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山
1948年的春夏之交,□□轉移到了花山村。在臨時借用的農家房舍裏,他夜以繼日地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一天早晨,□□正看地圖,忽然抬起頭,問警衛員:“昨天這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麽沒有動靜了呢?”
警衛員說:“報告主席,為了不影響您工作,我和村長商量了,要他請鄉親們到別處碾去了。”□□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煙又放下了。“這怎麽行?”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裏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昨天傍晚,我們一起散步,你也看見了,這個村隻有兩台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警衛員解釋道:“這碾子一轉,對您工作幹擾太大。”
□□遞給他一支煙,自己也點燃了一支,說:“這怎麽會呢?多年的戰爭生活,使我習慣了在各種環境中工作。這樣吧,我交給你一個任務,盡快把鄉親們請到這裏碾米。”
“是”警衛員拔腿就走。
“注意,抽著煙和群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
警衛員迴頭一笑:“知道了,請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長正和一個端簸箕的大娘說話。警衛員迎上去,問:“村長,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樹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攏了攏搭在耳下的頭發:“不,俺去西頭。”說著轉身就要走。警衛員忙對村長說:“村長,是首長讓我請鄉親們來花椒樹下碾米。”村長沉思了一下,說:“這碾子一響,就得轉到天黑,怕誤首長的事呢。”警衛員再三解釋,村長才答應了,對那位大娘說:“那你就去花椒樹下碾吧。”
警衛員幫大娘端著盛滿玉米的簸箕迴到了花椒樹下的碾台。一會兒,陸續又來了幾個碾米的老鄉,碾台吱吱扭地轉了起來。警衛員剛迴到院裏,□□就叫他。他走進去,□□把筆放下,說:“任務完成的不錯。還有一件事等著你辦說。”說著,□□從桌上拿起一筒茶說:“你把這筒茶葉交給炊事員,讓他每天這個時候沏一桶茶水,你負責給碾米的群眾送去。”
警衛員知道,這筒茶葉是在南方工作的同誌送的,轉了幾道手才送到□□這裏,他一直沒舍得喝。他站在那裏,表示為難。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麵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鬥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警衛員隻好接過茶葉筒,端端正正地向□□席敬了個禮。□□笑著說:“快去吧,炊事員還等著你呢。”
茶沏好了,警衛員拎著清香的茶水來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涼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說:“鄉親們,來喝茶吧。”開始,鄉親們還不好意思,經他一動員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來。茶水對這山旮旯的群眾來說,確實新鮮。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叔端著一碗水,湊到警衛員跟前,說:“我說同誌,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頂什麽用?”警衛員樂嗬嗬地說:“您老慢慢地喝吧,一會兒就喝出味道來了。”
這時候,□□來了,喝茶水的鄉親們紛紛跟□□打招唿。□□笑著向大家點頭,說:“要說喝茶的好處,確實不少嘛,喝了它渾身有精神,還能讓人多吃飯……”□□給鄉親們說起喝茶的好處,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轉到了□□身邊,便停了下來。
□□舀了兩碗茶水送到她們母女手裏,說:“你們倆歇會兒吧!”然後對警衛員說:“來,咱倆試試,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推碾子還挺在行,一邊推,一邊用笤帚往碾盤裏掃碾出來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細細端詳著□□,說:“這位首長,咱們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少年閏土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1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2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3。這祭祀4,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迴,所以很鄭重。正(zhēng)月裏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隻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裏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年;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隻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xing)5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jiàng)6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zhān)帽,頸(jing)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quān),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麵前許下願心7,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隻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麽,隻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8,撒下秕穀9,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fu)在棒上的繩子隻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麽都有:稻雞,角雞,鵓(bo)鴣(gu),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裏來。我們日裏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裏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麽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不知道——隻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chu)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曆,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裏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裏,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10隻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隻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迴家裏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裏,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麵。
我在朦朧中,眼前又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麵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
閏土以現實中的人物水閏章為原型。
這篇文章是小說《故鄉》中一段插敘,題目《少年閏土》是選自語文書後後加的,節選出來的章節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與《故鄉》整篇小說的主題是有差別的。
1948年的春夏之交,□□轉移到了花山村。在臨時借用的農家房舍裏,他夜以繼日地為解放全中國的事業操勞著。一天早晨,□□正看地圖,忽然抬起頭,問警衛員:“昨天這個時候,門口花椒樹下的碾子有碾米聲,現在又到了碾米的時候,怎麽沒有動靜了呢?”
