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當即吞下了一口唾沫,迴答道:“是軟的!”
三人隨即變了臉色,王大鵬頓時坐不住了,驚問道:“什麽?!”
我忽然間想起了一件事來,遂望著王大鵬問道:“你當時,在我們進入地宮入口不久後檢查那幾具幹屍的時候,難道沒有發現那幾具幹屍的皮膚是軟的嗎?!”
王大鵬被我這麽突然一問,腦子裏邊兒早就翻了車、卡了殼,一時間,王大鵬也不知道當時的那幾具幹屍到底是軟的還是硬的,之後,王大鵬後知後覺地結巴道:“好像……好像是硬的。”
王大鵬一會兒說是硬的,但很快就改口了,一會兒又說好像是軟的,看王大鵬的樣子,這事兒,估計是難以在王大鵬哪裏得到印證了。
這時候,李小琴忽然說道:“怎麽可能!如果這些幹屍的皮膚是軟的話,那不就說明他們的皮膚組織沒有死亡嗎?甚至是,他們的五髒六腑都還是活動的?那不就等於他們並沒有死?!”
包括李小琴自己在內的我們四人,都被李小琴的這句話給嚇到了,如果真像李小琴分析得那樣,石殿下麵這些跪立的幹屍並沒有真正死去的話,那將是一種什麽的概念存在?
隨後,王大鵬小聲地問了一句,道:“老馬,你是不是太過於緊張,感受錯了?”
“要不,你去試試?”我對王大鵬迴答道。
石津道:“你們與沒有發現,這些幹屍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跪立的?”
我聽出了石津話中有話,的確,眼前的這幾十具幹屍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跪立的,不僅如此,每一具幹屍之間相隔的距離幾乎也都是一樣的,如同排兵布陣一般,我在心裏邊兒尋思著,莫非這其中有什麽蹊蹺不成?而後,在王大鵬舉著火把的察看下,我們在那幾十具幹屍麵向的方向發現了一道拱門,整個拱門細瘦高長,一不留神看走眼,很容易將眼前的拱門誤認為是一道石碑。
“這裏怎麽會有一道石碑?”發覺到自己說錯後,王大鵬遂改口說道:“不是,怎麽會有一道拱門在?”
說眼前的這道拱門細瘦高長一點也不過分,因為拱門的門頂幾乎快要到第三層石殿的頂上了,但當我們靠近了發現拱門的入口能並排著過去兩輛青皮的軍用大卡車。看來眼睛這東西,有時候的確不能完全相信,這或許就是聖人所說的以心觀物,方能見真見性吧。
我看了一眼石津,然後說道:“看來,那些跪立的幹屍果然有蹊蹺。”
眼前高大的拱門呈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氣勢,而拱門的後邊更是深邃不已,石津看了看拱門後那幽深的黑暗似無盡頭一般,不禁心中發毛,然後說道:“也不知道,這拱門的後麵究竟通向哪裏?”
王大鵬手中的火把在拱門前搖來晃去,你剛要看個真切來,王大鵬的火把又偏到另外一邊去了,我剛要對王大鵬喊停,哪料李小琴忽然間尖叫了起來,對眾人喊道:“你們看拱門的右側的石壁上是什麽!”
李小琴冷不防的尖叫,將前麵的王大鵬著實嚇了一條,可王大鵬卻憋著一股子委屈不敢聲張,這要是平日裏頭換作了是我這般在王大鵬後邊忽然間大吼大叫的話,王大鵬那廝一準得和我蹬鼻子上臉,非吵個麵紅耳赤不可。
按照李小琴的所指,王大鵬忙將火把高舉,照在了拱門右側的石壁上,我們赫然發現,拱門右側的石壁上竟然有一塊密密麻麻的石刻存在,而鐫刻在石壁上邊的內容,竟然是——《出師表》!
王大鵬口瞪目呆,結巴道:“這、這不是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臨行前寫的那篇《出師表》嗎?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我接過了王大鵬手中的火把,仔細查看了石壁上的石刻,說道:“沒錯,石壁上鐫刻的文字內容就是《出師表》。”
王大鵬說道:“這麽說,那些下跪的幹屍還真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蜀軍?既然那些蜀軍留在了這裏,難道說,那諸葛老兒也仍舊在這地宮之中?!”
李小琴說道:“這隻是一篇刻在石壁上的文章而已,並不能說明諸葛亮就一定在這地宮之中,如果諸葛亮真的在地宮之中沒有出去的話,蜀國豈不是早就玩了?又怎麽會有後麵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呢?”
我問道:“你是指諸葛亮死後的‘七星續命燈’和‘落地下葬’?”
