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靚以為,酈食其、司馬欣和李慕白三人之中,至少有一人是下邳官方代表,也就是,他們三人之中,至少有一人會站在始皇帝的立場說話,會極力維護始皇帝之威嚴。
沒想到的是,這三位竟然都在針砭時弊,都在唱反調。
酈食其批大秦新政橫征暴斂。
司馬欣批大秦新政箝製民思。
李慕白上場之後,則是大批特批大秦新律,認為大秦新律嚴刑峻法,導致民怨沸騰。
跟酈食其慷慨激昂和司馬欣娓娓道來有所不同的是,李慕白極為擅長旁征博引,舉例論證,以事實佐證自己的觀點。
說實話,聽了李慕白的論新律之後,張靚也覺得,秦律在某些方麵的確是嚴苛了一些。
比如說,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裏連坐。
尤其是其中的連坐之製度,讓張靚也是頗覺無理。
這玩意兒,好似前世某些領域,比如民調什麽的,讓人很是無奈。
無論如何,聽了這三位的大論新律之後,張靚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同時,張靚也算是搞明白了,春秋戰國至大秦這個時期,民間那些名士,估計都有些像是後世的大v什麽的,在文會上發表言論的時候,都是以針砭時局為主,很少說好話。
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觀點引起當局的重視,予以采納,最好是能以此為階梯,入朝為官,實踐自己的理念。
儒家提倡入世,不就是如此嗎?
那麽,這三位老文魁論秦政,錯了沒?
沒錯,他們的確是看到了秦王朝新政的不足之處,的確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新政對社會對大秦方方麵麵的影響。
但是,他們論新政,也不過如此,僅止於空談,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際上,大秦王朝存在的這些問題,很難真正解決,這其中,有諸子百家理念之爭,還有各個階層的利益之爭,卻並不僅僅隻是新政那麽簡單。
李慕白洋洋灑灑,揮灑自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然後,三位文魁齊齊矛頭一轉,指向張靚,李慕白含笑說道:“吾等已經拋磚引玉,子房學弟,你既然坐在了這二層文魁台,想來對新政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妨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從內心來說,張靚並不希望在這種場合跟這些憤青辯論。
已經有《愛蓮說》打底,張靚隻要不犯錯,就能躺贏,實在是沒有必要再跟他們搞什麽秦政辯論。
但是,聽了這幾位的高談闊論之後,張靚心中倒是有了一不吐不快的感覺。
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三位文魁針砭時政雖然都說到了點子上,但很容易給吃瓜群眾造成大秦王朝喜歡胡來,始皇帝好大喜功的錯覺。
也就是,很容易將人帶偏。
雖然公子韓跟始皇帝有死仇,但張靚本身卻十分敬佩這位雄才偉略的千古一帝。
此時,既然是文會,那麽,張靚覺得,倒是可以跟他們說道說道。
不慌不忙,喝了一口茶,張靚起身,麵對上邊深深天揖,又對下邊見禮,這才緩緩說道:“上古時期,人族剛剛開化,有獸常衝入人族聚集地,大肆破壞,衝撞老人,叼走小兒,先人不得不組織常備武力以防百獸,後有‘有巢氏’,構木為巢室、襲葉為衣裳……”
先人尚且懂得構木為巢,吾輩修長城以拒鬼方又有何錯之有?
