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竇漪房趕到壽康宮的時候,其餘眾人已然到齊,薄姬安坐上首,與之並肩而席的,正是代王宮之主——代王劉恆。呂姝坐於左側,左右側立著兩位乳母、幾名宮奴,曲娘抱的是大公子劉苾,另一個乳娘宋卿抱的則是小公子劉苅。
一主數仆兩少主,簇擁著白衣素裹、溫雅動人的代王妃,貴族威儀不言而喻,不張揚卻輕易的奪走了人們的注意力,凸顯其在宮中不一般的地位和身份。
隨著竇漪房的肚子漸大,呂姝帶著兩個兒子一並出現的畫麵便越來越多,好似在無聲息地提醒著大家:竇氏並非能為劉家生養孩兒的唯一一個姬妾,她呂姝早已是代王宮中二子之母。
“竇氏漪房恭請母親金安。”竇漪房盈盈一跪,恪守宮禮。
薄姬眉頭緊鎖,麵帶哀容,見竇漪房懷著孩子還禮數周到地向自己跪拜,心中更是不忍:“不是說好了孕期內俗禮可免嗎?關上宮門,坐在這裏都是一家人,我們代王宮……可不是長安的未央宮……動輒傷人命……”說到最後,語氣哽咽,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孝順的劉恆不忍母親哀傷,溫聲安慰道:”母親請毋過度憂傷,這樣對您身子不好……”同時迅速地給了在旁近侍的梅子鳶一個眼神,要她趕緊扶庶夫人起來,不能再讓薄姬添憂。
呂姝溫嫻的臉上掠過一絲精光,臻首垂眸,借著長長的睫毛隱藏內心情緒的波動,“漪房是皇姑母椒房中調/教出來的宮婢,宮規宮儀自然學得極好,她對母親尊敬有加,才會時時刻刻守著婦德婦禮的,請母親毋怪。”一句話說得婉轉溫柔,卻沒忘提醒了大家竇漪房出身宮奴的事情。
薄姬乍聽見呂後的名號,眼眶一紅,傷心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擺擺手搖搖頭,表示自己對竇漪房並無怪責之意。
看見眼前此景,竇漪房心感不妙,屏息凝神,鼓起勇氣,問道:“巧珠適才匆匆傳話,說趙國出了喪事,漪房鬥膽,敢問殿下詳情為何。”
劉恆神色凝重,眉宇間陰鬱不散,“不久前,太後娘娘忽下懿旨,意欲撮合呂將軍之女呂沁與趙王劉恢的婚事,阿恢他生性耿直,明言心有所屬、斷言拒絕。太後迴言,男子三妻四妾實乃常事,隻要呂沁為正妻,趙王鍾意的女子納為妾室亦可。奈何,阿恢對感情從一而終,忠心不二,再言拒絕,揚言趙王妃之位今生今世隻有柳氏一人可得。此言一出,太後震怒,當場摔壞了案上的茶器。”
劉恆的描述,眾人聽得驚心動魄,眼前仿佛浮現了一幕翩翩君子為愛凜然對抗呂後的情景。竇漪房敢打包票,呂後定然不會善罷甘休的!呂沁是她的心腹、南軍首將——呂產呂將軍最受寵愛的的小女兒,鍾情趙王劉恢一事在長安鬧得是人盡皆知,劉恢私底下對呂沁不聞不問、愛理不理就算了,太後賜婚居然還敢公然拒絕,心高氣傲的呂後哪裏受得了這樣啪啪啪的打臉!
事關同姓宗親,呂姝很識大體,始終保持著低調慎言的態度,默默地聽著夫君的轉述。
當時,呂後一股氣憋在心頭,怒發衝冠,長眉高挺,狹長鳳目寒光如刃。她偏不信堂堂大漢太後就擰不動劉恢孤傲清高的性子!劉恢答應也好,被逼也罷,反正呂沁就是她欽點的趙王妃,一點商量都餘地都沒有!