李小琴迴答道:“嗯。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在考古界一直有著很高的地位,畢竟關於諸葛亮的傳說不僅僅隻是傳說那麽簡單,如果能夠找到諸葛亮墓的所在,那畢將是一項標誌性的發現,而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和後世的猜測也都能得到印證。”
諸葛亮雖有不世才華,但是要將紙麵上的文字鐫刻在石壁之上,那可就是另外一門手藝了,我想,諸葛亮再能耐也不會去和石匠搶飯碗吧?這就好比,幹倒鬥的不會去幹開鎖的行當,開鎖的不會去幹那鑽地倒鬥的買賣,三百六十行,可是行行有竅門,不是門中人是找不到訣竅所在的。
跟著,石津說道:“或許,石壁上的《出師表》隻是身後那些幹屍活著的時候刻上去的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蜀軍的出現足以證明,當年的諸葛亮很有可能的確到過埋骨山山脈底下的地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結合了曆史分析下來,當年諸葛亮在發現了地宮後一定找到了從這裏出去的門路,倒是石津的話深得我們三人的認同。
王大鵬忽然歎了一聲氣,說道:“這諸葛亮還真是的忠臣,要是諸葛老兒將寶瓶國中那尊‘飛天神’像搬出去,怎麽的也夠阿鬥發一陣子軍餉了。”
我說道:“你呀,就別念念不忘地惦記那尊金疙瘩了,別說那東西弄不出去了,就算給你弄出去了,怕也是沒那個命花。”
王大鵬一聽我這不冷不冷的嘲諷勁,頓時就歪脖子紅臉的問道:“我說姓馬的,你話裏頭帶刺兒,到底什麽意思啊?”
石津和李小琴二人見狀,忙打合著叫停,石津看著我和王大鵬兩人問道:“現在,我們該怎麽辦?”
我思索了片刻後,琢磨著對三人說道:“反正此時的地宮上邊兒和這底下也沒有太大的卻別,這或許,是一條捷徑也說不定。”
王大鵬倒是一臉橫豎無所謂的樣子,石津和李小琴二人看了看拱門裏麵那幽深的黑洞,然後又瞧了一眼我手中的火把,發現火把的火苗依舊不見有絲毫減弱的樣子。石津忍不住問道:“為什麽這火把這麽耐燃呢?”
王大鵬順口答道:“是挺耐燃的,迴頭給舀一瓢迴去給我王家列祖列宗點上了。”
三人隨即變了臉色,王大鵬頓時坐不住了,驚問道:“什麽?!”
我忽然間想起了一件事來,遂望著王大鵬問道:“你當時,在我們進入地宮入口不久後檢查那幾具幹屍的時候,難道沒有發現那幾具幹屍的皮膚是軟的嗎?!”
王大鵬被我這麽突然一問,腦子裏邊兒早就翻了車、卡了殼,一時間,王大鵬也不知道當時的那幾具幹屍到底是軟的還是硬的,之後,王大鵬後知後覺地結巴道:“好像……好像是硬的。”
王大鵬一會兒說是硬的,但很快就改口了,一會兒又說好像是軟的,看王大鵬的樣子,這事兒,估計是難以在王大鵬哪裏得到印證了。
這時候,李小琴忽然說道:“怎麽可能!如果這些幹屍的皮膚是軟的話,那不就說明他們的皮膚組織沒有死亡嗎?甚至是,他們的五髒六腑都還是活動的?那不就等於他們並沒有死?!”
包括李小琴自己在內的我們四人,都被李小琴的這句話給嚇到了,如果真像李小琴分析得那樣,石殿下麵這些跪立的幹屍並沒有真正死去的話,那將是一種什麽的概念存在?
隨後,王大鵬小聲地問了一句,道:“老馬,你是不是太過於緊張,感受錯了?”
“要不,你去試試?”我對王大鵬迴答道。
石津道:“你們與沒有發現,這些幹屍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跪立的?”
我聽出了石津話中有話,的確,眼前的這幾十具幹屍都是朝著同一個方向跪立的,不僅如此,每一具幹屍之間相隔的距離幾乎也都是一樣的,如同排兵布陣一般,我在心裏邊兒尋思著,莫非這其中有什麽蹊蹺不成?而後,在王大鵬舉著火把的察看下,我們在那幾十具幹屍麵向的方向發現了一道拱門,整個拱門細瘦高長,一不留神看走眼,很容易將眼前的拱門誤認為是一道石碑。
“這裏怎麽會有一道石碑?”發覺到自己說錯後,王大鵬遂改口說道:“不是,怎麽會有一道拱門在?”
