後宮之事從不打聽,因此知道的並不多,如果讓他去打聽難免有刺探宮闈之嫌。


    再說了,朱元璋生病,自己當然應該第一時間趕去問安才是。


    來到乾清宮,朱允熥就看到這裏的宮女太監都非常謹慎,一臉嚴肅,幾位太醫正在大殿裏醫生商議著什麽,


    “臣等參見殿下。”他們看到了朱允熥,便立即行禮。


    “諸位免禮,我先看看皇爺爺。”


    說著腳步不行,直接進入朱元璋的安寢之處,映入眼簾的就是朱元璋躺在床榻上,身上蓋著厚厚的被子,寢宮的地龍燒的火旺,整個屋子非常暖和。


    “皇爺爺,您覺得怎麽樣”


    朱元璋臉上因為發熱顯得有些紅,見自己的孫兒來了,臉上露出舒心的笑容,“沒事,咱覺得好好的,可太醫非說咱感染風寒了,還讓咱躺著不許動,這不是折磨人嘛……”


    朱允熥抬手在他額頭上試了試溫度,隻覺入手發燙,在心裏默默估算了一下,按照後世的溫度計算方法,現在他肯定是在三十八九度左右,


    “皇爺爺,人家太醫可沒有胡說,您確實發燙,您現在可得好生淨養,不可大意……”


    又對一旁的慶童吩咐道:“慶公公,現在你可得看好皇爺爺,不能由著他的性子胡來,病沒好之前不能出寢宮,風寒不是小病,一定得仔細……”


    慶童扭頭見朱元璋一臉嫌棄,便配合的說道:“是,奴婢遵命,有殿下一片孝心,想必陛下一定會好好調養的。”


    朱允熥又對尚膳監太監而聶道:“這些天的飲食也要注意,太醫怎麽說就怎麽做,現在把皇爺爺的病養好,就算是大功一件!”


    “是,奴婢遵命,殿下放心。”


    朱元璋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孫兒,把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無奈的搖了搖頭,“這麽點病算得了什麽,根本不值一提!想當年風裏來雨裏去,提著腦袋過日子,風寒那就不叫病!現在好了,做了皇帝還得處處受人管製……”


    太監搬來一把椅子放下床邊,朱允熥便坐了說道:“皇爺爺,這都是為了您好,雖然會受到一些限製,可這都是為了您得龍體康健,隻要皇爺爺好好配合三兩日也就好了。”


    “哎對了,皇爺爺您是怎麽感染風寒的下麵的人就這麽疏忽大意嗎!”話說到最後一句,朱允熥已經轉過頭,對宮女太監發出質問。


    一句話讓她們的心頭一驚,趕緊躬下了身子,一副低眉順眼的樣子。


    70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太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要做皇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要做皇帝並收藏我要做太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