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社位於潁川,要說潁川最出名的是什麽,恐怕就是那些在曆史上聞名遐邇的大佬了。

    荀彧、荀攸、郭嘉、戲誌才......

    無數三國時期頂尖的文臣謀士,都是出於潁川。

    可以說,潁川是整個大漢文風最鼎盛得了。

    堪稱是人傑地靈。

    而此時,夏易就在前往潁川的路上。

    ——

    在解救了長社之後,得到皇甫嵩向皇帝為自己請功的保證,夏易就把俘獲的那一萬黃巾丟給張飛關羽去挑選精兵強將充實自身。

    這一次,夏易除了衝陣的時候損失有點大,整個勢力卻不減反增,有原先的兩千變成了現在的五千。

    這還是夏易定下了標準使勁淘汰之後剩下的數字,若是按照曆史上曹操在打敗黃巾之後挑選的標準,此次不說破萬,八九千精兵還是能夠得到的。

    但是,作為後世來人的夏易非常明白,兵貴精不貴多!

    並不是不能多多留下,畢竟就是淘汰下來的那些人裏麵很多都是能夠得上現在這個時代大部分的招兵標準的。

    但是,現在情況是實力不允許。

    若是夏易自己有一塊基地,那不用說,自然是有多少收多少,不能當兵還能搞基建。

    多多益善!

    可惜夏易並沒有!

    所以,現在哪怕夏易想留下,但是就算加上此次在戰場上繳獲的物資,還是不能養活超過五千數量的軍隊的。

    而此時,夏易以及他的麾下都還是義軍身份,並不屬於漢室正規軍序列,所以,想在皇甫嵩那裏獲得糧草,不說沒有,就是有,也不可能得到的!

    所以哪怕心中不舍,夏易還是依然裁汰了大部分,隻留下三千左右的士卒,補充道自己的軍隊之中。

    至於剩下來的那些,夏易則是拜托皇甫嵩等人代為安置。

    至於他們是重新讓這些人加入軍隊還是真的讓他們解甲歸田,夏易並不關心。

    不過,讓他們重新加入軍隊的可能性要高一點吧。

    畢竟,漢軍在這次長社圍城之戰中損失實在太大了些,若不補充實力,麵對黃巾下一次反撲,可能就會徹底撲街。

    五千人!

    麾下軍隊已經增加到了五千人,夏易心中一直以來緊繃的神經不由鬆了一些。

    五千人,已經是一股不小得勢力了!

    安身立足已經有了點資本。

    把這五千士兵交給關張二人訓練,不去看兩人想要跟著自己出遊的表情,夏易帶著趙雲悄悄離開長社,前往位於長社西南方的潁川郡治所在潁川城。

    至於支援巨鹿戰場?

    不急!

    黃巾起義最兇猛的時間就是張角三兄弟還活著的時候,而這個時間長達九個月之久。

    現在就是黃巾氣勢最猛烈的時候,這時候去巨鹿可能什麽都撈不到不說,還會搭進自己好不容易攢起來的家底。

    所以,夏易以要訓練軍隊為由拒絕了皇甫嵩支援巨鹿的提議。

    這理由高大上,誰都說不出什麽譴責的話來。

    畢竟,從西漢開始,漢室就有一個政策:不教而誅是為罪!

    這句話用在平民百姓身上就是若是因為官員不給講明什麽事該做什麽事不能做,導致百姓犯罪,又被因為犯的罪判決處死的話,就是官員的罪,是要被追究的。

    而用在軍隊上的話,就是還沒訓練好就派上戰場的話,這支軍隊主官上上下下都會被判有罪!

    所以,當夏易以軍隊還沒訓練好為由拒絕支援巨鹿的時候,才沒人敢說什麽。

    當然,麵對拒絕自己的夏易,心裏想些什麽,就不是夏易能夠揣測的了。

    不過,夏易也不在意。

    隻要不抹去了自己的功勞就好,其他的,管他呢!

    說不定,以後大家都會是對手呢!

    比如......曹操?!

    ——

    這一次去潁川,不單單是為了去散散心,緩解下在戰場上積攢起來的壓力,更多的是想要去那裏尋找些能夠輔助自己成就霸業的文臣謀士!

    畢竟武將的話,就現在而言,自己四兄弟目前已經能夠應對一切情況了。

    還不必著急。

    不過,要成就一番事業,沒人會嫌自己人才多,若是能夠在招攬到更多的文成武將,那自然是極好的!

    一個人是成不了事,是打不了天下的。

    就像張角,他始終都是把眼光放在底層的平民百姓身上,而忽視了大漢不隻有那些平民百姓,大漢還有世家、士族、豪強。

    張角的眼光不能說錯,隻是忘記了武裝底層的那些人,拉攏高層的那些人罷了。

    人民的力量是大,比天都大!

    可是,沒有武裝起來的人民,如何會是那些世家豪強的對手呢。

    這個武裝,說的不單單是裝備上的武裝,還有思想的武裝。

    正確的思想武裝是讓百姓明白該如何去追求國家民族的崛起,而不是用宗教去忽悠!

    而張角用的是啥?

    恰恰是宗教!

    這就是個禍害!

    ——

    就在夏易帶著趙雲趕往潁川的時候。

    潁川學院之中。

    一群人再一次聚集在一起。

    “諸君對此次黃巾叛亂如何看?”

    卻是一身材瘦弱的青年對著麵前眾人道。

    “小疾爾!”

    “諸君且看,不到三五月,賊子定會灰飛煙滅!”

    卻是一豐神俊逸的男子聽見瘦弱男子的問話,隨即迴答道,言語中毫不掩飾的對漢軍的自信。

    這男子看起來要比那問話的瘦弱青年年紀要大一些。

    “哈哈,文若還是如此!”

    聽見那豐神俊逸的男子的話,瘦弱青年口中笑著,嘴上卻說著不明不白的話。

    抿嘴一笑,那叫文若的男子開口道。

    “還是奉孝知我!”

    一段話說的打禪機似的,但旁邊另外幾個沒說話的卻都是一臉坦然自若的表情,仿佛早就料到會是如此。

    既然那叫文若的男子都已經把話說死了,幾人也就各自喝酒,不在談論國事,而是談論些趣聞軼事。

    ——

    若是夏易在這裏,還聽見幾人的稱唿的話,一定會大叫“臥槽,臥槽!”

    這個時代,相互熟悉的人都會叫對方的字,而不會稱唿對方的名。

    所以,隻要一聽見‘文若,奉孝......’這些稱唿,後世隨便來個人都會知道是哪些大佬。

    夏易若是聽見了都不知道是誰的話,就該找塊豆腐撞死得了!

    省得丟盡穿越者的臉。

    【求花花!求票票!求評價!】

    五一看書天天樂,充100贈500vip點券!

    立即搶充(活動時間:5月1日到5月5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三國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素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素歌並收藏從三國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