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春是個有遠見、有抱負、有作為,有勇氣的才女。
就連榮國府的小廝都說她是朵‘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隻是有刺紮手。又感歎她,‘可惜不是太太生的’。
探春自己也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去了,另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個女孩兒家!”
由此可見她對自己女兒家的身份,庶出的地位是何等的鬱悶。
探春在兩次管家中學到了不少,心智也更加堅韌了些。賈環初離府時,她還會失眠,過了一個來月,她就調整好心態了。
榮國府雖然今時不同往日,可是臉麵總是要的吧。環兒會被遠遠的打發了,應該是太太擔心他在分家時會多得了家產。自己一個女兒家,沒有任何威脅力,還能給家裏聯一門姻親,太太想必是不會太為難她的。
心裏有了底氣,探春作為府裏唯二沒有嫁人的姑娘,便日日在賈母,王夫人跟前轉悠,時時刻刻提醒她們家裏還有自己這麽一個人。
探春的心思還真是沒有白費。
榮慶堂如今已經不如往日那般時刻洋溢著歡聲笑語。黛玉,寶釵,迎春,湘雲都已經嫁人,寶玉又去了安樂侯府,家裏麵隻剩下探春和惜春雲英未嫁。
惜春性子冷淡,一貫不愛說笑,這些日子隻有鳳姐兒和探春在賈母跟前奉承。
鳳姐兒管家事忙,隻有賈母用膳的時候過來說笑一會兒,順便伺候老太太吃了飯。探春就不同了,她小姑娘家閑來無事,有時一坐就是小半天。
若是以往,賈母還不覺得有什麽。現如今府裏的小輩兒一個個都離開了,讓賈母心裏麵空落落的。探春在身邊呆著,也能排遣些寂寞。
過了些時候,賈母便對王夫人道:“如今府裏隻剩下探春和惜春兩個了。惜春畢竟是寧國府的姑娘,輪不到咱們操心。依我看探丫頭的事兒,是不是也該操持起來了?“
王夫人歎息道:“我一直替探丫頭留意著,隻是探丫頭畢竟是庶出,門第高的看不上她。門第低了,我又擔心委屈了她。這高不成低不就的,一來二去不就耽擱了?”
賈母點點頭,“還真是。還是二丫頭命好,傻人有傻福。三丫頭的才智,學識都是一等一的,怎麽就沒個合適的呢?”
*
這話不僅是賈母,王夫人在感歎,趙姨娘也衝著賈環說了一句。
這些日子可謂是趙姨娘過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了。
想吃什麽有人做,想穿什麽有人買。各種胭脂水粉,頭麵首飾,都是一等一的。趙姨娘顏色本就嬌豔,這些日子養尊處優下來,越發像是大家太太了。
隻是賈環離開後,趙姨娘擔心他到了昌平王府受人慢待,夜裏時常驚醒。
這事兒被伺候她的丫鬟發覺了,每日睡前都會為她燉上一碗安神湯,這樣一來,趙姨娘每天都能睡個好覺。再加上各種補品的滋養,她瞧著比在榮國府時要年輕好幾歲。
到了一月之期,趙姨娘早早的便等在了大門口,她想第一眼就看到兒子。
賈環人很孝順,在靜陽那裏用了早膳便匆匆的出門了。
靜陽本來想同他一起來的,不過賈環擔心露陷,直接拒絕了。
來到別院門前,將馬匹交給迎上來的小廝,賈環便興衝衝的進了門。
還沒走兩步,便看到了養著脖頸,盯著大門直看的趙姨娘。
賈環眼圈一熱,緊走兩步來到趙姨娘跟前。
趙姨娘乍然看到兒子,麵上又高興又擔心,絞著帕子半晌沒說出話來。
還是賈環先反應過來,他拉著趙姨娘的手進了大廳。
俏麗的小丫鬟們很有眼色的端上了茶點水果。
賈環有些貼心話想和母親說,便讓侍候的丫鬟、婆子們先退下了。
一連喝了兩杯茶水,趙姨娘方才壓下了心頭的激動。
她拉著賈環的手問道:“環兒,你到了那昌平王府,可有人怠慢你?吃的怎麽樣?和咱們這裏一樣嗎?那邊是不是熱得很?”
趙姨娘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讓賈環想插嘴都插不上。
好一會兒,趙姨娘才發現她光顧著說話呢,卻是沒有問問兒子吃過早飯了沒,起身便要下去準備。
賈環瞧著不知如何是好的趙姨娘,忙說道:“姨娘,我吃過飯了,您別忙活了。我在南邊一切都好,昌平王特意修建了郡主府,那裏麵就屬兒子最大,誰也不敢不聽我的。不信你瞧瞧,我都胖了。”
趙姨娘細細一打量,果然,賈環不僅麵色紅潤,看著比以前還多了幾分文雅的味道。
一直懸起的心,這會兒總算是落進了肚子裏。
兒子這裏不用擔心,趙姨娘不由得又擔心起了女兒。
用過了午膳,她便歎息著對賈環道:“環兒,你姐姐的年紀也不小了。如今咱們兩個離了那裏,她的婚事還不知要靠誰做主呢。
平日裏隻覺得你姐姐樣樣出類拔萃,可怎麽在婚事上卻比不上迎春那個呆木頭呢?環兒,那可是你親姐姐,就是不找什麽豪門大家,你也得給她找個差不多些的人家!”