張靚以有巢氏之典故開局,闡述自己的觀點。
張靚這觀點,說的,還真是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當日,對答黃石公之時,曾經說過的“苛與當代,利於千秋……”的觀點。
這個觀點之中,張靚並未否認酈食其的觀點,也覺得,以大秦如今的國力,修建長城,南征百越的確是勞民傷財,對國力是嚴重的損耗。
但同時,張靚加入了一個不能因噎廢食的觀點,明確指出,這兩件大事,如若始皇帝不做,其他人根本就做不了。
這兩件大事,如若現在不做,以後根本就沒機會做。
這兩件大事如若現在不做好,那麽,中原大地,不僅僅要時刻麵臨鬼方的侵襲,同時,還會永久失去南方百越之地,讓百越演化成為真正的異國他方。
苛與當代,利於千秋。
這就是張靚張子房,對始皇新政的看法。
不急不忙,不卑不亢,張靚麵對眾多儒生,站在二層文魁台,侃侃而談,自信而傲然。
不知不覺,隨著自己拿下了下邳學宮大考之一,又寫下了《愛蓮說》之後,張靚自信心看漲,哪怕是這種大場合,依然能淡然自若,暢所欲言而毫不怯場。
子房論新政。
全場皆寂靜。
等張靚論罷,全場儒生不由齊齊默然,很多人隻覺得眼界大開,文思泉湧,深有所感。
當然,也有很多儒生不以為然,對張良的論調嗤之以鼻。
餘利基和歲寒於反正已經被逼到了牆角,此時也是豁出去了,決定跟張良對抗到底。
歲寒於在下邊淡淡地說道:“聽君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那個,張良張子房,你不去大秦當官,真是可惜了,我覺得,你其實不該入道家,也不用入儒家,你入雜家剛剛好……”
諸子百家有個鄙視鏈。
儒家儒生最是喜歡跟雜家較勁,最是鄙視雜家。
在儒生眼中,雜家跟商家差不多,都是市儈之輩,不過一個是做生意,一個是搞行政。
現在,張靚評價始皇新政利在千秋,頓時讓一些儒生心生不滿,歲寒於更是開口諷刺。
張靚不以為忤,淡然說道:“個人淺見,夏蟲不語冰。”
歲寒於冷哼一聲。
餘利基揚聲說道:“好一個苛與當代,利於千秋,不過子房學弟,我且問你,大秦新律也能利於千秋?箝製民思也能利於千秋?”
大秦新律,律法嚴苛。
不過,前世的曆史經驗證明,依法治國,那是必須的,當然,大秦這方向是對的,但很多細節上,需要大刀闊斧的修正。
張靚淡然說道:“自然也是苛與當代,利於千秋,不過,提醒你一句,書同文,統一文化思想,不等於箝製民思……”
司馬欣頓時來了精神,手中竹扇搖擺,站了起來:“這都不叫箝製民思,那什麽才叫?”
張靚笑笑,內心,還補充了一句,真要把始皇帝惹毛了,給你來個焚書坑儒,你就知道什麽是箝製民思了。
沒想到的是,這三位竟然都在針砭時弊,都在唱反調。
酈食其批大秦新政橫征暴斂。
司馬欣批大秦新政箝製民思。
李慕白上場之後,則是大批特批大秦新律,認為大秦新律嚴刑峻法,導致民怨沸騰。
跟酈食其慷慨激昂和司馬欣娓娓道來有所不同的是,李慕白極為擅長旁征博引,舉例論證,以事實佐證自己的觀點。
說實話,聽了李慕白的論新律之後,張靚也覺得,秦律在某些方麵的確是嚴苛了一些。
比如說,一人死罪誅及三族,一家犯法鄰裏連坐。
尤其是其中的連坐之製度,讓張靚也是頗覺無理。
這玩意兒,好似前世某些領域,比如民調什麽的,讓人很是無奈。
無論如何,聽了這三位的大論新律之後,張靚有種大開眼界的感覺。
同時,張靚也算是搞明白了,春秋戰國至大秦這個時期,民間那些名士,估計都有些像是後世的大v什麽的,在文會上發表言論的時候,都是以針砭時局為主,很少說好話。
說白了,就是希望自己的觀點引起當局的重視,予以采納,最好是能以此為階梯,入朝為官,實踐自己的理念。
儒家提倡入世,不就是如此嗎?
那麽,這三位老文魁論秦政,錯了沒?