呂後擺布惠帝,以大漢天子之名頒旨賜婚,硬要劉恢迎娶呂沁;劉恢幹脆夜夜留宿於柳氏房中,以實際行動明說自己的心意。娶誰愛誰,是他劉恢一個人的意願,誰也逼迫不了!
誰又會沒有想到,這個平日裏溫柔得像春風一樣的男人,為了守護愛人,居然敢這樣跟呂後正麵開戰,凜凜間沒有一絲怯意。
竇漪房非常清楚劉恢的個性,看似徐若清風,實際風高亮節、不畏權貴,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想要逼迫他做他不願意的事情,比登天還難。
她著急地追問道:“後來呢,怎麽突然間竟鬧出人命?”呂後的目的隻在聯姻,若賜死劉恢,她想以姻親關係將趙國收歸己有的如意算盤是打不響的,呂後絕對不是如此愚笨之人。
薄姬偷偷地擦了擦眼角的淚光,替兒子接下了話,“阿恢是個正直清明又帶點倔氣的好孩子。從小時候起,他一旦喜歡了什麽東西,定然會全心投入去做,學琴學藝如此,對待感情也是如此。
“他和飛絮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的朝花夕拾,而是長久以來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深情厚意。阿恢如此為她,飛絮感動得一塌糊塗,隻怨自己人微言輕、勢孤力弱,麵對劉呂之間的爭鬥,除了著急無奈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呂將軍領著聖旨將女兒送到趙國待嫁,阿恢的態度依舊沒有半點軟化,甚至不出城門相迎,緊閉宮門拒絕見客。這下子,場麵就更難看了。”
竇漪房搖頭歎氣,心想這個呂沁也忒驕橫了吧,惠帝賜婚的聖旨才剛剛落下,就迫不及待地讓父親將自己往夫家裏送,難道漢代還有“送上門”一說?迴想自己未出嫁的時候,雖然已經得到薄姬的首肯、確定婚期,但為了避嫌,薄姬還是吩咐她迴到宮奴院中居住,不得夜宿代王寢宮。
看來呂沁這迴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非要成為劉恢的妻子不可!
可笑的是,未來趙王妃人都已經到了趙國,卻連趙王宮的宮門半步都踏不進去,活生生成了趙國的一大笑話!負責接待的大臣們很是無奈,隻好把呂沁先安頓在宮外的別院,迴頭再勸說勸說自家諸侯王。
想她呂沁在長安是何等風光,麵對劉恢卻屢遭冷遇,一張熱臉盡貼上別人家的冷屁股,叫她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怎麽見人!左思右想,怨恨的不是心上人,而是獨占君寵的柳飛絮。
薄姬說到這,竇漪眼角房餘光悄悄掠過一旁靜默安坐的呂姝,莫名有種熟悉的錯覺……
竇漪房秀眉緊蹙,問道:“呂沁抵達趙國,宮門未進,雙方僵持不下,怎地就出了人命?”
薄姬泫然淚下,嚶嚶而泣;後麵的故事,是劉恆告訴她的。
話說,呂沁在宮外別院住了快半月,連劉恢一根頭發都看不到,再這樣下去,婚期遙遙無期,左右不是個辦法。於是,她便叫宮奴偷偷遞上拜帖,放下身段好言好語,誠邀柳飛絮到別院一聚,好好商量一下此事該如何解決。
柳飛絮見劉恢為了她的事情日夜煩惱,身邊的大臣怨的怨、勸的勸,沒有一個可以說得上話、商量籌謀的,心裏難受得很。收到呂沁的拜帖之後,她既驚訝又害怕,更不敢跟劉恢說,以免徒增愛郎煩惱。
多番思忖之下,決定應邀而去。
柳飛絮出身伶人,自小看慣世態炎涼,呂氏外戚權傾天下,劉恢再這樣硬撐下去,最終隻怕會兩敗俱傷。她根據呂沁所言,瞞著劉恢前去別院;誰知竟出事了!
