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心事(2)
“文卿,你府裏出了這樣的事,朕之前的布局暫且緩一緩吧,你先處理了李清和孩子的事。”
沈文卿眸光一閃,“陛下不是說要去一趟江南,離開帝都,把裴相引出來嗎?”
“可你府裏……”
鳳瑾修長墨黑的眉微微擰著,沈文卿輕聲說道,“陛下放心,文卿也要扶李清的靈迴江南安葬,不會耽誤陛下的事的。”
鳳瑾歎息一聲,目光幽幽的望了沈文卿一眼,“既然你已經做了決定,那便照計劃行事吧。”
沈文卿應了一聲,便告辭退下,去安排去江南的事宜。
“文卿。”
他剛走到門口,便聽見女皇輕聲喚他的名字,沈文卿不由得迴頭,看見女皇美麗蒼白的臉頰在夕陽的餘暉下,閃動著淡黃的光澤,“文卿,是朕對不住你。”
“陛下何出此言?”
“若不是朕的布局,這些日子你也不會時常住在宮裏,如果你能迴沈府住,也許李清就不會難產,孩子也會沒事。”
提起孩子,許是她很難有身孕的緣故,鳳瑾心中很是哀傷。
沈文卿差點就要將真相脫口而出,關鍵時刻拚了命忍住了,李清的事他會解決幹淨,具體的女皇就不必知道了。
她一直以為他和李清情深意濃,哪知這裏麵發生了這麽多陰謀算計。
若是她知道是他氣死李清的,恐怕會覺得他過於狠毒。
“陛下,這件事與陛下無關,李清本就胎位不正,難產之事,文卿早有心理準備。”
見鳳瑾臉上的神色依然哀傷自責,沈文卿忙岔開了話題,“陛下,若裴相真的有所圖謀,趁著陛下離開帝都興風作浪,陛下當如何?”
“這是朕給他的最後機會,若是他不安分,那就怨不得朕了,裴氏一族三百多口人,全都得為他的野心陪葬!”
鳳瑾臉上閃過一絲狠絕,沈文卿心中一顫,不再言語,心中卻暗暗想道,陛下下了這麽大一盤棋,故意病倒,纏綿病榻兩個多月,把大權重新交到裴相手裏,再故意前往江南,離開帝都,就是為了引出裴相的野心。
這麽做,會不會太狠了?
若是裴相沒經受住誘惑,真的興風作浪了,恐怕這個叱吒大周這麽多年的權臣,就要轟然倒下了。
鳳瑾怕沈文卿多想,微微一笑,斂去了臉上的狠絕之色,“朕自然是希望他安安分分的,人才難得,朕才三番兩次的給他機會,若是旁人……”
沈文卿覺得女皇手段有些狠辣的同時,又有些羨慕裴相,若是一般人,女皇哪會這般費盡心思?比如他,若他惹怒了女皇,恐怕女皇不會接二連三的給他機會。
臘月二十五,女皇病勢愈發沉重,連連咳血,帝都寒冷,張太醫建議女皇前往溫暖的江南養病。
女皇推拒再三,終究敵不過文武百官的跪請,允了。
臘月二十八,女皇的行駕自南城門離開,文武百官跪送女皇離京。
北風冷冽,帝都已經下了好幾場大雪,好在今日陽光晴好,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裴卿。”
奢華無比的馬車裏傳來女皇虛弱的聲音,裴琇向前幾步,隔著車簾子輕聲道,“陛下還有什麽旨意?”
“裴卿,朕把大周托付給你了,可別讓朕失望啊。”
女皇說著,又連連咳嗽,好一會才止住了,聽她咳得肺都要咳出來了,裴琇那顆心一直揪著。
“陛下,您又咳血了,劉太醫快給陛下看看。”
馬車裏傳來綠衣的驚唿聲。
張太醫年事已高,沒辦法長途跋涉,這一次並沒有跟著女皇去江南,而是他的弟子,剛入太醫院的劉太醫隨行。
馬車內忙亂了好一會才平靜下來,裴琇的心一直緊緊揪著,想進馬車內看看,又沒有陛下的旨意,不敢入內,也怕打擾劉太醫看診。
“朕沒事,諸位愛卿不必憂心,朕把大周江山和子民托付給諸位愛卿了,還請諸位愛卿勤勉國事,莫讓朕牽念。”
“臣等遵旨。”
大臣們唰唰唰跪了一地。
沈文卿策馬走了過來,沉聲道,“陛下,天色不早了,該啟程了。”
馬車內傳來鳳瑾虛弱的聲音,“走吧。”
沈文卿一甩馬鞭,高聲道,“出發!”