沒錯,他們的確是看到了秦王朝新政的不足之處,的確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當前新政對社會對大秦方方麵麵的影響。
但是,他們論新政,也不過如此,僅止於空談,並沒有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實際上,大秦王朝存在的這些問題,很難真正解決,這其中,有諸子百家理念之爭,還有各個階層的利益之爭,卻並不僅僅隻是新政那麽簡單。
李慕白洋洋灑灑,揮灑自如,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然後,三位文魁齊齊矛頭一轉,指向張靚,李慕白含笑說道:“吾等已經拋磚引玉,子房學弟,你既然坐在了這二層文魁台,想來對新政也有一些自己的理解,不妨大家一起探討探討……”
從內心來說,張靚並不希望在這種場合跟這些憤青辯論。
已經有《愛蓮說》打底,張靚隻要不犯錯,就能躺贏,實在是沒有必要再跟他們搞什麽秦政辯論。
但是,聽了這幾位的高談闊論之後,張靚心中倒是有了一不吐不快的感覺。
其主要原因就是,這三位文魁針砭時政雖然都說到了點子上,但很容易給吃瓜群眾造成大秦王朝喜歡胡來,始皇帝好大喜功的錯覺。
也就是,很容易將人帶偏。
雖然公子韓跟始皇帝有死仇,但張靚本身卻十分敬佩這位雄才偉略的千古一帝。
此時,既然是文會,那麽,張靚覺得,倒是可以跟他們說道說道。
不慌不忙,喝了一口茶,張靚起身,麵對上邊深深天揖,又對下邊見禮,這才緩緩說道:“上古時期,人族剛剛開化,有獸常衝入人族聚集地,大肆破壞,衝撞老人,叼走小兒,先人不得不組織常備武力以防百獸,後有‘有巢氏’,構木為巢室、襲葉為衣裳……”
先人尚且懂得構木為巢,吾輩修長城以拒鬼方又有何錯之有?
張靚以有巢氏之典故開局,闡述自己的觀點。
張靚這觀點,說的,還真是自己的理解,也就是當日,對答黃石公之時,曾經說過的“苛與當代,利於千秋……”的觀點。
這個觀點之中,張靚並未否認酈食其的觀點,也覺得,以大秦如今的國力,修建長城,南征百越的確是勞民傷財,對國力是嚴重的損耗。
但同時,張靚加入了一個不能因噎廢食的觀點,明確指出,這兩件大事,如若始皇帝不做,其他人根本就做不了。
這兩件大事,如若現在不做,以後根本就沒機會做。
這兩件大事如若現在不做好,那麽,中原大地,不僅僅要時刻麵臨鬼方的侵襲,同時,還會永久失去南方百越之地,讓百越演化成為真正的異國他方。
苛與當代,利於千秋。
這就是張靚張子房,對始皇新政的看法。
不急不忙,不卑不亢,張靚麵對眾多儒生,站在二層文魁台,侃侃而談,自信而傲然。
不知不覺,隨著自己拿下了下邳學宮大考之一,又寫下了《愛蓮說》之後,張靚自信心看漲,哪怕是這種大場合,依然能淡然自若,暢所欲言而毫不怯場。
子房論新政。
全場皆寂靜。
等張靚論罷,全場儒生不由齊齊默然,很多人隻覺得眼界大開,文思泉湧,深有所感。
當然,也有很多儒生不以為然,對張良的論調嗤之以鼻。
餘利基和歲寒於反正已經被逼到了牆角,此時也是豁出去了,決定跟張良對抗到底。
歲寒於在下邊淡淡地說道:“聽君一席話,真是勝讀十年書,那個,張良張子房,你不去大秦當官,真是可惜了,我覺得,你其實不該入道家,也不用入儒家,你入雜家剛剛好……”
諸子百家有個鄙視鏈。
儒家儒生最是喜歡跟雜家較勁,最是鄙視雜家。
在儒生眼中,雜家跟商家差不多,都是市儈之輩,不過一個是做生意,一個是搞行政。
現在,張靚評價始皇新政利在千秋,頓時讓一些儒生心生不滿,歲寒於更是開口諷刺。
張靚不以為忤,淡然說道:“個人淺見,夏蟲不語冰。”
歲寒於冷哼一聲。
餘利基揚聲說道:“好一個苛與當代,利於千秋,不過子房學弟,我且問你,大秦新律也能利於千秋?箝製民思也能利於千秋?”
大秦新律,律法嚴苛。
不過,前世的曆史經驗證明,依法治國,那是必須的,當然,大秦這方向是對的,但很多細節上,需要大刀闊斧的修正。
張靚淡然說道:“自然也是苛與當代,利於千秋,不過,提醒你一句,書同文,統一文化思想,不等於箝製民思……”
司馬欣頓時來了精神,手中竹扇搖擺,站了起來:“這都不叫箝製民思,那什麽才叫?”
張靚笑笑,內心,還補充了一句,真要把始皇帝惹毛了,給你來個焚書坑儒,你就知道什麽是箝製民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