“沒有人知道當天別院裏發生了什麽事,一切都是後來查證者的敘述。據門房迴報,飛絮是午時三刻進入別院的,直到酉時末都沒有出來。彼時,阿恢在宮中尋不到飛絮,逮住伺候的宮人一問再問,才知曉呂沁邀約的事情,二話不說,立即趕赴別院。
宮外別院依水而建,府上亭台樓閣,景色優美。然而阿恢心思全懸在飛絮一人身上,一點賞花賞景的意思都沒有,著急得連沿途宮人的禮拜都無瑕顧及。奈何,他還是遲了一步,飛絮早已溺斃池中!”
竇漪房雙腿一軟,差點跌地,劉恆虛影晃動,搶在梅子鳶之前,將愛妾穩穩地接入懷中,俊眸裏滿是憐惜與不舍。
曲娘悄悄地瞄了主子一眼,隻見呂姝雙手交疊,緊握的關節赫然發白,臉上依舊波瀾不驚,看不出情緒的變化。薄姬和劉恆的注意力全在竇漪房的身上,更沒有人發現呂姝情緒的波動。
“溺斃?無端端一個人跌落池中,怎會無人知曉、無人施救!別院中的兵衛呢,伺候的奴才呢,還有呂沁,全都去了哪裏?!”竇漪房杏眸凝淚,語氣激動連聲質問。
劉恆忍著心痛,聲音有些哽咽,“呂沁解釋說,她跟柳氏私下會麵,原不想驚動任何人,故此摒退了護衛與宮奴,獨留二人而已。豈料,柳氏恃寵生嬌、目中無人,攬著正妃之位不肯相讓,呂沁氣不過,拂袖而去,此後柳氏如何落水、如何失救,她一概不知。”
“一概不知?笑話!人是她請來的,宴是她擺下的,連地方都是她暫住的,何來的一概不知?!飛絮是怎樣的人,你我還不清楚嗎?溫婉有禮,恪守本分,連話都不會大聲說一句的溫柔伶官,又何來的恃寵生嬌、目中無人?!簡直一派胡言!”竇漪房心情激動,緊緊地拽住丈夫的手,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薄姬掩臉淚流,不一會兒,繡帕上淚痕點點。
劉恆覆蓋上她冰冷的小手,薄唇貼在光滑的額頭上,細語柔聲地安慰著,心掛愛妾的他,已經顧不得殿堂之內妻妾有別。
呂姝輕輕柔柔的聲音幽幽響起,“漪房此話何意,是在譴責我呂家草菅人命嗎?呂沁是我堂妹,平日裏雖然有點驕縱任性,但絕非冷血惡毒之人。她年紀尚小,及笄後遇見心儀之人,誠心誠意讓叔父呂將軍向皇姑母請婚,可見真心一片。如今在趙國受辱,還不計較身份之差別,邀請個伶人赴宴商討日後如何共侍一夫之事,她受的委屈難道還不算多嗎?”
她扭過頭去,偷偷拭擦眼角的淚痕,神色幽怨惹憐,“為奴為妾,自是可憐,誰又憐憫正妻所受的委屈?”
劉恆濃眉緊擰,麵露不悅之色,“漪房與飛絮關係親密,情如姊妹,乍聽聞友人死於非命,心中疑惑重重亦是情理之內,又與正妻妾室有什麽關聯?!漪房有孕數月,姝兒不也是新孕在身,本王竟不知代王宮中妻妾有何別!”
