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老太太上迴入宮是一個多月前,那時凝閑殿前的楓葉還帶些黃,如今已經紅似火了,日子太好過,一天天渾渾噩噩的,隻有草木變化和發作的老寒腿提醒她,年關又快到了。
這是個大晴天,日頭照在塗了胡桃油的瓦片上反射出道道金光,老太太隻覺煞是好看,不由多盯著多看了會兒,心裏琢磨,這塗一遍得費多少斛油哇,小門小戶怕是夠吃一年了。她心裏不讚同女兒這樣造,耷拉著嘴角搖了搖頭,將手心搓搓熱,往臉上用力抹了兩把,由著殿裏的宮人攙扶她上台階。
薑婕妤知道老母這日進宮,早在殿中等著了,好巧不巧,天子有些時日沒來看她,這天下了早朝想起她來,便轉道過來瞧瞧,聽聞薑老太太要來也不介意,隻道:“你母親也不是外人,難得入宮一趟,怎好叫她迴避?”
薑老太太不防天子也在,進了殿傻了眼,見一旁的宮人跪了才後知後覺地跟著跪下行大禮。
天子忙叫起,與她話了幾句寒溫,還特地問候了一下她的老寒腿,然後笑著對薑婕妤道:“今早剛巧收到西北傳來的捷報,你家二郎平叛有功,封賞隨後便到,先說與你們知道,你和老夫人高興高興。”
薑婕妤聞言大喜:“當真?”
“還能有假?”天子笑著道,避過臉去咳嗽兩聲,聲音裏隱隱有些怒意,“羌虜殺我秦州刺史,關中駐軍不能遣救,嚴彤那老東西屍位素餐,叫羌賊打得潰不成軍,多虧了二郎驍勇善戰,收三千殘兵大破兩萬叛軍,將賊首斬於馬下。”又對老太太道,“薑老夫人,你替寡人生了個好兒子!”
薑老太太對打仗的事一竅不通,天子的話也聽不太明白,隻聽到三千對兩萬,想也知道當時的情形有多兇險,又是驕傲又是後怕,在心裏將二兒子狠狠罵了一迴,放著好好的太平日子不過,偏要去刀尖上滾,一把年紀媳婦兒還沒娶上,還害得老娘成天提著心吊著膽,簡直是個比大郎還不如的業障!
“我阿娘還替陛下生了個好女兒呢!”薑婕妤打趣道。
天子朗聲大笑,又咳喘了一陣,將耳朵貼在薑婕妤鼓鼓的肚皮上道:“都說外甥肖舅,萬兒替我多生幾個兒子,個個都像阿舅那般英勇。這孩子真是阿耶的福星。你說說,想要寡人賞你們什麽?”
薑婕妤害羞地將天子的腦袋輕輕一推:“陛下就會尋妾的開心。阿弟去西北那麽些年,妾也怪想念他的,旁的賞賜就不要了,陛下征阿弟迴京過個年如何?”
天子微皺眉頭想了想:“秦涼局勢還有些不穩,須得二郎替寡人守著,旁人我實在不放心,年關怕是來不及了,不過我答應你,待西北安定了便叫二郎迴京,如何?”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還能如何?薑婕妤和老太太雖失望,麵上不能帶出半點,自然是千恩萬謝。
天子說完正事,稍坐了片刻,對薑萬兒道:“時候不早了,寡人先迴宮去了。”
走出兩步似又想起了什麽,停住腳步轉身道:“對了,上迴的丹丸還有麽?記得早晚服用,沒了我再著人送來,寡人這幾日服著覺得身輕體健,確有立竿見影之效,天樞真人誠不欺我。”
恭送完天子,薑婕妤遣開宮人,拉著老太太到錦帳中坐下,朱紅地鳳凰朱雀紋織錦中夾了絲綿,將帳子三麵捂得密不透風,帳前樹了雲母屏風,帳中燃了暖爐。
老太太穿了夾綿衣裳,坐了不一會兒便熱出一腦門汗,拿袖子擦個不住,可薑婕妤似乎格外怕冷,身上裹著狐裘,手裏還捧著個銅鎏金的小手爐,薑老太太覺著有些不對,細細打量了女兒一番,覺得氣色比上迴差了些,眼下有青影,臉也腫得厲害。按說這個月份是最舒服的,如何比剛有孕時還憔悴?薑老太太不由著急起來,出其不意地上前摸了摸女兒的手,果然有些涼。
薑婕妤有些尷尬,迅速抽迴手道:“腰背有些疼,昨晚上沒睡好,今晨太醫來請過平安脈了,孩子很好,您莫要大驚小怪的。”
薑老太太不顧女兒躲閃,堅持摸了摸她額頭,略微放心了些:“沒事就好,有什麽事你也莫瞞著阿娘。”
薑婕妤隻好指天誓日地再三向她保證,老太太這才鬆了一口氣,神神叨叨地靠上去,掩著嘴小聲道:“萬兒,方才我眼瞅著,天子的臉色怎麽不太好......才說了幾句就咳了好幾迴,這該不會有什麽吧......”