警衛員說:“報告主席,為了不影響您工作,我和村長商量了,要他請鄉親們到別處碾去了。”□□皺了皺眉,把拿起來的香煙又放下了。“這怎麽行?”他嚴肅地說,“這會影響群眾吃飯的,不能因為我們在這裏工作,就影響群眾的生活。昨天傍晚,我們一起散步,你也看見了,這個村隻有兩台石碾,讓鄉親們集中到一個碾子上碾米,就會耽誤一半人的正常吃飯。”
警衛員解釋道:“這碾子一轉,對您工作幹擾太大。”
□□遞給他一支煙,自己也點燃了一支,說:“這怎麽會呢?多年的戰爭生活,使我習慣了在各種環境中工作。這樣吧,我交給你一個任務,盡快把鄉親們請到這裏碾米。”
“是”警衛員拔腿就走。
“注意,抽著煙和群眾說話是不禮貌的。說話態度要誠懇。”主席說。
警衛員迴頭一笑:“知道了,請主席放心。”他走出小院,碰上村長正和一個端簸箕的大娘說話。警衛員迎上去,問:“村長,這位大娘是要去花椒樹下推碾子吧?”
大娘用手攏了攏搭在耳下的頭發:“不,俺去西頭。”說著轉身就要走。警衛員忙對村長說:“村長,是首長讓我請鄉親們來花椒樹下碾米。”村長沉思了一下,說:“這碾子一響,就得轉到天黑,怕誤首長的事呢。”警衛員再三解釋,村長才答應了,對那位大娘說:“那你就去花椒樹下碾吧。”
警衛員幫大娘端著盛滿玉米的簸箕迴到了花椒樹下的碾台。一會兒,陸續又來了幾個碾米的老鄉,碾台吱吱扭地轉了起來。警衛員剛迴到院裏,□□就叫他。他走進去,□□把筆放下,說:“任務完成的不錯。還有一件事等著你辦說。”說著,□□從桌上拿起一筒茶說:“你把這筒茶葉交給炊事員,讓他每天這個時候沏一桶茶水,你負責給碾米的群眾送去。”
警衛員知道,這筒茶葉是在南方工作的同誌送的,轉了幾道手才送到□□這裏,他一直沒舍得喝。他站在那裏,表示為難。主席說:“你想過沒有?我們如果沒有老百姓的支持,能有今天這個局麵嗎?我們吃的穿的,哪一樣能離開群眾的支持?全國的老百姓就是我們勝利的可靠保證。反過來講,我們進行的鬥爭,也正是為了全國的老百姓。這些道理你不是不明白。依我看,你是把我擺在特殊位置上。”警衛員隻好接過茶葉筒,端端正正地向□□席敬了個禮。□□笑著說:“快去吧,炊事員還等著你呢。”
茶沏好了,警衛員拎著清香的茶水來到碾台旁,用粗瓷碗一一涼在石板上,跟碾米的人說:“鄉親們,來喝茶吧。”開始,鄉親們還不好意思,經他一動員也就不拘束了,你一碗我一碗地喝了起來。茶水對這山旮旯的群眾來說,確實新鮮。一位上了年紀的大叔端著一碗水,湊到警衛員跟前,說:“我說同誌,這水一不甜二不辣的,喝它頂什麽用?”警衛員樂嗬嗬地說:“您老慢慢地喝吧,一會兒就喝出味道來了。”
這時候,□□來了,喝茶水的鄉親們紛紛跟□□打招唿。□□笑著向大家點頭,說:“要說喝茶的好處,確實不少嘛,喝了它渾身有精神,還能讓人多吃飯……”□□給鄉親們說起喝茶的好處,正在推碾子的大娘和小姑娘越推越慢,轉到了□□身邊,便停了下來。
□□舀了兩碗茶水送到她們母女手裏,說:“你們倆歇會兒吧!”然後對警衛員說:“來,咱倆試試,半年多不推這玩意兒了。”□□推碾子還挺在行,一邊推,一邊用笤帚往碾盤裏掃碾出來的的玉米碎粒。一位老人細細端詳著□□,說:“這位首長,咱們好像在哪兒見過。在哪兒呢?”