呂姝頓然語塞,臉色煞白雙唇緊抿,麵對劉恆的叱問,半晌都迴不了話。自從竇漪房有孕之後,劉恆臨幸鳳棲殿的機會相對增多,直到太醫診出呂姝懷孕,才重新宿於漪蘭殿。
一時間,堂上氣氛凝重別扭,十分尷尬。
薄姬擦了擦眼淚,出聲圓場:“姝兒和漪房都是我們劉家的媳婦,懷的皆是阿恆的孩兒,琴瑟應和諧,何須相爭?漪房與飛絮交情深厚,不過是多問一句,並無他意,姝兒不必多慮。”
呂姝款款起身,側身一福,“諾!是姝兒逾禮了。”
竇漪房美目一闔,對呂姝的表演一點興趣都沒有,深唿吸了兩下,按捺心中隱忍的怒火,“漪房情急之下,口不擇言,並無譴責呂家之意,王妃娘娘請勿見怪。”
呂姝迴以一禮,隻當接受了竇漪房的無心之失;曲娘在後頭輕蔑地撇撇嘴,目有不甘。
劉恆握住竇漪房的手,道:“本王打算趕到趙國去探視阿恢。聽宮人們說,他把飛絮的棺槨放在奠祭堂上,怎麽也不肯下葬,終日以酒消愁、大小國事置之不理,這樣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
先不說劉恢是他的五弟,兄弟情深,遇此哀劫,理應相幫;趙國地大物廣,大小事務眾多繁瑣,四周更有同姓宗親、異姓諸侯對豐庶的趙地虎視眈眈,國不能一日無君,劉恆說什麽也想過去幫扶一把。
薄姬點頭,表示讚同,“阿恢性情清高孤僻,在眾位王子裏,就隻有你的話,他稍微能聽得進去,有你到趙國開導一下他也是好的。”
劉恆點頭,卻沒有告訴母親影士傳來的實情,柳飛絮冤死,死因案查無果,劉恢心灰意冷,隻怕……有自裁的傾向。
“我跟你一並去。”竇漪房表態。
呂姝不輸於人後,“姝兒也跟夫君一塊兒去吧。”
劉恆斥怒,“胡鬧!本王去的是奔喪,不是遊玩,你們兩個孕婦跟著去做什麽!全給我留在宮中,安心養胎!”
代王震怒,無人再敢多言一語……
一主數仆兩少主,簇擁著白衣素裹、溫雅動人的代王妃,貴族威儀不言而喻,不張揚卻輕易的奪走了人們的注意力,凸顯其在宮中不一般的地位和身份。
隨著竇漪房的肚子漸大,呂姝帶著兩個兒子一並出現的畫麵便越來越多,好似在無聲息地提醒著大家:竇氏並非能為劉家生養孩兒的唯一一個姬妾,她呂姝早已是代王宮中二子之母。
“竇氏漪房恭請母親金安。”竇漪房盈盈一跪,恪守宮禮。
薄姬眉頭緊鎖,麵帶哀容,見竇漪房懷著孩子還禮數周到地向自己跪拜,心中更是不忍:“不是說好了孕期內俗禮可免嗎?關上宮門,坐在這裏都是一家人,我們代王宮……可不是長安的未央宮……動輒傷人命……”說到最後,語氣哽咽,淚水在眼眶裏打轉。
孝順的劉恆不忍母親哀傷,溫聲安慰道:”母親請毋過度憂傷,這樣對您身子不好……”同時迅速地給了在旁近侍的梅子鳶一個眼神,要她趕緊扶庶夫人起來,不能再讓薄姬添憂。
呂姝溫嫻的臉上掠過一絲精光,臻首垂眸,借著長長的睫毛隱藏內心情緒的波動,“漪房是皇姑母椒房中調/教出來的宮婢,宮規宮儀自然學得極好,她對母親尊敬有加,才會時時刻刻守著婦德婦禮的,請母親毋怪。”一句話說得婉轉溫柔,卻沒忘提醒了大家竇漪房出身宮奴的事情。