“阿娘你莫混說!”薑萬兒大驚失色,“一會兒出了宮可千萬不能提這話啊!說出去可是大禍臨頭的事!”
薑老太太臉色一凜,不由自主揪住了裙擺。
薑萬兒深深地望了望母親,猶豫了半晌,這才壓低嗓音,戰戰兢兢地道:“阿娘,我怕得緊,沒有旁的人好說了,今日我同你說的話,你可千萬不能對誰講......前幾日陛下宿在我這兒,半夜裏咳得厲害,我叫他咳醒了,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一瞧,那中衣上竟有血......”
“莫不是癆病!”薑老太太一個激靈,悚然道,“啊呀這可不得了!當年你表舅婆就是這麽去的哇!你聽過不?風癆鼓膈,閻王請的上客......”話音未落叫薑萬兒一把捂住了嘴。
“我方才說什麽了?”薑婕妤沒好氣地瞪著眼睛道。
薑老太太連忙搖頭表示她再也不敢胡唚了。薑萬兒這才慢慢鬆開手,聲如蚊蚋地道:“陛下一向對求仙問道、煉丹服藥這些事深惡痛絕,可從今年入秋以來一反常態......他賜了丹丸要我服,我服了一粒,一晚上沒能合眼,哪裏敢再碰?”
“要不你勸勸天子?”老太太也是一籌莫展。
“陛下哪裏聽得進勸!”薑婕妤“嘁”了一聲道,“韋貴人不過旁敲側擊了那麽一句,叫陛下狠狠數落了一頓,連帶著二皇子也吃了掛落,我哪敢撞上去尋晦氣。”
老太太冥思苦想也沒啥別的建議,隻得默不作聲。
“對了阿娘,”薑婕妤又道,“上迴同你說過那事,你道怎的?二皇子瞧上的卻是咱們大娘子......這緣分的事兒真是說不清楚。”
薑老太太也是不解,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她私心裏是偏袒二孫女一些的,何況任誰都能瞧出來二娘子生得比姊姊好,性子也不差,人又機靈。把最寶貝的孫女給人做妾她不樂意,可人家反過來看不上二娘子,她也不樂意。
***
薑老太太入宮時興高采烈,迴府時心事重重,兼之在薑婕妤殿中捂了汗,出去冷風一吹,當夜就發起寒熱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人年紀大了更難痊愈,莊園之行就這麽耽擱下來了。
最失望的當屬三娘子,上迴在常山公主莊園,聽說別家小娘子在邙山中都有自家的園子,她當時就有些自慚形穢,如今好容易揚眉吐氣一迴,卻因祖母的病不能如意,煩悶之餘便寄望於神佛,無比虔誠地抄起經來。
薑老太太瞧著那些字紙又好氣又好笑,到底叫三老太太開箱子娶了個金奔馬給孫女送了去。
三娘子得了鼓舞,抄得越發起勁,佛祖大約念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終於大發慈悲遂了她的願,到了臘月上旬,老太太的風寒總算痊了,將養一陣剛好過年,過完年便能成行了。
老太太養病這段時日,二郎薑景義的封賞也下來了。鍾薈這位素未謀麵的二叔在西北的一場羌胡叛亂中一戰成名,獲封平虜將軍,領西羌校尉。薑二郎年方弱冠,憑著實打實的軍功獲封,叫兄長也得了不少體麵。