少年閏土
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麵是海邊的沙地,都種著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其間1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2盡力地刺去。那猹卻將身一扭,反從他的□□逃走了。
這少年便是閏土。我認識他時,也不過十多歲,離現在將有三十年了;那時我的父親還在世,家景也好,我正是一個少爺。那一年,我家是一件大祭祀的值年3。這祭祀4,說是三十多年才能輪到一迴,所以很鄭重。正(zhēng)月裏供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講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我家隻有一個忙月(我們這裏給人做工的分三種:整年給一定人家做工的叫長年;按日給人做工的叫短工;自己也種地,隻在過年過節以及收租時候來給一定的人家做工的稱忙月),忙不過來,他便對父親說,可以叫他的兒子閏土來管祭器的。
我的父親允許了;我也很高興,因為我早聽到閏土這名字,而且知道他和我仿佛年紀,閏月生的,五行(xing)5缺土,所以他的父親叫他閏土。他是能裝弶(jiàng)6捉小鳥雀的。
我於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閏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親告訴我,閏土來了,我便飛跑地去看。他正在廚房裏,紫色的圓臉,頭戴一頂小氈(zhān)帽,頸(jing)上套一個明晃晃的銀項圈(quān),這可見他的父親十分愛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麵前許下願心7,用圈子將他套住了。他見人很怕羞,隻是不怕我,沒有旁人的時候,便和我說話,於是不到半日,我們便熟識了。
我們那時候不知道談些什麽,隻記得閏土很高興,說是上城之後,見了許多沒有見過的東西。
第二日,我便要他捕鳥。他說:“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用短棒支起一個大竹匾8,撒下秕穀9,看鳥雀來吃時,我遠遠地將縛(fu)在棒上的繩子隻一拉,那鳥雀就罩在竹匾下了。什麽都有:稻雞,角雞,鵓(bo)鴣(gu),藍背……”
我於是又很盼望下雪。
閏土又對我說:“現在太冷,你夏天到我們這裏來。我們日裏到海邊撿貝殼去,紅的綠的都有,鬼見怕也有,觀音手也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管賊嗎?”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個瓜吃,我們這裏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豬,刺蝟,猹。月亮地下,你聽,啦啦地響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輕輕地走去……”
我那時並不知道這所謂猹的是怎麽一件東西——便是現在也不知道——隻是無端地覺得狀如小狗而很兇猛。
“它不咬人嗎?”
“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見猹了,你便刺。這畜(chu)生很伶俐,倒向你奔來,反從□□竄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這許多新鮮事:海邊有如許五色的貝殼;西瓜有這樣危險的經曆,我先前單知道它在水果店裏出賣罷了。
“我們沙地裏,潮汛要來的時候,就有許多跳魚兒10隻是跳,都有青蛙似的兩個腳……”
啊!閏土的心裏有無窮無盡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一朋友所不知道的。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隻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可惜正月過去了,閏土須迴家裏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廚房裏,哭著不肯出門,但終於被他父親帶走了。他後來還托他的父親帶給我一包貝殼和幾支很好看的鳥毛,我也曾送他一兩次東西,但從此沒有再見麵。
我在朦朧中,眼前又展開一片海邊碧綠的沙地來,上麵深藍的天空中掛著一輪金黃的圓月。
《少年閏土》節選自魯迅1921年寫的短篇小說《故鄉》。這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在魯迅眼中“聰明、機智勇敢、見多識廣,”的少年閏土形象。魯迅先生用“我”和“我”的朋友做對比,突出了閏土的形象。
閏土以現實中的人物水閏章為原型。
這篇文章是小說《故鄉》中一段插敘,題目《少年閏土》是選自語文書後後加的,節選出來的章節所表現的中心思想與《故鄉》整篇小說的主題是有差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