薄姬乍聽見呂後的名號,眼眶一紅,傷心得連話都說不出來,擺擺手搖搖頭,表示自己對竇漪房並無怪責之意。
看見眼前此景,竇漪房心感不妙,屏息凝神,鼓起勇氣,問道:“巧珠適才匆匆傳話,說趙國出了喪事,漪房鬥膽,敢問殿下詳情為何。”
劉恆神色凝重,眉宇間陰鬱不散,“不久前,太後娘娘忽下懿旨,意欲撮合呂將軍之女呂沁與趙王劉恢的婚事,阿恢他生性耿直,明言心有所屬、斷言拒絕。太後迴言,男子三妻四妾實乃常事,隻要呂沁為正妻,趙王鍾意的女子納為妾室亦可。奈何,阿恢對感情從一而終,忠心不二,再言拒絕,揚言趙王妃之位今生今世隻有柳氏一人可得。此言一出,太後震怒,當場摔壞了案上的茶器。”
劉恆的描述,眾人聽得驚心動魄,眼前仿佛浮現了一幕翩翩君子為愛凜然對抗呂後的情景。竇漪房敢打包票,呂後定然不會善罷甘休的!呂沁是她的心腹、南軍首將——呂產呂將軍最受寵愛的的小女兒,鍾情趙王劉恢一事在長安鬧得是人盡皆知,劉恢私底下對呂沁不聞不問、愛理不理就算了,太後賜婚居然還敢公然拒絕,心高氣傲的呂後哪裏受得了這樣啪啪啪的打臉!
事關同姓宗親,呂姝很識大體,始終保持著低調慎言的態度,默默地聽著夫君的轉述。
當時,呂後一股氣憋在心頭,怒發衝冠,長眉高挺,狹長鳳目寒光如刃。她偏不信堂堂大漢太後就擰不動劉恢孤傲清高的性子!劉恢答應也好,被逼也罷,反正呂沁就是她欽點的趙王妃,一點商量都餘地都沒有!
呂後擺布惠帝,以大漢天子之名頒旨賜婚,硬要劉恢迎娶呂沁;劉恢幹脆夜夜留宿於柳氏房中,以實際行動明說自己的心意。娶誰愛誰,是他劉恢一個人的意願,誰也逼迫不了!
誰又會沒有想到,這個平日裏溫柔得像春風一樣的男人,為了守護愛人,居然敢這樣跟呂後正麵開戰,凜凜間沒有一絲怯意。
竇漪房非常清楚劉恢的個性,看似徐若清風,實際風高亮節、不畏權貴,是個很有自己想法的人,想要逼迫他做他不願意的事情,比登天還難。
她著急地追問道:“後來呢,怎麽突然間竟鬧出人命?”呂後的目的隻在聯姻,若賜死劉恢,她想以姻親關係將趙國收歸己有的如意算盤是打不響的,呂後絕對不是如此愚笨之人。
薄姬偷偷地擦了擦眼角的淚光,替兒子接下了話,“阿恢是個正直清明又帶點倔氣的好孩子。從小時候起,他一旦喜歡了什麽東西,定然會全心投入去做,學琴學藝如此,對待感情也是如此。
“他和飛絮的感情不是一朝一夕的朝花夕拾,而是長久以來點點滴滴積累起來的深情厚意。阿恢如此為她,飛絮感動得一塌糊塗,隻怨自己人微言輕、勢孤力弱,麵對劉呂之間的爭鬥,除了著急無奈卻一點辦法都沒有。
呂將軍領著聖旨將女兒送到趙國待嫁,阿恢的態度依舊沒有半點軟化,甚至不出城門相迎,緊閉宮門拒絕見客。這下子,場麵就更難看了。”
竇漪房搖頭歎氣,心想這個呂沁也忒驕橫了吧,惠帝賜婚的聖旨才剛剛落下,就迫不及待地讓父親將自己往夫家裏送,難道漢代還有“送上門”一說?迴想自己未出嫁的時候,雖然已經得到薄姬的首肯、確定婚期,但為了避嫌,薄姬還是吩咐她迴到宮奴院中居住,不得夜宿代王寢宮。
看來呂沁這迴是吃了秤砣鐵了心,非要成為劉恢的妻子不可!