賈環這些日子已經和靜陽商議好了,聽趙姨娘心中擔憂,便說道:”姨娘不要著急,兒子心裏記著呢。您等著看吧,不出一個月,姐姐的親事肯定能定下來。”
趙姨娘還想再問問清楚,賈環卻無論如何也不說了。
無奈之下,趙姨娘也隻能等著了。
左盼右盼,一月時間剛剛到來,賈環便帶來了好消息——探春訂親了,男方乃是江南世家沐家的子孫。
沐家乃是儒林世家,每一代都有人位列三甲。這次向探春提親的乃是沐家二房的庶子。此人是前科的進士,如今在南邊的一個小縣城任縣丞一職。
賈政慣愛讀書人,這位沐公子年紀輕輕卻已經是進士出身,這讓賈政分外喜歡。
探春本就是庶女,配這位沐公子剛剛好。
賈政願意,王夫人也不願意多事兒。賈母問過這位沐公子的人品性情之後,也很滿意。
探春聽說後,心中也不禁一喜。
她一向看不慣家裏的爺們無所作為的模樣。這位沐公子雖然如今隻是個八品的縣丞,可他畢竟年輕,依托沐家的人脈,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榮國府裏的眾人都很滿意,隻有趙姨娘衝著賈環抱怨道:“你姐姐嫁這麽遠,以後怎麽相見啊?”
賈環隻得安慰她:“姨娘,咱們兩人名義上都不在京城了,你忍心將姐姐一個人留在這裏?如今姐姐到了南邊,將來時機成熟了,我帶你去看她。”
趙姨娘這才高興起來。
探春出嫁這一天,榮國府極是熱鬧。等到花轎遠去,隱在一旁的賈環,忍不住擦了擦眼角。
靜陽看他傷懷,緊緊的將他擁在懷中。
“環兒,別傷心了。今兒個可是姐姐的大好日子。”
賈環點點頭,倚在愛人的懷中,隻覺得無比安逸。
就連榮國府的小廝都說她是朵‘玫瑰花兒’,又紅又香,無人不愛,隻是有刺紮手。又感歎她,‘可惜不是太太生的’。
探春自己也說:“我但凡是個男人,可以出得去,我必早去了,另立一番事業。那時自有我一番道理。偏我是個女孩兒家!”
由此可見她對自己女兒家的身份,庶出的地位是何等的鬱悶。
探春在兩次管家中學到了不少,心智也更加堅韌了些。賈環初離府時,她還會失眠,過了一個來月,她就調整好心態了。
榮國府雖然今時不同往日,可是臉麵總是要的吧。環兒會被遠遠的打發了,應該是太太擔心他在分家時會多得了家產。自己一個女兒家,沒有任何威脅力,還能給家裏聯一門姻親,太太想必是不會太為難她的。
心裏有了底氣,探春作為府裏唯二沒有嫁人的姑娘,便日日在賈母,王夫人跟前轉悠,時時刻刻提醒她們家裏還有自己這麽一個人。
探春的心思還真是沒有白費。
榮慶堂如今已經不如往日那般時刻洋溢著歡聲笑語。黛玉,寶釵,迎春,湘雲都已經嫁人,寶玉又去了安樂侯府,家裏麵隻剩下探春和惜春雲英未嫁。
惜春性子冷淡,一貫不愛說笑,這些日子隻有鳳姐兒和探春在賈母跟前奉承。
鳳姐兒管家事忙,隻有賈母用膳的時候過來說笑一會兒,順便伺候老太太吃了飯。探春就不同了,她小姑娘家閑來無事,有時一坐就是小半天。
若是以往,賈母還不覺得有什麽。現如今府裏的小輩兒一個個都離開了,讓賈母心裏麵空落落的。探春在身邊呆著,也能排遣些寂寞。
過了些時候,賈母便對王夫人道:“如今府裏隻剩下探春和惜春兩個了。惜春畢竟是寧國府的姑娘,輪不到咱們操心。依我看探丫頭的事兒,是不是也該操持起來了?“
王夫人歎息道:“我一直替探丫頭留意著,隻是探丫頭畢竟是庶出,門第高的看不上她。門第低了,我又擔心委屈了她。這高不成低不就的,一來二去不就耽擱了?”
賈母點點頭,“還真是。還是二丫頭命好,傻人有傻福。三丫頭的才智,學識都是一等一的,怎麽就沒個合適的呢?”