薑大郎常年混跡六九城閭巷之間,結交了不少狐朋狗友,天子的旨意一下,這些酒肉朋友紛紛登門拜賀,攛掇著他大擺筵席,薑大郎一向好麵子,欣然允諾,一時間倒有些賓客填門的光景。那些不三不四的賓客們酒足飯飽便不吝恭維之辭,直道:“貴府將星高照,怕是要出個衛仲卿。”
薑景仁叫他們說得也有些飄飄然,直到吃了薑老太太一頓拐杖才消停下來。
不過薑二郎一介武夫無關大局,還不能叫正經世家放在眼裏,他們自有真正的大事要操心。
天子的病很快已不成其為秘密,隻要長眼睛的都能看出他的形容一天比一天枯槁,尤其是入了臘月以後,有時連朝會都缺席。
請立儲君的折子上了一道又一道,天子反複斟酌了數年,終於在元豐十五年臘月己巳下詔立大皇子司徒鈞為太子,以侍中鍾禪為太子少傅。
***
三九天日落早,崇福寺晚課的鍾聲才敲過,暮色已沉沉地墜了下來,將群山籠罩在一片青灰的死氣下。
“阿兄終究選了條最穩妥的路,可惜,”汝南王司徒徵喝了口茶,皺起眉連連搖頭,也不知是嫌棄茶還是嫌棄他的皇帝兄長,“不知又有多少黔首遭池魚之殃。”
虛雲禪師閉著眼睛三心二意地敲木魚,聽到此處忍不住刺他一句:“殿下真是愛民如子。”
“可不是?”司徒徵望了眼窗外的天色抱怨道,“你這地方凍得人骨頭縫裏都發冷,連個炭盆都不點,莫非當了假和尚人也清心寡欲起來了?”
虛雲禪師叫他一語道破,木魚敲不下去了,微有惱意:“殿下怎知我不是真和尚?”
司徒徵輕笑一聲,放下茶碗站起身道:“無為真人如何能屈居此深山野寺,跟我迴去吧,這局棋你我旁觀太久,差不多是時候了。”
這是個大晴天,日頭照在塗了胡桃油的瓦片上反射出道道金光,老太太隻覺煞是好看,不由多盯著多看了會兒,心裏琢磨,這塗一遍得費多少斛油哇,小門小戶怕是夠吃一年了。她心裏不讚同女兒這樣造,耷拉著嘴角搖了搖頭,將手心搓搓熱,往臉上用力抹了兩把,由著殿裏的宮人攙扶她上台階。
薑婕妤知道老母這日進宮,早在殿中等著了,好巧不巧,天子有些時日沒來看她,這天下了早朝想起她來,便轉道過來瞧瞧,聽聞薑老太太要來也不介意,隻道:“你母親也不是外人,難得入宮一趟,怎好叫她迴避?”
薑老太太不防天子也在,進了殿傻了眼,見一旁的宮人跪了才後知後覺地跟著跪下行大禮。
天子忙叫起,與她話了幾句寒溫,還特地問候了一下她的老寒腿,然後笑著對薑婕妤道:“今早剛巧收到西北傳來的捷報,你家二郎平叛有功,封賞隨後便到,先說與你們知道,你和老夫人高興高興。”
薑婕妤聞言大喜:“當真?”
“還能有假?”天子笑著道,避過臉去咳嗽兩聲,聲音裏隱隱有些怒意,“羌虜殺我秦州刺史,關中駐軍不能遣救,嚴彤那老東西屍位素餐,叫羌賊打得潰不成軍,多虧了二郎驍勇善戰,收三千殘兵大破兩萬叛軍,將賊首斬於馬下。”又對老太太道,“薑老夫人,你替寡人生了個好兒子!”
薑老太太對打仗的事一竅不通,天子的話也聽不太明白,隻聽到三千對兩萬,想也知道當時的情形有多兇險,又是驕傲又是後怕,在心裏將二兒子狠狠罵了一迴,放著好好的太平日子不過,偏要去刀尖上滾,一把年紀媳婦兒還沒娶上,還害得老娘成天提著心吊著膽,簡直是個比大郎還不如的業障!