可笑的是,未來趙王妃人都已經到了趙國,卻連趙王宮的宮門半步都踏不進去,活生生成了趙國的一大笑話!負責接待的大臣們很是無奈,隻好把呂沁先安頓在宮外的別院,迴頭再勸說勸說自家諸侯王。
想她呂沁在長安是何等風光,麵對劉恢卻屢遭冷遇,一張熱臉盡貼上別人家的冷屁股,叫她一個未出閣的大姑娘怎麽見人!左思右想,怨恨的不是心上人,而是獨占君寵的柳飛絮。
薄姬說到這,竇漪眼角房餘光悄悄掠過一旁靜默安坐的呂姝,莫名有種熟悉的錯覺……
竇漪房秀眉緊蹙,問道:“呂沁抵達趙國,宮門未進,雙方僵持不下,怎地就出了人命?”
薄姬泫然淚下,嚶嚶而泣;後麵的故事,是劉恆告訴她的。
話說,呂沁在宮外別院住了快半月,連劉恢一根頭發都看不到,再這樣下去,婚期遙遙無期,左右不是個辦法。於是,她便叫宮奴偷偷遞上拜帖,放下身段好言好語,誠邀柳飛絮到別院一聚,好好商量一下此事該如何解決。
柳飛絮見劉恢為了她的事情日夜煩惱,身邊的大臣怨的怨、勸的勸,沒有一個可以說得上話、商量籌謀的,心裏難受得很。收到呂沁的拜帖之後,她既驚訝又害怕,更不敢跟劉恢說,以免徒增愛郎煩惱。
多番思忖之下,決定應邀而去。
柳飛絮出身伶人,自小看慣世態炎涼,呂氏外戚權傾天下,劉恢再這樣硬撐下去,最終隻怕會兩敗俱傷。她根據呂沁所言,瞞著劉恢前去別院;誰知竟出事了!
“沒有人知道當天別院裏發生了什麽事,一切都是後來查證者的敘述。據門房迴報,飛絮是午時三刻進入別院的,直到酉時末都沒有出來。彼時,阿恢在宮中尋不到飛絮,逮住伺候的宮人一問再問,才知曉呂沁邀約的事情,二話不說,立即趕赴別院。
宮外別院依水而建,府上亭台樓閣,景色優美。然而阿恢心思全懸在飛絮一人身上,一點賞花賞景的意思都沒有,著急得連沿途宮人的禮拜都無瑕顧及。奈何,他還是遲了一步,飛絮早已溺斃池中!”
竇漪房雙腿一軟,差點跌地,劉恆虛影晃動,搶在梅子鳶之前,將愛妾穩穩地接入懷中,俊眸裏滿是憐惜與不舍。
曲娘悄悄地瞄了主子一眼,隻見呂姝雙手交疊,緊握的關節赫然發白,臉上依舊波瀾不驚,看不出情緒的變化。薄姬和劉恆的注意力全在竇漪房的身上,更沒有人發現呂姝情緒的波動。
“溺斃?無端端一個人跌落池中,怎會無人知曉、無人施救!別院中的兵衛呢,伺候的奴才呢,還有呂沁,全都去了哪裏?!”竇漪房杏眸凝淚,語氣激動連聲質問。
劉恆忍著心痛,聲音有些哽咽,“呂沁解釋說,她跟柳氏私下會麵,原不想驚動任何人,故此摒退了護衛與宮奴,獨留二人而已。豈料,柳氏恃寵生嬌、目中無人,攬著正妃之位不肯相讓,呂沁氣不過,拂袖而去,此後柳氏如何落水、如何失救,她一概不知。”
“一概不知?笑話!人是她請來的,宴是她擺下的,連地方都是她暫住的,何來的一概不知?!飛絮是怎樣的人,你我還不清楚嗎?溫婉有禮,恪守本分,連話都不會大聲說一句的溫柔伶官,又何來的恃寵生嬌、目中無人?!簡直一派胡言!”竇漪房心情激動,緊緊地拽住丈夫的手,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著。
薄姬掩臉淚流,不一會兒,繡帕上淚痕點點。
劉恆覆蓋上她冰冷的小手,薄唇貼在光滑的額頭上,細語柔聲地安慰著,心掛愛妾的他,已經顧不得殿堂之內妻妾有別。
呂姝輕輕柔柔的聲音幽幽響起,“漪房此話何意,是在譴責我呂家草菅人命嗎?呂沁是我堂妹,平日裏雖然有點驕縱任性,但絕非冷血惡毒之人。她年紀尚小,及笄後遇見心儀之人,誠心誠意讓叔父呂將軍向皇姑母請婚,可見真心一片。如今在趙國受辱,還不計較身份之差別,邀請個伶人赴宴商討日後如何共侍一夫之事,她受的委屈難道還不算多嗎?”