看著馬車漸漸遠去,裴琇一直站在城門口,兩眼直勾勾的望著,直到馬車消失在官道上,裴琇也沒有收迴目光。
“相爺,陛下不在帝都,沒了陛下壓製相爺,我們是不是……”
李屹湊到裴琇身邊,兩眼發亮的說道。
裴琇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這可是城門口!人來人往!管好你的嘴!”
李屹臉色變了變,見齊老狐狸站在不遠處,笑眯眯的看著他們,李屹自知失言,羞愧的說道,“下官知道了,相爺息怒。”
車駕一路往南,氣候愈發溫暖,不過行了幾日,便感覺到了極大的不同。
鳳瑾很少出馬車,綠衣這一次跟了她來江南,鍾姑姑留守宮中。
綠衣少有出宮的時候,更何況出遠門,一路上都興奮得不行,一離開帝都的地界,立馬掀開簾子往外看,馬車走了幾日,她便看了幾日。
“陛下您看,這裏的樹居然葉子還沒落光。”
“這有什麽稀奇的,等到了江南,你就知道綠意盎然的樹多的是,如果有機會去南夷之地,更是四季如春,溫暖宜人。”
“陛下也知道南夷之地?”
車簾外傳來沈文卿的聲音,他這一次順便扶李清的靈柩迴江南,但並沒有與扶靈的隊伍隨行,而是一直在女皇的隊伍裏,天子為重,李家對此也不能有異議。
“書上寫了南夷之地,經年無雪,冬日溫暖,夏日炎熱,樹木常年青翠無比。”
“文卿曾去過南夷遊曆,的確如陛下所說。”
“左右無事,這馬車裏也寬敞,你進來說吧。”
得了女皇的恩準,沈文卿棄了馬,上了馬車。
一路上,沈文卿說著江南的風景,以及他少年讀書時四處遊曆的見聞,行程倒也不難熬。
“文卿,你府裏出了這樣的事,朕之前的布局暫且緩一緩吧,你先處理了李清和孩子的事。”
沈文卿眸光一閃,“陛下不是說要去一趟江南,離開帝都,把裴相引出來嗎?”
“可你府裏……”
鳳瑾修長墨黑的眉微微擰著,沈文卿輕聲說道,“陛下放心,文卿也要扶李清的靈迴江南安葬,不會耽誤陛下的事的。”
鳳瑾歎息一聲,目光幽幽的望了沈文卿一眼,“既然你已經做了決定,那便照計劃行事吧。”
沈文卿應了一聲,便告辭退下,去安排去江南的事宜。
“文卿。”
他剛走到門口,便聽見女皇輕聲喚他的名字,沈文卿不由得迴頭,看見女皇美麗蒼白的臉頰在夕陽的餘暉下,閃動著淡黃的光澤,“文卿,是朕對不住你。”
“陛下何出此言?”
“若不是朕的布局,這些日子你也不會時常住在宮裏,如果你能迴沈府住,也許李清就不會難產,孩子也會沒事。”
提起孩子,許是她很難有身孕的緣故,鳳瑾心中很是哀傷。
沈文卿差點就要將真相脫口而出,關鍵時刻拚了命忍住了,李清的事他會解決幹淨,具體的女皇就不必知道了。
她一直以為他和李清情深意濃,哪知這裏麵發生了這麽多陰謀算計。
若是她知道是他氣死李清的,恐怕會覺得他過於狠毒。
“陛下,這件事與陛下無關,李清本就胎位不正,難產之事,文卿早有心理準備。”
見鳳瑾臉上的神色依然哀傷自責,沈文卿忙岔開了話題,“陛下,若裴相真的有所圖謀,趁著陛下離開帝都興風作浪,陛下當如何?”
“這是朕給他的最後機會,若是他不安分,那就怨不得朕了,裴氏一族三百多口人,全都得為他的野心陪葬!”
鳳瑾臉上閃過一絲狠絕,沈文卿心中一顫,不再言語,心中卻暗暗想道,陛下下了這麽大一盤棋,故意病倒,纏綿病榻兩個多月,把大權重新交到裴相手裏,再故意前往江南,離開帝都,就是為了引出裴相的野心。
這麽做,會不會太狠了?