“我阿娘還替陛下生了個好女兒呢!”薑婕妤打趣道。
天子朗聲大笑,又咳喘了一陣,將耳朵貼在薑婕妤鼓鼓的肚皮上道:“都說外甥肖舅,萬兒替我多生幾個兒子,個個都像阿舅那般英勇。這孩子真是阿耶的福星。你說說,想要寡人賞你們什麽?”
薑婕妤害羞地將天子的腦袋輕輕一推:“陛下就會尋妾的開心。阿弟去西北那麽些年,妾也怪想念他的,旁的賞賜就不要了,陛下征阿弟迴京過個年如何?”
天子微皺眉頭想了想:“秦涼局勢還有些不穩,須得二郎替寡人守著,旁人我實在不放心,年關怕是來不及了,不過我答應你,待西北安定了便叫二郎迴京,如何?”
話都說到這份兒上了還能如何?薑婕妤和老太太雖失望,麵上不能帶出半點,自然是千恩萬謝。
天子說完正事,稍坐了片刻,對薑萬兒道:“時候不早了,寡人先迴宮去了。”
走出兩步似又想起了什麽,停住腳步轉身道:“對了,上迴的丹丸還有麽?記得早晚服用,沒了我再著人送來,寡人這幾日服著覺得身輕體健,確有立竿見影之效,天樞真人誠不欺我。”
恭送完天子,薑婕妤遣開宮人,拉著老太太到錦帳中坐下,朱紅地鳳凰朱雀紋織錦中夾了絲綿,將帳子三麵捂得密不透風,帳前樹了雲母屏風,帳中燃了暖爐。
老太太穿了夾綿衣裳,坐了不一會兒便熱出一腦門汗,拿袖子擦個不住,可薑婕妤似乎格外怕冷,身上裹著狐裘,手裏還捧著個銅鎏金的小手爐,薑老太太覺著有些不對,細細打量了女兒一番,覺得氣色比上迴差了些,眼下有青影,臉也腫得厲害。按說這個月份是最舒服的,如何比剛有孕時還憔悴?薑老太太不由著急起來,出其不意地上前摸了摸女兒的手,果然有些涼。
薑婕妤有些尷尬,迅速抽迴手道:“腰背有些疼,昨晚上沒睡好,今晨太醫來請過平安脈了,孩子很好,您莫要大驚小怪的。”
薑老太太不顧女兒躲閃,堅持摸了摸她額頭,略微放心了些:“沒事就好,有什麽事你也莫瞞著阿娘。”
薑婕妤隻好指天誓日地再三向她保證,老太太這才鬆了一口氣,神神叨叨地靠上去,掩著嘴小聲道:“萬兒,方才我眼瞅著,天子的臉色怎麽不太好......才說了幾句就咳了好幾迴,這該不會有什麽吧......”
“阿娘你莫混說!”薑萬兒大驚失色,“一會兒出了宮可千萬不能提這話啊!說出去可是大禍臨頭的事!”
薑老太太臉色一凜,不由自主揪住了裙擺。
薑萬兒深深地望了望母親,猶豫了半晌,這才壓低嗓音,戰戰兢兢地道:“阿娘,我怕得緊,沒有旁的人好說了,今日我同你說的話,你可千萬不能對誰講......前幾日陛下宿在我這兒,半夜裏咳得厲害,我叫他咳醒了,迷迷糊糊地睜開眼睛一瞧,那中衣上竟有血......”
“莫不是癆病!”薑老太太一個激靈,悚然道,“啊呀這可不得了!當年你表舅婆就是這麽去的哇!你聽過不?風癆鼓膈,閻王請的上客......”話音未落叫薑萬兒一把捂住了嘴。
“我方才說什麽了?”薑婕妤沒好氣地瞪著眼睛道。
薑老太太連忙搖頭表示她再也不敢胡唚了。薑萬兒這才慢慢鬆開手,聲如蚊蚋地道:“陛下一向對求仙問道、煉丹服藥這些事深惡痛絕,可從今年入秋以來一反常態......他賜了丹丸要我服,我服了一粒,一晚上沒能合眼,哪裏敢再碰?”