她扭過頭去,偷偷拭擦眼角的淚痕,神色幽怨惹憐,“為奴為妾,自是可憐,誰又憐憫正妻所受的委屈?”
劉恆濃眉緊擰,麵露不悅之色,“漪房與飛絮關係親密,情如姊妹,乍聽聞友人死於非命,心中疑惑重重亦是情理之內,又與正妻妾室有什麽關聯?!漪房有孕數月,姝兒不也是新孕在身,本王竟不知代王宮中妻妾有何別!”
呂姝頓然語塞,臉色煞白雙唇緊抿,麵對劉恆的叱問,半晌都迴不了話。自從竇漪房有孕之後,劉恆臨幸鳳棲殿的機會相對增多,直到太醫診出呂姝懷孕,才重新宿於漪蘭殿。
一時間,堂上氣氛凝重別扭,十分尷尬。
薄姬擦了擦眼淚,出聲圓場:“姝兒和漪房都是我們劉家的媳婦,懷的皆是阿恆的孩兒,琴瑟應和諧,何須相爭?漪房與飛絮交情深厚,不過是多問一句,並無他意,姝兒不必多慮。”
呂姝款款起身,側身一福,“諾!是姝兒逾禮了。”
竇漪房美目一闔,對呂姝的表演一點興趣都沒有,深唿吸了兩下,按捺心中隱忍的怒火,“漪房情急之下,口不擇言,並無譴責呂家之意,王妃娘娘請勿見怪。”
呂姝迴以一禮,隻當接受了竇漪房的無心之失;曲娘在後頭輕蔑地撇撇嘴,目有不甘。
劉恆握住竇漪房的手,道:“本王打算趕到趙國去探視阿恢。聽宮人們說,他把飛絮的棺槨放在奠祭堂上,怎麽也不肯下葬,終日以酒消愁、大小國事置之不理,這樣下去終究不是個辦法。”
先不說劉恢是他的五弟,兄弟情深,遇此哀劫,理應相幫;趙國地大物廣,大小事務眾多繁瑣,四周更有同姓宗親、異姓諸侯對豐庶的趙地虎視眈眈,國不能一日無君,劉恆說什麽也想過去幫扶一把。
薄姬點頭,表示讚同,“阿恢性情清高孤僻,在眾位王子裏,就隻有你的話,他稍微能聽得進去,有你到趙國開導一下他也是好的。”
劉恆點頭,卻沒有告訴母親影士傳來的實情,柳飛絮冤死,死因案查無果,劉恢心灰意冷,隻怕……有自裁的傾向。
“我跟你一並去。”竇漪房表態。
呂姝不輸於人後,“姝兒也跟夫君一塊兒去吧。”
劉恆斥怒,“胡鬧!本王去的是奔喪,不是遊玩,你們兩個孕婦跟著去做什麽!全給我留在宮中,安心養胎!”
代王震怒,無人再敢多言一語……