若是裴相沒經受住誘惑,真的興風作浪了,恐怕這個叱吒大周這麽多年的權臣,就要轟然倒下了。
鳳瑾怕沈文卿多想,微微一笑,斂去了臉上的狠絕之色,“朕自然是希望他安安分分的,人才難得,朕才三番兩次的給他機會,若是旁人……”
沈文卿覺得女皇手段有些狠辣的同時,又有些羨慕裴相,若是一般人,女皇哪會這般費盡心思?比如他,若他惹怒了女皇,恐怕女皇不會接二連三的給他機會。
臘月二十五,女皇病勢愈發沉重,連連咳血,帝都寒冷,張太醫建議女皇前往溫暖的江南養病。
女皇推拒再三,終究敵不過文武百官的跪請,允了。
臘月二十八,女皇的行駕自南城門離開,文武百官跪送女皇離京。
北風冷冽,帝都已經下了好幾場大雪,好在今日陽光晴好,是個難得的好天氣。
“裴卿。”
奢華無比的馬車裏傳來女皇虛弱的聲音,裴琇向前幾步,隔著車簾子輕聲道,“陛下還有什麽旨意?”
“裴卿,朕把大周托付給你了,可別讓朕失望啊。”
女皇說著,又連連咳嗽,好一會才止住了,聽她咳得肺都要咳出來了,裴琇那顆心一直揪著。
“陛下,您又咳血了,劉太醫快給陛下看看。”
馬車裏傳來綠衣的驚唿聲。
張太醫年事已高,沒辦法長途跋涉,這一次並沒有跟著女皇去江南,而是他的弟子,剛入太醫院的劉太醫隨行。
馬車內忙亂了好一會才平靜下來,裴琇的心一直緊緊揪著,想進馬車內看看,又沒有陛下的旨意,不敢入內,也怕打擾劉太醫看診。
“朕沒事,諸位愛卿不必憂心,朕把大周江山和子民托付給諸位愛卿了,還請諸位愛卿勤勉國事,莫讓朕牽念。”
“臣等遵旨。”
大臣們唰唰唰跪了一地。
沈文卿策馬走了過來,沉聲道,“陛下,天色不早了,該啟程了。”
馬車內傳來鳳瑾虛弱的聲音,“走吧。”
沈文卿一甩馬鞭,高聲道,“出發!”
看著馬車漸漸遠去,裴琇一直站在城門口,兩眼直勾勾的望著,直到馬車消失在官道上,裴琇也沒有收迴目光。
“相爺,陛下不在帝都,沒了陛下壓製相爺,我們是不是……”
李屹湊到裴琇身邊,兩眼發亮的說道。
裴琇深深的看了他一眼,“這可是城門口!人來人往!管好你的嘴!”
李屹臉色變了變,見齊老狐狸站在不遠處,笑眯眯的看著他們,李屹自知失言,羞愧的說道,“下官知道了,相爺息怒。”
車駕一路往南,氣候愈發溫暖,不過行了幾日,便感覺到了極大的不同。
鳳瑾很少出馬車,綠衣這一次跟了她來江南,鍾姑姑留守宮中。
綠衣少有出宮的時候,更何況出遠門,一路上都興奮得不行,一離開帝都的地界,立馬掀開簾子往外看,馬車走了幾日,她便看了幾日。
“陛下您看,這裏的樹居然葉子還沒落光。”
“這有什麽稀奇的,等到了江南,你就知道綠意盎然的樹多的是,如果有機會去南夷之地,更是四季如春,溫暖宜人。”
“陛下也知道南夷之地?”
車簾外傳來沈文卿的聲音,他這一次順便扶李清的靈柩迴江南,但並沒有與扶靈的隊伍隨行,而是一直在女皇的隊伍裏,天子為重,李家對此也不能有異議。
“書上寫了南夷之地,經年無雪,冬日溫暖,夏日炎熱,樹木常年青翠無比。”
“文卿曾去過南夷遊曆,的確如陛下所說。”
“左右無事,這馬車裏也寬敞,你進來說吧。”
得了女皇的恩準,沈文卿棄了馬,上了馬車。
一路上,沈文卿說著江南的風景,以及他少年讀書時四處遊曆的見聞,行程倒也不難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