*
這話不僅是賈母,王夫人在感歎,趙姨娘也衝著賈環說了一句。
這些日子可謂是趙姨娘過得最舒心的一段日子了。
想吃什麽有人做,想穿什麽有人買。各種胭脂水粉,頭麵首飾,都是一等一的。趙姨娘顏色本就嬌豔,這些日子養尊處優下來,越發像是大家太太了。
隻是賈環離開後,趙姨娘擔心他到了昌平王府受人慢待,夜裏時常驚醒。
這事兒被伺候她的丫鬟發覺了,每日睡前都會為她燉上一碗安神湯,這樣一來,趙姨娘每天都能睡個好覺。再加上各種補品的滋養,她瞧著比在榮國府時要年輕好幾歲。
到了一月之期,趙姨娘早早的便等在了大門口,她想第一眼就看到兒子。
賈環人很孝順,在靜陽那裏用了早膳便匆匆的出門了。
靜陽本來想同他一起來的,不過賈環擔心露陷,直接拒絕了。
來到別院門前,將馬匹交給迎上來的小廝,賈環便興衝衝的進了門。
還沒走兩步,便看到了養著脖頸,盯著大門直看的趙姨娘。
賈環眼圈一熱,緊走兩步來到趙姨娘跟前。
趙姨娘乍然看到兒子,麵上又高興又擔心,絞著帕子半晌沒說出話來。
還是賈環先反應過來,他拉著趙姨娘的手進了大廳。
俏麗的小丫鬟們很有眼色的端上了茶點水果。
賈環有些貼心話想和母親說,便讓侍候的丫鬟、婆子們先退下了。
一連喝了兩杯茶水,趙姨娘方才壓下了心頭的激動。
她拉著賈環的手問道:“環兒,你到了那昌平王府,可有人怠慢你?吃的怎麽樣?和咱們這裏一樣嗎?那邊是不是熱得很?”
趙姨娘一說起來就沒完沒了,讓賈環想插嘴都插不上。
好一會兒,趙姨娘才發現她光顧著說話呢,卻是沒有問問兒子吃過早飯了沒,起身便要下去準備。
賈環瞧著不知如何是好的趙姨娘,忙說道:“姨娘,我吃過飯了,您別忙活了。我在南邊一切都好,昌平王特意修建了郡主府,那裏麵就屬兒子最大,誰也不敢不聽我的。不信你瞧瞧,我都胖了。”
趙姨娘細細一打量,果然,賈環不僅麵色紅潤,看著比以前還多了幾分文雅的味道。
一直懸起的心,這會兒總算是落進了肚子裏。
兒子這裏不用擔心,趙姨娘不由得又擔心起了女兒。
用過了午膳,她便歎息著對賈環道:“環兒,你姐姐的年紀也不小了。如今咱們兩個離了那裏,她的婚事還不知要靠誰做主呢。
平日裏隻覺得你姐姐樣樣出類拔萃,可怎麽在婚事上卻比不上迎春那個呆木頭呢?環兒,那可是你親姐姐,就是不找什麽豪門大家,你也得給她找個差不多些的人家!”
賈環這些日子已經和靜陽商議好了,聽趙姨娘心中擔憂,便說道:”姨娘不要著急,兒子心裏記著呢。您等著看吧,不出一個月,姐姐的親事肯定能定下來。”
趙姨娘還想再問問清楚,賈環卻無論如何也不說了。
無奈之下,趙姨娘也隻能等著了。
左盼右盼,一月時間剛剛到來,賈環便帶來了好消息——探春訂親了,男方乃是江南世家沐家的子孫。
沐家乃是儒林世家,每一代都有人位列三甲。這次向探春提親的乃是沐家二房的庶子。此人是前科的進士,如今在南邊的一個小縣城任縣丞一職。
賈政慣愛讀書人,這位沐公子年紀輕輕卻已經是進士出身,這讓賈政分外喜歡。
探春本就是庶女,配這位沐公子剛剛好。
賈政願意,王夫人也不願意多事兒。賈母問過這位沐公子的人品性情之後,也很滿意。
探春聽說後,心中也不禁一喜。
她一向看不慣家裏的爺們無所作為的模樣。這位沐公子雖然如今隻是個八品的縣丞,可他畢竟年輕,依托沐家的人脈,將來的成就不可限量。
榮國府裏的眾人都很滿意,隻有趙姨娘衝著賈環抱怨道:“你姐姐嫁這麽遠,以後怎麽相見啊?”
賈環隻得安慰她:“姨娘,咱們兩人名義上都不在京城了,你忍心將姐姐一個人留在這裏?如今姐姐到了南邊,將來時機成熟了,我帶你去看她。”
趙姨娘這才高興起來。
探春出嫁這一天,榮國府極是熱鬧。等到花轎遠去,隱在一旁的賈環,忍不住擦了擦眼角。
靜陽看他傷懷,緊緊的將他擁在懷中。
“環兒,別傷心了。今兒個可是姐姐的大好日子。”
賈環點點頭,倚在愛人的懷中,隻覺得無比安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