“要不你勸勸天子?”老太太也是一籌莫展。
“陛下哪裏聽得進勸!”薑婕妤“嘁”了一聲道,“韋貴人不過旁敲側擊了那麽一句,叫陛下狠狠數落了一頓,連帶著二皇子也吃了掛落,我哪敢撞上去尋晦氣。”
老太太冥思苦想也沒啥別的建議,隻得默不作聲。
“對了阿娘,”薑婕妤又道,“上迴同你說過那事,你道怎的?二皇子瞧上的卻是咱們大娘子......這緣分的事兒真是說不清楚。”
薑老太太也是不解,雖說手心手背都是肉,可她私心裏是偏袒二孫女一些的,何況任誰都能瞧出來二娘子生得比姊姊好,性子也不差,人又機靈。把最寶貝的孫女給人做妾她不樂意,可人家反過來看不上二娘子,她也不樂意。
***
薑老太太入宮時興高采烈,迴府時心事重重,兼之在薑婕妤殿中捂了汗,出去冷風一吹,當夜就發起寒熱來。
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人年紀大了更難痊愈,莊園之行就這麽耽擱下來了。
最失望的當屬三娘子,上迴在常山公主莊園,聽說別家小娘子在邙山中都有自家的園子,她當時就有些自慚形穢,如今好容易揚眉吐氣一迴,卻因祖母的病不能如意,煩悶之餘便寄望於神佛,無比虔誠地抄起經來。
薑老太太瞧著那些字紙又好氣又好笑,到底叫三老太太開箱子娶了個金奔馬給孫女送了去。
三娘子得了鼓舞,抄得越發起勁,佛祖大約念她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終於大發慈悲遂了她的願,到了臘月上旬,老太太的風寒總算痊了,將養一陣剛好過年,過完年便能成行了。
老太太養病這段時日,二郎薑景義的封賞也下來了。鍾薈這位素未謀麵的二叔在西北的一場羌胡叛亂中一戰成名,獲封平虜將軍,領西羌校尉。薑二郎年方弱冠,憑著實打實的軍功獲封,叫兄長也得了不少體麵。
薑大郎常年混跡六九城閭巷之間,結交了不少狐朋狗友,天子的旨意一下,這些酒肉朋友紛紛登門拜賀,攛掇著他大擺筵席,薑大郎一向好麵子,欣然允諾,一時間倒有些賓客填門的光景。那些不三不四的賓客們酒足飯飽便不吝恭維之辭,直道:“貴府將星高照,怕是要出個衛仲卿。”
薑景仁叫他們說得也有些飄飄然,直到吃了薑老太太一頓拐杖才消停下來。
不過薑二郎一介武夫無關大局,還不能叫正經世家放在眼裏,他們自有真正的大事要操心。
天子的病很快已不成其為秘密,隻要長眼睛的都能看出他的形容一天比一天枯槁,尤其是入了臘月以後,有時連朝會都缺席。
請立儲君的折子上了一道又一道,天子反複斟酌了數年,終於在元豐十五年臘月己巳下詔立大皇子司徒鈞為太子,以侍中鍾禪為太子少傅。
***
三九天日落早,崇福寺晚課的鍾聲才敲過,暮色已沉沉地墜了下來,將群山籠罩在一片青灰的死氣下。
“阿兄終究選了條最穩妥的路,可惜,”汝南王司徒徵喝了口茶,皺起眉連連搖頭,也不知是嫌棄茶還是嫌棄他的皇帝兄長,“不知又有多少黔首遭池魚之殃。”
虛雲禪師閉著眼睛三心二意地敲木魚,聽到此處忍不住刺他一句:“殿下真是愛民如子。”
“可不是?”司徒徵望了眼窗外的天色抱怨道,“你這地方凍得人骨頭縫裏都發冷,連個炭盆都不點,莫非當了假和尚人也清心寡欲起來了?”
虛雲禪師叫他一語道破,木魚敲不下去了,微有惱意:“殿下怎知我不是真和尚?”
司徒徵輕笑一聲,放下茶碗站起身道:“無為真人如何能屈居此深山野寺,跟我迴去吧,這局棋你我旁觀太久,差不多是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