說眼前的這道拱門細瘦高長一點也不過分,因為拱門的門頂幾乎快要到第三層石殿的頂上了,但當我們靠近了發現拱門的入口能並排著過去兩輛青皮的軍用大卡車。看來眼睛這東西,有時候的確不能完全相信,這或許就是聖人所說的以心觀物,方能見真見性吧。
我看了一眼石津,然後說道:“看來,那些跪立的幹屍果然有蹊蹺。”
眼前高大的拱門呈現出一種壓倒一切的氣勢,而拱門的後邊更是深邃不已,石津看了看拱門後那幽深的黑暗似無盡頭一般,不禁心中發毛,然後說道:“也不知道,這拱門的後麵究竟通向哪裏?”
王大鵬手中的火把在拱門前搖來晃去,你剛要看個真切來,王大鵬的火把又偏到另外一邊去了,我剛要對王大鵬喊停,哪料李小琴忽然間尖叫了起來,對眾人喊道:“你們看拱門的右側的石壁上是什麽!”
李小琴冷不防的尖叫,將前麵的王大鵬著實嚇了一條,可王大鵬卻憋著一股子委屈不敢聲張,這要是平日裏頭換作了是我這般在王大鵬後邊忽然間大吼大叫的話,王大鵬那廝一準得和我蹬鼻子上臉,非吵個麵紅耳赤不可。
按照李小琴的所指,王大鵬忙將火把高舉,照在了拱門右側的石壁上,我們赫然發現,拱門右側的石壁上竟然有一塊密密麻麻的石刻存在,而鐫刻在石壁上邊的內容,竟然是——《出師表》!
王大鵬口瞪目呆,結巴道:“這、這不是劉備三顧茅廬後,諸葛亮臨行前寫的那篇《出師表》嗎?怎麽會出現在這裏?!”
我接過了王大鵬手中的火把,仔細查看了石壁上的石刻,說道:“沒錯,石壁上鐫刻的文字內容就是《出師表》。”
王大鵬說道:“這麽說,那些下跪的幹屍還真是三國時期劉備的蜀軍?既然那些蜀軍留在了這裏,難道說,那諸葛老兒也仍舊在這地宮之中?!”
李小琴說道:“這隻是一篇刻在石壁上的文章而已,並不能說明諸葛亮就一定在這地宮之中,如果諸葛亮真的在地宮之中沒有出去的話,蜀國豈不是早就玩了?又怎麽會有後麵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呢?”
我問道:“你是指諸葛亮死後的‘七星續命燈’和‘落地下葬’?”
李小琴迴答道:“嗯。關於諸葛亮的傳說,在考古界一直有著很高的地位,畢竟關於諸葛亮的傳說不僅僅隻是傳說那麽簡單,如果能夠找到諸葛亮墓的所在,那畢將是一項標誌性的發現,而很多關於他的傳說和後世的猜測也都能得到印證。”
諸葛亮雖有不世才華,但是要將紙麵上的文字鐫刻在石壁之上,那可就是另外一門手藝了,我想,諸葛亮再能耐也不會去和石匠搶飯碗吧?這就好比,幹倒鬥的不會去幹開鎖的行當,開鎖的不會去幹那鑽地倒鬥的買賣,三百六十行,可是行行有竅門,不是門中人是找不到訣竅所在的。
跟著,石津說道:“或許,石壁上的《出師表》隻是身後那些幹屍活著的時候刻上去的呢?”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些蜀軍的出現足以證明,當年的諸葛亮很有可能的確到過埋骨山山脈底下的地宮。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結合了曆史分析下來,當年諸葛亮在發現了地宮後一定找到了從這裏出去的門路,倒是石津的話深得我們三人的認同。
王大鵬忽然歎了一聲氣,說道:“這諸葛亮還真是的忠臣,要是諸葛老兒將寶瓶國中那尊‘飛天神’像搬出去,怎麽的也夠阿鬥發一陣子軍餉了。”
我說道:“你呀,就別念念不忘地惦記那尊金疙瘩了,別說那東西弄不出去了,就算給你弄出去了,怕也是沒那個命花。”
王大鵬一聽我這不冷不冷的嘲諷勁,頓時就歪脖子紅臉的問道:“我說姓馬的,你話裏頭帶刺兒,到底什麽意思啊?”
石津和李小琴二人見狀,忙打合著叫停,石津看著我和王大鵬兩人問道:“現在,我們該怎麽辦?”
我思索了片刻後,琢磨著對三人說道:“反正此時的地宮上邊兒和這底下也沒有太大的卻別,這或許,是一條捷徑也說不定。”
王大鵬倒是一臉橫豎無所謂的樣子,石津和李小琴二人看了看拱門裏麵那幽深的黑洞,然後又瞧了一眼我手中的火把,發現火把的火苗依舊不見有絲毫減弱的樣子。石津忍不住問道:“為什麽這火把這麽耐燃呢?”
王大鵬順口答道:“是挺耐燃的,迴頭給舀一瓢迴去給我王家列祖列宗點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